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2
1

文字

分享

0
2
1

肝病三部曲: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淺談 B 型肝炎病程與治療

careonline_96
・2022/08/04 ・2303字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20 年前,我們團隊開始到社區進行肝病篩檢,第一次把腹部超音波搬出醫院。」,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肝膽胰內科余明隆教授回憶,「當時共出動 12 位醫師和 4 台超音波去梓官鄉,一天做了 1,000 個腹部超音波,就發現兩位肝癌患者,一位是 C 型肝炎帶原者,一位是 B 型肝炎帶原者。」

那位患者知道自己有 B 型肝炎帶原,但是從來沒有追蹤。當時只是打算順便做個檢查,結果意外發現罹患肝癌,非常震驚。余明隆醫師提醒,B 型肝炎帶原者一定要定期追蹤、治療,不能輕忽!

B 型肝炎傷肝又致癌

B 型肝炎有兩個主要傳染途徑,余明隆醫師指出,一個是媽媽傳給小孩子,母子垂直感染,另外一個是經由血液、體液感染,例如藥物毒癮者、不安全性行為等。

小時候得到 B 型肝炎病毒後,會有大概 20 年的「免疫耐受期」,在這 20 年當中,可以測到 B 型肝炎病毒,但是肝指數都正常,肝臟組織也沒有發炎。余明隆醫師解釋,隨著人體免疫系統的成熟,B 型肝炎就會開始發作,進入「免疫清除期」,我們的免疫系統會去攻擊遭到感染的肝細胞,造成肝臟反覆發炎,被稱為慢性 B 型肝炎。

在免疫清除期中,有些人比較幸運,免疫系統會漸漸抑制 B 型肝炎病毒,甚至可以把 B 型肝炎病毒全部清除掉,但是機會很低,每一百個人裡面,每一年只有一個人可以清除病毒,余明隆醫師說,大部分患者的肝臟會持續發炎,造成肝臟破壞,大概有五分之一的病人會變成肝硬化,一旦肝硬化形成以後,大概每一年就有 1% 至 4% 的機會會產生肝癌。終其一生,有大概五分之一肝硬化的病人會走進肝衰竭、末期肝病變。

慢性肝炎肝硬化、以及肝癌就是我們常說「肝病三部曲」。

「Child 氏肝臟殘存功能分類表」評估肝硬化

肝硬化的嚴重程度可根據「Child 氏肝臟殘存功能分類表」分為三期,主要評估 5 個項目,分別是血中的白蛋白、血中的膽紅素、血液的凝血機能、是否有腹水、是否有肝腦病變。

  • 「白蛋白」由肝臟製造,肝臟功能越差,血液中的白蛋白就越低,分數也越高。
  • 「膽紅素」主要由肝臟代謝,肝臟功能越差,血液中的膽紅素就越高,黃疸越嚴重,分數也越高。
  • 「凝血機能」與肝臟製造的多種凝血因子有關,肝臟功能越差,凝血功能就越差,分數也越高。
  • 「腹水」在肝功能惡化時會越來越多,腹水越多,分數越高。
  • 「肝腦病變」與血液中的肝毒素有關,肝臟功能越差可能造成意識改變、中樞神經障礙,肝腦病變越嚴重,分數越高。

把各項分數加起來,總分 5~6 分為 Child 氏 A 級,屬於「代償性肝硬化」;總分 7~9 分為 Child 氏 B 級,開始有肝衰竭的現象;總分 10~15 分為 Child 氏 C 級就要考慮進行肝臟移植,B 級和 C 級都屬於「失代償性肝硬化」。

在 B 型肝炎的病程中,會從慢性肝炎進入肝硬化,余明隆醫師說,我們可以利用穿刺的方法取得少量肝臟組織,交由病理科醫師判斷肝臟纖維化的嚴重程度。肝臟纖維化的嚴重程度可分成 5 級,F0 是沒有肝纖維化、F1 是輕度纖維化、F2 是中度纖維化、F3 是重度纖維化、F4 是嚴重纖維化。

較簡易的方法是使用腹部超音波評估肝硬化的狀況,不過超音波僅能預估,余明隆醫師說,現在有肝纖維化掃描儀,利用震波能夠較具體的量化肝臟纖維化的程度。肝纖維化掃描儀屬於非侵入性檢查,便利性高、安全性高、也沒有疼痛感,是實用的檢查工具。

B 型肝炎的治療是非常重要的議題,余明隆醫師解釋,如果處在免疫耐受期,肝指數都正常,肝臟沒有遭到破壞時,患者不需要接受治療。因為接受治療的效果也不好,所以沒有必要接受治療。如果已經進入不活動期,病毒量很低、肝指數正常,也不建議接受治療。

接受治療的黃金時期就是在免疫清除期,余明隆醫師說,首先要評估肝臟纖維化程度、血中病毒量與肝指數。

如果肝臟纖維化程度是 F0 到 F2,會在血中 B 型肝炎病毒量達 2,000 IU/mL 以上,且肝指數達正常值上限 2 倍以上才需要治療。

如果肝臟纖維化程度是 F3,在血中 B 型肝炎病毒量達 2,000 IU/mL 以上,且肝指數異常便需要治療。

如果肝臟纖維化程度是 F4 至 F5,只要血中有 B 型肝炎病毒存在,都應該要馬上接受治療。

貼心小提醒

B 型肝炎帶原者可能沒有明顯症狀,但是會在不知不覺中進展為肝硬化,甚至產生肝癌,余明隆教授叮嚀,只要不清楚自己是否帶原,都建議要接受篩檢,若已有帶原,務必要定期追蹤,適時介入治療,降低肝硬化及肝癌的機會!

文章難易度
careonline_96
421 篇文章 ・ 263 位粉絲
台灣最大醫療入口網站

0

2
1

文字

分享

0
2
1
B 型肝炎病毒可能爆肝!新一代口服抗病毒藥物,逆轉肝硬化、降低致癌風險
careonline_96
・2023/07/25 ・2139字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醫師,這次的抽血報告還好嗎?」30 多歲的陳先生問。

「數值又進步了!」醫師翻開病歷說,「這次的血小板是 16 萬/UL,已經在正常範圍。」

「肝硬化的狀況呢?」陳先生問。

「肝臟也有漸漸改善喔。」

患者從小便是 B 型肝炎帶原,但都沒有追蹤治療。當初到門診檢查時,已進展到肝硬化。高雄長庚紀念醫院胃腸肝膽科主任洪肇宏醫師指出,正常的血小板濃度約 15 萬/UL 至 45 萬/UL,患者的血小板濃度只有 5 萬/UL,相當不理想。

經過討論後,患者開始接受 B 肝口服抗病毒藥物治療,口服抗病毒藥物能夠有效降低體內的病毒量。洪肇宏醫師說,經過長期治療後,我們能觀察到肝臟的狀況逐漸改善,血小板濃度也回復到正常範圍內。

「B 型肝炎帶原者一定要定期追蹤,及早接受治療。」洪肇宏醫師強調,「肝硬化是有機會逆轉的!」

肝病是台灣的國病,B 型肝炎是導致慢性肝炎的主要原因之一。洪肇宏醫師說,B 肝帶原者多數沒有症狀,必須抽血檢測才知道是否有 B 型肝炎帶原。過去,台灣有很多 B 型肝炎帶原者是經由母嬰傳染,也就是由媽媽傳給嬰兒。如果知道母親有 B 型肝炎的民眾特別需要去檢測,確認自己是否有 B 型肝炎帶原。

B 型肝炎病毒可能爆肝又致癌

B 型肝炎病毒在造成慢性肝炎的時候常常沒有明顯症狀,容易讓人輕忽。洪肇宏醫師說,部分患者可能出現倦怠、噁心、食慾不振、黃疸、茶色尿等症狀。如果出現猛爆性肝炎,會導致嚴重黃疸、肝腦病變,患者可能昏迷,甚至死亡。

長期發炎的肝臟會漸漸進展為肝硬化,洪肇宏醫師說,患者可能出現腹水、黃疸、凝血功能障礙、食道靜脈瘤出血、肝昏迷等狀況。

過去 B 型肝炎的治療是使用干擾素,採用皮下注射,副作用較多,效果也不甚理想。洪肇宏醫師說,目前大多使用 B 型肝炎口服抗病毒藥物,透過抑制病毒複製,有效降低血中的病毒量。

新一代 B 型肝炎抗病毒藥物採用口服,一天一顆,且不會受到飲食影響,可於飯前或飯後使用。此外,新一代 B 型肝炎抗病毒藥物較不受肝、腎功能影響,不須隨肝、腎功能調整劑量,便利性高。相較於干擾素類藥物,口服抗病毒藥的副作用較小。

接受治療時,請留意幾個重點。洪肇宏醫師提醒,第一個是要規則服藥、一天一顆,不可以任意改成兩天吃一顆或三天吃一顆,因為藥物濃度不穩定容易使病毒產生突變。

第二個是要規則追蹤,因為病毒可能產生抗藥性,所以在服藥期間,必須規則追蹤,若發現有抗藥性,便得更換藥物。第三個是在療程結束後,也要按時回診,因為 B 型肝炎病毒可能再復發,而有產生急性肝炎的可能性。

很多 B 型肝炎帶原者都有一些慢性疾病,例如糖尿病、高血壓等,洪肇宏醫師說,這些慢性病的藥物與口服抗病毒藥物大多沒有衝突,患者在使用口服抗病毒藥物時,也可以服用原來的藥物。因為新一代口服抗病毒藥物,不需要因為肝腎功能來調整劑量,對慢性病患者較為方便。

「在健保提供的療程結束後,患者一定要規則追蹤。」洪肇宏醫師說,「因為約 5% 患者會產生急性肝炎,約 1% 患者會產生猛爆性肝炎,必須提高警覺。如果擔心停藥後出現急性肝炎的風險,也可以選擇自費使用 B 肝口服抗病毒藥物,持續抑制 B 型肝炎病毒。」

接受 B 型肝炎口服抗病毒藥物治療雖然無法根治 B 型肝炎,但是長期接受口服抗病毒藥物治療,有助於改善肝臟的狀況,可望逆轉肝硬化,而且也能夠將低罹患肝癌的風險。

貼心小提醒

B 型肝炎會導致肝硬化,甚至肝癌,但是很多 B 型肝炎帶原者卻因為沒有明顯症狀,而容易忽略。洪肇宏醫師說,目前國健署有提供免費肝炎篩檢,45 歲至 79 歲民眾(原住民提早至 40 歲),都可以接受一次 B 型、C 型肝炎篩檢。如果不知道自己是否有 B 型肝炎帶原,請趕快至醫療院所篩檢。

目前的口服抗病毒藥物已可有效抑制 B 型肝炎病毒,請務必把握治療時機!

2

4
3

文字

分享

2
4
3
貝多芬頭髮保存 DNA,讓台灣人肝同身受
寒波_96
・2023/04/26 ・2722字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貝多芬,是歷史上最知名的音樂家之一。2023 年問世的論文報告貝多芬的基因組,得知他有肝硬化的遺傳高風險,另外還感染 B 型肝炎病毒,令台灣人肝同身受。

符合一般人心目中貝多芬形象的畫像。圖/GL Archive/Alamy

貝多芬留下很多頭髮,哪些是真的?

貝多芬在公元 1770 年 12 月 16 日出生,1827 年 3 月 26 日去世。他在生前就非常知名,去世後名聲歷久不衰,相關研究很多,這項研究從遺傳學切入,獲得寶貴的新觀點。

貝多芬去世後留下一些遺物,但是不見得是真品。這項研究由 8 份獨立收藏的頭髮抽取 DNA,據說源自貝多芬不同年紀留下的頭髮。

8 份樣本,有 1 份「Kessler」的 DNA 含量不足,其餘 7 份足夠分析。5 份長期由不同人保存,遺傳訊息卻完全一致,應該就是貝多芬本人的。其餘 2 份看來分屬沒有關係的 2 個人,顯然不是貝多芬的頭毛。

很可能來自貝多芬的 5 份頭髮。圖/參考資料1

值得一提的是,「Hiller」頭毛之前檢驗出重金屬,有人藉此提出貝多芬去世前健康惡化,和重金屬中毒有關。但是這回得知這根本不是貝多芬的頭髮,推翻此一論點。

貝多芬的Y染色體,有點謎

從 5 個獨立來源獲得的古代 DNA,能拼湊出完整的基因組,覆蓋率高達 24。遺傳上看來是一位歐洲中部的男生,血緣上沒有特殊之處。Y 染色體型號為 I1a-Z139,也是歐洲的常見型號。

由不同頭髮中取樣拼湊而成的基因組,幾乎可以確認來自貝多芬本人。然而,和貝多芬家族如今的親戚比對,Y 染色體卻不一樣。

貝多芬整個基因組看來,與如今歐洲中部的人群最相似。圖/參考資料1

音樂家貝多芬在 1770 年出生,名字為 Ludwig van Beethoven。歷史可考有一位 1535 年出生、1609 年去世的祖先 Aert van Beethoven,比他更早好幾代,並且有男性後裔流傳至今。

歐洲的姓是父系傳承,Y 染色體也是;所以同姓的人 Y 染色體應該類似,只有歷代突變累積的少數差異。然而比對發現,如今五位貝多芬的 Y 染色體皆為 R-FT446200,和音樂家貝多芬不同。

如果歷史記載正確,這五位應該都是 Aert 的直系後裔。論文推測,從 Aert 到音樂家貝多芬的兩百多年間,或許發生過某些缺乏紀錄的事。

另一方面,貝多芬類似款式的 Y 染色體,如今依然存在,而且在歐洲人資料庫中可以搜尋到 5 款,估計共同祖先能追溯到一千年前。奇妙的是,五群人的姓氏都不一樣,而且都沒有人姓貝多芬。

如今姓貝多芬的人,Y 染色體都和音樂家貝多芬不一樣。Y 染色體和音樂家貝多芬一樣的人,都不姓貝多芬。圖/參考資料1

爆肝的遺傳風險

有很明確的記載指出,貝多芬 56 歲去世前便長期健康欠佳,有腸道和肝的毛病。另外聽力問題也很出名,身為史上一流音樂家,貝多芬的聽覺竟然從 20 多歲起逐漸退化,去世前聽力極差,原因成謎。

這些問題和遺傳有關嗎?人類遺傳學研究已經找到不少與疾病、健康有關的風險因子,檢查發現,聽力與腸道方面的毛病,貝多芬沒有配備哪些 DNA 變異明顯有關,後天因素的影響也許更大。

貝多芬的肝實際上大有問題,遺傳上看來,幾處基因上也具備高風險的變異。純以 DNA 來說有酗酒傾向,而他晚年確實會酗酒。

不過風險最明確的是 PNPLA3 基因,貝多芬在此基因 rs738409 位置,配備的一對變異與「肝硬化」高度相關,也就是先天上,肝硬化的機率更高。

貝多芬去世前留下的「Stumpff」頭髮,其中存在 B 型肝炎病毒的 DNA 片段。頭毛中竟然可以抓到 B 型肝炎病毒,奇怪的知識增加惹!圖/參考資料1

最終命運:肝硬化×酗酒×B型肝炎?

另一很難想像的發現是,貝多芬去世前不久留下的「Stumpff」頭髮中,偵測到 B 型肝炎病毒的 DNA 片段。

儘管出乎意料,最近確實有研究報告,在病患的頭髮中檢驗到 B 肝病毒。因此頭髮中的病毒 DNA 或許不是後人汙染,而真的是曾經感染貝多芬的病毒。

B 肝病毒有很多款,貝多芬感染的型號是歐洲常見款式 D2。他在 1827 年 3 月去世,留下這些頭髮的日期則早於 1826 年冬天,由此可知去世前幾個月,貝多芬正在感染 B 型肝炎。

即使體內有 B 肝病毒,也不見得能在頭髮中偵測到,所以更早留下的頭髮中沒有病毒,不等於他當時沒有感染。貝多芬也有可能是長期感染的慢性帶原者。

無人不知的貝多芬,我們懷念他。圖/小賈斯汀 VS 貝多芬 – 經典饒舌爭霸戰 #6(正體中文)

貝多芬中年起健康明顯走下坡,去世前幾年或許同時受到肝硬化、酗酒、B 型肝炎的夾擊,才會導致嚴重的肝病問題。

歷史記載 1826 年 12 月時,貝多芬出現黃疸、四肢腫脹,很像肝功能衰竭的症狀。他就此臥床,直到長眠。

貝多芬,我們懷念他。大家也要注意健康,小心肝。

延伸閱讀

參考資料

  1. Begg, T. J. A., Schmidt, A., Kocher, A., Larmuseau, M. H., Runfeldt, G., Maier, P. A., … & Krause, J. (2023). Genomic analyses of hair from Ludwig van Beethoven. Current Biology.
  2. Beethoven’s cause of death revealed from locks of hair

本文亦刊載於作者部落格《盲眼的尼安德塔石匠》暨其 facebook 同名專頁

所有討論 2
寒波_96
191 篇文章 ・ 870 位粉絲
生命科學碩士、文學與電影愛好者、戳樂黨員,主要興趣為演化,希望把好東西介紹給大家。部落格《盲眼的尼安德塔石器匠》、同名粉絲團《盲眼的尼安德塔石器匠》。

0

2
0

文字

分享

0
2
0
B 型肝炎產生肝硬化,務必定期追蹤、持續治療,日常照護重點提醒
careonline_96
・2023/01/26 ・2037字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醫師,我的肝不好,想請你幫忙看看這些適不適合吃?」王先生打開手提袋,掏出形形色色的罐子,在桌面擺成一排。

「這些是哪裡買的?」醫師問。

「都是朋友、電台介紹的,聽說很有效喔……」

「你已經有肝硬化,最好不要亂吃藥喔。」醫師誠懇的勸說。

很多宣稱可以保肝的補品、秘方、保肝藥的成份都相當複雜,其中很多成分的效果並不清楚,彼此之間也可能產生交互作用,對人體、對肝臟恐怕沒有好處,甚至會產生更嚴重的危害。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肝膽胰內科梁博程醫師指出,最好是跟專科醫師討論,盡量把藥物單純化,並使用經過臨床研究證明,通過核可的藥物,對肝臟較有幫助。積極治療 B 型肝炎,才有機會逆轉肝硬化。

產生肝硬化,必須持續治療 B 型肝炎

B 型肝炎病毒會讓肝臟反覆發炎,而漸漸產生纖維化、肝硬化。梁博程醫師指出,想要了解肝纖維化的程度可以透過肝臟切片,或是肝纖維化掃描儀;肝纖維化掃描儀是非侵入性檢查,不會疼痛且便利性高。

B 型肝炎帶原者如果有肝硬化的現象,無論血液中的病毒量高低,都會建議使用口服抗病毒藥物治療,降低急性肝炎發作的機會,口服抗病毒藥物已有納入健保給付。

肝硬化務必定期追蹤這幾項

慢性肝炎與肝硬化都會增加肝癌的風險,因此罹患慢性肝病的患者,建議定期回診,抽血檢驗追蹤肝臟功能,而且每半年要做一次肝臟超音波檢查,梁博程醫師說,如果肝病比較嚴重,產生肝硬化的時候,就會建議每三到四個月要做一次肝臟超音波的檢查。

除了肝臟超音波之外,肝硬化患者也要定期追蹤胃鏡,梁博程醫師解釋,因為肝硬化患者可能會出現胃食道靜脈曲張,所以建議一至兩年要做一次胃鏡檢查,看看是否有胃食道靜脈曲張的現象。

胃食道靜脈曲張可能會引發嚴重的出血,患者必須定期做胃鏡追蹤,並適時介入處理,若等到解黑便、大量吐血時才發現,狀況會非常危急。

肝硬化日常照護重點提醒

首先我們要避免肝硬化越來越嚴重,梁博程醫師強調,如果有抽菸、喝酒習慣,必須要戒菸、戒酒;如果有 B 型肝炎、C 型肝炎等病毒性肝炎,需要接受抗病毒藥物的治療。

日常生活中,要避免黃麴毒素(aflatoxin),梁博程醫師提醒,黃麴毒素由黃麴黴菌所產生,具有很強的肝毒性,除了花生製品外,五穀雜糧、豆類、堅果、醃漬類食品如果保存不當,都可能會產生黃麴毒素。平時多吃原形的食物,盡量少吃加工食品,對於肝硬化的照護也會有幫助。

很多人都有脂肪肝的問題,梁博程醫師提醒,「脂肪肝其實也會造成肝臟發炎,導致肝硬化惡化,所以必須做好體重管控。體重降下來之後,脂肪肝能夠漸漸改善,能夠減少肝臟發炎,對肝硬化也有幫助。」

積極治療,逆轉肝硬化!

「根據目前的研究資料顯示,肝硬化有可能逆轉。」梁博程醫師說,「B 型肝炎患者如果長期使用口服抗病毒藥物,避免 B 型肝炎病毒造成肝臟反覆發炎,肝功能可漸漸恢復,也能夠觀察到肝硬化等級有下降的趨勢,所以肝硬化是有機會逆轉。」

肝臟具有許多重要的生理功能,如果放任 B 型肝炎病毒持續破壞肝臟,將漸漸進展為肝硬化,而造成黃疸、腹水、凝血功能異常等許多問題,甚至大幅增加罹患肝癌的風險。

梁博程醫師提醒,如果檢查發現已經有肝硬化的現象,千萬不要擅自服用偏方、草藥、保肝藥,請務必定期追蹤、積極治療病毒性肝炎,並戒菸、戒酒,避免肝臟功能進一步惡化,才有機會漸漸逆轉肝硬化!

搜尋附近的診所:內科
免費註冊,掛號、領藥超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