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慣在網路上閱讀科技新知的朋友大概都知道去年大幅改版,以全新面貌和大家見面的「科技大觀園」 。要了解這項計畫,就一定得拜訪背後的推手-國科會科教處陳國棟處長。(所以我們就來啦~)
陳處長在台大電機一路從大學唸到博士,一開始研究的領域是電機工程,後來卻轉了個彎,投身電腦科學與教育。談起教育,他激昂地說:「以前我研究的領域跟現在的科技產品一樣,常常是為了新科技而新科技,不知道為何要做。後來我改研究『數位輔助學習』,找到明確的目標,每天想的就是學習者到底在想什麼?怎麼讓他們達到我們預期的學習效果?」
除了借調到國科會處理繁重的業務之外,陳處長仍然在中央大學資工系擔任教授。我們好奇陳處長平常是否有時間上網,他反倒說即使工作非常忙碌,他每天還是抽出許多時間上網,特別是在Facebook上,而其實這是為了要遠距掌握研究團隊的進度,並有效與學生互動。陳處長在Facebook上依照研究團隊跟教授的課程,分別設立了幾個社團。他說:「我希望要找學生的時候可以很快找到,所以就利用Facebook這個方便的工具。現在我收學生第一件事就是要他們加我為好友,他們畢業後若需要幫忙,也都會透過fb找我,藉由持續的聯繫與互動,看到學生畢業後有不同的成就,也覺得很欣慰。」
我們接著問,處長會關注學生平常在Facebook上分享的吃喝玩樂心情語錄跟kuso對話嗎?陳處長說:「還好,而且也沒甚麼好看的……學生總有辦法只讓『想給老師知道的事』讓老師知道嘛,像是開兩個帳號之類的。(笑)」
那處長平常在臉書上都分享些甚麼呢?「笑話!」處長說:「我蒐集很多笑話,因為教學跟研究上用得著。」我們好奇處長是否知道9GAG這個笑話網站,「甚麼?沒聽過耶!」於是處長馬上奔向辦公桌拿紙筆抄下來…..
提到科教處的重點補助項目,「科普傳播事業發展計畫」(延續自 「科普傳播事業催生計畫」) ,陳處長解釋這是根據七年前的一項調查,發現民眾普遍還是透過電視、報紙、廣播來獲得新知,所以當時幾位傳播領域的專家學者就規劃了這項補助案,希望國內可以製作出自己的科學節目,讓民眾了解台灣的科學發展同時也平衡謬誤的節目內容,並成為具有商業價值的產業。他說:「現在很多節目的表達方式很不健康,內容也錯誤百出,但是電視台不停放送,而且又都在熱門時段播出,民眾看久了也會信以為真。所以更需要有製作嚴謹的電視節目,即使觀眾一個禮拜只花十分鐘收看嚴謹內容的節目,多少也有效果。」
「但是,不諱言這幾年的傳播模式改變非常快,現在很少人看電視,就算有看也很難像以前一樣有完整的時間,能看上半小時以上的節目。」陳處長補充。
因為科普傳播事業發展計畫持續了很多年,不能輕易停辦,所以後來科教處都會和申請補助的單位溝通,要求改製作播放時間比較短的節目,也希望這些單位能找到穩定的商業模式,可以逐年減少對補助款的依賴。「但老實說,很難。現在比較有眉目的是把製作的內容和教材結合,這樣基本收視群至少還有學校和公家機關。」
除了規劃舊有計畫的轉型,一天有數小時在Facebook上的陳處長也注意到新媒體的威力,所以去年開始了「新媒體科普傳播實作」計畫,補助專業科普寫作團隊撰稿,內容與國內外科技新聞有高度的連動性,讀者可透過生動淺白的單篇短文或系列報導,進一步了解新聞中的科學內涵。不僅能對時事內容有更深入的理解,也有助於拓展視野,累積科普知識。
這些貼合社會脈動的科技報導,再加上過去累積的科普影音、科技新知、科普文章、科普演講及各類科普活動訊息,都整合於「科技大觀園」網站,再透過網路社群傳達給讀者。因為陳處長在通勤的時候也會透過iPhone閱讀,所以科技大觀園也設計了行動版的網頁,方便像他一樣利用零碎時間閱讀的讀者,能隨時透過行動裝置快速獲取資訊。陳處長分享「科技大觀園」的下一步規劃:「我們會整理所有內容,找出和中學自然課程的關聯,希望中學老師可以拿來作課程資料補充。」
對於國內科學傳播環境,陳處長提出兩項期許-一是希望更多科學家投入與大眾溝通,二是希望媒體內容更多元。「過去的環境先是要求教授發表論文,進而刊登於頂尖期刊,再來才會要求這些教授的社會責任-向大眾解釋他的傑出研究到底是什麼;這是階段性的,得一步一步來。」此外,目前國內的媒體內容相似性很高,一則新聞有收視率,大家都爭相報導,忽略了其他消息;除了內容太過雷同之外,訪問的專家也不夠多元,陳處長感慨地說:「現在媒體會訪問的專家就那幾位,我希望在國科會補助專業團隊製作了很多科學內容之後,媒體可以從中發掘更多願意向大眾解釋科學的專家。」
科技大觀園目前彙整了過去國科會曾補助的各種科學媒體內容,較長的影片也都貼心地切成10分鐘以內的小段落,配合網路閱聽習慣。我們也會精選科技大觀園站上的好文,配合適當的時機與PanSci的各位夥伴分享。當然,若有值得討論甚至質疑的內容,也歡迎讀者與我們聯繫。「科技大觀園」的文章下方雖然沒有留言區域,但各位如對內容有建設性的意見和批評,可以直接到他們的臉書粉絲專頁去回應,他們的兩位小編也非常認真,會很快回覆讀者的提問;若有相關的澄清或補充說明,也將一併刊登於該篇文章的下方,使讀者對該內容所蘊涵的科學內容有較清楚、全面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