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1
0

文字

分享

0
1
0

精神個案系列:點眼藥水,這麼 High?!

胡中行_96
・2022/12/19 ・1980字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有一名 75 歲的沙烏地阿拉伯婦女,罹患白內障(cataract)。[1]眼球裡水晶體的蛋白質,長年受紫外線照射,變得混濁不清。能穿過水晶體,到達視網膜的光線減少,視力因此衰退。[2]白內障患者其實各個年齡層都有,只是以老人居多。發病早期不太妨礙日常生活,可以考慮配戴眼鏡矯正;幾十年後若病況明顯惡化,就得開刀。[3]該婦人選擇接受手術。[1]

白內障手術的原理,是在眼球上切個小口,移除不堪使用的水晶體,並植入人造的版本。術前,先點抗生素眼藥水。主要的開刀過程,在局部麻醉下進行,長約 45 分鐘,無須住院。如果兩眼都要手術,會先開單邊,間隔幾天或數週,再處理另一邊。[4]下方為真實手術畫面,請慎入!!

【真實手術畫面,請慎入!!】白內障手術的步驟解說。影/Yun-hsuan Lin on YouTube

術後,這名婦人遵循醫囑每日點四次眼藥水,內含的有效成份為一種叫做「腎上腺皮質酮」(prednisolone)的糖皮質類固醇(glucocorticoids)[1]可舒緩並預防紅腫等症狀。其常見的副作用相當輕微,例如:暫時性的灼熱感等。[5]然而用藥第 2 天起,婦人性情大變;第 9 天被家人送醫。她於診間坐立不安,思考跳躍,還歡欣鼓舞地話講個沒完。平時得睡足 7 小時的婦人,最近每晚只剩 3 至 4 小時的睡眠。此外,視力雖然不再模糊,卻多出視幻覺(visual hallucination)的毛病。[1]

糖皮質類固醇與精神疾患

19 世紀時,一名醫師發現糖皮質類固醇,能治療腎上腺素不足所致的疾病。1940 年代,人工萃取和合成的類固醇化合物問世。[6]人工合成的兩種皮質類固醇(corticosteroids):礦物皮質類固醇(mineralocorticoid)和糖皮質類固醇中,後者別具消炎和抑制免疫反應的功能,適用於發炎、過敏和器官移植等諸多情形。[1, 7]可是皮質類固醇卻也會造成神經及精神疾患,像是失眠、恐慌、僵直和強迫症等。其中最常見的,就是出現狂躁症(mania)的病徵,包括:煩躁、亢奮、過動、容易分心,以及說話如連珠炮等。[8]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這是因為人體本身的糖皮質類固醇皮質醇(cortisol,又譯「可體松」),能同時活化礦物皮質類固醇糖皮質類固醇的受器。但是當人工合成的替代品,不僅偏好後者,還減少天然皮質醇的製造,前者便被忽略。這種失衡會損害認知功能,並擾亂情緒,便有機會觸發狂躁症。[8]

值得注意的是,一般得要高劑量的系統性投藥,才會出現這類不良反應。[1]比方說,筆者以前就聽過腫瘤科病人抱怨,短時間內服用的大量類固醇(dexamethasone)藥丸,害她興奮到整晚睡不著。儘管未到狂躁症的程度,她半夜爬起來打掃,還做了隔天三餐的便當。而且講話時肯定藥效未退,語速飛快,旁人光聽都覺得喘。不過話說回來,本文主角是點眼藥水,即局部而非系統性施用。她的精神醫師卻懷疑,眼藥水進入體內循環,而罕見地引起狂躁症。將此個案報告投稿期刊的作者群,表示就他們所知,含本案在內的雷同案例,目前全世界僅有 5 個。[1]

遇到這種情況,最直接的治療方法,就是停止造成該副作用的皮質類固醇。筆者的病人便是停藥後,自然恢復正常。若是阿拉伯婦女這種嚴重的案例,則施予精神科藥物效果更有保障 於是,精神科醫師與眼科溝通後,捨棄腎上腺皮質酮眼藥水,並開立新的處方箋,要她每晚睡前服用 5 毫克奥氮平(olanzapine)口溶錠。[1]

奥氮平

奥氮平是第二代的抗精神病藥物,會影響多巴胺(dopamine)和血清素(serotonin)受器。對前者的作用,是減少幻覺、妄想,以及散亂的言語、思考和行為;之於後者,則改善失語、表情平淡、注意力不足,還有動力和快感的缺乏等症狀。奥氮平有多種形式,口溶錠適合不便吞嚥、躁動或配合度低的病患;而且被身體吸收運用的生體利用率(bioavailability)也較高。口服約在 6 小時內,可於血漿中達到最高濃度。半衰期 21 至 54 小時,平均 30 小時。如果每天使用,通常在一週後,會達到穩定的血漿濃度。[9]

果然,這名阿拉伯婦女的病情,在服用奥氮平口溶錠 1 週後迅速好轉。但為了安全起見,直到 2 個月後才停藥,且前後總共追蹤 3 個月,以確定不再復發。[1]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參考資料

  1. Alsalem M, Alharbi MA, Alshareef RA, et al. (2022) ‘Mania as a Rare Adverse Event Secondary to Steroid Eye Drops’. Case Reports in Psychiatry, 4456716.
  2. Cataracts’. (SEP 2021) Healthdirect Australia.
  3. Nizami AA, Gulani AC. (05 JUL 2022) ‘Cataract’. In: StatPearls. Treasure Island (FL): StatPearls Publishing.
  4. Cataract surgery’. (OCT 2020) Healthdirect Australia.
  5. Prednisolone Ophthalmic’. (15 SEP 2017) MedlinePlus.
  6. Timmermans S, Souffriau J, Libert C. (2019) ‘A General Introduction to Glucocorticoid Biology’. Frontiers in Immunology.
  7. Johnson JM, Li Y, Ginat DT. (2015). ‘Synthetic Corticosteroids’. In: Neuroimaging Pharmacopoeia. Springer, Cham.
  8. Jasani R, Deacon JW, Sertich A. (2021) ‘Corticosteroid-Induced Mania After Previous Tolerance of Higher Doses’. Cureus, 13(9): e17719.
  9. Thomas K, Saadabadi A. (08 SEP 2022) ‘Olanzapine’. In: StatPearls. Treasure Island (FL): StatPearls Publishing.
文章難易度
胡中行_96
169 篇文章 ・ 65 位粉絲
曾任澳洲臨床試驗研究護理師,以及臺、澳劇場工作者。 西澳大學護理碩士、國立台北藝術大學戲劇學士(主修編劇)。邀稿請洽臉書「荒誕遊牧」,謝謝。

0

1
1

文字

分享

0
1
1
星星之火如何燎原:淺談細胞激素與發燒機轉
活躍星系核_96
・2020/06/24 ・4132字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SR值 584 ・九年級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 文/王子維│臺北醫學大學醫學系二年級,SLEK 創辦人

面對千奇百怪的病原,我們的身體並不會輕易就範,且總會為我們的生存拚盡全力一戰,其中一個例子,就是發燒

無論如何,你一定有發燒的經驗。你可能也和我一樣,在感受眼底快被灼傷的同時,只能無助地問上天:「我們到底為什麼要發燒? 」

我問天我問天,甘會凍麥創治,擱再發燒,折磨是我甲治。圖/pixabay

「發燒是為了燒死你身體內的病毒喔!」這個說法,你一定聽過,但它其實並不完全正確。究竟發燒是怎麼發生的呢?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在高中我們學過,下視丘體溫調節中樞。下視丘是中樞神經系統的一部份,但我們不會等到病毒或細菌本身「入駐」中樞神經系統的當下才開始發燒——相對地,那只是我們的免疫系統正在奮勇應戰,順便發個支援訊號給我們的神經系統的結果罷了。

那麼,發燒是怎麼開始的?這關鍵的生理反應都與免疫系統中的「信號彈」──細胞激素有關。

在本篇文章中將說明身體如何「炮製可發動全面警戒的信號彈」的——要完整解讀這句話,你就必須知道細胞激素的定義、我們發燒的機轉、退燒藥的機制,以及這些細胞激素到底怎麼體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真締。

警告:閱讀此篇將解開存在你心中的萬年疑惑,並讓你再次嘆服人體的奧秘,請小心服用。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免疫系統的「信號彈」:細胞激素

「我們體內的免疫細胞是如何溝通的?」

你的體內,共有約 7.5*109 個嗜中性球在血液中隨時巡邏著 1, 註1 。而你知道,你的免疫系統中絕不只有嗜中性球在工作,還有諸如巨噬細胞、自然殺手細胞等細胞也正在高喊著「はたらく!」註2

那麼萬一你的手指被劃傷,這些負責免疫功能的細胞如何感知並迅速聚集,以防止在傷口外面的各式病原趁虛而入?就是靠細胞激素

細胞激素在我們體內打出不同的信號彈,免疫反應隨之而起。圖/pikrepo

細胞激素之於免疫系統,就如信號彈之於軍隊,可以快速、大範圍地通知或召集其他免疫細胞,以產生身體此時所需的免疫反應。說到訊號傳遞,你或許會想到動作電位。對於以動作電位傳遞訊息的神經,不同訊號傳遞的重點在於動作電位的頻率改變,而不在其強度或離子種類。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不過細胞激素就不是這麼一回事了——光是著名的大學免疫學課本《 Janeway’s Immunobiology 》的附錄中,就描述了 64 種細胞激素的大小、來源以及其受器、功能等。每種細胞激素就如五顏六色的信號彈,每種信號彈都有其目標、功能以及意義,有時甚至不同的組合還會產生不同的高階功能

雖然細胞激素十分複雜,但對於理解發燒機轉不需要灰心喪志,請放心,我今天只有要提到三種與發燒最相關的關鍵細胞激素:

  • 介白素-1β(Interleukin-1β):主由巨噬細胞、上皮細胞分泌,以下簡稱 IL-1β
  • 介白素-6(Interleukin-6):由淋巴球、巨噬細胞、上皮細胞分泌,以下簡稱 IL-6
  • 腫瘤壞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α):由巨噬細胞、自然殺手細胞、T細胞 分泌,以下簡稱 TNF-α

IL-1β、IL-6 及 TNF-α 到底是何方神聖?請見下圖。他們的功能令人眼花撩亂,但最重要的是:他們與發燒脫不了關係。

細胞激素如何引發身體「全面警戒」而發燒?

「我們是如何發燒的?」要了解我們是如何達到「發燒」的狀態,那麼就要先了解我們的身體是如何感知並維持現在的體溫。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首先,皮膚裡、下視丘中的溫度受器「讀取」周遭的溫度後,將訊息傳遞至下視丘前葉。下視丘前葉就像握有考試答案的老師一樣,時刻比對著現在的體溫是否如標準答案所寫的一樣。

如果量測到的體溫比設定值來得低,那麼下視丘後葉則會以提高代謝速度、顫抖、血管收縮等方式使體溫上升;相對地,若下視丘前葉量測到的體溫比設定值高,那麼諸如流汗、血管擴張等等的散熱機制,由下視丘前葉負責活化。

對,我沒有寫錯,降低體溫的指令一樣由下視丘前葉送達各動器。

至於發燒的起點,就不得不提到前列腺素 E2(Prostaglandin E2)­這種激素了,而前列腺素 E2 是由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 acid)透過環氧合酶(Cyclooxygenase,COX)合成的。環氧合酶又可分成較常被表現的 COX-1 ,和較易被物質(如細胞激素)誘導產生的 COX-2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剛剛提到下視丘前葉是決定是否調整體溫的中樞,而前列腺素 E2 的功能就是提高「標準溫度」,促進身體產熱。我們於第一段提到的三種細胞激素,都屬於「內在性致熱質」(Endogenous pyrogens),因為是由我們身體自己產生的,並且會促進下視丘前葉產生前列腺素 E2 ,讓後葉負責提高體溫。

既然有「內在性致熱質」,那自然有「外源性致熱質」(Exogenous pyrogens)啦,革蘭氏陰性菌獨有的脂多醣(Lipopolysaccharide,LPS)就是其中一種。外源性致熱質可促使內在性致熱質的產生,也可以直接促進環氧合酶的產生,進而製造更多前列腺素 E2 ,殊途同歸,讓你發燒。

發燒通常對你是有利的,因為大部分的病原適合在較低溫的環境生存,而且後天免疫反應在高溫下會更加強大。在溫度升高的同時, TNF-α 則負責保護你的細胞免受高溫的傷害。

不過,就如免疫系統有可能被過度激發而導致過敏(詳情可見由水過敏淺談過敏機制與症狀(上)),當這些強而有力的信號彈被外源性致熱質過度點燃時,我們的生理機能就會開始產生紊亂。而這,就稱為細胞激素風暴(Cytokine storm)。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除了剛剛提到的革蘭氏陰性菌的脂多醣,近期流行的 2019-nCoV 也屬於能點燃細胞激素風暴的外源性致熱質。在感染 2019 新型冠狀病毒的重症患者血液中,能檢驗出大量促進發炎的細胞激素(例如IL-1β)3;而感染 SARS-CoV 和 MERS-CoV 的患者,血液中也都檢測出了異常大量促進發炎的細胞激素4,5

細胞激素如何解開封印發大招?「炮製」信號彈的起點

「免疫細胞如何決定何時釋放細胞激素呢?」

首先可以想像的是,我們絕對不會允許自己的身體無緣無故生成一堆信號彈(尤其它們還這麼危險),應該要在再三確認需要啟動信號彈後,由上級機關發下「製造信號彈」的命令。在我們的體內,這張命令就稱為 NF-κB

但是,這張命令理所當然地會被包在一個有彌封的信封袋裡(畢竟沒人希望這麼重要的機密被大家一覽無遺),於是要執行這個命令前,還需先拆除這個彌封,這個「彌封」在我們體內稱為 IκBα

IκBα,封印解除。圖/giphy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在正常狀況下, NF-κB 與 IκBα 這兩個蛋白會鍵結在一起,而當起啟動免疫反應的細胞激素(例如剛剛提到的 TNF-α)與細胞膜上的受器結合,就會讓彌封被打開—— IκBα 改變形狀,使其脫離 NF-κB 。這個變化使身為命令的 NF-κB 可以進入宛如「兵工廠」的細胞核,啟動一段特定基因序列的轉錄轉譯,製造細胞激素。

這些細胞激素,可說是命裡注定捲入一場永無止盡的紛爭——除了製造細胞激素時 NF-κB 與 IκBα 的互相牽制,就連製造出細胞激素後促進發炎與抑制發炎的細胞激素也會相互拮抗,以免任何一方的勢力大到一去不復返。

各種消炎止痛藥,如何「封印」細胞激素

你一定聽過類固醇類藥物可以消炎止痛。其實它們的作用原理很簡單:這些藥物和細胞膜上的受器結合後,會一同進入細胞核,並啟動 IκBα 的生成。隨著「彌封」愈來愈多,被細胞核宣讀的命令數量就會減少,進而抑制細胞激素的產生。

固醇類藥物之所以會惡名昭彰,是因為長期使用可能會造成的副作用。也因為這類副作用較多,非類固醇消炎藥(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縮寫作 NSAID)的需求也就應運而生。

那麼非類固醇消炎藥的作用機轉,也跟前面的發燒機制有關係。

剛剛提到環氧合酶可分成 COX-1 和 COX-2,都會生成造成發燒的前列腺素 E2 。傳統消炎藥(Traditional 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縮寫作 tNSAID)的作用機轉是同時抑制 COX-1和 COX-2 的活性,進而降低前列腺素 E2 的生成。而普拿疼這款非常特別的止痛藥,其有效成分乙醯胺酚(Acetaminophen)也會同時抑制 COX-1 和 COX-2 的活性,但其效用較弱,無法對抗發炎,只能止痛、退燒6,7,8

不過由於 COX-1 同時負責了許多的正常生理機能(例如維持黏膜組織的完整性)9,現今的研究方向偏向可專門抑制 COX-2 的活性的消炎藥,但目前此類藥物仍有許多副作用,例如嚴重的心血管疾病10

雖然讀的很累,但別忘了你的細胞們可是非常努力工作呢。圖/pikrepo

讀到這裡,你若感到「人生很難」,那就對了——我的意思是人活著就是件很不容易的事,而你的免疫系統能在大部分的狀況完成其被賦予的神聖使命,都要拜這些對你來說可能無法完全理解的細胞激素們所賜。

事實上,你的身體時刻都在執行著比這還要複雜萬倍的各種生理機能,使用著如細胞激素、荷爾蒙、神經遞質等的各種訊息傳遞物,密切地和別處的自己溝通。所以,在為發燒感到人生很難時,不妨思考一下自己的身體正在為了你進行怎樣的戰爭,對你的細胞們說聲「頑張って」註三

註釋

  1. 本數據計算方式為:體中 65 公斤成年人約有 5 公升血液,根據參考資料1 ,平均嗜中性球密度為 1.5 × 109/L。此數值僅供參考,其實際數量隨血量、性別等因素會有所變化。
  2. 《はたらく細胞》,中譯《工作細胞》,日本漫畫家清水茜所著的日本漫畫作品,後被改編成動漫。主要講述經擬人化後人體內各種細胞於人體內的日常工作。
  3. 頑張って,中文諧音「甘吧爹」,意近「加油吧!」。

參考資料

  1. Haddy, T. B., Rana, S. R., & Castro, O. (1999). Benign ethnic neutropenia: what is a normal absolute neutrophil count?. Journal of Laboratory and Clinical Medicine, 133(1), 15-22.
  2. Smyth, E. M., Grosser, T., Wang, M., Yu, Y., & FitzGerald, G. A. (2009). Prostanoids in health and disease. Journal of lipid research, 50(Supplement), S423-S428.
  3. Huang, C., Wang, Y., Li, X., Ren, L., Zhao, J., Hu, Y., … & Cheng, Z. (2020). Clinical features of patients infected with 2019 novel coronavirus in Wuhan, China. The Lancet.
  4. Wong, C. K., Lam, C. W. K., Wu, A. K. L., Ip, W. K., Lee, N. L. S., Chan, I. H. S., … & Sung, J. J. Y. (2004). Plasma inflammatory cytokines and chemokines in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linical & Experimental Immunology, 136(1), 95-103.
  5. Mahallawi, W. H., Khabour, O. F., Zhang, Q., Makhdoum, H. M., & Suliman, B. A. (2018). MERS-CoV infection in humans is associated with a pro-inflammatory Th1 and Th17 cytokine profile. Cytokine, 104, 8-13.
  6. Graham, G. G., Davies, M. J., Day, R. O., Mohamudally, A., & Scott, K. F. (2013). The modern pharmacology of paracetamol: therapeutic actions, mechanism of action, metabolism, toxicity and recent pharmacological findings. Inflammopharmacology, 21(3), 201-232.
  7. Boutaud, O., Aronoff, D. M., Richardson, J. H., Marnett, L. J., & Oates, J. A. (2002). Determinants of the cellular specificity of acetaminophen as an inhibitor of prostaglandin H2 synthases.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99(10), 7130-7135.
  8. Aronoff, D. M., Oates, J. A., & Boutaud, O. (2006). New insights into the mechanism of action of acetaminophen: its clinical pharmacologic characteristics reflect its inhibition of the two prostaglandin H 2 synthases.
  9. Brzozowski, T., Konturek, P. C., Konturek, S. J., Sliwowski, Z., Pajdo, R., Drozdowicz, D., … & Hahn, E. G. (2001). Classic NSAID and selective cyclooxygenase (COX)‐1 and COX‐2 inhibitors in healing of chronic gastric ulcers. Microscopy research and technique, 53(5), 343-353.
  10. Grosser, T. (2006). The pharmacology of selective inhibition of COX-2. Thrombosis and haemostasis, 96(10), 393-400.

本文轉載自 SLEK,原文標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淺談發燒機轉

活躍星系核_96
752 篇文章 ・ 122 位粉絲
活躍星系核(active galactic nucleus, AGN)是一類中央核區活動性很強的河外星系。這些星系比普通星系活躍,在從無線電波到伽瑪射線的全波段裡都發出很強的電磁輻射。 本帳號發表來自各方的投稿。附有資料出處的科學好文,都歡迎你來投稿喔。 Email: contact@pansci.asia

0

1
0

文字

分享

0
1
0
精神個案系列:點眼藥水,這麼 High?!
胡中行_96
・2022/12/19 ・1980字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有一名 75 歲的沙烏地阿拉伯婦女,罹患白內障(cataract)。[1]眼球裡水晶體的蛋白質,長年受紫外線照射,變得混濁不清。能穿過水晶體,到達視網膜的光線減少,視力因此衰退。[2]白內障患者其實各個年齡層都有,只是以老人居多。發病早期不太妨礙日常生活,可以考慮配戴眼鏡矯正;幾十年後若病況明顯惡化,就得開刀。[3]該婦人選擇接受手術。[1]

白內障手術的原理,是在眼球上切個小口,移除不堪使用的水晶體,並植入人造的版本。術前,先點抗生素眼藥水。主要的開刀過程,在局部麻醉下進行,長約 45 分鐘,無須住院。如果兩眼都要手術,會先開單邊,間隔幾天或數週,再處理另一邊。[4]下方為真實手術畫面,請慎入!!

【真實手術畫面,請慎入!!】白內障手術的步驟解說。影/Yun-hsuan Lin on YouTube

術後,這名婦人遵循醫囑每日點四次眼藥水,內含的有效成份為一種叫做「腎上腺皮質酮」(prednisolone)的糖皮質類固醇(glucocorticoids)[1]可舒緩並預防紅腫等症狀。其常見的副作用相當輕微,例如:暫時性的灼熱感等。[5]然而用藥第 2 天起,婦人性情大變;第 9 天被家人送醫。她於診間坐立不安,思考跳躍,還歡欣鼓舞地話講個沒完。平時得睡足 7 小時的婦人,最近每晚只剩 3 至 4 小時的睡眠。此外,視力雖然不再模糊,卻多出視幻覺(visual hallucination)的毛病。[1]

糖皮質類固醇與精神疾患

19 世紀時,一名醫師發現糖皮質類固醇,能治療腎上腺素不足所致的疾病。1940 年代,人工萃取和合成的類固醇化合物問世。[6]人工合成的兩種皮質類固醇(corticosteroids):礦物皮質類固醇(mineralocorticoid)和糖皮質類固醇中,後者別具消炎和抑制免疫反應的功能,適用於發炎、過敏和器官移植等諸多情形。[1, 7]可是皮質類固醇卻也會造成神經及精神疾患,像是失眠、恐慌、僵直和強迫症等。其中最常見的,就是出現狂躁症(mania)的病徵,包括:煩躁、亢奮、過動、容易分心,以及說話如連珠炮等。[8]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這是因為人體本身的糖皮質類固醇皮質醇(cortisol,又譯「可體松」),能同時活化礦物皮質類固醇糖皮質類固醇的受器。但是當人工合成的替代品,不僅偏好後者,還減少天然皮質醇的製造,前者便被忽略。這種失衡會損害認知功能,並擾亂情緒,便有機會觸發狂躁症。[8]

值得注意的是,一般得要高劑量的系統性投藥,才會出現這類不良反應。[1]比方說,筆者以前就聽過腫瘤科病人抱怨,短時間內服用的大量類固醇(dexamethasone)藥丸,害她興奮到整晚睡不著。儘管未到狂躁症的程度,她半夜爬起來打掃,還做了隔天三餐的便當。而且講話時肯定藥效未退,語速飛快,旁人光聽都覺得喘。不過話說回來,本文主角是點眼藥水,即局部而非系統性施用。她的精神醫師卻懷疑,眼藥水進入體內循環,而罕見地引起狂躁症。將此個案報告投稿期刊的作者群,表示就他們所知,含本案在內的雷同案例,目前全世界僅有 5 個。[1]

遇到這種情況,最直接的治療方法,就是停止造成該副作用的皮質類固醇。筆者的病人便是停藥後,自然恢復正常。若是阿拉伯婦女這種嚴重的案例,則施予精神科藥物效果更有保障 於是,精神科醫師與眼科溝通後,捨棄腎上腺皮質酮眼藥水,並開立新的處方箋,要她每晚睡前服用 5 毫克奥氮平(olanzapine)口溶錠。[1]

奥氮平

奥氮平是第二代的抗精神病藥物,會影響多巴胺(dopamine)和血清素(serotonin)受器。對前者的作用,是減少幻覺、妄想,以及散亂的言語、思考和行為;之於後者,則改善失語、表情平淡、注意力不足,還有動力和快感的缺乏等症狀。奥氮平有多種形式,口溶錠適合不便吞嚥、躁動或配合度低的病患;而且被身體吸收運用的生體利用率(bioavailability)也較高。口服約在 6 小時內,可於血漿中達到最高濃度。半衰期 21 至 54 小時,平均 30 小時。如果每天使用,通常在一週後,會達到穩定的血漿濃度。[9]

果然,這名阿拉伯婦女的病情,在服用奥氮平口溶錠 1 週後迅速好轉。但為了安全起見,直到 2 個月後才停藥,且前後總共追蹤 3 個月,以確定不再復發。[1]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參考資料

  1. Alsalem M, Alharbi MA, Alshareef RA, et al. (2022) ‘Mania as a Rare Adverse Event Secondary to Steroid Eye Drops’. Case Reports in Psychiatry, 4456716.
  2. Cataracts’. (SEP 2021) Healthdirect Australia.
  3. Nizami AA, Gulani AC. (05 JUL 2022) ‘Cataract’. In: StatPearls. Treasure Island (FL): StatPearls Publishing.
  4. Cataract surgery’. (OCT 2020) Healthdirect Australia.
  5. Prednisolone Ophthalmic’. (15 SEP 2017) MedlinePlus.
  6. Timmermans S, Souffriau J, Libert C. (2019) ‘A General Introduction to Glucocorticoid Biology’. Frontiers in Immunology.
  7. Johnson JM, Li Y, Ginat DT. (2015). ‘Synthetic Corticosteroids’. In: Neuroimaging Pharmacopoeia. Springer, Cham.
  8. Jasani R, Deacon JW, Sertich A. (2021) ‘Corticosteroid-Induced Mania After Previous Tolerance of Higher Doses’. Cureus, 13(9): e17719.
  9. Thomas K, Saadabadi A. (08 SEP 2022) ‘Olanzapine’. In: StatPearls. Treasure Island (FL): StatPearls Publishing.
文章難易度
胡中行_96
169 篇文章 ・ 65 位粉絲
曾任澳洲臨床試驗研究護理師,以及臺、澳劇場工作者。 西澳大學護理碩士、國立台北藝術大學戲劇學士(主修編劇)。邀稿請洽臉書「荒誕遊牧」,謝謝。

0

1
1

文字

分享

0
1
1
想在科學領域發光發熱?鍾邦柱:不畫地自限、別投機取巧——《她們,好厲害》
PanSci_96
・2019/12/25 ・6606字 ・閱讀時間約 13 分鐘 ・SR值 520 ・七年級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 文/陳建豪

科學界的男女比例,向來有些失衡。前教育部長蔣偉寧在 2012 年出席「台灣傑出女科學家獎」表揚典禮並擔任頒獎人時,曾提及女性在生命科學領域中,比例僅約三成,而工程研究人數則更少,連兩成都不到。

蔣偉寧進一步指出,目前在台灣就讀大學的男女性比例,已經完美地達到一比一,因此他也期許,透過鼓勵與宣傳,可以讓更多女性投身科學研究領域,這對科學發展與女性都將是雙贏。

但蔣偉寧可能不知道的是,當時,從他手中接下「傑出女科學家」大獎的得獎人,多年來已經默默用一種方式,讓她所任職的中央研究院分子生物研究所,其男女科學家比例,早已經「異常」而完美地達到約一比一的狀態。

如何達到男女一比一?全靠傑出前輩弭平偏見

中研院分生所為什麼能有這麼多女性科學家齊聚?答案其實很簡單,但也很難做到。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坦白說,科學界多多少少有著歧視女性的偏見;然而,我們分生所在 1986 年創所時,卻有幾位女性表現得相當傑出!她們用行動讓我們清楚知道,女性一點都不會比男生差!」在分生所工作將近二十年,目前為分生所特聘研究員的簡正鼎認為,就是有這關鍵幾位創所前輩的傑出表現,讓所內漸漸形成一股信念,再沒有人會質疑女性在科學上的工作能力。

「因為她們,我們打心底相信男女一樣好,所以不會刻意挑選男性或女性的研究員,只問有沒有能力。久了之後,這男女比例,自然而然,就會達到一比一,」簡正鼎認為,標竿人物的出現,的確會起許多帶頭、潛移默化的作用。

2012 年的「台灣傑出女科學家獎」得主,也正是簡正鼎所推崇的分生所前輩。她,就是在中研院耕耘將近三十個年頭,並以類固醇荷爾蒙研究享譽國際學術界的鍾邦柱。

鍾邦柱以類固醇荷爾蒙研究享譽國際學術界。圖/取自書籍《她們,好厲害:台灣之光.18位女科學家改變世界

改用斑馬魚,開啟類固醇研究新方向

在類固醇荷爾蒙領域,鍾邦柱早已耕耘多年,有多項發現。而在 2006 年,鍾邦柱一篇發表在國際知名期刊《自然》(Nature) 上的研究報告,更是大大顛覆了過去科學家對類固醇荷爾蒙的認識,並打開了全新的研究方向。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以往,科學家對類固醇荷爾蒙的認識,多半在於類固醇會調節人體體內的糖分與鹽分,並且顯著影響人類的性特徵;而人類在青春期所大量分泌的類固醇荷爾蒙,會帶來什麼樣的影響,更是以往多數學者的研究重點。

然而,鍾邦柱卻另闢蹊徑,發覺人體會分泌類固醇荷爾蒙的高峰期,除了青春期之外,更發生在胚胎發育時期。鍾邦柱於是好奇,在胚胎時期所分泌的大量類固醇荷爾蒙,有什麼作用?

鍾邦柱曾研究類固醇荷爾蒙對於胚胎發育的影響。圖/研究圖片

過往,做實驗都是觀察白老鼠,但小老鼠在胚胎發育時期,並不容易觀察,於是,鍾邦柱改用了一種大小約三公分的熱帶魚──斑馬魚做實驗,甚至以螢光技術,讓斑馬魚的細胞產生螢光,更有助於細胞變化時的觀察,這才終於得到全新斬獲。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研究發現,當一個小小的魚卵,要往左右生長、體軸要轉化為細長的魚體時,類固醇荷爾蒙中的孕烯醇酮 (Pregnenolone) 扮演了極為重要的角色。

原來,類固醇荷爾蒙的作用,能讓魚體內的細胞得以移動、幫助細胞骨架重整,最終幫助魚卵從一個小圓球變成細長的魚體。「這個發現,讓我們更了解胚胎的發育、如何保護神經細胞,甚至是癌細胞怎麼移動的祕密。」談起研究發現,鍾邦柱難掩喜悅,她進一步透露,有不少新藥正在這項研究的基礎上開發,未來可望造福更多人。

「神經類固醇的研究,在未來甚至有可能對抗阿茲海默症,幫助老人家留住記憶,或者是脊椎神經的修復,」鍾邦柱分享著未來的遠景。鍾邦柱在類固醇荷爾蒙的研究上,早已獲得國際肯定,她是如何辦到的?有什麼祕訣?鍾邦柱感性地表示,她第一個要感謝的人,其實是她的父親。

男女平等的名字,深藏父親的期許

出生於 1952 年、還處於重男輕女的年代,鍾邦柱的父親幫她取的名字,其實頗有含意。「按照家族族譜,我們剛好輪到『柱』字輩,而在我出生的年代,幾乎只有男生能繼承家族傳統,但我的父親硬是給了我『柱』字,」鍾邦柱說,父親從命名上就告訴著她,男女平等。在當年的環境下,這個深具意義的名字,其實是一輩子的祝福與期許。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除了男女平等之外,鍾邦柱的父親,更重視教育、以身作則。「現在想起來還滿好玩的,我們早上起來,就會在門口大聲朗讀《國語日報》,很熱鬧,也讓我們覺得,唸書其實是一件有趣的事情,」鍾邦柱補充說:「我們放學回來,父親就看著自己的書,我們則在一旁靜靜地做著功課、看書 ,這是一段極好的童年教育。」沒有強迫唸書,只有陪伴,這樣的過程,讓鍾邦柱從一個台南麻豆鎮的鄉下小孩,一舉考上了競爭最激烈的台北北一女中。

鍾邦柱的父親常以身作則,讓孩子覺得讀書是有趣的事。圖/ By kleinfreund @flickr

「那是我第一次到台北。我還記得是清晨時分就去坐火車,一路搖晃著,到台北已經是下午了。坦白說,我第一次到台北,真的就是鄉下人進城、類似劉姥姥進大觀園,不論看到什麼都很驚訝,」率直的鍾邦柱不吝分享自己的青澀。

遠赴台北參加考試,父女對於考試成績的預料,卻很兩極。「我父親第一句就問我:『怎麼樣,進北一女了吧?』他對我很有信心,但我那時心想,怎麼可能啊!我跟台北學生好像是兩個世界的人耶!」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放榜後,鍾邦柱以高分錄取。也是在那時,鍾邦柱發現,自己雖然是鄉下小孩,但是父親對他們的教育栽培、身教,絕不輸給世界上任何一個地方的家長。

進入北一女之後,學業對鍾邦柱來說,始終不是大問題;較大的問題是,自己應該選擇攻讀理組或文組?對兩個領域都有興趣的鍾邦柱,最後因為喜歡陳之藩的文筆與作品,便以陳之藩為典範。她相信,如陳之藩一樣選讀科學的人,只要不放棄提筆,也絕對能夠寫出極佳的文學著作;只要持續閱讀,也能享受文學的美好。於是,她決定投考理組。

三年後,沒有多大意外,鍾邦柱考取自己心目中的第一志願:台大化學系。

追在教授後面跑,四年完成博士學位

化學系大致可分為物理化學和生物化學。「我原本有考慮要走物理化學,但一來我數學能力有限,二來物理化學幾乎沒有女生,我在物化的實驗室連要找一間女廁都有些麻煩,」種種原因,讓鍾邦柱選擇攻讀生物化學。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在當年「來來來,來台大;去去去,去美國」的學術氣氛中,鍾邦柱大學畢業後,也申請上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化學研究所生物化學組。

「人生很難預料,我在化學所選讀一些分子生物的課程,就深深著迷。於是,在美國的第二年,我乾脆轉學到醫學院的生化所,攻讀起生化博士學位,」鍾邦柱回想,轉系所當然有風險、也需要加倍努力補回欠缺的基礎,但是對於自己喜愛的學科,那種熱情掩蓋不住,更毋須隱藏。

鍾邦柱的博士班,只花了短短四年餘就攻讀完成。除了熱情加上毅力之外,也更是為了愛情。回憶往事,鍾邦柱透露,原來當時她在大學時認識的男朋友,也就是現在的先生、台科大教授陳南鳴,雖然兩人雙雙赴美求學,但卻是在不同學校、不同州,相距遙遙數百公里、十四個小時的車程。

「為了盡快把論文完成,我有時就等在指導教授辦公室門口,希望能多一點時間跟他討論;後來我的教授開玩笑跟我說,那時他見了我都想躲起來,」進度追著指導教授跑,鍾邦柱四年後成功拿到博士學位,感情也順利開花結果。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鍾邦柱攻讀博士十分認真,讓教授都忍不住開玩笑,說見了她都想躲起來。圖/giphy

有喜悅、有付出,充滿未知的成家之路

婚後,鍾邦柱很快就有了小孩,為了小孩與先生,她有喜悅,也有付出。

鍾邦柱博士班畢業後,由於先生陳南鳴仍在美國中西部的普渡大學 (Purdue University) 攻讀學位,於是鍾邦柱先去普渡大學申請博士後研究,而後隨著陳南鳴畢業後於舊金山找到工作,兩人又舉家遷移,前往美國西岸展開新生活。

「其實,她是有點被我限制了。如果她不必硬要配合我,必須到普渡大學或舊金山找工作,我相信以她的能力,絕對有更好的發展,」對於妻子的支持,陳南鳴既是感謝,又有些許不捨。而身為一個女人,有時候,在科學研究上也有必須被迫放手的時候。「她在普渡大學工作的時候已經懷孕了,所以很多跟輻射有關的實驗不能做,間接也暫時影響她的表現,」陳南鳴觀察,雖然妻子在工作上多少受到影響,但懷孕帶給她的喜悅,仍讓她願意暫時放下工作,無怨無悔。

懷孕之後,有許多跟輻射有關的實驗不能做,因而間接影響工作表現。圖/pixabay

到舊金山後,一來由於懷孕期間的研究成績較為低潮,二來人生地不熟,鍾邦柱竟有超過半年的時間找不到合適的工作,這也讓她有些許不安。「雖然因為懷孕,稍微耽擱研究工作,現在回想起來,這一切還是值得的;研究可以追回來,但家庭跟子女,有時候錯過了,未必還有機會,」鍾邦柱、陳南鳴夫婦有著同樣的想法。

果然,人生處處是轉機。來到舊金山將近九個月後,仍繼續投遞履歷的鍾邦柱,最後如願以償,進入了當年紅極一時的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醫學中心。

「我是 1982 年進入加大醫學中心的,那時候他們剛剛發表荷爾蒙、胰島素遺傳工程這兩大研究,震驚全球,也獲得了極大的商業價值,整個中心處於最顛峰的狀態,」鍾邦柱笑著說,那時候進去實驗室做研究,會發現在一週七天裡,每個人平均工作天數大概是六天半,只短暫休息半天,然後又會出現在實驗室,就是因為每個人都想拚命,再繼續找出關於荷爾蒙、胰島素的更多奧祕,要搶先做出好成績。

然而,特別的是,在這麼一個高度競爭的環境,鍾邦柱卻發覺,每一個研究員,包含上司,卻一點都不藏私,而是樂於分享與指導。

「說實話,我一進去,我的上司教我好多東西、分享很多成果;我那時候還很擔心,怎麼會這樣?對方怎麼可能毫無保留地教我?我一定欠下很大人情,將來不知道要怎麼還,」鍾邦柱笑著說,後來她才發現,原來在這座頂尖的實驗室中,分享跟討論,就是他們成功的祕訣。

熬得住一事無成,才可能一鳴驚人

然而,研究這條路,其實是漫長而孤寂的。當鍾邦柱進入研究室之後,研究室卻面臨卡關狀態,甚至有長達三年的時間,基本上是處於原地打轉的窘況。更讓人沮喪的是,一向處於領先的他們,甚至還被意外超前。原來,加大研究室三年來專攻「基因選殖」領域,不但沒有成果,某日鍾邦柱上司的過往學生來訪,實驗室對這位後輩一樣保持開放的態度,分享了他們的研究現況以及目前面臨的難題。

沒想到,這名後輩回到紐約之後,靠著在加大實驗室得到的資訊,以及自己的神來一筆,竟然率先解開難題,並且發表在學術期刊上。「那時候,大家全都傻眼了!我們努力這麼久,居然被一個晚輩超前,而且還是我們主動提供他很多線索的,」鍾邦柱苦笑著說,當時氣氛真的很尷尬,很多人都很嘔,好像這三年的時光都白費了。

然而,過去三年的時光,從來不是真的浪費。鍾邦柱的上司鼓勵大家,既然他們的晚輩已經幫大家解開卡關的難題,現在該是時候繼續往下做研究,甚至是大舉推進了。

果不其然,在接下來的一年中,光是鍾邦柱自己就多有斬獲,陸續發表四篇論文,而整個實驗室更發表了十餘篇論文。

鍾邦柱總結,這個事件,教會她兩件事:「一個是,科學研究本來就是互有領先,要能彼此分享彼此的發現,一棒接一棒,才能推動科學。」鍾邦柱認為,當年她的上司分享給其他科學家,雖然讓他們實驗室一度落後,但也因為如此,別的科學家有了新的發現,又才能讓他們後來居上,走出新的天地。

「另一個重點是,我發現,若沒有熬過乍看是數年的一事無成,其實很難一鳴驚人,」鍾邦柱認為,特別在這個什麼都求快的年代,科學家們要忍受的孤寂感,其實是一大挑戰,但沒有默默地耕耘,要成功其實很難。

「台灣傑出女科學家獎」傑出獎第五屆得主,中央研究院分子生物研究所特聘研究員 鍾邦柱。圖/取自書籍《她們,好厲害:台灣之光.18位女科學家改變世界

海外練功、秉持專業,讓性別不是問題

在海外做出好成績,又適逢中研院招募海外傑出人才,鍾邦柱與先生商議後,毅然決定於 1986 年返台服務。「其實,我們更早就有一度想回台灣服務,但那時跟前台大校長閻振興碰面,他說我們這些小毛頭不要急著回台灣,畢業後在美國練練功,把更多好東西帶回來,那妳造的福會更大,」雖然閻振興已然辭世,但鍾邦柱至今記得這段對話。

回到台灣後,鍾邦柱帶回在美國的荷爾蒙研究,並且與台大醫院合作,後續的研究成果,果真造福許多家庭。鍾邦柱的研究發現,人類的先天性荷爾蒙不平衡,來自於 CYP21 的基因突變,會造成嬰兒在出生之後,性器官即有問題,有時甚至會錯把女嬰錯判為男嬰。於是,鍾邦柱與台大醫院攜手,不但能在產檢時就發覺病症,更能以調控荷爾蒙的技術,讓胎兒在母親子宮中就得以治癒。

除了學術上的貢獻,鍾邦柱於 2005 年擔任國家科學委員會的首任生物科女處長,也為台灣女科學家樹立新典範。然而,在這個職位上,鍾邦柱看到了女性的辛苦。

面對女科學家在職場遇到的困境,鍾邦柱始終是身體力行,用行動讓大家知道,女性一點都不差。圖/pixabay

身為國科會處長,鍾邦柱曾經接待來自海外的國家級科學院參訪團,訪客共有六位,但只有一位女性;訪客為首的男性院長,一看到鍾邦柱是女性,就立刻介紹團中的女科學家與鍾邦柱認識,男院長並一邊感嘆,「女性在科學界要工作,真的很不容易!」沒想到鍾邦柱還來不及接話,這個男性院長卻又說:「像我的實驗室,絕對不收女生,她們要養兒養女的,太麻煩了。」

面對這樣的男女不平等,鍾邦柱始終是身體力行,用行動讓大家知道,女性一點都不差。

曾經是鍾邦柱的學生、現為鍾邦柱助理的蔡惠滿,與鍾邦柱相識十餘年,她就近距離觀察到,鍾邦柱敬業、專業的態度。「有一次鍾老師動了一個手術,手術後人不是很舒服,但我們去看她時,才赫然發現,她仍在批改學生的研究作業,」蔡惠滿指出,鍾邦柱對研究的熱情,不論性別,都絲毫不輸給任何人。

想成功別「太聰明」!腳踏實地更重要

不過,鍾邦柱也發現,隨著時代的進步,男女平等的確是愈來愈明顯。「對於未來的科學家,我漸漸不擔心性別問題,比較擔心的是,學生們會不會『太聰明』。」

鍾邦柱舉例,有一次她在實驗室中,看到一位負責打掃的阿姨,她在商職畢業後,很年輕就步入家庭,小孩長大後才出來找工作,年紀約三十歲上下,輾轉來到實驗室做清潔工作。

這位阿姨工作非常認真,做事仔細,讓鍾邦柱特別注意到,也因此開口問她,願不願意幫忙做一些簡單的實驗?

「我教她十個步驟,她就會認真從一做到十;而我教學生做十個步驟,有的學生會投機取巧,第一次跳過第三個步驟、第二次省略更多步驟,最後實驗結果做不出來,到底是漏了什麼,他們也忘了,」鍾邦柱感嘆,似乎愈聰明的學生愈容易發生這種事情,而當年這位願意認真學習的阿姨,如今已經是她研究室裡的重要助理。

鍾邦柱提醒所有晚輩,性別的枷鎖將會漸漸淡去,女性千萬不要畫地自限。而不論男女,在科學領域,要能發光發熱,更是要腳踏實地、扎實練功,最終一定會一鳴驚人。

「科學研究,沒有冤枉路,只有堅持才是捷徑,你不放棄就自然會有出路,」鍾邦柱分享自己的人生心得。

台灣傑出女科學家獎設立於2008年,是台灣第一個專為表彰傑出女科學家、並鼓勵女性參與科學而成立的獎項,由台灣萊雅及吳健雄學術基金會共同主辦。


 

 

本文摘自《她們,好厲害:台灣之光.18位女科學家改變世界》,2013 年 12 月,遠見出版。

 

 

PanSci_96
1219 篇文章 ・ 2214 位粉絲
PanSci的編輯部帳號,會發自產內容跟各種消息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