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7
0

文字

分享

0
7
0

時常揪團喝到爛醉的詩仙李白,為何總在杯裡尋歡?——《文豪酒癮診斷書》

聯經出版_96
・2022/01/09 ・5208字 ・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 作者 / 廖泊喬

哥喝的不是酒,是快樂!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

〈 將進酒 〉

李白聚會喝酒寫出來的詩,統稱為「宴飲詩」,其中詩題就表明了要「請人喝酒」的〈將進酒〉,是最知名的幾首之一。趁難得的美好時節與朋友相聚,在有限的年華暢飲,李白因此寫下了「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的千古名句。在詩中,他不斷宣傳飲酒的妙處,高聲讚揚及時行樂的必要。這或許是因為李白的腦部受到酒精影響,瀰漫著舒服愉悅的感覺。

李白像。圖/WIKIPEDIA

另一首〈山中與幽人對酌〉也是他有名的宴飲詩之一:

兩人對酌山花開,一杯一杯復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來。

我倆在山中開滿花的美景之中喝酒,一杯接著一杯,實在是人間樂事。當我喝醉想睡時,你就自行離開吧! 如果還有餘興,明早你再抱著琴過來。

李白的聚會不需要呼朋引伴,只要有人和自己對飲就足夠。喝下一杯又一杯酒的李白,最後提到「明朝有意抱琴來」,請朋友隔天再過來一趟,不知是否打算明天繼續喝呢?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從宴飲詩可以看出,李白和朋友喝酒的當下通常都很快樂,醉了之後更是異常熱情,「歡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揮」,與朋友盡情談笑、放鬆休息,同時暢飲美酒、頻頻舉杯。

在李白心中,每當面對好友、樂事、良辰、美景等美好事物,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喝酒。除了自己暢飲外,也樂於與大家分享。「勸酒相歡不知老」,來,敬一杯,開心地喝就不覺得人老了!

喝酒時,李白可說是不遺餘力勸酒,若是同座友人不喝,可是會被他曉以大義:「勸君莫拒杯,春風笑人來。⋯⋯君若不飲酒,昔人安在哉!」李白奉勸他的朋友,千萬不要拒絕這杯酒,請看! 春風正笑著歡迎我們,怎麼可以不喝呢? 他甚至強調,想想那些古人吧,他們現今又都在哪裡? 還不喝起來!

為了和朋友喝得盡興,李白花招百出。〈待酒不至〉裡說:「春風與醉客,今日乃相宜。」若友人收到邀請還不赴宴,他就藉口春日暖風,正好適合酩酊大醉;若是人來了卻對喝酒面有難色或示意擋酒,他則說:「君今不醉將安歸。」朋友今天要是不暢飲酣醉一番,哪有地方可以回去呢? 若是朋友求饒說不能再喝了,李白還會揶揄他:「笑殺陶淵明,不飲杯中酒。」如果不把杯子裡的酒喝光,可是會被陶淵明嘲笑的啊。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李白:「敬你最後一杯酒!」

歡聚過後,離別的愁緒往往複雜又難消,何以紓解? 李白心裡的答案,不外乎是讓酒精來麻痺自己,也因此他的「送別詩」中總是反覆提到酒。

在這些「送別詩」中,李白高喊著:美好的景物就要有好酒來配!「看花飲美酒,聽鳥臨晴山」,將周遭美景與酒融合在一起;有時不一定需要喝酒的緣由,因為「金陵子弟來相送,欲行不行各盡觴」,既然人都來送行了,就喝一杯吧! 不過,李白大部分的詩句都反映了他及時求醉的行樂心態,下面這段「蘭陵酒」的詩文也不例外:

蘭陵美酒鬱金香,玉碗盛來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處是他鄉。

〈 客中行 〉

蘭陵出產的美酒,透一股濃郁的香草芬芳,盛在玉碗中,晶瑩得看來就像是琥珀一樣。只要主人和我一同暢飲,醉後我哪管這裡是故鄉還是異鄉呢!

看看李白將酒形容得多好,他想說的是:別傷感了! 黃湯下肚就毋需清醒。為了一醉解千愁,他身體力行,慫恿朋友在離別時乾杯,對好友杜甫說:「飛蓬各自遠,且盡手中杯。」我們就像隨風飄盪的蓬草一樣各自遠颺,暫且痛快淋漓地飲盡杯中的酒吧!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餞別其他朋友時,李白也時常以酒相送,「相看不忍別,更進手中杯」,我不忍你將要離開,不如再把手上的酒乾了吧! 他還說:「二崔向金陵,安得不盡觴。」你們都要走了,怎麼能不好好喝光杯中的酒呢?

乾杯, 手, 敬酒 的 免費圖庫相片
朋友即將遠行,那就痛快淋漓地乾杯吧!。圖/Pexels

對於即將來臨的離別,李白感到萬分孤獨,因為不知道下次見面是何時何地了,這時候只能把握相聚時光,共飲美酒,透過酒精來緩解依依不捨的離情。不僅如此,李白有次更豪邁地說:「暫就東山賒月色,酣歌一夜送泉明。」暫且向東山借個皓月清光,用一整晚的暢飲歡歌來為朋友送行;甚或「群花散芳園,斗酒開離顏」,花園中錯落有致的花卉作陪,眾人酒後都大開歡顏。看來,將送別的悲緒轉化成飲酒之樂,正是李白的慣用手法。

酒有多棒?李白最知道

為了讓大家知道酒有多好,李白使出渾身解數、用盡奇招,就是要推廣酒的美妙! 他先是運用色彩呈現出繽紛的視覺饗宴,將還沒有濾過的葡萄酒與和了水的顏色互相比擬,「遙看漢水鴨頭綠,恰似葡萄初醱醅」;接著描繪各種色彩鮮明的酒杯「金樽淥酒生微波」、「昔贈紫騮駒,今傾白玉卮」,有各色美酒美器當前,賓客還不怦然心動嗎?

除此之外,李白也會用各種誇大的數字製造聳動的效果。比如用「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來強調酒的數量之多;或是用「好鞍好馬乞與人,十千五千旋沽酒」,來形容買酒所費不貲。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而且李白特別向大家強調:「百年三萬六千日,一日須傾三百杯。」他喝酒的時間長,酒量又極好,既然他做得到,大家也都做得到! 這些數字不僅驚人,更是吸引了世人的目光,讓人感受到李白不羈的帥氣與喝酒的豪邁。

那麼,一定要和朋友聚會喝酒才有樂趣嗎? 沒有聚會或沒朋友時該怎麼辦? 李白想了想,沒關係,自己一個人也能喝得很愉快,他還親自示範給大家看,寫下了若干「獨飲詩」。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醒時同交歡,醉後各分散。永結無情遊,相期邈雲漢。

〈月下獨酌四首〉之一

我在花叢間飲酒,知道沒有人能相陪,便獨自酌飲。沒人也沒關係,舉起酒杯,月亮就是我最好的酒友,再加上我的影子,正好是三個人。雖然月亮本來就不懂飲酒,影子也僅是跟在我前後,但沒有關係,暫且以明月與影子來作伴,趁此春夜,及時行樂。我唱歌時月亮跟著我徘徊移動,我起舞時影子也在前後搖擺。清醒時我們共同歡樂,酒醉後三人各奔東西。但願能永遠忘情地漫遊,期待在茫茫的天河中相見看來,李白很能勝任酒類代言人的角色,酒後連月亮與影子都被他相邀,一同伴歌伴舞。

從李白〈月下獨酌〉共四首詩中,我們可以觀察到他酒後的心情。他在第四首中提到喝酒的實際妙用:「窮愁千萬端,美酒三百杯。愁多酒雖少,酒傾愁不來。所以知酒聖,酒酣心自開。⋯⋯」李白的憂愁千頭萬緒,美酒卻僅有三百杯。但即使愁多酒少,只要一杯美酒下肚,憂愁就不再纏身,能體會到過去酒中聖賢醉酒後盡興而酣醉的舒暢,心情自然開朗起來。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啤酒, 麦芽酒, 麦芽, 饮料, 酒鬼, 喝, 竖起大拇指
李白以喝酒當作解憂的辦法。圖/Pixabay

而喝酒的樂趣是什麼呢?〈月下獨酌〉的第二首寫道:「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但得醉中趣,勿為醒者傳。」酒後的李白自信滿滿地宣稱,自己喝下三杯酒,可通曉人生大道理;喝下一斗酒,就能與自然萬物合而為一。他得到了這樣的喝酒趣味後,還提醒大家絕對不可以向清醒的人說!

另外,李白也比較了喝酒的樂趣和其他樂趣,在〈月下獨酌〉的第三首末段寫道:「一樽齊死生,萬事固難審。醉後失天地,兀然就孤枕。不知有吾身,此樂最為甚。」他認為飲酒後,生與死就沒了差別,更何況萬事萬物根本沒有是非定論,無論清醒時狀態如何,喝醉後孤枕而眠,什麼都可以拋諸腦後。最後還提出了獨到的結論:沉醉時,不知道自己身處何處,沒有什麼事情比這更快樂了!

酒的最佳代言人!

李白不愧是酒的最佳代言人,開心聚會時喝酒、離別惆悵時更要喝,他用各種方式形容酒的美好,在獨處時,身為代言人的他更稱職地大聲宣布:「喝酒吧!」李白長期好飲酒的習慣,讓他在古典文學界博得「酒仙」、「醉聖」、「詩仙」之名,也達成了〈將進酒〉中「唯有飲者留其名」的願望。

有趣的是,關於酒精的影響,我們還有李白的各種詩句為證。他說「且『樂』生前一杯酒」與「人生得意須盡『歡』」,把歡樂愉悅感帶入了酒中,也提到「醉後發清狂」—喝醉後放縱的姿態,就是酒才能帶來的美好效果。另外,他在〈春日醉起言志〉中寫道:「處世若大夢,胡為勞其生?所以終日醉,頹然臥前楹。」人生在世就像一場大夢,為什麼要一輩子孜孜矻矻、如此辛勞呢? 因此他決定整天沉醉在酒中,醉倒就隨意躺臥家中。李白把「酒醉」與「做夢」的狀態連結在一起,這些都是他觀察到的酒的影響。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人, 友誼, 坐 的 免費圖庫相片
喝醉酒的人們呈現出放縱的姿態,還產生宛如作夢的感覺。圖/Pexels

成癮科學:酒的生理化學特性與腦部作用

綜合李白的詩來看,他不僅愛喝酒,也極力勸人喝酒。不過,他為什麼喝酒,而不選擇其他食物呢?

我們可以從化學與生物精神科學的角度來理解這個情形。首先,酒精的學名叫作「乙醇」,化學式是 C2H5OH,分子量是四十六,算是滿小的分子。正因為本身分子量小,加上溶於水中也會與大部分脂類互溶,所以乙醇進入身體後不需要經過消化,就可以直接穿透腸胃道的黏膜進入血液。

更厲害的是,乙醇只要進入胃部就會開始被吸收,胃部可吸收 10% 到 20% 的乙醇。因此,當酒精入喉,只需要五到十分鐘便會進入人體血液中,開始發揮作用影響身體了!

乙醇拿到任意通行證,在體內暢行無阻!

但乙醇進入血液後,還無法立即影響大腦,要等到經過大腦時才會產生所謂的「效果」。從血液到腦部,必須經過一道稱為血腦屏障(blood-brain barrier,簡稱 BBB)的關卡,這個關卡負責保護腦袋,不讓物質隨意進進出出,只允許特定分子通過、進入腦中。因為乙醇的分子夠小,加上一些分子特性,所以能夠很輕鬆且非常快速地通過血腦屏障,影響大腦的神經傳導功能。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同時,大部分的乙醇是從肝臟代謝,先經過乙醇去氫(alcohol dehydrogenase,簡稱 ADH)代謝成有毒的乙醛,再由乙醛去氫(aldehyde dehydrogenase,簡稱 ALDH)代謝成乙酸,進而排出體外。由於這些酵素是有限的,身體代謝乙醇的速度也是固定的,所以一小時大約僅能代謝十克到十五克的乙醇,若要完全代謝,視乙醇攝取的總量,至少需要八至二十四小時。

酒精在腦部扮演的百變角色

酒精進入腦部後,可以抑制中樞神經,產生安眠、鎮靜、放鬆的效果。或許有人覺得「不對啊,明明喝完酒會比較敢衝!」那是因為在飲酒量不高的情況下,酒精會先抑制負責「控制衝動」的腦區功能。因此,當衝動控制減弱時,說話會不自覺地變大聲,更有自信、動作也更大,酒後的「微醺感」其實就是輕度的酒醉狀態。

人在微醺時,情緒表現會變得更豐沛,起伏也更大,常伴隨歡快、亢奮的感受。這些表現主要來自於酒精使腦內多巴胺(dopamine)短暫增加,讓人產生興奮、愉悅的情緒,進入陶醉、飄飄然的狀態,同時也會引發強烈的渴望感,讓人難以抗拒繼續喝下去的慾望。

在微醺過後,酒精的影響漸漸擴散到其他腦區,影響層面更多也更複雜。酒精所產生的短暫鎮靜效果,可能會減少入眠所需的時間,讓人誤以為喝酒可以助眠。

然而,除了入睡的作用時間加速,酒精反而會影響睡眠週期,增加淺眠與作夢的比例,因而惡化整體睡眠品質。這也是為什麼「醉」與「夢」時常同時出現,飲酒導致多夢、醉酒而淺眠,無怪乎會有如「醉」如「夢」、「醉」生「夢」死這樣的形容,兩個狀態常被緊密地連結在一起。

百變的酒精,作用複雜。讓害羞的人大聲說話、讓冷靜的人嚎啕大哭、讓嚴肅的人手舞足蹈,這些是酒讓人們的控制力減弱後的結果;號稱能幫助人們入睡,卻進一步造成淺眠、多夢甚至早醒,這些則是酒在腦區之中潛移默化、不可不慎的影響!

參考資料

  • 陳懷心,《李白飲酒詩研究》,國立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二○○三年。
  • 林梧衛,《李白詩歌酒意象之研究》,玄奘人文社會學院中國語文研究所碩士論文,二○○四年。
  • 陳念蘭,《李白酒詩與盛唐氣象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碩士論文,二○一一年。

——本文摘自《文豪酒癮診斷書》/ 廖泊喬,2021 年 12 月,聯經出版公司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文章難易度
聯經出版_96
27 篇文章 ・ 20 位粉絲
聯經出版公司創立於1974年5月4日,是一個綜合性的出版公司,為聯合報系關係企業之一。 三十多年來已經累積了近六千餘種圖書, 範圍包括人文、社會科學、科技以及小說、藝術、傳記、商業、工具書、保健、旅遊、兒童讀物等。

0

1
0

文字

分享

0
1
0
從認證到實踐:以智慧綠建築三大標章邁向淨零
鳥苷三磷酸 (PanSci Promo)_96
・2024/11/15 ・4487字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本文由 建研所 委託,泛科學企劃執行。 


當你走進一棟建築,是否能感受到它對環境的友善?或許不是每個人都意識到,但現今建築不只提供我們居住和工作的空間,更是肩負著重要的永續節能責任。

綠建築標準的誕生,正是為了應對全球氣候變遷與資源匱乏問題,確保建築設計能夠減少資源浪費、降低污染,同時提升我們的生活品質。然而,要成為綠建築並非易事,每一棟建築都需要通過層層關卡,才能獲得標章認證。

為推動環保永續的建築環境,政府自 1999 年起便陸續著手推動「綠建築標章」、「智慧建築標章」以及「綠建材標章」的相關政策。這些標章的設立,旨在透過標準化的建築評估系統,鼓勵建築設計融入生態友善、能源高效及健康安全的原則。並且政府在政策推動時,為鼓勵業界在規劃設計階段即導入綠建築手法,自 2003 年特別辦理優良綠建築作品評選活動。截至 2024 年為止,已有 130 件優良綠建築、31 件優良智慧建築得獎作品,涵蓋學校、醫療機構、公共住宅等各類型建築,不僅提升建築物的整體性能,也彰顯了政府對綠色、智慧建築的重視。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說這麼多,你可能還不明白建築要變「綠」、變「聰明」的過程,要經歷哪些標準與挑戰?

綠建築標章智慧建築標章綠建材標章
來源: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第一招:依循 EEWH 標準,打造綠建築典範

環境友善和高效率運用資源,是綠建築(green building)的核心理念,但這樣的概念不僅限於外觀或用材這麼簡單,而是涵蓋建築物的整個生命週期,也就是包括規劃、設計、施工、營運和維護階段在內,都要貼合綠建築的價值。

關於綠建築的標準,讓我們先回到 1990 年,當時英國建築研究機構(BRE)首次發布有關「建築研究發展環境評估工具(Building Research Establishment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Method,BREEAM®)」,是世界上第一個建築永續評估方法。美國則在綠建築委員會成立後,於 1998 年推出「能源與環境設計領導認證」(Leadership in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Design, LEED)這套評估系統,加速推動了全球綠建築行動。

臺灣在綠建築的制訂上不落人後。由於臺灣地處亞熱帶,氣溫高,濕度也高,得要有一套我們自己的評分規則——臺灣綠建築評估系統「EEWH」應運而生,四個英文字母分別為 Ecology(生態)、Energy saving(節能)、Waste reduction(減廢)以及 Health(健康),分成「合格、銅、銀、黃金和鑽石」共五個等級,設有九大評估指標。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我們就以「台江國家公園」為例,看它如何躍過一道道指標,成為「鑽石級」綠建築的國家公園!

位於臺南市四草大橋旁的「台江國家公園」是臺灣第8座國家公園,也是臺灣唯一的濕地型的國家公園。同時,還是南部行政機關第一座鑽石級的綠建築,其外觀採白色系列,從高空俯瞰,就像在一座小島上座落了許多白色建築群的聚落;從地面看則有臺南鹽山的意象。

因其地形與地理位置的特殊,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則成了台江國家公園的首要考量。園區利用既有的魚塭結構,設計自然護岸,保留基地既有的雜木林和灌木草原,並種植原生與誘鳥誘蟲等多樣性植物,採用複層雜生混種綠化。以石籠作為擋土護坡與卵石回填增加了多孔隙,不僅強化了環境的保護力,也提供多樣的生物棲息環境,使這裡成為動植物共生的美好棲地。

台江國家公園是南部行政機關第一座鑽石級的綠建築。圖/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第二招:想成綠建築,必用綠建材

要成為一幢優秀好棒棒的綠建築,使用在原料取得、產品製造、應用過程和使用後的再生利用循環中,對地球環境負荷最小、對人類身體健康無害的「綠建材」非常重要。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這種建材最早是在 1988 年國際材料科學研究會上被提出,一路到今日,國際間對此一概念的共識主要包括再使用(reuse)、再循環(recycle)、廢棄物減量(reduce)和低污染(low emission materials)等特性,從而減少化學合成材料產生的生態負荷和能源消耗。同時,使用自然材料與低 VOC(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揮發性有機化合物)建材,亦可避免對人體產生危害。

在綠建築標章後,內政部建築研究所也於 2004 年 7 月正式推行綠建材標章制度,以建材生命週期為主軸,提出「健康、生態、高性能、再生」四大方向。舉例來說,為確保室內環境品質,建材必須符合低逸散、低污染、低臭氣等條件;為了防溫室效應的影響,須使用本土材料以節省資源和能源;使用高性能與再生建材,不僅要經久耐用、具高度隔熱和防音等特性,也強調材料本身的再利用性。


在台江國家公園內,綠建材的應用是其獲得 EEWH 認證的重要部分。其不僅在設計結構上體現了生態理念,更在材料選擇上延續了對環境的關懷。園區步道以當地的蚵殼磚鋪設,並利用蚵殼作為建築格柵的填充材料,為鳥類和小生物營造棲息空間,讓「蚵殼磚」不再只是建材,而是與自然共生的橋樑。園區的內部裝修選用礦纖維天花板、矽酸鈣板、企口鋁板等符合綠建材標準的系統天花。牆面則粉刷乳膠漆,整體綠建材使用率為 52.8%。

被建築實體圍塑出的中庭廣場,牆面設計有蚵殼格柵。圖/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在日常節能方面,台江國家公園也做了相當細緻的設計。例如,引入樓板下的水面蒸散低溫外氣,屋頂下設置通風空氣層,高處設置排風窗讓熱空氣迅速排出,廊道還配備自動控制的微噴霧系統來降溫。屋頂採用蚵殼與漂流木創造生態棲地,創造空氣層及通風窗引入水面低溫外企,如此一來就能改善事內外氣溫及熱空氣的通風對流,不僅提升了隔熱效果,減少空調需求,讓建築如同「與海共舞」,在減廢與健康方面皆表現優異,展示出綠建築在地化的無限可能。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島式建築群分割後所形成的巷道與水道。圖/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在綠建材的部分,另外補充獲選為 2023 年優良綠建築的臺南市立九份子國民中小學新建工程,其採用生產過程中二氧化碳排放量較低的建材,比方提高高爐水泥(具高強度、耐久、緻密等特性,重點是發熱量低)的量,並使用能提高混凝土晚期抗壓性、降低混凝土成本與建物碳足跡的「爐石粉」,還用再生透水磚做人行道鋪面。

2023 年優良綠建築的臺南市立九份子國民中小學。圖/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2023 年優良綠建築的臺南市立九份子國民中小學。圖/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同樣入選 2023 年綠建築的還有雲林豐泰文教基金會的綠園區,首先,他們捨棄金屬建材,讓高爐水泥使用率達 100%。別具心意的是,他們也將施工開挖的土方做回填,將有高地差的荒地恢復成平坦綠地,本來還有點「工業風」的房舍告別荒蕪,無痛轉綠。

雲林豐泰文教基金會的綠園區。圖/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等等,這樣看來建築夠不夠綠的命運,似乎在建材選擇跟設計環節就決定了,是這樣嗎?當然不是,建築是活的,需要持續管理–有智慧的管理。

第三招:智慧管理與科技應用

我們對生態的友善性與資源運用的效率,除了從建築設計與建材的使用等角度介入,也須適度融入「智慧建築」(intelligent buildings)的概念,即運用資通訊科技來提升建築物效能、舒適度與安全性,使空間更人性化。像是透過建築物佈建感測器,用於蒐集環境資料和使用行為,並作為空調、照明等設備、設施運轉操作之重要參考。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為了推動建築與資通訊產業的整合,內政部建築研究所於 2004 年建立了「智慧建築標章」制度,為消費者提供判斷建築物是否善用資通訊感知技術的標準。評估指標經多次修訂,目前是以「基礎設施、維運管理、安全防災、節能管理、健康舒適、智慧創新」等六大項指標作為評估基準。
以節能管理指標為例,為了掌握建築物生命週期中的能耗,需透過系統設備和技術的主動控制來達成低耗與節能的目標,評估重點包含設備效率、節能技術和能源管理三大面向。在健康舒適方面,則在空間整體環境、光環境、溫熱環境、空氣品質、水資源等物理環境,以及健康管理系統和便利服務上進行評估。

樹林藝文綜合大樓在設計與施工過程中,充分展現智慧建築應用綜合佈線、資訊通信、系統整合、設施管理、安全防災、節能管理、健康舒適及智慧創新 8 大指標先進技術,來達成兼顧環保和永續發展的理念,也是利用建築資訊模型(BIM)技術打造的指標性建築,受到國際矚目。

樹林藝文綜合大樓。圖/內政部建築研究所「111年優良智慧建築專輯」(新北市政府提供)

在興建階段,為了保留基地內 4 棵原有老樹,團隊透過測量儀器對老樹外觀進行精細掃描,並將大小等比例匯入 BIM 模型中,讓建築師能清晰掌握樹木與建築物之間的距離,確保施工過程不影響樹木健康。此外,在大樓啟用後,BIM 技術被運用於「電子維護管理系統」,透過 3D 建築資訊模型,提供大樓內設備位置及履歷資料的即時讀取。系統可進行設備的監測和維護,包括保養計畫、異常修繕及耗材管理,讓整棟大樓的全生命週期狀況都能得到妥善管理。

智慧建築導入 BIM 技術的應用,從建造設計擴展至施工和日常管理,使建築生命周期的管理更加智慧化。以 FM 系統 ( Facility Management,簡稱 FM ) 為例,該系統可在雲端進行遠端控制,根據會議室的使用時段靈活調節空調風門,會議期間開啟通往會議室的風門以加強換氣,而非使用時段則可根據二氧化碳濃度調整外氣空調箱的運轉頻率,保持低頻運作,實現節能效果。透過智慧管理提升了節能效益、建築物的維護效率和公共安全管理。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總結

綠建築、綠建材與智慧建築這三大標章共同構建了邁向淨零碳排、居住健康和環境永續的基礎。綠建築標章強調設計與施工的生態友善與節能表現,從源頭減少碳足跡;綠建材標章則確保建材從生產到廢棄的全生命週期中對環境影響最小,並保障居民的健康;智慧建築標章運用科技應用,實現能源的高效管理和室內環境的精準調控,增強了居住的舒適性與安全性。這些標章的綜合應用,讓建築不僅是滿足基本居住需求,更成為實現淨零、促進健康和支持永續的具體實踐。

建築物於魚塭之上,採高腳屋的構造形式,尊重自然地貌。圖/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文章難易度

討論功能關閉中。

鳥苷三磷酸 (PanSci Promo)_96
211 篇文章 ・ 312 位粉絲
充滿能量的泛科學品牌合作帳號!相關行銷合作請洽:contact@pansci.asia

0

0
0

文字

分享

0
0
0
找出品酒的「底層邏輯」——我們的身體如何品出酒品的獨特感受?
鳥苷三磷酸 (PanSci Promo)_96
・2023/10/27 ・1234字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本文由 財政部國庫署 委託,泛科學企劃執行。

你注意到了嗎?在品酒時,品酒師不會一口乾,而是充分觀察、品嚐後才會下肚。這些動作可不是單純裝模作樣,而是有科學根據的。品酒有五個基本動作:觀察、搖晃、聞、啜飲與漱口、吞嚥,究竟我們的感官跟大腦是怎麼接收酒的訊號呢?

從最簡單的「嗅覺」開始,酒杯湊近口鼻、進入口腔,我們可以聞到「外部」和「內部」的香氣。外部指的就是用鼻子聞到的香氣,是先穿越鼻孔到達嗅上皮組織,形成我們所熟悉的正鼻嗅覺。而內部呢?那些已經在我們嘴巴裡的酒液,會走鼻咽和後鼻孔這條路,最終到達嗅覺粘膜。即使這口酒已經被喝下去,只要輕輕呼口氣,也依然能「聞」到酒味。

圖/giphy

另外,口鼻之間的通道,也就是鼻咽,在吞嚥的過程中會關閉,所以在吞嚥時會有一種「味道好像弱掉了」的錯覺,但其實只是你暫時無法靠鼻間的任何通道呼吸而已。這也是為什麼品酒師會要把酒液含在嘴巴裡漱口,甚至還會打開嘴巴吸一口氣。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緊接在嗅覺之後的「味覺」,則是重頭戲!食物進到嘴巴,溶解在唾液中,啟動了味覺受器。人類可以透過味蕾的受器感受到「鹹、酸、苦、甜、鮮」五種味道。不過,也有部分的人不喜歡酒的原因,正是因為味覺。美國賓州大學農學院過去研究發現,人體中的苦味受體來自基因 TAS2R13 和 TAS2R38,辣椒素受體則來自基因 TRPV1。因此不同的基因表現,影響著人們對這兩種味道的感受,也決定了他們的攝取喜好。

圖/giphy

講完了嗅覺和味覺,別忘了品酒前的「觀察」。事實上,人們對風味的知覺基礎,來自多重感官的整合。當我們在觀看一杯酒的色澤和濁度時,大腦已經在默默「品嚐」它了。就像是望梅止渴、看到好吃的大餐肚子就先餓了起來。

除上述提到的「身體」感官,其實喝酒的時段、溫度、聲音、順序也會影響我們「心裡」的感受。但話說回來,在品酒前,最重要的應是選擇安全以及衛生的酒品來源,就是要慎選合法的販售業者,並挑選標示內容清晰、完整的酒品。

財政部自 2003 年起委託專業執行機構共同推動「優質酒類認證」制度,從原料、製程、品管、後續追蹤等層層把關,最後通過優質酒類認證技術委員會審查的酒品,才能被授予使用 W 字型認證標誌。因此,選購有 W 認證標誌的優質酒品,可以讓我們在品飲時更加安心!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資料來源:財政部國庫署 廣告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鳥苷三磷酸 (PanSci Promo)_96
211 篇文章 ・ 312 位粉絲
充滿能量的泛科學品牌合作帳號!相關行銷合作請洽:contact@pansci.asia

0

2
1

文字

分享

0
2
1
好吃一直吃,一直吃一直爽?要小心「超常刺激」成癮——《情緒的三把鑰匙》
大塊文化_96
・2022/10/02 ・2730字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廷貝亨是在某個意外情況下偶然發現「超常刺激」概念的。

當時,他在荷蘭實驗室研究有著亮紅色腹部的公刺魚:即使養在水族缸裡,公刺魚依然保有領域行為,會攻擊其他侵入領域的公刺魚。

顏色鮮豔的「超常刺激」實驗

為了研究這種行為,廷貝亨和他的學生利用鐵絲操作死魚,接近守護領域的公刺魚;為方便操作,他們改用木假魚,結果沒多久就發現原來是公魚腹部的紅顏色會誘發攻擊行為——就算假魚再怎麼逼真,只要它的腹部不是紅色的,公刺魚似乎便完全不在意,但牠們會攻擊所有底部為紅色的物體,即使長得再不像魚也照樣攻擊不誤;養在窗邊的公刺魚就連看見路上駛過的紅色廂型車也會起反應。最重要的是,廷貝亨注意到:如果假魚身上的紅色比真魚更耀眼,公刺魚會無視真魚、攻擊假魚。

廷貝亨拿假魚對亮紅色腹部的公刺魚做實驗。圖/Pixabay

顏色鮮豔的假魚即為「超常刺激」,也就是比所有自然刺激更能強烈激發動物反應的人為刺激。廷貝亨發現,要製造這類刺激其實不難:譬如,習慣撿「流浪蛋」回家的鵝媽媽會為了把體積碩大的排球滾回家,而對自己生的一窩蛋置之不理。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如果綁在木棍上的假鳥嘴有著比親鳥嘴喙更鮮明的記號,剛孵化的雛鳥也會無視自己的爸媽,轉而向假鳥嘴索討食物。廷貝亨發現,放諸整個動物界,任何一個為了增強吸引力而刻意設計的人為刺激,似乎都能改變並控制動物的本能行為——這也是加工食品製造商、香菸產業、違禁藥藥頭們、還有那些供應類鴉片藥物的大藥廠對「顧客」所做的勾當。

透過加工讓使用者更容易成癮

最易成癮的物質或行為活動都屬於超常刺激。正如同超常刺激對刺魚世界的影響,它們也會擾亂人類世界的自然平衡。比方說,最容易使人上癮的藥物其實都源自植物,只是它們被精煉成高濃度,意即透過加工製成更強效、使主成份能更快被吸收並進入血液循環的產品。[1]

各位不妨再想想古柯葉(coca leaf):若是放在口中嚼嚼或煮成茶汁,它只會產生輕微刺激,成癮性也不強;若是精煉成古柯鹼或「快克」,不只吸收速度變快,成癮性也會大幅提高。同樣的,如果罌粟花是人類取得類鴉片物質的唯一途徑,大概也就不會有嗎啡濫用的問題了。

古柯葉若是放在口中嚼嚼或煮成茶汁,它只會產生輕微刺激,成癮性也不強。圖/Pixabay

香菸的情況也差不多。由於人類將採集來的菸草加工製成能以「菸氣」的形式抽吸,又加入數百種能增添香氣與風味、且令其能更快進入肺部的添加物,結果做出「香菸」這種明顯比未加工菸草葉更容易使人上癮的菸草產品。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酒也是加工品。如果我們在店裡買不到伏特加,只能靠馬鈴薯自然腐爛發酵的方式取得,或許也就不會有這麼多酒鬼了。

現今的肥胖問題也屬於超常刺激

現代社會的肥胖問題同樣源自超常刺激,食品科學界稱這類食品為「超可口食品」(hyperpalatable food)。為了避免營養不良,演化讓大腦偏好熱量密度高、像是漿果或肉類這種含糖量高或高油脂的食物;不過這種食物在自然界相對不易取得,故肥胖在古代並不常見。

為了避免營養不良,演化讓大腦偏好高熱量的食物。 圖/GIPHY

工業時代以前,人類主要以榖類和富含蛋白質的未加工食物維生,再加上這類食物鹽分不高,因此肥胖問題依舊罕見。

然而,近數十年來,加工食品製造商學會利用類似藥頭製造成癮性藥物的手法,改變食物風味——他們一發現人類酬賞系統會對哪些物質起反應,就馬上把這些物質變成非自然、能更快進入血液循環的高濃度型態。於是,含有這類物質的食品就像違禁藥一樣,憑藉其高濃度和快速吸收的特性,增強酬賞系統反應。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今天,食品公司每年投入數百萬美元研究如何開發超可口食品——業界稱為「食品最適化研究」(food optimization)

某位哈佛出身、從事食品研發的實驗心理學家表示:

「我做過披薩最適化,也改良過沙拉調料和椒鹽餅乾風味。我可以說是改變這個領域遊戲規則的人。」[2]

食品公司每年投入數百萬美元研究如何開發超可口食品——業界稱為「食品最適化研究」。圖/Pixabay

這群食品改良員之所以能改變遊戲規則,理由是超可口食品會干擾人類的自然傾向,就像排球對母鵝母性直覺、或假鳥嘴對雛鳥餵食的超常影響。於是乎,人類對這類最適化食品的渴望程度會遠大於愉悅感激發的需要程度。

成為良好的消費者,做出對的選擇

光是在美國,每年大約有三十萬人死於肥胖問題。[3]由於這種情況就像溫水煮青蛙一樣,並非突然發生,而是漸進使然,導致我們意識到問題時多半已經來不及了——容易取得並導致濫用的藥物和突飛猛進的商業食品加工技術,雙雙愚弄了人類的情緒酬賞系統。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儘管科學能闡釋食品使人上癮的機制,但留心警訊、避免被操縱導致肥胖,仍需仰賴消費者本身的自覺,方能達成。

喜歡和欲求系統的設計與機制、還有發現這些機制的故事,無一不教人驚歎。一旦明白酬賞系統在分子層次的運作方式,有些人便學會以之牟利,譬如利用生化機制操縱人類行為的菸草、食品及藥品製造商(違禁藥頭和某些大藥廠皆然)。

你我都是教育良好的消費者,既然已知他們的所作所為,我們更應該運用知識,做出更好、更健康的選擇,見招拆招。圖/Pixabay

你我都是教育良好的消費者,既然已知他們的所作所為,我們更應該運用知識,做出更好、更健康的選擇,見招拆招。

參考資料

  1. Gearhardt et al., “Addiction Potential of Hyperpalatable Foods.”
  2. Moss, “Extraordinary Science of Addictive Junk Food.”
  3. K. M. Flegal et al., “Estimating Deaths Attributable to Obesity in the United States,” American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 94 (2004): 1486–89.

——本文摘自《情緒的三把鑰匙:情緒的面貌、情緒的力量、情緒的管理-情緒如何影響思考決策?》,2022 年 8 月,網路與書出版,未經同意請勿轉載。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大塊文化_96
11 篇文章 ・ 13 位粉絲
由郝明義先生創辦於1996年,旗下擁有大辣出版、網路與書、image3 等品牌。出版領域除了涵括文學(fiction)與非文學(non-fiction)多重領域,尤其在圖像語言的領域長期耕耘不同類別出版品,不但出版幾米、蔡志忠、鄭問、李瑾倫、小莊、張妙如、徐玫怡等作品豐富的作品,得到讀者熱切的回應,更把這些作家的出版品推廣到國際市場,以及銷售影視版權、周邊產品的能力與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