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5
6

文字

分享

0
5
6

《模仿犯》殺人魔心理剖析:自戀狂妄的面具背後,藏著自卑的張牙舞爪

雞湯來了
・2023/04/24 ・2622字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 文/蕭子喬
  • 校稿/蔡季葦
  • 製圖/蕭子喬
  • 編輯/蕭子喬

本篇剖析兇手心理,但不會暴雷。
觀影前閱讀可作為劇中線索來源,觀影後閱讀能更進一步了解兇手心理狀態。

台劇《模仿犯》上架 Neflix 不到一週,創下華語影集最新紀錄,橫跨全球各州 20 個地區前十榜單,更連續多日蟬聯台劇收視 No.1。影集中狂妄自大的連續殺人犯,用一個裝著斷手的紅禮盒開始,為世人帶來一個又一個「殺人創作」。

他不要贖金、每一次作案都有為被害人設計特別形式,甚至主動寄送錄影帶到各家電視台,戴著面具「自爆」現身,狂笑自大、向檢警叫囂,甚至鼓動民眾情緒。

在《模仿犯》中,兇手把殺人視為一種創作,把電視台、媒體和民眾目光拉進自己「作案舞台」的一部分。究竟,他為什麼要殺人?他到底怎麼了?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模仿犯》劇照。圖/轉自雞湯來了

「這個兇手,根本就是把殺人這件事當成是他的創作啊!」
——《模仿犯》臨床心理師胡允慧。

心理學:悲劇有時來自於「受傷的靈魂持續無法找到人生光亮

台灣犯罪學及心理學研究,剖析無差別殺人事件,發現兇手不斷在網誌、寫小說等過程中,表示要殺人才能證明自己活著。進一步剖析其成長過程,他歷經多次心理受傷,舉凡小時候被老師誤解、被迫道歉等多次人我關係的失落,當時都只能「硬吞下來」,沒有機會被好好接住與梳理。在他長大的過程中,失落太多,而光亮太少,釀成了一連串的悲劇。

《模仿犯》劇照。圖/轉自雞湯來了

精神分析學家佛洛依德觀點認為,當人在關係中不斷受傷,被忽視與誤解,情緒壓抑無處宣洩,逐漸變得「無法去愛真實的自己」,而演變成透過「殺人誓言」不斷訴說、強化,來形成武裝,建構一個不會受傷的自己。自戀型兇手面對被害人時,看似認為「你不好,我好」,但其實是「你好,我不好」。

張狂的自戀背後是受傷的靈魂,極致自我中心背後有很深的憂鬱和空虛,需要仰賴主宰他人,讓自己感受到活著。而當一個人無法真正愛自己,自然也就無法真正同理別人、愛別人,無法感同身受在殺人創作時被害者的感受,這或許是許多殺人犯「冷血無情」的緣故。

《模仿犯》劇照。圖/轉自雞湯來了

自戀不一定不好:健康性自戀 vs. 破壞性自戀

上述分析,並不是要你我以後看到自戀的人就避之唯恐不及。佛洛依德觀點提到,在關係中「練習愛自己」,其實是一種健康的自戀。遇到適當的挫折,與適當的成長後,能進化成為「有自尊」的成熟自戀,也就是所謂懂得愛自己、有自信的展現。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不過,若在過程中挫折過大,受到親密家人、重要他人接二連三地忽視,則可能演變成為只專注於自我防衛,性格變得封閉、武裝自己好似不需要親密依附,貶低他人或破壞關係。

自戀的類型。圖/轉自雞湯來了

每個人都曾有受傷的時刻:測驗你我的自戀指數

《模仿犯》劇照。圖/轉自雞湯來了

「你相不相信,所有人都有可能成為殺人兇手?」——《模仿犯》

如同劇中兇手所言,其實每個人心中都有「惡」,陰暗面隨著我們遇到的事件被堆疊與激發,形成每個人的黑暗指數。但別忘了,適當的自戀,能夠成為自愛而後愛人的養分,空虛渴愛而後失控,才會變成破壞性的自戀。

《模仿犯》劇照。圖/轉自雞湯來了

|自戀指數簡易測驗|

口  我是天生的領導者。 
口  我有說服他人的獨特天分。 
口  一個團體中,如果沒有我就會顯得無趣。
口  我知道自己很特別。
口  我擁有一些出類拔萃的特質。
口  我很有能是某個領域的明日之星。
口  我經常喜歡炫耀。

簡易測驗改編自:張益慈、詹雨臻、陳學志(2021)。繁體中文版「簡式暗黑四特質量表」之發展與信效度考驗。測驗學刊,68(4),287-316。

《模仿犯》劇照。圖/轉自雞湯來了

或許,這世界上沒有絕對的好人,也沒有絕對的壞人;
而是被接住的靈魂,以及傷得太深的靈魂。

我們心中都有惡,但也都能成為接住他人的那個關鍵夥伴!

此文中劇照素材由瀚草文創提供,如欲使用須經詢問。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查看原始文章

延伸閱讀

  1. 「我好,你也好」說話術,讓頻率搭上線
  2. 《我們與惡的距離》被拒絕的情緒身體會記住

參考資料

  1. 張益慈、詹雨臻、陳學志(2021)。繁體中文版「簡式暗黑四特質量表」之發展與信效度考驗。測驗學刊,68(4),287-316。
  2. 吳台齡(2017)。從心理病態的脈絡來理解無差別殺人者——以2014年臺北捷運大量殺人事件為例。犯罪與刑事司法研究,27,43-68。
  3. 葉寶玲(2009)。論自戀:以精神分析與溝通分析心理動力取向的觀點探討。諮商與輔導,280,40-45。
文章難易度
雞湯來了
51 篇文章 ・ 463 位粉絲
幸福,如何選擇?雞湯來了相信我們值得擁有更優質的家人關係。致力提供科學研究證實的家庭知識,讓您在家庭生活的日常、人生選擇的關卡,找到適合的方向。雞湯來了官網、雞湯來了FB

0

1
0

文字

分享

0
1
0
把砒霜當成「愛情補藥」,為了和情人結婚而下毒弒親:被愛情迷惑的瑪麗.布蘭迪——《毒物犯罪研究室》
創意市集
・2023/01/20 ・1514字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弒親罪的投毒者

瑪麗.布蘭迪(Mary Blandy)看不出來是會犯下弒親罪的投毒者。

瑪麗.布蘭迪。圖/wikipedia

她出身中產階級,也受過良好教育,在牛津郡綠意盎然的英格蘭泰晤士河畔亨利(Henley-on-Thames)郊區長大。

瑪麗的父親法蘭西斯是一位成功的律師,他只希望自己的女兒能擁有最好的,但他最後反讓自己被為了女兒找的理想對象毒死,而瑪麗被判以絞刑。

為了女兒的婚姻拿出萬元英鎊當嫁妝

1746 年,未婚的瑪麗.布蘭迪逐漸步入而立之年。她的父親深怕女兒嫁不出去,想要幫她找一名丈夫。他在當地報紙上刊登公告,還提供豐厚的 1 萬英鎊當作嫁妝。許多男士前來詢問,但只有一人獲得瑪麗青睞——威廉.亨利.克蘭斯陶恩(William Henry  Cranstoun)。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身為軍官將領兼蘇格蘭貴族之子,克蘭斯陶恩固然頗有聲望,但不幸的是他的外貌並不與其社會地位匹配。

他不高、五官不出眾,臉上也因為天花留有痘疤,而且他年長瑪麗 12 歲。此外,他們訂婚一段時間後瑪麗才發現他是已婚之人,法蘭西斯對此感到不滿,終結他們的訂婚關係,儘管克蘭斯陶恩堅稱那段婚姻並不合法。

名為「愛情補藥」的毒

婚禮雖然取消,但瑪麗仍然暗中與克蘭斯陶恩會面,而法蘭西斯則固執表示他不會允許一位重婚者進入他的家族中。該如何打破這樣的僵局呢?克蘭斯陶恩設計了一個計畫,利用他所說的「愛情補藥」白粉,暗中讓法蘭西斯服下。

克蘭斯陶恩和瑪麗說「愛情補藥」能確保兩人的愛情。圖/pixabay

瑪麗應該能讓父親原諒自己的蘇格蘭情人,確保兩人最後能有情人終成眷屬。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克蘭斯陶恩的補藥其實就是砒霜,每次加入瑪麗父親的燕麥粥時,就已經開始在下毒了。法蘭西斯在 1751 年 8 月 14 日逝世,克蘭斯陶恩也就此消失。

患有消化道出血患者的腸胃所遺留,其死因是急性砒霜中毒。圖/創意市集

法蘭西斯的醫生安東尼.艾丁頓(Anthony Addington)為瑪麗感到不快,他認為得用燃燒的方法測試一些剩餘的白色粉末。

檢測結果最後出現了大蒜味,這在當時已經證明代表有砷的存在,因此艾丁頓的測試成為第一個檢測該毒藥作為謀殺武器的法醫研究。

被愛情迷惑的瑪麗

瑪麗於 1752 年 4 月 6 日被判絞刑,她被眾人描述成「被愛情迷惑的傻瓜」,自己殺了父親還不自知,是個「冷血的殺人犯」。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據說瑪麗.布蘭迪在伏法前最後喊著「各位大人,讓我死得得體一點,拜託別吊太高。」圖/創意市集

最諷刺的是,這段婚姻最後也沒有真的給克蘭斯陶恩 1 萬英鎊的嫁妝,法蘭西斯.布蘭迪死前銀行戶頭只有 4 千英鎊。

——本文摘自《毒物犯罪研究室:解析23種經典致命植物、礦物、藥劑、毒品,從醫學鑑識&毒物科學揭秘恐怖毒殺與謀殺手法》,2022 年 11 月,創意市集出版,未經同意請勿轉載。

創意市集
3 篇文章 ・ 1 位粉絲

0

4
1

文字

分享

0
4
1
自卑感是一種毒藥,也是成長的良藥——《懂了以後更輕鬆的心理學》
大好書屋_96
・2023/01/10 ・2591字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一定會有自卑感嗎?

德勒強調:只要是人,就一定會有自卑感。在浩瀚的大自然中,人類是既渺小又脆弱的生物,打從出生開始,就免不了對環境感到自卑。

不過,這種自卑感對人類來說也是一種祝福,因為強烈的自卑感,激發出人類克服與超越環境的欲望,在一連串實踐的過程裡,人類的潛能獲得了發展。阿德勒將這種特性稱為「優越感的追求」。

那麼,蠶食著我們的自卑感又是什麼呢?有些人在成長時能順利克服自卑感,有些人卻陷於自卑而苦不堪言,其中的差異究竟來自何處?

只要是人,就一定會有自卑感。圖/pexels

為了釐清兩者的差別,我們必須先認識一個概念——自卑情結。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自卑感不就是自卑情結嗎?自卑情結是什麼?」你可能會對此感到訝異,因為在日常生活中,自卑感和自卑情結被當作一樣的意思看待。

不過,就心理學而言,「情結」指的是針對某一事物的情感集結,簡單來說就是對該對象產生過度的情感。因此,自卑感本身並不是問題,讓人感到痛苦的是因為陷入自卑情結,而對自身的想法與行動強加束縛。

把自卑感當作藉口

《被討厭的勇氣》的作者岸見一郎,將自卑情結解釋為「開始把自卑感當作藉口」的狀態。

例如有人對學歷感到自卑,這本身並不是大問題,可以承認「我讀的書比別人少」、「我學生時期不太會念書」,然後在其他領域上追求成就;或是「我小時候家境貧寒,沒能上大學,所以現在想讓自己的學生夢狠狠燃燒一回」,透過進修加以彌補。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上述這些情況,都是將自卑感當作動力,試圖讓自己進一步成長和發展,就不會演變為自卑情結。相反的,有些人因為學歷低而感到畏縮,碰到需要挑戰的情況時就選擇逃避,總是自我貶低。

如果一味埋怨「我一輩子都要被這該死的學歷綁手綁腳」、「從這種學校畢業還談什麼成功」,那麼就只是一直在「自卑情結」的陷阱裡掙扎而已。

一味的埋怨外在的環境就只是一直在「自卑情結」的陷阱裡掙扎而已。圖/pexels

足以讓人感到自卑的領域多不勝數:外貌、體格、智力、性格、家庭、經濟能力、所屬團體等,自卑感的種類就和人類個體一樣多。

利用自卑感提升自己

其實,阿德勒在幼兒時期曾患有佝僂病,不僅身材矮小,還經歷口吃、行動不便等身體方面的障礙。然而,幼年時期的種種磨練,也成為了他立志行醫的契機。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他以對身體的自卑感為出發點,擴及到人類可能普遍具有自卑感,以此奠定了學術的基礎。換句話說,阿德勒將自卑感昇華為對學問的好奇。

阿德勒在幼兒時期曾患有佝僂病,不僅身材矮小,還經歷口吃、行動不便等身體方面的障礙。圖/wikipedia

提到身體的自卑感,就不能漏掉韓國的足球選手朴智星。朴智星天生就是扁平足,對足球選手來說,這樣的身體條件非常不利。

他為了克服自卑感,練習時比其他人都更加努力。假如朴智星以「我有扁平足的問題,無法成為足球選手」為由中途放棄,那麼我們就看不到號稱有「兩個心臟」的他在足球場上的精彩表現。

自卑感與自尊的關係

倘若被自卑情結困住,不僅心理上會變得怯懦,還可能出現反向、退化、攻擊、迴避等防衛機制。此外,自卑情結最大的副作用,是會與低落的自尊感互相影響,形成惡性循環,讓人掉進焦慮和憂鬱的深淵。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在《姐就是美》(I Feel Pretty)這部電影裡,可以清楚地看出自卑感與自尊感的關係。電影中的主角蕾妮,一直以來都為外貌感到自卑,表現得畏畏縮縮,直到某天發生意外撞傷大腦後,她突然覺得自己非常漂亮。

在《姐就是美》這部電影裡,可以清楚地看出自卑感與自尊感的關係。圖/IMDb

蕾妮的外表雖然沒有改變,但她對鏡中映照出的自己充滿自信,態度與行動也和過去截然不同。於是,主角周圍的人也開始展現出不同的反應,紛紛被蕾妮的自信吸引,覺得她看起來很有魅力。這就是自信感所帶來的效果。

最後,蕾妮的大腦又再次受到衝擊,回到了原本的狀態,看見自己最初的模樣。這時,她才領悟到自己過去有多麼被外貌束縛,也明白了自己不是因為外表才無法獲得喜愛。

也就是說,比起客觀的狀態或條件,主觀上如何看待自我更加重要。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為了克服自卑感所產生的優越情節

此外,與自卑情結相同,「優越情結」(superiority complex)也會成為問題的根源。陷入優越情結裡的人,內心總是惴惴不安,缺乏自我滿足感,並且習慣與他人進行比較,希望大家認可自己處於優勢地位,是比一般人更加出色的存在。

因此,他們會沒來由地自我炫耀,介紹一些他人根本不感興趣的個人經歷,甚至強調自己與掌權者或名人有交情。這些行為,都是因為害怕自己被輕視、不被肯定或被識破,企圖掩蓋真相的一種扭曲型補償。換句話說,為了克服自卑感,他們動員了虛假的優越感。

看到這些人,就會想起前文提到的缺乏自尊感,但自尊心很強的案例。姜宇或許也是為了掩蓋自卑感,而過度表現出虛假的優越感吧?

真正懂得自我尊重、認定自我價值的人,不會覺得有必要包裝或炫耀自己,因為個人價值與他人的肯定與否無關。仰賴外部條件的自尊心雖然會起伏不定,但自尊感不會被他人的評價左右,是一種處於穩定狀態的情感。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本文摘自《懂了以後更輕鬆的心理學:心理諮商專家精選最有感15個議題,克服拖延症、完美主義、自卑、過度擔憂的日常練習》,2022 年 11 月,大好書屋出版,未經同意請勿轉載。

大好書屋_96
7 篇文章 ・ 8 位粉絲
「大好」是一種期許,期盼生活中有更多美好。「大好」也是一種力量,讓我們相信閱讀可以帶來改變。「大好書屋」四個字搭起了一個家,期盼這份溫暖的力量能持續傳遞下去。大好書屋

0

2
0

文字

分享

0
2
0
親近的傷害更錯愕!熟人性侵、權勢性侵比我們想得多!從《她和她的她》看家庭與伴侶該如何接住受傷的靈魂?
雞湯來了
・2022/12/02 ・3036字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 文/雞湯來了蕭子喬
  • 校稿/雞湯來了陳世芃
  • 製圖/雞湯來了特約美術羅仕翔
  • 編輯/雞湯來了蕭子喬
「我分崩離析的靈魂被遺留在那一天」
-《她和她的她》。圖/轉自雞湯來了
圖/轉自雞湯來了

沒反抗不等於我願意!熟人性侵特別容易產生「性侵引發的癱瘓」

「妳沒有反抗嗎?妳沒有說妳不要嗎?妳沒有把他推開嗎?是不是妳有什麼問題?

 《她和她的她》劇中晨曦到老師家補習,卻在一次突如其來的大雨,衣服濕透後受到老師侵犯。從此魂不守舍,每天吃不下飯,彷彿行屍走肉。有一天,晨曦終於鼓起勇氣和家人說出遭遇,卻被爸爸反問「妳沒有反抗嗎?妳沒有說妳不要嗎?妳沒有把他推開嗎?是不是妳有什麼問題?」成為晨曦內心的二度傷害。

「有一種人比壞人更可惡,他們看起來面目和善」
-《她和她的她》。圖/轉自雞湯來了

其實,沒有反抗的反應,是受害人當下因過度震驚、錯愕、害怕等複雜情緒,造成彷彿「癱瘓」一般的狀態。研究指出,性侵受害者無論是成人或孩童,遇到性侵當下常以消極反應,或甚至是「僵住」的反應,稱作「性侵引發的癱瘓」(rape induced paralysis)。被害人通常不會主動揭發,或過一段時間以後才發聲;也有的會出現否認先前控訴、而後又再控訴兇手的循環。

 「性侵引發的癱瘓」更容易發生於「熟人性侵」的案件中,由於被害者與加害者早已互相認識,對於被害人的衝擊也更大;另一方面,他人對於雙方關係「互相認識就會喜歡」及「因為認識對方,所以沒什麼不好拒絕的」等誤解,往往成為受害者更難啟齒、更容易「癱瘓」的原因。

「我用意志力讓自己日常回到正軌,但我的靈魂無時無刻都在分崩離析」
-《她和她的她》。圖/轉自雞湯來了

長大後還沒好?解離後遺症?性侵受害人的心理創傷

 劇中晨曦一天天重建、拼湊著自己的記憶,發現自己的回憶與家人、好姐妹們的闡述卻有很多出入,看似幸福美好的家庭與閨蜜情,都隨著兇殺案的真相逐漸揭露,那些晨曦不願被想起的過去⋯⋯劇中錯綜複雜、虛實交錯的懸疑劇情,更是性侵被害人晨曦因心理創傷後產生的解離症狀。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性侵害的本質相較其他犯罪,具有極高特殊性。被害人被性侵後,其內心會產生難以恢復的心靈創傷,嚴重時甚至是會引發創傷後壓力失調症(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的反應,被害人在短時間內可能會麻木、疏離、欠缺情緒反應,對自身所處環境感到陌生,及喪失現實感、喪失自我感,因而出現「失憶」般的狀態。

家庭與伴侶該如何接住受傷的靈魂?給重要他人的2個建議

 剛剛在飯桌上,思琪用麵包塗奶油的口吻對媽媽說:「我們的家教好像什麼都有,就是沒有性教育。」媽媽詫異地看著她,回答:「什麼性教育?性教育是給那些需要性的人。所謂教育不就是這樣嗎?」思琪一時間明白了,在這個故事中父母將永遠缺席,他們曠課了,卻自以為是還沒開學。—《房思琪的初戀樂園》

「說不定長大後就會好了?這樣我們就不用消失了」
-《她和她的她》。圖/轉自雞湯來了

雖然《她和她的她》和《房思琪的初戀樂園》是不同的故事作品,但兩個故事都有著女中學生到老師家補習、良師變狼師、家人忽略處理的狀況,也正是這「選擇沈默,刻意或不經意地當作沒這回事」的處理方式,成為壓垮當事人,甚至家庭分崩離析的關鍵稻草。

建議1|給家長:陪伴孩子直面傷痛、一同決定如何應對

 遇到這種事,家長也會錯愕、震驚,不知該如何處理,更害怕公諸於世會因而讓孩子「不再清白」、「阻礙前途」。但別忘了,遇到這些事最痛的絕對是孩子,而發生過的事不會自動消失!孩子最需要的是家人的支持,正視已發生的事、陪伴彼此去面對,孩子此時最需要的是家人成為最大的勇氣支柱。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建議2|給伴侶:陪伴對方在黑洞的期間,勝於急著讓對方感受陽光

 若身邊有長大了的晨曦(發生過性侵害案件的當事人),可以從「什麼才是對方現在能做到的、需要的」著手,正如劇中晨曦的前男友和現任男友都出自善意,但前男友的台詞是:「我去世界各地寄照片給她,想告訴她這個世界有醜陋的一面,也有美好的風景」。

 而現任男友的台詞是:「如果妳被卡住了,我會拉妳一把;如果妳又分神解離了,我會提醒妳現實感。就算妳又不小心陷入過去,覺得難過的時候,我也會陪妳一起找方法。」

 兩位肯定都是出自於想陪伴晨曦走出傷痛的善意與努力,但或許現任男友主動尋求支持團體,努力認識伴侶的狀態、尋求心理學相關專業協助,和晨曦站在一起慢慢往前走的做法,會更貼近現階段晨曦需要的陪伴。

「讓悲劇劃下句點的唯一方法是說出真相」
-《她和她的她》。圖/轉自雞湯來了

 熟人性侵遠比我們想像得更多,也更加錯愕震驚。願我們都能更加懂得接住身旁受傷的靈魂,做他們「需要的」那種重要他人;也願我們都更能在還沒發生悲劇之前,更懂得預防與保護自己。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延伸閱讀:雞湯來了

相關資源:

此文中劇照素材由齊石傳播提供,如欲使用須經詢問。

參考資料

雞湯來了
51 篇文章 ・ 463 位粉絲
幸福,如何選擇?雞湯來了相信我們值得擁有更優質的家人關係。致力提供科學研究證實的家庭知識,讓您在家庭生活的日常、人生選擇的關卡,找到適合的方向。雞湯來了官網、雞湯來了F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