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0
0

文字

分享

0
0
0

一“線”光芒

科景_96
・2011/02/08 ・1259字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SR值 580 ・九年級
相關標籤:

Original publish date:Jan 23, 2003

編輯 Agape 報導

美國科學家製造出平均直徑只有一百奈米的半導體奈米線雷射。

半導體雷射是目前光纖通訊系統中﹐不可或缺的主動元件之一。而如何將其與以矽晶片製成的電子元件整合﹐組成多功能的光電積體電路﹐則一直是科學家們所努力的方向。曾經由Sciscape報導過在半導體奈米線磊晶技術上有傑出成就﹐哈佛大學的Charles Leiber與其研究小組﹐在這個方向上﹐又有了新的突破。

他們利用與合成碳奈米管類似的方式﹐合成直徑在80-200nm ﹑具wurtzite晶體結構(為兩個面心(face-centered)結構的晶格在沿對角線方向﹐平移四分之一單位晶格﹐如砷化鎵)的CdS奈米線。根據他們的計算﹐奈米線應可作為單模(single-mode)光波導來使用(類似於傳統光纖)。而要作為光波導﹐奈米線的兩端必須十分平滑。Lieber的研究小組﹐以液相超音波處理的方式﹐可以達到成功率50%﹑兩端平滑的奈米線。他們將雷射照射在如此製成的奈米線上﹐結果觀察到Febry-Perot共振腔的干涉條紋﹐證實了他們的假設﹕奈米線波導。除此之外﹐奈米線的發光強度﹐會隨著雷射的激發功率大小而有所變化﹐甚至可達到自發性激發的放大(amplified spontaneous emission) ﹐其頻譜也出現具雷射特徵的曲線。

接著﹐Lieber等人進一步想要測驗以奈米線作為主動元件﹑亦即雷射﹐的發光特性。由於半導體雷射的發光﹐是藉著通電流多餘的電子﹑電洞對﹐注入可產生雷射的區域(可視為一p-n junction)﹐經由其互相再結合(recombination) 產生光子。為了製造這樣的元件結構﹐他們將n-type的CdS奈米線合成在p-type的Si上﹐如此就形成了一可以產生雷射的p-n junction。在所量到的電流-電壓曲線中﹐CdS/Si的p-n junction的導通電壓約為2-5V﹐與單一CdS奈米線的大致2V符合。至於增加達3V的導通電壓﹐他們認為是CdS-Si異質介面與所使用電極所造成的結果。然後﹐他們將這CdS/Si通以電流﹐觀察從CdS奈米線末端所發出的光強度。他們在電流達80uA時﹐清楚地觀察到由CdS奈米線所發出的雷射光。注入電流達280uA時﹐他們更觀察到與傳統半導體雷射類似的頻譜。

Charles Leiber與其研究小組的奈米線雷射﹐因著是由單晶成長而幾乎沒有缺陷﹐在材料純度上較傳統磊晶半導體雷射優越。此外﹐傳統半導體雷射的平面結構﹐在製造及與其它電子元件整合上﹐亦有基本上的限制。然而﹐如此製成的雷射﹐仍然有其限制。例如﹐CdS奈米線與p-type Si間的介面不是完全平滑﹐造成多餘載子注入的不均勻﹐因而影響到雷射的效率。儘管如此﹐Charles Leiber與其研究小組﹐依然對其研究成果未來的發展與應用﹐十分樂觀。他們認為在技術上還有很大的改進空間﹐而且可以將這項技術應用到合成以GaN(藍光)或InP(紅光/紅外光)為材料的奈米線雷射上。對於有興趣追蹤Charles Leiber與其研究小組在這方面研究成果的讀者們﹐他們下一步又會有什麼新的發現﹐就讓我們拭目以待。

原始論文:

Duan et al., Single-nanowire electrically driven lasers, Nature 421, 241 (2003)

參考來源:

本文版權聲明與轉載授權資訊:

  • [May 06, 2003] 碳奈米管中的碳奈米線
  • [Apr 10, 2003] 單晶結構的GaN奈米管
  • [Nov 21, 2002] 嶄新的半導體奈米線磊晶技術
  • [Feb 13, 2002] 具有不同化學成分組成的奈米線

  • 文章難易度
    科景_96
    426 篇文章 ・ 6 位粉絲
    Sciscape成立於1999年4月,為一非營利的專業科學新聞網站。

    0

    0
    0

    文字

    分享

    0
    0
    0
    工業局 RunSpace 太空創新無限挑戰賽登場~勇敢秀出你對太空應用的無盡想像!
    鳥苷三磷酸 (PanSci Promo)_96
    ・2023/05/31 ・794字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國小高年級科普文,素養閱讀就從今天就開始!!

    你有發現嗎?從去年底到整個 2023 年,人類飛向宇宙的行程排得滿滿滿!從貝佐斯的藍色起源(Blue Origin)、維珍銀河(Virgin Galactic)到 SpaceX 都完成了太空旅行首航,證明了一般人也可以衝出地球!根據摩根士丹利的報告指出,2021 年,全球太空產業產值已逾 3860 億美元,預估到 2040 年則會突破一兆美元,太空產業很快會成為全球最熱門的爆發性議題。

    為匯集臺灣太空創新人才與技術能量,經濟部工業局於 111 年起辦理首屆「RunSpace 太空無限創新挑戰」,今年邁入第2屆,目前已正式開放報名!賽事根據太空產業發展脈動,涵蓋各類型面向與主題,邀請太空業者與潛在團隊互動交流,挖掘太空產業跨界人才與創新思維能量。

    人類邁向太空發展的夢想從未停止過,事實上,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太空與我們的距離也越來越近,不過,「宇宙」畢竟對土生土長的地球人充滿未知…在登上太空的夢想成真之前,除了要瞭解更多宇宙知識之外,可能也想知道更多相關的產業脈動、趨勢商機等,如果你也這麼想,那千萬別錯過本次免費的「太空趨勢講堂暨競賽交流會」,本課程將邀請到:

    • PanSci 泛科學創辦人 – 鄭國威知識長
    • 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MIC) – 張人偉資深產業分析師
    • 中華電信網路行動分公司-林孟梁經理

    帶你一起瞭解低軌衛星商機與展望、太空應用趨勢以及科普跨域知識等精彩內容。

    活動時間:6/9 (五) 上午 9:30-12:00 (9:00-9:30 開放活動報到)
    活動地點:犇亞會議中心 (台北市松山區復興北路 99 號 6 樓 D 室)

    活動詳請與報名👉https://ievents.iii.org.tw/EventS.aspx?t=0&id=2104# 了解更多!

    在浩瀚太空中,可以有多少創新應用?

    誠摯歡迎對太空領域有興趣的人才們參與這場太空冒險!

    想要知道更多「2023 RunSpace 太空創新無限挑戰」的競賽資訊嗎?

    請見競賽官網👉 https://runspacechallenge.com/tw/index.html

    鳥苷三磷酸 (PanSci Promo)_96
    170 篇文章 ・ 276 位粉絲
    充滿能量的泛科學品牌合作帳號!相關行銷合作請洽:contact@pansci.asia

    1

    2
    0

    文字

    分享

    1
    2
    0
    揭開雙性的面紗:從雌雄嵌合體看待多元性別的世界
    水鯨球_96
    ・2023/05/31 ・3092字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你知道嗎?世界上的另一個族群
    在這個世界上存在一種族群,叫雙性人,俗稱間性人,或陰陽人。他們的性器官或是性染色體異常,所造成性徵上不符合典型的男生或女生。根據聯合國統計,雙性人約佔全球人口 0.05% 到 1.7%。而我國監察院依照上限估算,台灣人約有 40 萬名雙性人。在許多生物中,也有因突變所形成的雙性特徵。讓我們透過自然界的案例,從其他生物面對雙性所造成的影響,檢視社會上面對雙性人的問題。

    大自然中的「雌雄嵌合體」

    一研究團隊在北美進行蝴蝶物種調查中,採集到很特別的一隻蝴蝶,經鑑定後為卡納藍蝴蝶(Plebejus samuelis。奇特的地方在於,這是一隻帶有雄性特徵和雌性特徵的蝴蝶,一側為藍色,但另一側為棕色邊緣還帶點橘色斑紋。

    一側雌性,一側雄性的卡納藍蝴蝶。圖/Joshua P Jahner, 2015

    這種生物現象叫做「雌雄嵌合體」,一半雄性、一半雌性。雌雄嵌合體不同於「雌雄同體」,雌雄同體指的是卵巢和精巢共存於同一個體上,身上所有體細胞都具同一基因型,但雌雄嵌合體是在同一個體上具有不同的基因型,而且不同基因型分布在不同的區域。

    北美紅雀(也就是「憤怒鳥」的原型),也同樣存在「雌雄嵌合體」的現象。北美紅雀的雄鳥毛色鮮紅,雌鳥毛色呈淡褐色。雌雄嵌合體的北美紅雀則是一面紅色、一面白色。

    雌雄嵌合體的北美紅雀。

    對於雌雄嵌合體的北美紅雀來說,雙重的性別特徵大大影響了牠們的生活。牠們求偶時唱著雄性的求偶歌,但身體卻跳著雌性舞蹈,而奇特的體色也讓牠們無法融入族群。

    在求偶上遇到困難的除了北美紅雀,還有雌雄嵌合體的蚊子。科學家在加州聖華金谷(san joaquin valley)採集到多種雌雄嵌合體的蚊子,比較特別的是,牠們雌雄的區域分佈不是左、右兩邊,而是上、下兩部分。科學家們採集到的其中一隻是紅胸庫蚊(Culex rubithoracis),牠的雌性部分在頭部,雄性區域則是在胸腹部。

    實驗採集到的紅胸庫蚊。其頭部呈現雌性,具有羽狀觸角和短鬚;腹部則為雄性。圖/De La Vega et al., 2020

    這樣的蚊子在繁殖上有著極大的阻礙,原因有兩個。第一個是牠們的翅膀。雌性蚊子的翅膀發出的聲音頻率,可以吸引雄蚊進行交配,然而雌雄嵌合體的蚊子,其翅膀卻可能是雄性的,因此無法和雄蚊互相吸引。第二個原因則和進食有關。雌蚊之所以會有吸血的行為,是因為牠們在產卵時需要血中的營養素,但對於雌雄嵌合體的蚊子來說,「頭部雌性、腹部雄性」的特徵,會導致吸進去的血沒有對應的消化酶可以被消化、吸收,進而導致死亡,牠們在開心吸血的同時可能連自己怎麼死的都不知道。

    如果頭部剛好是雄性區域,也可能因爲刺吸式口器中的上下顎退化,導致根本不能刺穿動物皮膚來獲取血液;此外,雄性頭部也沒有感知宿主的受器,根本找不到可以吸血的對象。種種特徵和功能缺陷對於雌雄嵌合體的蚊子來說簡直厄運連連。

    雌雄嵌合體」的現象是如何產生的?

    到底為什麼會產生雌雄嵌合體或雙性人這種生物現象呢?可能的原因有部分受精重複受精染色體分離異常性染色體異常缺失染色體連鎖互換異常等等,許多基因上的突變都很有可能造成雌雄嵌合體產生。

    在鳥類的基因中,是由 Z 染色體和 W 染色體決定性別特徵,雄性的鳥類具有同型染色體(ZZ)雌性具有異型染色體(ZW),類似人類 XY 染色體的性別決定系統。

    鳥類的 ZW 性別決定系統。雄鳥生殖細胞中的兩個 Z 染色體(黑色字母);雌鳥的生殖細胞中則有一個 Z 染色體和一個 W 染色體。這些染色體會被隨機分配到子代的身上(雄鳥、雌鳥各貢獻其中一個)。子代身上的染色體組合,就決定了子代的性別。圖/作者繪

    正常狀態下,卵母細胞會分裂成分別具有 Z 染色體的卵子和 W 染色體的卵子。如果分裂的時候出現問題,原本各帶一條染色體的兩顆卵子,會變成一顆卵子同時攜帶 Z 和 W 兩種性染色體,而另一顆則完全沒有性染色體。這顆同時具有兩種性染色體的卵子可能被兩條精子同時受精,如此一來,生出的後代就會同時具有 ZZ 和 ZW 的細胞;也就是說,這個後代的身體內會同時具有雄性特徵和雌性特徵。

    一般來說,一條精子進入卵子時會觸發卵膜「極化」,以快速阻斷其他精子進入卵內,因此要有兩條精子同時儘速卵內、形成雌雄嵌合體的條件機率極低,除了要在細胞分裂時出問題,還要意外地讓兩隻精子進入卵內才能達成。

    位於蘇格蘭愛丁堡的「羅斯林研究所」研究了一隻雌雄嵌合體的雞。這隻雞的左側是雄性,具有白色羽毛和大胸肌,腳上也具有骨刺(是雄性的最大特徵);而右側則是雌性,具深色羽毛,體型相對比雄性小,腳上也無骨刺。研究發現,脊索動物中「鳥類」的性發育機制,是來自於染色體而不是激素。

    雌雄嵌合體的雞。圖/Clinton et al., 2012

    在人類身上,性別是由 XY 性染色體決定,一般男性為 XY 異型性染色體,女性則是 XX 同型性染色體。性染色體的缺失或多餘都會造成雙性人的出現。在醫學上常見的雙性人分類有克林伊斯菲特症、透納氏症、腎上腺素增生症(CAH)、雄性激素不敏症(AIS)、尿道下裂症等等,這些人雖然身體構造和其他人略顯差異,但多數都是健康的狀態。

    Y 染色體缺失所引發透納氏症。圖/wikimedia

    目前各國已開始努力維護雙性人的人權及權益,而台灣對雙性人人權的重視也才剛起步。監察院在 2018年發布首次對雙性人人權進行調查的報告。同年 10 月,衛生福利部頒布〈未成年雙性人之醫療矯正手術共同性建議原則〉,其中最重要的是一項原則為「訂定雙性人性別手術的年齡規範」,成為亞洲先驅。

    不管是人類還是自然界,都可能出現雌雄嵌合體的現象,生活在這樣性別多元的世界,大眾應以正面的態度認識雙性人。願大家都能保持多元開放的心態看待每一個人。

    參考文獻

    所有討論 1
    水鯨球_96
    1 篇文章 ・ 0 位粉絲
    東海大學生命科學系學生,腦袋可以裝下一整個生物圈。對於進那個實驗室猶豫不決,透過寫作廣泛吸收各種科普資訊。

    0

    0
    0

    文字

    分享

    0
    0
    0
    變身沙贊靠閃電夠力嗎?會是能源解方還是一場災難?《沙贊! 》中的神力閃電之謎
    Rock Sun
    ・2023/05/30 ・4134字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沙贊!」然後一道閃電就會打下來,擊中一位青少年,瞬間變成一位穿著紅衣+披風、渾身肌肉的(中二)成年人,這就是 DC 宇宙中,超級英雄沙贊的變身過程。

    很有趣的是,大家可以回想一下,最近這 10 幾年來席捲世界的漫威和 DC 英雄,絕大部分執行英雄行動前都是進行「著裝」,例如鋼鐵人、蝙蝠俠、美國隊長……等,但是沙贊不一樣,儘管不複雜,但他需要一套特別的手續來改變他自己的身體,已獲得他身為超級英雄的力量,這點跟日本的超人力霸王比較類似。

    根據 DC 宇宙的設定,賦予沙贊力量、讓他變身的閃電都來自神界的奧林帕斯山,只要他大喊一聲,閃電就會隨傳隨到,而因為一切是神力的關係,理論上他接收力量的位置無關緊要,也非常的安全。

    真不愧是奧林帕斯山啊!如果我們能夠在比利(電影中變身成沙贊的少年)的頭上裝一個收集閃電能量的器材,那費城一定變成全美國能源最豐沛的城市。

    我們說的是站中間那個穿紅色緊身衣的大男人。 圖/IMDb

    但是要進行超級英雄活動,普通的閃電能量夠嗎?這道奧林帕斯山的閃電會不會是一道超越人類認知的超級閃電呢?

    還有儘管沙贊不會受影響,但如果有人不小心在變身時不小心碰觸他或在他附近,會發生什麼事呢?

    這真的值得一起來探討~

    先定立標準:閃電能提供多少能量?

    閃電是大自然中最純粹的能量展現之一,經過大氣學家的觀測和預估,一道閃電電壓大概是 3 億伏特,帶有 10 億焦耳的能量,這差不多是燃燒 30 公升左右的汽油。

    聽起來非常的厲害,那我們利用閃電來獲得能源會不會是個好方法?

    其實從 1980 年代開始科學家就有這種想法,但是他們發現這其實很不切實際,主要原因有幾個:閃電很難預測、傳導到地面上能量又會大減、效率很不穩定……但那是大自然的閃電,讓沙贊變身的可是充滿神力的閃電耶!不只能夠提供沙贊穩定且高能的能量來源,還可以藉由跟蹤比利知道閃電的位置和時間。

    我們只要把比利抓起來請出來,跟他預約時間大喊沙贊,就可以發電了~

    圖/GIPHY

    現在的問題是……這道閃電有多少能量呢?

    要知道一道神奇閃電帶有多少能量其實有點困難,因為一旦比利變身之後,他似乎沒有時間限制,不像超人力霸人那樣有 3 分鐘的活動上限,後者會比較好估算是因為你可以設想這 3 分鐘內超人力霸王做了哪些事情,在逐一拆解。

    所以筆者覺得最能夠執行的方式,是羅列出電影中沙贊一次變身基本上會做到的事情,這樣結果應該就足夠是神力閃電的基本盤。

    從電影《沙贊!眾神之怒》中,筆者列出幾個沙贊在超級英雄狀態時做的事,包括:

    1. 以音速飛行 10 分鐘
    2. 把一隻體型巨大的飛龍打飛 10 公尺
    3. 把一台車移動 200 公尺
    4. 從手中放出好幾道像特斯拉線圈的能量閃電

    這樣感覺差不多了吧……等等~還有一件很重要的事,就是這道閃電同時還把一名 17 歲的青年變成一名看起來 30 歲的成年人,這瞬間成長所需的誇張能量應該也要算進閃電的功勞裡,所以這個列表還要加進另一項:

    1. 讓 17 歲的青年成長成 30 歲男性的所需熱量
    長大成這樣~ 圖/IMDb

    那我們接下來可以逐一估算了。

    • 那首先就來計算成長所需的熱量吧!

    要讓人成長的能量,其實也是熱量,也就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卡洛里,1 千大卡的熱量差不多是 4184 焦耳的能量。

    根據衛服部提供的資料,一名成年人每日所需的熱量依他的活動量和體重來決定,那沙贊毫無疑問絕對是重度活動量那一類的,體重的話少年比利看起來介於 60~70 公斤之間,而飾演沙贊的演員柴克萊威曾說為了演戲需要增重到超過 90 公斤,雖然隨著體重增加每日所需熱量也會不同,但為了簡單估算,我們姑且用 80 公斤算到底吧~

    圖/衛福部

    比利瞬間成長為超人般壯碩所需能量= 40 大卡 x 80 公斤 x 365 天 x (30-17) 年 x 4184 J= 6.35x 1010 焦耳 = 635 億焦耳

    這數字怎麼已經有點大了……但在吐槽之前,我們先把其他的所需能量都估算完吧~

    • 以音速飛行 10 分鐘

    這裡我們借用四分之一英里估算法,這是個可以從物體重量(通常是車子)和行駛四分之一英里所需的時間來求得功率的簡單方式。

    沙贊體重 90 公斤,而他在音速下完成 1/4 英里所需的時間為 1.2 秒,根據線上工具估算,這名英雄相當於擁有 22,876 馬力,轉化為瓦特差不多是 1700 萬瓦特,如果沙贊要飛行 10 分鐘,他就會需要大約 100 億焦耳的能量

    • 把一隻體型巨大的飛龍打飛 50 公尺

    這個計算方式並不困難,就是簡單的做功運算,但是筆者遇到了很嚴重的問題:電影中的飛龍-拉頓到底多重呢?

    經過一番搜尋,網路上對於一條中世紀奇幻飛龍到底有多重幾乎是沒有定論,看起來好像沒有人有認真算過,所以筆者打算自己來操刀,解決這個世紀大謎題 (?)。

    有看過《空想科學讀本》的人對筆者使用的方法一定不陌生,就是把模型浸到水裡面,估算體積之後放大,再考慮密度來求得飛龍的體重。

    所以筆者到了地下街的玩具店,買了一條看起來最像電影中奇幻飛龍體型的模型玩具(其實是動漫《轉生成為史萊姆》的公仔,似乎是主角後期的樣子吧?筆者沒有看不清楚~),將它放進水盆裡面裝水,做好水位標記之後取出模型,水位下降之後從水盆的面積和下降高度求得玩具龍的體積大概是 0.000283 立方公尺,這時我們需要玩具龍的身長和電影中的拉頓身長來做等比放大,玩具龍身體差不多是 25 公分,而從電影中拉頓站在棒球場內野的畫面來做估算,它的身長大約是 25 公尺,身長差 100 倍,所以體積會變 100 的 3 次方也就是 100 萬倍,所以說拉頓的體積大概是 283 立方公尺。

    筆者買到的龍模型,雖然它是站立的,但平放在地上看起來跟電影中的龍差不多。圖/作者提供

    這時我們需要拉頓身體的密度來求得體重,如果拉頓是生物的話,它的身體密度應該也要接近水(每立方公尺 1000 公斤),例如人體的密度就差不多是每立方公尺 1062 公斤,但是電影中拉頓身體看起來有點像是由木頭構成的,而世界上最堅硬的木頭是澳洲鐵木樹(Australian buloke)密度是 1085 kg/m3,再加上龍的奇幻性質,我想把拉頓的身體密度定為 1100 kg/m3 應該是還可以接受的吧?

    如果用這個方式估算,電影中看守花園的飛龍拉頓,體重大概會是 311 公噸,我們套入物理課本中看過的做功計算公式,可以知道沙贊把一條龍打飛 50 公尺所需要的能量,大概會是 7775 萬焦耳

    電影中飛龍的劇照。圖/Twitter
    • 把一台車移動 200 公尺

    相較前面兩個,這計算相對簡單一點,我們一樣用上面的作功公式來求需要能量,而我們需要的就是車子的重量。根據統計,美國一般路上的車子平均重量為 1800 公斤,如果要在 3 秒鐘內移動 200 公尺,就相當於需要 4 百萬焦耳

    • 從手中放出好幾道能量閃電

    沙贊從手上放出閃電,看起來就像是電弧的一種,而電弧是因為有強大的電場或高壓電存在,使的原本不導電的物質電漿化得以使電流通過的現象,而說到能夠最穩定產生電弧的狀況,筆者第一個想到的是在現實中會看到的特斯拉線圈。

    特斯拉線圈是一種由知名物理學家特斯拉發明的強大變壓器,這種變壓器使用共振原理運作,主要用來生產超高電壓但低電流、高頻率的交流電力,因為特斯拉線圈可產生絢麗的電弧效果,所以很常在一些科學博物館或展示中看到,而世界上最強大的特斯拉線圈: Electrum 的能量使用率為 130,000 瓦特,假設沙贊能夠用同等功率放出電弧長達 10 秒鐘,就會需要 130 萬焦耳的能量。

    Electrum 特斯拉線圈。圖/wikipedia

    這下子我們需要的數字都有了!

    這道神奇閃電所附帶的能量大約是:

    635 億(變成大人)+100 億(音速飛行 10 分鐘)+7775 萬(打飛一條龍)+400 萬(移動一台車)+130 萬(放出閃電)= 735 億 8305 萬焦耳

     而正常世界一道閃電的能量大約是 10 億焦耳,也就是說~這道神奇閃電差不多是等於 74 道現實中閃電的能量。

    好厲害啊!真不愧是奧林帕斯的眾神,能夠這麼精準的傳遞如此巨大的電能量根本就是神蹟…..也確實是神蹟沒錯~

    但是如果一個不小心承接這道能量的人不是沙贊的話,會發生什麼事呢?

    一般人被普通的閃電擊中就已經不是鬧著玩的了!

    直接被閃電擊中的人會成為電流的一部分,一部分電流會沿著皮膚表面移動,另一部分會穿過身體的心血管或神經系統,前者會對皮膚造成灼傷,後者則有可能造成呼吸停止或心臟驟停,但我們還是能找到一些歷史上從雷擊中生還的故事,因為有沒有辦法在雷擊中活下來是跟就醫和電流通過體內的時間而定……運氣好的話,你不會死的。

    但是在沙贊的神奇閃電面前,這一切都成為笑話。

    這道 735 億焦耳的閃電能量相當於 2 顆歷史上最強大非核子炸彈:炸彈之母(GBU-43/B 大型空爆炸彈)爆炸所釋放出的能量,所以如果今天好死不死沒有打在比利身上,而是擊中地面的話,後果一定不堪設想,周遭的親友絕對是灰飛煙滅,費城可能會變成廢墟,之前說的收集能量可能完全行不通,因為應該沒多少設備儀器能夠承受如此巨大的威力。

    反倒是比利啊~你是不是在承接沙贊能力時同時被改造了,被2顆炸彈之母轟炸都沒事,真是太神啦!還有就是一定要站好喔~

    全世界只有這位男人能承受的力量。圖/IMDb
    Rock Sun
    64 篇文章 ・ 697 位粉絲
    前泛科學的實習編輯,曾經就讀環境工程系,勉強說專長是啥大概是水汙染領域,但我現在會說沒有專長(笑)。也對太空科學和科普教育有很大的興趣,陰陽錯差下在泛科學越寫越多空想科學類的文章。多次在思考自己到底喜歡什麼,最後回到了原點:我喜歡科學,喜歡科學帶給人們的驚喜和歡樂。 "我們只想盡我們所能找出答案,勤奮、細心、且有條理,那就是科學精神。 不只有穿實驗室外袍的人能玩科學,只要是想用心了解這個世界的人,都能玩科學" - 流言終結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