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MathJax]/extensions/tex2jax.js

0

2
1

文字

分享

0
2
1

肝病三部曲: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淺談 B 型肝炎病程與治療

careonline_96
・2022/08/04 ・2303字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20 年前,我們團隊開始到社區進行肝病篩檢,第一次把腹部超音波搬出醫院。」,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肝膽胰內科余明隆教授回憶,「當時共出動 12 位醫師和 4 台超音波去梓官鄉,一天做了 1,000 個腹部超音波,就發現兩位肝癌患者,一位是 C 型肝炎帶原者,一位是 B 型肝炎帶原者。」

那位患者知道自己有 B 型肝炎帶原,但是從來沒有追蹤。當時只是打算順便做個檢查,結果意外發現罹患肝癌,非常震驚。余明隆醫師提醒,B 型肝炎帶原者一定要定期追蹤、治療,不能輕忽!

B 型肝炎傷肝又致癌

B 型肝炎有兩個主要傳染途徑,余明隆醫師指出,一個是媽媽傳給小孩子,母子垂直感染,另外一個是經由血液、體液感染,例如藥物毒癮者、不安全性行為等。

小時候得到 B 型肝炎病毒後,會有大概 20 年的「免疫耐受期」,在這 20 年當中,可以測到 B 型肝炎病毒,但是肝指數都正常,肝臟組織也沒有發炎。余明隆醫師解釋,隨著人體免疫系統的成熟,B 型肝炎就會開始發作,進入「免疫清除期」,我們的免疫系統會去攻擊遭到感染的肝細胞,造成肝臟反覆發炎,被稱為慢性 B 型肝炎。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在免疫清除期中,有些人比較幸運,免疫系統會漸漸抑制 B 型肝炎病毒,甚至可以把 B 型肝炎病毒全部清除掉,但是機會很低,每一百個人裡面,每一年只有一個人可以清除病毒,余明隆醫師說,大部分患者的肝臟會持續發炎,造成肝臟破壞,大概有五分之一的病人會變成肝硬化,一旦肝硬化形成以後,大概每一年就有 1% 至 4% 的機會會產生肝癌。終其一生,有大概五分之一肝硬化的病人會走進肝衰竭、末期肝病變。

慢性肝炎肝硬化、以及肝癌就是我們常說「肝病三部曲」。

「Child 氏肝臟殘存功能分類表」評估肝硬化

肝硬化的嚴重程度可根據「Child 氏肝臟殘存功能分類表」分為三期,主要評估 5 個項目,分別是血中的白蛋白、血中的膽紅素、血液的凝血機能、是否有腹水、是否有肝腦病變。

  • 「白蛋白」由肝臟製造,肝臟功能越差,血液中的白蛋白就越低,分數也越高。
  • 「膽紅素」主要由肝臟代謝,肝臟功能越差,血液中的膽紅素就越高,黃疸越嚴重,分數也越高。
  • 「凝血機能」與肝臟製造的多種凝血因子有關,肝臟功能越差,凝血功能就越差,分數也越高。
  • 「腹水」在肝功能惡化時會越來越多,腹水越多,分數越高。
  • 「肝腦病變」與血液中的肝毒素有關,肝臟功能越差可能造成意識改變、中樞神經障礙,肝腦病變越嚴重,分數越高。

把各項分數加起來,總分 5~6 分為 Child 氏 A 級,屬於「代償性肝硬化」;總分 7~9 分為 Child 氏 B 級,開始有肝衰竭的現象;總分 10~15 分為 Child 氏 C 級就要考慮進行肝臟移植,B 級和 C 級都屬於「失代償性肝硬化」。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在 B 型肝炎的病程中,會從慢性肝炎進入肝硬化,余明隆醫師說,我們可以利用穿刺的方法取得少量肝臟組織,交由病理科醫師判斷肝臟纖維化的嚴重程度。肝臟纖維化的嚴重程度可分成 5 級,F0 是沒有肝纖維化、F1 是輕度纖維化、F2 是中度纖維化、F3 是重度纖維化、F4 是嚴重纖維化。

較簡易的方法是使用腹部超音波評估肝硬化的狀況,不過超音波僅能預估,余明隆醫師說,現在有肝纖維化掃描儀,利用震波能夠較具體的量化肝臟纖維化的程度。肝纖維化掃描儀屬於非侵入性檢查,便利性高、安全性高、也沒有疼痛感,是實用的檢查工具。

B 型肝炎的治療是非常重要的議題,余明隆醫師解釋,如果處在免疫耐受期,肝指數都正常,肝臟沒有遭到破壞時,患者不需要接受治療。因為接受治療的效果也不好,所以沒有必要接受治療。如果已經進入不活動期,病毒量很低、肝指數正常,也不建議接受治療。

接受治療的黃金時期就是在免疫清除期,余明隆醫師說,首先要評估肝臟纖維化程度、血中病毒量與肝指數。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如果肝臟纖維化程度是 F0 到 F2,會在血中 B 型肝炎病毒量達 2,000 IU/mL 以上,且肝指數達正常值上限 2 倍以上才需要治療。

如果肝臟纖維化程度是 F3,在血中 B 型肝炎病毒量達 2,000 IU/mL 以上,且肝指數異常便需要治療。

如果肝臟纖維化程度是 F4 至 F5,只要血中有 B 型肝炎病毒存在,都應該要馬上接受治療。

貼心小提醒

B 型肝炎帶原者可能沒有明顯症狀,但是會在不知不覺中進展為肝硬化,甚至產生肝癌,余明隆教授叮嚀,只要不清楚自己是否帶原,都建議要接受篩檢,若已有帶原,務必要定期追蹤,適時介入治療,降低肝硬化及肝癌的機會!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文章難易度
careonline_96
551 篇文章 ・ 278 位粉絲
台灣最大醫療入口網站

0

0
0

文字

分享

0
0
0
突破肝癌晚期治療瓶頸:免疫治療合併標靶協助病患重獲新生!
careonline_96
・2024/11/27 ・2024字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圖/照護線上

「有位 60 歲的男性患者,原本肝功能就不太理想,確診晚期肝癌時,發現肝臟內有多顆腫瘤,最大超過 10 公分,且壓迫周圍器官,AFP(甲型胎兒蛋白)指數高達 190,000 ng/ml(正常值小於20 ng/ml)。」新光醫院胃腸肝膽科林裕民醫師表示,「我們先改善他的肝功能,隨後與家屬討論後決定使用免疫治療合併抗血管新生標靶,並協助申請健保給付以減輕經濟負擔。」經治療後,患者的 AFP 指數從 190,000 ng/ml 迅速降至 30 ng/ml,且持續治療一年,目前穩定維持在 5 ng/ml以下。電腦斷層顯示腫瘤明顯縮小,僅殘留少量癌細胞,肝功能也逐漸穩定。

免疫治療合併抗血管新生副作用少、生活品質提升

新光醫院癌症防治中心劉婉婷個案管理師補充,「這位患者一開始身體虛弱,也對治療的副作用感到擔憂;但在接受免疫治療合併抗血管新生治療後,發現副作用並未對生活造成重大影響,患者能繼續工作且自主返院治療和追蹤病情。」

林裕民醫師表示,「臨床上類似的情況其實不少,約有三成的晚期肝癌患者經過免疫治療合併抗血管新生標靶治療後,可以讓腫瘤縮小。」

肝癌晚期治療仍是國人治療關鍵

肝癌在臺灣發病率位居第五,死亡率則排名第二。根據國健署數據,臺灣每年約有一萬名新發肝癌病例,其中 30-40% 確診時已是晚期。林裕民醫師表示,「早期肝癌無症狀,建議有肝硬化、酗酒、B 型或 C 型肝炎等高風險者定期追蹤檢查。」晚期肝癌患者通常身體狀況不佳、腫瘤較大、肝功能處於肝硬化狀態,因此大多不適合接受手術切除。近年隨著免疫治療用於晚期肝癌治療,有了突破性的發展。林裕民醫師說,「晚期肝癌第一線治療,可先用免疫治療合併抗血管新生標靶藥物,先讓腫瘤縮小,以降期為目標;如果有機會,便再次評估手術治療的可能性。」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免疫治療合併抗血管新生標靶藥物為晚期肝癌治療帶來突破性進展

發現時經常已晚期的肝癌
圖/照護線上

免疫治療的機轉與免疫檢查點有關,林裕民醫師解釋,「正常情況下,免疫系統的 T 細胞有能力辨識及清除癌細胞,但是當癌細胞表面出現一種蛋白質(PD-L1)時,PD-L1 會與 T 細胞表面的 PD-1 結合;而抑制 T 細胞的辨識功能,如同踩煞車一般,T 細胞便無法辨識癌細胞,也無法啟動免疫反應來清除癌細胞。免疫治療是使用 PD-1/PD-L1 抑制劑去阻斷 PD-L1 與 PD-1 的結合,解除這種「煞車」效應,恢復 T 細胞對癌細胞的攻擊功能。」

大規模研究顯示,使用免疫治療合併抗血管新生標靶治療的病人,存活期可以將近20個月,突破了長期以來傳統口服標靶藥物僅約 1 年的存活期,同時病患的生活品質也提升。

什麼是免疫治療
圖/照護線上

免疫治療合併抗血管新生標靶納入健保給付第一線晚期肝癌治療

免疫治療合併抗血管新生標靶治療已於 2023 年 8 月納入晚期肝癌第一線治療的健保給付範圍,幫助提升晚期肝癌治療成效。林裕民醫師說,「健保給付條件包括須評估肝硬化嚴重程度、上消化道是否有出血疑慮且未接受完全治療、腎臟功能等。患者可主動與醫師詳細討論,共同擬定合適的治療計畫。」

免疫治療合併抗血管新生標靶
圖/照護線上

貼心小提醒

劉婉婷個案管理師提醒,晚期肝癌患者因肝功能較差,需持續追蹤其變化,並應戒酒,避免使用增加肝臟負擔的藥物。儘管免疫治療合併抗血管新生標靶的副作用相對較少,但若在治療過程中出現任何不適,應立即告知醫療團隊。此外,這種治療對日常生活的影響較小,患者只需按時接受點滴注射,仍可維持日常生活,醫療團隊也會全程陪伴患者,並給予支持與鼓勵。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討論功能關閉中。

careonline_96
551 篇文章 ・ 278 位粉絲
台灣最大醫療入口網站

0

0
0

文字

分享

0
0
0
打破絕望!肝癌晚期的突破性治療新趨勢,五大關鍵解析
careonline_96
・2024/10/18 ・2302字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圖/照護線上

肝癌晚期一直以來面臨低存活率的挑戰。隨著醫學進展,免疫治療加上抗血管新生標靶藥物的出現,才讓肝癌晚期有新的希望。為了讓大家了解肝癌晚期治療的最新發展,照護線上邀請台灣大學醫學院內科臨床副教授暨台大癌醫中心醫院腫瘤內科部的林宗哲醫師,來解答 5 個關鍵問題。

第 1 問:肝癌晚期在傳統治療上面臨的困境為何?大多數患者是否沒機會進行根除性手術?

肝癌是台灣常見的癌症之一,由於早期沒有症狀,直到出現黃疸、腹脹等症狀時,已進展為肝癌晚期。此時,因腫瘤較大,甚至侵犯血管或轉移至其他器官,大多數患者診斷時已無法進行手術根除腫瘤。林宗哲醫師表示,早年晚期肝癌的治療選擇有限,治療成效也不甚理想。雖然十多年前開始有口服標靶藥物的出現,稍微改善了患者的存活期,但其腫瘤反應率仍不到 10%,並未大幅改變治療結果。

第 2 問:肝癌晚期第一線治療有漸漸轉變為免疫治療合抗血管新生標靶的趨勢嗎?這樣的組合治療效果如何?

林宗哲醫師表示,在缺乏有效標靶或免疫治療藥物的年代,晚期肝癌患者的存活期僅有 3 到 4 個月。之後開始使用單一標靶藥物治療,存活期雖然可達到 6 個月至 1 年,但是整體療效進展仍然比較不顯著。而如今,免疫治療合併抗血管新生標靶的出現,讓晚期肝癌患者的存活期達到近 20 個月,而且死亡風險下降了約 30% 到 35%,對於肝癌晚期的臨床治療來說,是突破性的發展。

肝癌晚期治療演進
圖/照護線上

隨著大規模臨床試驗發現,免疫治療加上抗血管新生標靶藥物能顯著提升治療反應率達 30%。林宗哲醫師指出,目前國際上已有共識,國際權威 NCCN 肝癌治療指引也建議將免疫合併標靶治療納入肝癌晚期的第一線治療。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第 3 問:免疫治療合併抗血管新生標靶的機轉為何?為何能大幅提升反應率?

免疫藥物為免疫檢查點抑制劑(PD-L1 抑制劑)。林宗哲醫師解釋,人體的免疫系統中,T 細胞可辨識並殺死癌細胞。然而,當肝癌細胞表面的 PD-L1 與 T 細胞表面的 PD-1 接合時,就像給 T 細胞踩了剎車,使 T 細胞受到抑制無法辨認且攻擊癌細胞。PD-L1 抑制劑可以阻斷 T 細胞與癌細胞接合,喚醒 T 細胞活性,得以再度辨識並殺死癌細胞。

免疫治療合併抗血管新生標靶的機轉為何?
圖/照護線上

研究顯示,PD-L1 抑制劑結合抗血管新生標靶藥物後,治療效果大幅提升。林宗哲醫師推測,這可能是因為抗血管新生標靶藥物,除了抑制血管新生,阻止腫瘤變大,還能改變腫瘤周圍的免疫環境,大幅增加腫瘤微環境被活化的T細胞數量,從而增強對肝癌細胞的殺傷效果。

第4問:免疫治療合併抗血管新生標靶對肝癌晚期患者帶來的優勢為何?

肝癌晚期治療需要權衡療效與副作用。免疫治療合併抗血管新生標靶可以提高反應率、縮小腫瘤,進而延長患者的整體存活時間和腫瘤無進展存活時間,並降低死亡風險與疾病惡化風險。林宗哲醫師說,如果腫瘤縮小到可以開刀的程度,便有機會接受手術,甚至有痊癒的可能。

免疫合併抗血管新生標靶顯著提升反應率
圖/照護線上

相比傳統化療,免疫治療合併抗血管新生標靶的副作用較少,且患者更易承受,治療期間生活品質也較佳。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第 5 問:免疫合併抗血管新生標靶有納入健保給付了嗎?第一線肝癌晚期患者就能申請嗎?

免疫合併抗血管新生標靶治療已於 2023 年 8 月納入肝癌晚期第一線治療的健保給付範圍,病患可主動與醫師討論是否符合申請條件。林宗哲醫師說,適用條件為未曾接受過全身性治療的轉移性或無法手術切除且不適合局部治療或局部治療失敗的 Child-Pugh A class 晚期肝癌患者。

林宗哲醫師分享了肝癌晚期的案例,三年前,一位中年男性患者在健保尚未給付的情況下,接受免疫合併抗血管新生標靶治療。經過一年的治療,腫瘤顯著縮小,達到可以手術切除的程度。手術後保持電腦斷層和核磁共振檢查不到腫瘤,持續接受治療一年才停止治療並持續追蹤。停藥後已保持超過一年以上無疾病復發。

林宗哲醫師最後提醒,免疫治療合併抗血管新生標靶讓肝癌晚期的治療成效大幅提升,而且健保也有給付,減少治療所需的經濟負擔,患者應與醫師詳細討論與密切配合,爭取最佳的治療效果和存活預後。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討論功能關閉中。

careonline_96
551 篇文章 ・ 278 位粉絲
台灣最大醫療入口網站

0

0
0

文字

分享

0
0
0
降低罹癌風險這樣做!肝癌預防、晚期治療一把罩
careonline_96
・2024/04/17 ・2301字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罹癌就得放棄工作?晚期肝癌口服標靶藥助彈性兼顧工作與生活!晚期肝癌治療圖文懶人包

台灣肝癌每年約有上萬名新確診的肝癌個案,其中又以 45 歲以上、具備勞動生產力的族群佔多數 。而肝癌因早期症狀不明顯,直到腫瘤較大才可能出現腹脹、腹痛、黃疸等症狀,等到確診肝癌時已有約三成患者為不適合手術治療的晚期〔1〕,且疾病惡化速度快〔2〕。臺大醫院癌症微創中心黃凱文主任指出,根據最新的癌症登記報告,110 年新增的罹病數中 45 歲以上男性近七成〔1〕。可見對於勞動階級的威脅之大,罹病後可能嚴重他們的生活與生計。

發現時為時已晚的肝癌

晚期肝癌新藥藏自費風險,健保申請成功率不到五成

針對早期肝癌,一般會先評估進行手術治療。黃凱文醫師說明,中晚期肝癌除了使用手術局部治療外,若病人的狀況許可,還可進行全身性藥物治療,包括標靶藥物、免疫藥物等。晚期肝癌的健保用藥中,目前有一線藥物三種藥物,病人只要符合相關條件,醫師便會協助申請使用,其中有一項是新通過的標靶加免疫藥物的免疫治療組合〔3〕

然而最新的藥物並不一定對病患就是最好的藥物。黃凱文醫師提醒:「目前健保規定三種藥物中只能擇一給付,倘若治療效果不明顯想改用其他藥物,接下來病人有可能要自費使用。」而新藥標靶加免疫的治療組合,相對於另外兩款藥物,健保給付條件較嚴格,如果半年內腫瘤沒有持續縮小,健保便不再給付〔4〕。若要自費繼續使用,經濟負擔就相當沉重。

「就我個人的經驗而言,第一次申請新藥大約只有四成晚期病人可以滿足健保給付條件,而後續第二、三次申請中,目前僅有一半病人能夠續用新藥。」對於健保續用狀況,黃凱文醫師如此分享。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晚期肝癌治療解析

選擇適合的治療方式,穩定用藥維持生活品質

健保通過新藥後,肝癌治療選擇增加,黃凱文醫師指出,標靶加免疫的治療組合與口服標靶藥物的反應率、治療成效相近,不過標靶加免疫的治療組合採用針劑注射,病人需要每三週回診接受治療;而口服標靶藥,只要在家服藥每日一到兩次,病人無需每月來回跑醫院,回診次數相對少很多,對生活及工作影響也較小。

現階段晚期肝癌的治療,標靶藥物與免疫藥物都能發揮治療成效。在這些治療選項中並沒有絕對較好的選擇,重點在於適不適合。黃凱文醫師說明,醫師都會與家屬、病人詳細討論。綜合考量,每個人的健康狀況、家庭環境、經濟考量後,共同決策選擇合適的藥物。

由於肝癌早期沒有症狀,具有危險因子的民眾一定要定期追蹤檢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能夠達到較佳的預後。黃凱文醫師提醒,B 型肝炎或 C 型肝炎帶原者應該及早接受治療,現在已有成效卓越的抗病毒藥物,能夠避免肝臟持續發炎,降低罹癌風險。若確診中晚期肝癌,請不要灰心。黃凱文醫師說,肝癌的治療藥物持續在進步,治療選擇也越來越多。病人只要和醫療團隊密切配合,按部就班接受治療,便有機會達到長期存活!

降低肝癌風險

筆記重點整理

一、 肝癌初期大多沒有症狀,在台灣,新增的肝癌個案中約三成肝癌患者在確定診斷時便是中晚期肝癌,不適合接受手術治療。肝癌的危險因子有很多,包括病毒性肝炎(如 B 型肝炎、C 型肝炎)、肝硬化、脂肪肝、體重過重、酒精性肝炎、抽菸、黃麴毒素、家族病史等。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二、 針對早期肝癌,一般會先評估進行手術或消融治療。而中晚期肝癌,除了使用手術局部治療外,若病人的狀況許可,還可進行全身性藥物治療,包括標靶藥物、免疫藥物等。

三、 標靶加免疫的治療組合與口服標靶藥物的反應率、治療成效相近,不過標靶加免疫的治療組合採用針劑注射,病人需要每三周回診接受治療,而口服標靶藥,只要在家服藥每日一到兩次,有助減少回診次數,對生活與工作的影響較小。

四、 新藥的健保給付條件相對較嚴苛,如果半年內腫瘤沒有持續縮小,健保便不再給付,患者需要自費使用藥物。

五、 現階段晚期肝癌的治療,標靶藥物與免疫藥物都能發揮治療成效。在這些治療選項中並沒有絕對較好的選擇,重點在於適合患者個人的狀況。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1. 衛生福利部 110 年癌症登記報告
  2. Nathani, P., Gopal, P., Rich, N., Yopp, A., Yokoo, T., John, B., Marrero, J., Parikh, N., & Singal, A. G. (2021).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tumour volume doubling time: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Gut, 70(2), 401–407. https://doi.org/10.1136/gutjnl-2020-321040
  3. 衛生福利部 全民健康保險藥物給付項目及支付標準共同擬訂會議藥品部分第 62 次會議紀錄
  4. 衛生福利部 藥品給付規定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討論功能關閉中。

careonline_96
551 篇文章 ・ 278 位粉絲
台灣最大醫療入口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