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2
3

文字

分享

4
2
3

開膛剖腹、掰出肋骨把肋骨變成翅膀甘有影?——維京「血鷹」儀式的真實性

Peggy Sha
・2022/02/05 ・2278字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一說到維京,許多人的腦海中立刻就會浮現「血腥」、「暴力」等等印象。維京人在 8 到 11 世紀左右跨越了北海,南下侵略歐洲各國,期間可說是打遍天下無敵手,虐得歐洲各國那叫一個慘。

不僅如此,傳說之中,他們還發明了一種名為「血鷹」(Blood Eagle)的酷刑,用來折磨敵人。這種刑罰不僅痛苦又漫長,還非常具有「儀式感」── 生生為一個大活人做出一對鷹一樣的翅膀。這種儀式在《維京傳奇》、《刺客教條:英靈殿》等等影視及電玩作品中很常出現,但真實性卻一直存在爭議。

最近呢,有篇刊登在《美國中世紀學院期刊》(The journal of the Medieval Academy of America)上的研究,決定將儀式存在的爭議丟到一邊,先來看看:這所謂「血鷹」,用當時的技術到底是做不做得出來?

維京時代 Lärbro St. Hammars I 圖畫石,描繪血鷹儀式的進行。圖/參考資料 2
對圖畫石的重新粉刷後,清楚地顯示出受刑者為一個人形。圖/參考資料 2

「血鷹」到底怎麼執行?開膛剖腹、掰出肋骨

在不同的文獻中,描述的「血鷹」儀式其實也有很大的不同。有些文字裡寫的是「在背上雕刻一隻鷹」,聽起來就像是紋身一樣,而其它文本則詳細描述了一些行刑細節:剖開後背、從脊椎上切下所有肋骨,再從切口處將肺取出。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不過,到了現代的影劇作品中,「血鷹」的慘忍部分似乎「升級」了。雖然升級版本的刑罰在過去的文獻中找不到相關敘述,但既然大家平常 Netflix 影集都看很多,研究者也決定將升級版的一併納入討論。

升級之後的刑罰看起來是這樣的:

行刑者不只會割開背部,還要將肋骨向外掰成翅膀的形狀。另一方面,因為受刑人此時還沒有完全死透,呼吸時肺部仍會跟著活動,背後的肋骨「翅膀」也會跟著拍動,就像老鷹展翅一樣。

想做出一隻「血鷹」,首先你得克服一些難題!

好的,相信大家現在已經了解手術方式了,接下來便讓我們針對各種技術細節來研究一番。基本上,如果要完成「血鷹」,我們至少會遇到三個關卡:

首先,切掉背部皮膚和肌肉的手速必須快、狠、準,畢竟這是第一步,要是沒辦法手起刀落,後面也就不用玩了。再來,打開胸腔時,會影響受刑者體內主要動脈的完整性、破壞胸腔氣壓平衡,這部分也得克服,否則難以達到前述效果。最後,要把肋骨凹成特定形狀,同時還要能讓肺去移動肋骨,也是非常考驗技術活的事情。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最後最後,貼心小提醒:為了達到傳說中的驚悚效果,受刑人在這個過程中還需要持續保持痛苦而清醒的狀態,否則就不可怕囉!(笑)

有了對的工具,你就能打造「血鷹」?

快狠準這件事,聽起來就很考驗手術技巧?一千多年前的維京人有可能辦到嗎?欸,還真有可能!只要用的工具對了,快速剖背其實沒這麼難。想要快速切開背部,基本上只要刀子夠利、夠長就可以了。但如果要不傷及肺部,那就得另外想辦法。

各種尺寸的單刃刀在維京時代的墓葬物品中也很常見。圖/參考資料 2

至於切開肋骨的部分呢?研究者認為,可以利用一些帶有細鉤的工具,把它放在第一根肋骨的頂部,然後順著身體平行向下拉,就能一次將肋骨依序切下。在不少文獻中都能找到類似的工具,所以應該不難。不過肺嘛……基本上一樣很難保全。

帶有細鉤的長矛,矛頭的細鉤可放在第一根肋骨的頂部,之後平行於身體拉動表面,以便以單一動作從脊柱上切下肋骨。圖/參考資料 2

那麼,想要將肋骨凹成翅膀的形狀可行嗎?基本上是 OK 的,雖然這些動作需要花費大量的力氣,也很講究協調性,但只要掌握了技巧,應該能徒手完成。(兩個人以上合作會有效率一點)

可惜的是,就算考慮了各種方法,要用受刑人的呼吸打造「鷹飛」情境還是太難了。在一開始行刑時,行刑者就已經可能會傷及肺部(尤其受刑人還是趴姿),一旦完全打開胸腔,受刑人的肺部就會完全塌陷,根本無法呼吸,就別提後面的戲劇效果了。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對,不管你多麼小心翼翼,受刑人基本上會在前頭十幾秒就因為失血或窒息而掰了,想要聽他哀號到最後一秒嘛……難啊!

為何要打造「血鷹」?或許是為了找回榮譽

既然這種「血鷹」根本無法真的折磨人,為什麼維京人要如此「搞剛」地在屍體上玩花樣呢?研究者認為,這可能是為了維護維京菁英戰士的榮譽。

怎麼說呢?大部分提到「血鷹」的相關文獻中,受刑人與行刑者都是具有權力的男性,大多數甚至是統治者,暗示「血鷹」跟維京的菁英階級息息相關。

有一種猜測跟影視劇中的敘述有些相似:「血鷹」的存在,是為了復仇並找回父輩的榮耀。如果 A 當初用羞辱的方式殺害了 B 的老爸,比如說把對方丟進蛇坑啦、把人家燒死讓人根本沒機會反抗啦等等,那麼,B 便有可能會透過「血鷹」的儀式來處決 A,不僅能報復過去的屈辱,也能藉此恫嚇潛在的敵人。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所以說,無論「血鷹」是否真實存在過,它在理論上的確是可行的,並且也符合維京文化,只是,比起單純嗜血,這種儀式可能比我們想得都還要複雜。

參考資料

  1. 編譯自:Brutal Viking ‘blood eagle’ ritual execution was anatomically possible – new research
  2. 研究原文:An Anatomy of the Blood Eagle:The Practicalities of Viking Torture
文章難易度
所有討論 4
Peggy Sha
69 篇文章 ・ 390 位粉絲
曾經是泛科的 S 編,來自可愛的教育系,是一位正努力成為科青的女子,永遠都想要知道更多新的事情,好奇心怎樣都不嫌多。

0

12
0

文字

分享

0
12
0
死亡人數遠超新冠肺炎!多數人卻不認識的肺部病變——肺阻塞
careonline_96
・2021/12/02 ・3537字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天氣轉涼!口罩戴不住,咳嗽咳不停,當心肺部警訊 胸腔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醫師,最近天氣比較冷,我先生早上起床的時候都一直咳,咳到胸口很痛,咳出來的痰還有血絲,已經吃過感冒藥,但是沒什麼改善。」王太太擔憂的說,「疫情期間得戴口罩,可是他只要戴口罩就覺得很喘,吸不到空氣。」

「咳多久了?」醫師問。

「應該持續了 3 個多禮拜。」王太太想了想說。

「如果症狀持續這麼久,恐怕不是單純的感冒喔。」醫師說,遇到慢性咳嗽時,通常不是單純的感冒。特別是天氣愈來愈冷,在進入冬天的同時,有很多肺部疾病都可能因為吸入冷空氣而急速惡化,嚴重甚至可能死亡。因此,在不斷咳嗽、胸悶、呼吸困難等症狀下,一定要考慮氣喘、肺阻塞的可能性。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但一般民眾較難區分氣喘與肺阻塞差異,建議可從病史做初步了解。

「請問先生有吸菸嗎?」醫師問。

「有啊。」王太太點點頭,「從年輕抽到現在快 30 年了。」

聽診過後,醫師臉色凝重的說,「建議需要進一步安排肺功能檢查」,結果顯示,病人的肺功能很差,大概只剩一般人的四分之一。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亞東紀念醫院胸腔內科王秉槐醫師表示,抽菸是導致肺阻塞的重要原因之一,由於病人對肺阻塞症狀較不熟悉,常誤以為「咳嗽、有痰」只是一般感冒,或是覺得「行動會喘」只是正常老化現象而延誤就醫。臨床上很多肺阻塞病人在就醫時已是較嚴重的中晚期,錯失最佳治療時間,也容易因為急性惡化出現呼吸衰竭,而插管住進加護病房。

持續三週咳、痰、喘,當心致命肺阻塞!

每到冬季,天氣愈來愈冷、空氣汙染加劇,許多病人會因呼吸道症狀就醫,才意外發現已罹患肺阻塞(COPD,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王秉槐醫師指出,肺阻塞是一種盛行率很高的慢性呼吸道疾病,病人多為 40 歲以上有吸菸或是曾經有吸菸習慣的民眾,其他的危險因子還包括空氣汙染、粉塵、廚房油煙、及揮發性化學溶劑等。

這不是感冒,而是致命的肺阻塞

肺阻塞是因為呼吸道長期發炎,導致慢性支氣管炎和肺氣腫,王秉槐醫師解釋,發炎的支氣管就像馬路變窄、出現許多障礙物,讓病患無法順暢呼吸。肺阻塞常見症狀包括咳嗽、濃痰、容易喘,若未及早治療,肺功能會愈來愈差,治療空間也愈來愈小,嚴重時會導致失能,甚至死亡,對於病人及家庭造成很大的衝擊。

世界衛生組織(WHO)統計資料顯示,全球每 10 秒就有 1 人死於肺阻塞,每年死亡人數高達 300 萬人,遠超過新冠肺炎一年內近 200 萬人的死亡人數,儘管如此,仍有很多人沒有認知到肺阻塞的嚴重性。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最新針對千位 40 歲以上,且有暴露在危險因子(如吸菸、二手菸、空氣汙染、粉塵等)的民眾。調查發現,超過四成不認識肺阻塞;另外也觀察到,50-59 歲對於肺阻塞疾病認知相對較差,三成不清楚肺阻塞常見症狀為咳、痰、喘;四成不清楚菸害、空汙、粉塵等皆是肺阻塞的危險因子。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此外,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大家必須常戴口罩,肺阻塞病人因肺功能較差,戴口罩時頭暈、頭痛等相較一般人嚴重。根據調查,超過九成高風險族群曾因呼吸困難、喘不過氣而戴不住口罩。王秉槐醫師提醒,若為 40 歲以上,且暴露於菸害、空汙、粉塵等危險因子環境的人,當配戴口罩時咳嗽、喘不過氣等症狀特別明顯、嚴重,建議提高警覺,必要時至醫療院所安排進一步檢查。

爬樓梯喘吁吁?一分鐘登階測肺阻塞風險

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透過爬樓梯來自我檢測,了解肺功能的狀況,王秉槐醫師說,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推出「一分鐘登階」自我檢測,大家可以試試看,一分鐘可以爬幾階樓梯,初步檢測肺功能,並大致評估肺阻塞風險。若一分鐘無法爬完 80 階階梯(約四層樓),且合併持續三週以上的咳、痰、喘症狀,則可能有肺阻塞風險,建議盡快到醫療院所就醫安排X光及肺功能檢查。

1分鐘登階測肺阻塞風險

肺阻塞藥物很多種,效用各不相同

在治療方面,目前肺阻塞的治療藥物包括支氣管擴張劑、類固醇等,分別又有吸入型、口服藥物,以及長效、短效藥物。

支氣管擴張劑能放鬆呼吸道的平滑肌,就像拓寬肺部公路般增加氣流量。類固醇可以減少呼吸道發炎反應,就像減少肺部公路網的障礙物一樣能暢通呼吸道。有時還會搭配袪痰劑幫助排除痰液,或抗生素治療肺部細菌感染。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王秉槐醫師叮嚀,肺阻塞藥物種類繁多,效用亦不相同,有些能長期服用,有些僅限短期治療,醫師會依照病人的肺功能及症狀選擇不同藥物組合,病人務必依照指示正確用藥,定時回診與醫師討論用藥狀況,幫助疾病獲得穩定控制。

接受藥物治療時,也要記得接種疫苗,王秉槐醫師說,流感疫苗已被證實能降低急性惡化及死亡風險,建議每年接種。

在天氣寒冷、空汙嚴重的時候,肺阻塞病人更要提高警覺,若咳痰喘症狀變嚴重,便要盡快就醫!

這不是感冒!氣喘發作很要命

除了肺阻塞,氣喘也容易被誤認為感冒,而延誤病情,亞東醫院胸腔內科王旭輝醫師表示,氣喘是一種支氣管發炎的慢性病,季節轉換或早晚溫差較大時容易發作。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氣喘的症狀包括慢性咳嗽、胸悶、喘鳴聲、呼吸困難等,王旭輝醫師解釋,若咳嗽三週以上、有感冒症狀超過 10 天、有時感到胸悶、呼吸時有咻咻聲、咳嗽在清晨及夜晚特別嚴重,甚至會因呼吸困難或胸悶影響睡眠時,便應懷疑有氣喘的可能。

「氣喘不僅常常被誤認為感冒,症狀也容易與肺阻塞搞混。」王旭輝醫師分析,「氣喘好發族群通常是有過敏家族史的年輕族群,經由外在環境如季節、早晚溫差等誘發氣喘,因此病程時好時壞,氣喘經過治療之後情況得以改善。肺阻塞就不一樣了,患有肺阻塞的人通常較為年長,可能抽煙或長期暴露在充滿粉塵、油煙的環境,肺阻塞大多是漸進式惡化,不會時好時壞。由於肺臟遭到不可逆的破壞,肺阻塞的治療效果比氣喘有限。」

面對氣喘,定時診斷、追蹤、治療為環環相扣

病人若有相關症狀,建議至胸腔內科門診由胸腔內科醫師進行問診及檢查。王旭輝醫師表示,「醫師會根據病史、理學檢查、胸部 X 光及肺功能檢查,有時再加以血液檢驗予以輔助評估是否為氣喘。」

確定診斷為氣喘後,除了對提供衛教,也會開始使用藥物治療。王旭輝醫師說,初期狀況較不穩定時,建議病人每隔一至兩週回診;待病況較穩定後,病人可以每三個月回診追蹤,並定期使用氣喘的保養性藥物。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為了預防氣喘急性發作,病人都要準備吸入劑。」王旭輝醫師說,「吸入型藥物包括支氣管擴張劑、類固醇等,各種藥物適用的狀況不同,一定要依照醫師指示使用。」

規律用藥治療、保暖、維持環境濕度及溫度、是氣喘病人日常保養重點

氣喘容易在天氣轉涼或早晚溫差大的時候發作,病人務必做好保暖,王旭輝醫師叮嚀,維持環境的濕度及溫度對氣喘病人相當重要。平時要確實戴好口罩、勤洗手、接種疫苗,做好自我保護,減少呼吸道感染的機會。病人必須遠離菸害,家中棉被要經常清洗並曬乾,以防塵蟎誘發過敏。

保養性藥物非常重要,有助維持病況穩定,即使沒有症狀,也要按時使用,切勿擅自停藥,日常有出現任何不適症狀,應於回診時向醫師回報、討論。王旭輝醫師強調,除了定期回診,家中也可以準備尖峰吐氣流量計,每日定時追蹤吐氣的尖峰流速並記錄數值,可以在回診時提供給醫師作為參考。

氣喘保養重點提醒

氣喘經常被誤認為感冒,而遭到忽視,但是氣喘急性發作時,可能危及性命!王旭輝醫師提醒,如果有喘、咳、呼吸困難、胸悶等症狀,建議至胸腔內科安排進一步檢查,維持肺部健康!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careonline_96
455 篇文章 ・ 271 位粉絲
台灣最大醫療入口網站

1

11
1

文字

分享

1
11
1
維京女裝劍士,不是女戰士,卻也不算男戰士?
寒波_96
・2021/08/25 ・3152字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芬蘭有座維京時期的墓葬,多數陪葬品看來走女性風格,卻還有兩把通常與男性合葬的劍。莫非這是維京女戰士的長眠之處嗎?

新研究由遺骸取得 DNA,分析結果可謂意料之外、情理之中:他的性染色體組合為 XXY,並非女生,卻也不是典型的男生!

北歐神話中,索爾和洛基曾經穿上女裝,偽裝成新娘和侍女,以拿回被巨人奪走的雷神之鎚 Mjöllnir。圖/wikipedia

有劍陪葬的女裝維京人

芬蘭的 Suontaka 墓葬出土於 1968 年,墓主只剩零星的骨頭,還有幾件陪葬品。碳同位素定年判斷年代介於公元 1040 到 1174 年之間,屬於維京時期。墓中出土的劍小有名氣,擁有自己的維基頁面「Suontaka sword」。

維京人生活在暴力衝突常見的年代,墓中兩把劍似乎象徵墓主的戰士身份,而胸針等物品又是女性風格,使得某些考古學家懷疑這是一位維京女戰士。但是遺骸太過殘缺,無法由死人骨頭的型態判斷性別。

中間是 Suontaka 墓葬出土的青銅護手劍。圖/wikipedia

隨著科技進展,如今考古學家可以由遺骸中的遺傳物質,得知當事者的生理性別。研究者從大腿骨的碎片偵測到到古代DNA,可惜非常稀少,只獲得 8329 段 DNA 片段。所幸如此殘缺的資訊,依然足以推論性別。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結果出乎意料:這位「先生」的性染色體是 XXY。

人類的性染色體有 X 和 Y,XY 是男生,XX 則是女生。但是也有很低比例的人兩者皆非,其中一種是 XXY,論文參考的資料寫到發生率為 576 分之 1,其餘資料更低,不過應該不是那麼罕見。

Y染色體是人類生理性別最上游的調控因素。配備 XXY 染色體的人,也就是所謂的克林菲特氏症(Klinefelter’s syndrome),身體大致是男生,不同人卻差異很大;有些比較女性化,甚至不孕,有些和 XY 男生沒有兩樣,毫無所悉,因此很難精確得知其存在比例。

遺址位置。圖/參考資料 1

古代DNA 研究中,之前已經得知 3 位 XXY 的人,這回芬蘭的維京人並非首度發現,卻最有趣。

一同長眠的劍,沒有劍柄

之前有考古學家懷疑墓葬中不只一人,有一男一女,新的分析排除此一可能性,認為墓中就只有墓主一位。但是兩把鐵劍中,不在身邊的一把青銅護手劍(bronze-hilted sword)和墓葬沒有直接關係,是後來才埋進墓中,不是墓主下葬時的陪葬品。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真正的陪葬品,只有擺在墓主腰間的一把。墓主生活的年代,當地常有暴力與戰鬥,某些陪葬劍有戰鬥受損的痕跡,不過墓主這把沒有戰損的跡象。

有趣的是,陪葬的劍沒有劍柄,只有劍身。以劍陪葬,目的應該是彰顯墓主的「戰士」身份,但是用性能沒那麼完整的無護手劍(hiltless sword blade)陪葬,意義值得玩味。

陪葬品們。A 是青銅護手劍。B 是有銀鑲嵌的無護手劍。C 是橢圓形胸針。D 是雙螺旋鏈輪。E 是帶鞘刀。F 是半環形胸針。G 是鐮刀。圖/參考資料 1

沒有護手的劍雖然也能戰鬥,但是使用時限制明顯;面對對手攻擊時,較難保護持劍手,自己攻擊時也更容易滑手。搭配墓主有什麼象徵意義嗎?

體面的陪葬品們

佩劍以外的陪葬品頗有女性風格,也反映墓主生前多半有點資產。胸針、扣環的相對位置,能推論墓主下葬時有披風包圍。還有把鐮刀,算是當時兩性皆宜的陪葬品。

這回古代DNA 以外的另一新分析,是從墓中土壤發現 23 段哺乳動物的毛,以及 3 段鳥類羽毛,都只有 0.2 到 2 mm。詳細檢視得知大部分是羊毛,也有兔毛,以及狐毛或貂毛;推論是織品或毛衣的殘留,鳥羽也許來自枕頭或墊子。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由此推測,除了用劍陪葬以外,墓葬大致走女性風格,墓主不是魯蛇,生前多半有些身份地位,下葬時甚為體面。

左邊是墓葬出土時,遺骸與物品的位置。右邊是下葬時的想像圖。遠離身體的那把劍,似乎不是下葬時的陪葬品,而是事後才埋進土中。圖/參考資料 1

墓主是怎樣的人呢?XXY 的人差異很大,骨頭又非常稀缺,無法提供有用的資訊,已經成年之外,他去世時幾歲都不清楚。

由女性化的陪葬看來,他在所屬的維京社會中,應該不完全被視為「男性」,但是依然有劍陪葬。性能不完全的無護手劍,有意隱喻他生前的性別角色嗎?有可能,可惜沒有進一步證據。

不是維京女戰士,也不是維京男戰士

世界各地的文化中,常見超脫男女性別的宗教角色。論文提到,以芬蘭維京人能接觸的文化,自己有魔法師,鄰居薩米人(Sámi)也有薩滿,不屬於典型的女性/男性二分法框架;可是此一墓葬看來,沒有特別的信仰或宗教象徵,墓主生前大概不會是魔法師之類的角色。

我是不信什麼鬼神啦! 只是……壁爐颱風的路徑,照例很奇怪就是了。

蕭瑩燈發佈於 2021年8月3日 星期二
性別不屬於典型二分法的魔法師形象。

維京社會中有女裝男子存在,卻往往不被視為正面形象。這位墓主則不一樣,陪葬品的安置並沒有負面或嘲諷的意圖,而是給予他體面的安眠。

另一方面,維京文化中的女裝男子,其實不見得都是負面意涵。熟悉北歐神話的人知道,奧丁曾經女裝 play(還有洛基、索爾……這一家人 XDDD)。

或許可以這麼說:女裝男子不正常,但是也不見得是什麼壞事。甚至更大膽的推敲,維京社會中這類不符合典型性別二分法的人們,正是奧丁女裝故事的創作養分。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配備 XXY 性染色體,生理性別表現可能不典型的人,在維京社會中是什麼存在?Suontaka 的女裝劍士墓葬顯示墓主既非女性,又非男性的特殊狀況,相當有意思。

延伸閱讀

參考資料

  1. Moilanen, U., Kirkinen, T., Saari, N. J., Rohrlach, A. B., Krause, J., Onkamo, P., & Salmela, E. (2021). A Woman with a Sword?–Weapon Grave at Suontaka Vesitorninmäki, Finland. European Journal of Archaeology, 1-19.
  2. Weapon grave of Suontaka, Hattula in Finland reveals flexible gender roles in the early middle ages

本文亦刊載於作者部落格《盲眼的尼安德塔石匠》暨其 facebook 同名專頁

所有討論 1
寒波_96
193 篇文章 ・ 1019 位粉絲
生命科學碩士、文學與電影愛好者、戳樂黨員,主要興趣為演化,希望把好東西介紹給大家。部落格《盲眼的尼安德塔石器匠》、同名粉絲團《盲眼的尼安德塔石器匠》。

4

2
3

文字

分享

4
2
3
開膛剖腹、掰出肋骨把肋骨變成翅膀甘有影?——維京「血鷹」儀式的真實性
Peggy Sha
・2022/02/05 ・2278字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一說到維京,許多人的腦海中立刻就會浮現「血腥」、「暴力」等等印象。維京人在 8 到 11 世紀左右跨越了北海,南下侵略歐洲各國,期間可說是打遍天下無敵手,虐得歐洲各國那叫一個慘。

不僅如此,傳說之中,他們還發明了一種名為「血鷹」(Blood Eagle)的酷刑,用來折磨敵人。這種刑罰不僅痛苦又漫長,還非常具有「儀式感」── 生生為一個大活人做出一對鷹一樣的翅膀。這種儀式在《維京傳奇》、《刺客教條:英靈殿》等等影視及電玩作品中很常出現,但真實性卻一直存在爭議。

最近呢,有篇刊登在《美國中世紀學院期刊》(The journal of the Medieval Academy of America)上的研究,決定將儀式存在的爭議丟到一邊,先來看看:這所謂「血鷹」,用當時的技術到底是做不做得出來?

維京時代 Lärbro St. Hammars I 圖畫石,描繪血鷹儀式的進行。圖/參考資料 2
對圖畫石的重新粉刷後,清楚地顯示出受刑者為一個人形。圖/參考資料 2

「血鷹」到底怎麼執行?開膛剖腹、掰出肋骨

在不同的文獻中,描述的「血鷹」儀式其實也有很大的不同。有些文字裡寫的是「在背上雕刻一隻鷹」,聽起來就像是紋身一樣,而其它文本則詳細描述了一些行刑細節:剖開後背、從脊椎上切下所有肋骨,再從切口處將肺取出。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不過,到了現代的影劇作品中,「血鷹」的慘忍部分似乎「升級」了。雖然升級版本的刑罰在過去的文獻中找不到相關敘述,但既然大家平常 Netflix 影集都看很多,研究者也決定將升級版的一併納入討論。

升級之後的刑罰看起來是這樣的:

行刑者不只會割開背部,還要將肋骨向外掰成翅膀的形狀。另一方面,因為受刑人此時還沒有完全死透,呼吸時肺部仍會跟著活動,背後的肋骨「翅膀」也會跟著拍動,就像老鷹展翅一樣。

想做出一隻「血鷹」,首先你得克服一些難題!

好的,相信大家現在已經了解手術方式了,接下來便讓我們針對各種技術細節來研究一番。基本上,如果要完成「血鷹」,我們至少會遇到三個關卡:

首先,切掉背部皮膚和肌肉的手速必須快、狠、準,畢竟這是第一步,要是沒辦法手起刀落,後面也就不用玩了。再來,打開胸腔時,會影響受刑者體內主要動脈的完整性、破壞胸腔氣壓平衡,這部分也得克服,否則難以達到前述效果。最後,要把肋骨凹成特定形狀,同時還要能讓肺去移動肋骨,也是非常考驗技術活的事情。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最後最後,貼心小提醒:為了達到傳說中的驚悚效果,受刑人在這個過程中還需要持續保持痛苦而清醒的狀態,否則就不可怕囉!(笑)

有了對的工具,你就能打造「血鷹」?

快狠準這件事,聽起來就很考驗手術技巧?一千多年前的維京人有可能辦到嗎?欸,還真有可能!只要用的工具對了,快速剖背其實沒這麼難。想要快速切開背部,基本上只要刀子夠利、夠長就可以了。但如果要不傷及肺部,那就得另外想辦法。

各種尺寸的單刃刀在維京時代的墓葬物品中也很常見。圖/參考資料 2

至於切開肋骨的部分呢?研究者認為,可以利用一些帶有細鉤的工具,把它放在第一根肋骨的頂部,然後順著身體平行向下拉,就能一次將肋骨依序切下。在不少文獻中都能找到類似的工具,所以應該不難。不過肺嘛……基本上一樣很難保全。

帶有細鉤的長矛,矛頭的細鉤可放在第一根肋骨的頂部,之後平行於身體拉動表面,以便以單一動作從脊柱上切下肋骨。圖/參考資料 2

那麼,想要將肋骨凹成翅膀的形狀可行嗎?基本上是 OK 的,雖然這些動作需要花費大量的力氣,也很講究協調性,但只要掌握了技巧,應該能徒手完成。(兩個人以上合作會有效率一點)

可惜的是,就算考慮了各種方法,要用受刑人的呼吸打造「鷹飛」情境還是太難了。在一開始行刑時,行刑者就已經可能會傷及肺部(尤其受刑人還是趴姿),一旦完全打開胸腔,受刑人的肺部就會完全塌陷,根本無法呼吸,就別提後面的戲劇效果了。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對,不管你多麼小心翼翼,受刑人基本上會在前頭十幾秒就因為失血或窒息而掰了,想要聽他哀號到最後一秒嘛……難啊!

為何要打造「血鷹」?或許是為了找回榮譽

既然這種「血鷹」根本無法真的折磨人,為什麼維京人要如此「搞剛」地在屍體上玩花樣呢?研究者認為,這可能是為了維護維京菁英戰士的榮譽。

怎麼說呢?大部分提到「血鷹」的相關文獻中,受刑人與行刑者都是具有權力的男性,大多數甚至是統治者,暗示「血鷹」跟維京的菁英階級息息相關。

有一種猜測跟影視劇中的敘述有些相似:「血鷹」的存在,是為了復仇並找回父輩的榮耀。如果 A 當初用羞辱的方式殺害了 B 的老爸,比如說把對方丟進蛇坑啦、把人家燒死讓人根本沒機會反抗啦等等,那麼,B 便有可能會透過「血鷹」的儀式來處決 A,不僅能報復過去的屈辱,也能藉此恫嚇潛在的敵人。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所以說,無論「血鷹」是否真實存在過,它在理論上的確是可行的,並且也符合維京文化,只是,比起單純嗜血,這種儀式可能比我們想得都還要複雜。

參考資料

  1. 編譯自:Brutal Viking ‘blood eagle’ ritual execution was anatomically possible – new research
  2. 研究原文:An Anatomy of the Blood Eagle:The Practicalities of Viking Torture
文章難易度
所有討論 4
Peggy Sha
69 篇文章 ・ 390 位粉絲
曾經是泛科的 S 編,來自可愛的教育系,是一位正努力成為科青的女子,永遠都想要知道更多新的事情,好奇心怎樣都不嫌多。

1

6
0

文字

分享

1
6
0
西班牙青銅時代,銀冠女王與她的男性戰士?
寒波_96
・2021/03/27 ・4125字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SR值 529 ・七年級

一項新發表的研究認為,西班牙在 3700 年前的青銅時代,曾經出現多位地位很高的女士,或許正是當時的統治者。[1, 2, 3]

女王。圖/IMDb

長眠罐中的青銅時代精英

19 世紀末葉,西班牙東南部的阿爾加遺址(El Argar)出土一批古物,隨後一系列風格類似的古文化被定義為阿爾加文化(Argaric culture),存在距今 3550 到 4200 年前,歸類為青銅時代早期。

阿爾加工匠善於金屬技術,尤其對銀很有一套。阿爾加文化遺留的物品中,有 6 個頭冠特別引人注目;1 個材料是金,5 個則以當地生產的銀製作。出土頭冠的墓葬中也包含大量陪葬品,看來相當華貴;而且奇妙的是,頭冠原本屬於女生。

銀冠。圖/參考資料 1

前四個頭冠出土於阿爾加遺址,早在 1883 和 1884 年重見天日,第五個金冠在 1923 年,最新的銀冠則來自 2014 年對 La Almoloya 遺址「grave 38」的挖掘。此處位於阿爾加北方 90 公里遠處,考古學家進行了非常詳細的分析。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一女一男兩位死者,被擺在一個罐子中長眠。估計女生去世時 25 到 30 歲,男生 35 到 40 歲,都沒有明確的致命傷,去世原因不明;不過兩人下葬的日期皆為 3700 年前左右,應該沒有差異太久。

DNA 分析得知,兩人沒有直接的血緣關係,但是埋骨於附近的一位女嬰,是他們的女兒。

推測擺在罐中的兩人,以及陪葬品原本的位置。圖/參考資料 1

女生牙齒一處,及男生頭骨多處,偵測到硃砂的痕跡,光憑肉眼無法看出,要靠 X光螢光光譜儀(X-ray fluorescence spectroscopy,簡稱 XRF)和掃描電子顯微鏡-能量散射光譜儀(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with energy dispersive spectroscopy,簡稱 SEM-EDS)這類尖端科技的結晶才能分辨。推論硃砂本來可能是皮膚彩繪,或是某些裝備上的塗料。

頭冠與大量銀製品陪葬

罐中有大批陪葬物,包括不少銀製品,無法直接分辨屬於誰。考古學家認為女生的陪葬品應該比較多,也更加華麗。最有特色的一頂銀冠,本來戴在女生頭上,做工和之前出土的 4 頂銀冠類似,多半是阿爾加社會別具意義的象徵物。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阿爾加文化 5 個銀製頭冠的數據。圖/參考資料 1

耳垂塞(earlobe plug)4 個,2 件較大以銀製作,屬於女生;較小 2 件的原料是金,原屬男生。耳垂塞是把耳洞撐大後,塞在裡頭的耳飾,在阿爾加文化很少見,推測是統治階級的特色。作為耳垂改造的裝飾物,耳垂塞比一般掛在耳朵上的耳環更加顯眼,可以想像它們的視覺效果。

銀製螺旋物品 6 個,本來多半是髮飾;由墓葬中位置判斷,可能男生擁有 3 個,女生 3 個。鐲子 3 個,女生擁有銀製 2 個,男生銅製 1 個。銀環 2 個,一人一個。

項鍊 2 串,共 46 個珠珠。男生的項鍊有 7 個大珠珠,每顆顏色不同。女生項鍊有 39 個珠珠,包括 4 個銀珠。

墓葬中也有匕首和錐子,但是顯然走華而不實的風格。匕首由銅製成,原件包含 4 個銀製鉚釘。錐子殘留 8.7 公分長的橡木柄,外頭包銀,展現銀匠高超的手藝。另外還有 3 個小型陶罐,罐口包滿一圈銀。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裝備以外,罐中還有取自超過 4 歲老牛的部分右腿。以牛陪葬,是阿爾加精英墓葬的特色。

陪葬品們,包含大量銀製品。圖/參考資料 1

三千公斤大麥,或九百人份日薪

總之,非常豐富的陪葬品中有 29 件銀製品,加起來共 230 克重,大部分屬於女生。論文使用一套有趣的換算方式,估計這批陪葬品的價值。

以漢摩拉比法典留名至今的巴比倫國王,和這回研究的墓葬差不多同一個時代。法典中規定,8.33 克為 1 謝克爾(shekel),價值相當於 150 到 180 升大麥。

陪葬的 230 克銀等於 27.5 謝克爾,相當於 4500 升(3350 公斤)大麥。倘若換算成勞動力,漢摩拉比法典制定的一日工資為 0.23 到 0.26 克銀;因此 230 克銀,可以雇用 938 巴比倫人次。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阿爾加文化和巴比倫王國的地理位置。圖/修改自 google map

論文特別提到,3 個中型的螺旋髮飾平均為 8.44 克,約等於一謝克爾;其他螺旋飾品,分別為一謝克爾的 1又1/2、1/2、1/6 重。依照重量,它們都是可以在地中海東部、美索不達米亞使用的貨幣。是否真有關係,是有趣的後續方向。

順帶一提,最近發表的另一篇論文分析距今 3700 到 4150 年前,青銅時代早期,歐洲中部的數千件青銅環、肋條、斧,發現許多青銅製品的重量落在 195.5 克附近,並推論它們被作為跨區域的「標準化貨幣」。[4, 5]

現有證據不足以支持如此大膽的推論,不過此一發現仍然相當有意思。青銅時代歐洲、環地中海的跨區域交流與貿易,是值得深究的問題。

重量相似,可能作為標準化貨幣的青銅物件。圖/參考資料 5

女王與她的戰士?

作為兩人長眠墳墓的大罐,擺在一座大型建築物中,而建築物又位於山丘上,從附近遠觀就能望見,十分顯眼。論文推論也許是作為「宮殿」使用,若是推論正確,此處便是西歐最早的宮殿。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宮殿」有 2 個較大的房間,一個面積 13 平方公尺,另一個 70 平方公尺,大罐就擺在這兒。這個房間可以容納 50 人,沒什麼其他東西,本來也許是領導者用來接見、議事的空間。

遺址內部的空間分佈。圖/參考資料 1

青銅時代早期的阿爾加社會,已經出現勞動分化、貧富差距等特徵,可謂階級化的社會。由墓葬與陪葬品的豪華程度看來,兩人肯定是當時的高級人物,甚至是統治者。

對於這類考古發現,過去習慣的解讀是:配備武器的男性統治者,以及他華麗的貴婦—「戰士國王與他的王后」。

然而這回的墓葬中,女生陪葬品的價值遠勝男生。論文認為我們應該慎重考慮,阿爾加社會由女王統治的可能性;而且由不同地點出土,銀冠的相似程度推測,女王或許是常態—「女王與她的男性戰士」。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La Almoloya 遺址遠觀。圖/參考資料1

青銅時代,不同的社會型態

青銅時代以後的社會,由女性領導肯定不是常態。2019 年發表的一篇論文,探討與阿爾加社會差不多年代,德國的巴伐利亞,萊希河谷(Lech River Valley)的青銅時代文化。奇妙地發現:墓中有媽媽,但是沒有女兒。[6]

該研究的結果大致歸納是,當地 700 多年來,男生留在當地,女生遠嫁異地;以血緣關係建立的父系家族為核心,搭配地位低落的非血親男生,以及遠嫁而來,地位不錯的女生共同生活。歐洲中部,顯然和同一時期阿爾加文化的作風很不一樣。

古埃及一貫以父系傳承,偶爾出現女性統治者,例如約 3500 年前,最知名的哈謝普蘇。

至於世界另一端的東亞,約 3200 年前有過一位地位很高的女生,也就是商王武丁的夫人婦好。不過身為發達的青銅文化,商代無疑是個父系社會。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對於缺乏文字紀錄,或是文字時常偏頗呈現的古代社會,考古學賦予我們難得的機會,認識如銀冠女王這類失傳的歷史。

延伸閱讀

參考資料

  1. Lull, V., Rihuete-Herrada, C., Risch, R., Bonora, B., Celdrán-Beltrán, E., Fregeiro, M. I., … & Micó, R. (2021). Emblems and spaces of power during the Argaric Bronze Age at La Almoloya, Murcia. Antiquity, 1-20.
  2. Elite women might have ruled El Argar 4,000 years ago
  3. ‘Blinged out’ female ruler may be evidence of powerful women during Bronze Age
  4. Kuijpers, M. H., & Popa, C. N. (2021). The origins of money: Calculation of similarity indexes demonstrates the earliest development of commodity money in prehistoric Central Europe. Plos one, 16(1), e0240462.
  5. On the origins of money: Ancient European hoards full of standardized bronze objects
  6. Mittnik, A., Massy, K., Knipper, C., Wittenborn, F., Friedrich, R., Pfrengle, S., … & Krause, J. (2019). Kinship-based social inequality in Bronze Age Europe. Science, 366(6466), 731-734.

本文亦刊載於作者部落格《盲眼的尼安德塔石匠》暨其 facebook 同名專頁

所有討論 1
寒波_96
193 篇文章 ・ 1019 位粉絲
生命科學碩士、文學與電影愛好者、戳樂黨員,主要興趣為演化,希望把好東西介紹給大家。部落格《盲眼的尼安德塔石器匠》、同名粉絲團《盲眼的尼安德塔石器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