東北季風吹起,暗夜海風強勁冷冽,但嘉義縣東石鄉漁民卻冒冷在河口地帶撈捕鰻苗,因為鰻苗價貴如金,運氣好的話一個晚上可以賺上好幾萬元。
鰻苗是以一尾一尾計價的,可見其珍貴。雖然鰻苗價格好,但行情是由大盤操控,隨時在變的。2012年最高價曾到一尾195元,但2013年11月20日左右收購行情卻一路下滑,從125-120-100-80,到11/25的70元,原來臺灣的鰻苗產業鏈是漁民-小盤-中盤-大盤-貿易商(或走私)-日本,如果日本人不進貨以為議價手段,大盤因為囤貨多了,收貨價格自然壓低。
王乙芳著《臺灣的祭祀文化與節慶禮俗》(2010,臺灣書房出版)一書中提到1969年之前鰻苗原本是一尾一毛(角)或二毛,但1969年莫名的原因造成鰻魚一路飆漲到一尾一塊錢(元)。在2000年時,則是一尾105元。
2013年11月26日早晨,我們在嘉義縣東石鄉鰲鼓社區一戶漁民家看到鰻苗以及小盤來收貨數鰻苗的情形,於是錄影與拍照同步進行,以下就是當日記錄的畫面:
年11月25日晚上8點多開始作業,直到凌晨才回家,非常辛苦。漁民將鰻苗放在臉盆,以自動打氣機將氧氣打入水中。26日早晨小盤來收購,價格還未定,所以只開一張單子證明數量是581尾,等大盤訂好價格後再結帳。盤商在計算時,每一百尾就放一根筷子。此影片可全螢幕觀賞,如頻寬夠可在放映後點選更高畫素觀看,效果更佳。錄影器材:Panasonic HDC-HS700
嘉義縣鰲鼓濕地堤外東石潟湖有許多定置鰻魚苗網,攔截隨漲退潮而來的鰻苗。網張愈多,鰻苗被捕的數量就愈多。
鰻卵在大洋中隨波逐流到河口地帶成為透明的「鰻線」,準備上溯河流去長大,可惜有一些沒機會在大自然中成長與繁衍,完成牠的天職,而是被人類抓去養殖,長大成為盤中飧,滿足日本人(以及臺灣人)的味蕾。
小盤商來跟漁民收購鰻苗,鰻苗倒進紗網,再用碗舀起計算數量。
每一次只有三、五尾,然後倒進臉盆中。
每100尾就丟入一根竹筷子,五根筷子就代表至少500尾。
計算後再將鰻苗倒入紗網
將鰻苗集中
這一碗總共581尾鰻苗,價值數萬台幣,是一個晚上辛勞的成果
裝入集中箱帶走,往下一戶去。
為何鰻苗價貴如金,當然是因為物以稀為貴。鰻魚(主要指日本鰻、鱸鰻)是降海產卵的迴游性魚類,在河川生活6至8年後,成熟的鰻魚在秋冬季節順流而下入海,在大洋深處產卵。卵孵化後隨海流飄送,沒被天敵吃掉的,到達河口會成為透明的「鰻線」,再於漲潮時溯河而上,到適合居住的水環境成長。牠們是肉食性,以小魚及底棲動物為主食。
如果沒有人為的各種因素,鰻魚大概不會有生存危機(其實現在也不是只有鰻魚有生存危機),但現在卻讓漁民感覺比起數十年前,無論是成鰻或鰻苗,數量真是年復一年的減少。
鰻魚數量急遽下降的原因,當然都是人類造成的:如(1) 河川棲地環境惡化,污染嚴重,加上大量河口濕地填海造陸,以及為數眾多的攔河堰、攔砂壩,在在都是鰻魚生長、迴游時的殺手(2) 全球環境變遷,海水及溪流溫度變化可能也讓鰻魚適應不良。而氣候災變增多,山區溪流水文變化大,水生環境劣化。(3) 過度捕撈,河口層層疊疊各式網具的密集捕撈,成鰻已經很少了,幼苗又沒機會長成大魚及降海繁衍。鰻魚真是命運多舛,看這光景,很快就要滅絕的。
鰻魚滅絕的危機政府知道、漁民知道、鰻商知道、餐廳知道,但在台灣除了限制鰻苗的出口(11/1至隔年3/1禁止鰻苗出口)外,就沒有其他的管制措施,任由這種狀況繼續惡化。而禁止出口也是假的,產業鏈都知道漁民收穫鰻苗賣出後,都是送往日本養殖的。
看一群鰻苗被抓,看我關心的漁民賺到錢,我心裡真是矛盾。漁民是無辜的,為了生計,只要能賺錢的,再辛苦也要下海,而漁業主管機關並沒有告訴漁民怎樣的撈捕規範可以永續鰻魚資源。政府不能坐視竭澤而漁、坐吃「海」空的事情發生。我們的漁業署對漁業資源萎縮的狀況非常清楚,卻仍如幾十年前以推動漁業生產為主要任務自居,而沒積極往保存與復育漁業資源為任務轉型來努力。再不拿出魄力管制濫捕(鰻苗)濫抓(成鰻),很快漁民捕不到「白金」,罪責還是會怪到政府頭上的!
轉載自賴鵬智的野FUN特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