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7
0

文字

分享

0
7
0

如何以圖表呈現泡菜與辣椒醬味道?從生長背景分析味道五要素——《食戰!數據化的美味行銷》

遠足文化_96
・2021/03/27 ・3523字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SR值 502 ・六年級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 作者/文正薰 (문정훈);譯者/劉宛昀

決定泡菜與辣椒醬味道的5 項要素

將泡菜與辣椒醬味道透過視覺呈現的實驗,比我們預想的還要不容易,問題在於應該如何設下消費者對泡菜味道偏好的分類標準。人在吃泡菜時,究竟看重味道的哪些層面呢?以韓國人來說,由於大部分人是從小就經常吃,因此各自對泡菜口味的標準都很嚴苛。吃下一口熟成的泡菜時,多重的滋味在嘴裡如洪水般依序湧現、擴散的味覺饗宴,究竟該以怎樣的標準來說明呢?然而,圖表也不能因此變得太複雜,我們需要的是任何人都能直接理解的說明。

泡菜的滋味在嘴裡如洪水般依序湧現、擴散,究竟該以怎樣的標準來說明泡菜口味呢?圖/pixabay

最後,我們歸結出甜味、鹹味、辣味與酸味4 項標準,但似乎仍少了什麼,應該還有一樣才對。於是,金美梨教授研究團隊提議加入「鮮味」。似乎就是這個!但有人會不喜歡鮮味嗎?

大家對泡菜甜味的偏好見仁見智,對鹹味、辣味、酸味也各有喜好,但幾乎所有人都愛鮮味。如此一來,有鮮味與否便不是偏好的問題,而是品質的問題了。更何況,消費者要是看到鮮味低的圖案,還會想買這項產品嗎?這部分容易引起誤解,因此最終沒有採納。

幾乎所有消費者都愛鮮味,泡菜有鮮味與否便不是偏好的問題,而是品質的問題了。圖/pexels

我們想了又想,卻意外發現答案近在眼前。來談一點我個人的故事好了。我是釜山人,為了讀大學而搬到首爾,一段時日後,也達成了人生中一項重要的目標,就是「和首爾女人結婚」。在首爾妻子第一次到釜山婆家吃飯的那天,她用筷子夾起了陳年泡菜,卻突然瞪大雙眼、說不出話來,因為她夾起的泡菜底下,默默躺著醃透了的魚頭。沒錯,就是魚醬。韓半島南部濱海地區的人,把魚殺了以後直接和泡菜放在一起發酵,與爽口滋味同時湧現的便是魚醬香!不過,這卻是首爾泡菜中相當缺乏的。因此,我們最後加入的項目就是「魚醬香」了。雖然首爾人大部分都是在泡菜裡加入蝦醬,不過每個地區會在泡菜中加入各式各樣的魚醬,而且可依據偏好設計出各種魚醬香的圖示,所以很適合作為將泡菜特色視覺化的項目。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每個地區會在泡菜中加入各式各樣的魚醬。圖/Giphy

辣椒醬也和泡菜很類似。整體的味道分為甜味、鹹味、辣味和酸味,但總覺得還少一味。在會議上,金美梨教授以輕柔而堅定的聲音表達了自己的意見:

「大家都知道我們已經吃過市面上賣的和各地農家做的辣椒醬了,不過有一樣很明顯的差異。」

「喔?什麼差異?」

豆醬香。大公司銷售的辣椒醬,幾乎吃不出豆醬的香味,可能是製作過程中很難讓豆醬發酵吧。反而地方農家製作的產品,或多或少都能感覺到豆醬香味。」

「從小就在鄉下成長,或是一直吃著鄉下祖母寄來的辣椒醬長大的人,就會記得也習慣豆醬香味。他們會覺得那是好吃的味道。」圖/pexels

豆醬啊。我對豆醬的香味不太清楚。在釜山都會區長大的我,不曾有過和豆醬相關的經驗。金美梨教授又補充說明:「不是在鄉下長大的那些現代主婦,如果吃到這種豆醬經過發酵後製成的辣椒醬,反而會感覺到一股澀味,但假如是從小就在鄉下成長,或是一直吃著鄉下祖母寄來的辣椒醬長大的人,就會記得也習慣那種香味。他們會覺得那是好吃的味道。」

於是,我們復仇者聯盟最後加了豆醬香這個項目。豆醬香濃郁的辣椒醬雖是以傳統方式製成,但消費者對此的喜好見仁見智,因此有必要事先告知這項差異。也就是說,豆醬香是能夠將消費者對辣椒醬喜好進行分類的一項明確基準。

合成的味覺難以測定

正式開始進行實驗的我們,首先決定測定市面上幾乎所有的泡菜與辣椒醬的味道。該如何著手呢?在第一階段,為了盡可能設下客觀的標準,我們使用測量機器來測定味道。測量甜味使用甜度計、鹹味用鹽度計、酸味用酸度計,而辣度就以能測出史高維爾辣度單位(Scoville Scale)的層析儀器。這些儀器會確確實實地告訴我們食物的甜、鹹、酸、辣程度。然而,得知了這些數值,就能聲稱我們徹底了解味道了嗎?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人類進食的時候與機械不同,我們會感受到各種滋味同時在嘴裡「融合」而成的味道。人從嘴裡嚐到的味道,是由各種味道相互作用後合成的,因此實際上非常鹹的味道,在與其他味道相互作用後,感覺起來並不那麼重。所謂味覺的世界,越想越覺得深奧。

人類進食的時候與機械不同,我們會感受到各種滋味同時在嘴裡「融合」而成的味道。圖/Giphy

就以燉湯來說好了。燉湯時想讓湯頭更甜,於是加了糖進去。加了糖後味道會變甜,可是如果加了太多會有問題。比起「味道變甜」的訊號,人類大腦收到糖特有的「甜膩味」訊號反而更強。同時,我們會意識到這鍋燉湯毀了。這種情況下,如果想讓湯頭變甜,先別貿然加入糖,試著放一點鹽吧。天啊,這下子甜味全湧了上來。儘管沒加糖,也能感覺到變甜了。以甜度計測量的話,實際上的甜度並無變化,這不過是味道相互作用的結果而已。

那麼湯太鹹時該怎麼辦呢?一旦加了水,湯頭會整個變淡。解決方法是放入能釋出甜味的洋蔥稍微燉煮一下,或加入半匙的糖,就會發現鹹味竟然降低了。以鹽度計測量看看,鹽度其實沒什麼改變。果然,這是味覺相互作用的效果。

燉湯時想讓湯頭更甜,不一定是加糖喔!有時其實應該放點鹽!圖/Giphy

人類並不是分別感受每一種味道,而是像這樣,透過相互作用去體驗味覺。為了盡可能測量出最接近人類實際感受到的「合成味覺」數值,光以儀器檢測是不夠的。因此,第一階段中我們以檢測儀測量了各種味道,第二階段就讓忠南大學食品營養科的30名學生共同參與研究。他們擔當了親嚐味道,並將自己感受到的味覺轉換為數值的角色。這種實驗稱為感官實驗(sensory test)。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藉由這篇文章,我再次向共同參與感官實驗的30位學生表達謝意。為了進行準確的實驗與確實的分析,他們在一個月內每天反覆地吃泡菜,假如沒訓練出對特定產品群的味覺敏感度,便無法把味道數值化。吃了泡菜後,漱漱口,接著吃另一種泡菜,再漱漱口,我們以這種辛苦的方式,將學生鍛鍊成如料理漫畫中對味覺相當敏銳的評審委員。那辣椒醬呢?幾乎沒有人會喜歡不搭配任何小菜,一口接一口吃辣椒醬的訓練吧。不斷有學生哀號著「快要吐了」、「做不下去了」,但是我們無法中途放棄研究,於是所有人都噙著淚,繼續進行後續的實驗。他們確實是值得尊敬的學生。

好,現在進入正題吧。我們依序提供市面上販售的大品牌泡菜、辣椒醬產品給經過高強度訓練的試味員。泡菜以一週內生產的為限,因為泡菜發酵期越長,酸味會越發濃郁。我們將感官實驗小組所提交的數值套用在檢測儀器測出的數據上,再經過校正後得出了最終數值。依產品分類的鹹味、甜味、酸味、辣味與魚醬味、豆醬味(正確來說應該是魚醬香、豆醬香)相關數據開始一個個冒出來,匯集了這些資料的我們,推導出大公司生產的所有泡菜、辣椒醬產品的各種味道平均值。在左頁的圖表裡,以圓圈標示處即代表當時大韓民國泡菜與辣椒醬的平均味道。

以四方形標示處,即代表在地方上生產的泡菜與辣椒醬味道。

然而,學生們的痛苦尚未結束。這回要一個個品嚐的是地方上的農家、小公司所生產的泡菜與辣椒醬!學生們將嚐過的產品味道數據化,再校正成儀器檢測出的數值後,計算出最終的結果值。經歷這番痛苦的過程,完成了10種泡菜、8種辣椒醬味道,一共18幅的視覺化圖表。

——本書摘自《食戰!數據化的美味行銷》,2020 年 11 月,遠足文化

文章難易度
遠足文化_96
5 篇文章 ・ 3 位粉絲

0

1
0

文字

分享

0
1
0
【公視《神廚賽恩師》】天冷吃個麻辣鍋暖胃,體溫竟然越吃越冷?你以為的「辣」不是你想像的「辣」!
公視《神廚賽恩師》_96
・2023/02/09 ・947字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辣椒裡的辣椒素會刺激皮膚疼痛纖維,觸發「痛覺」和「溫度」神經。痛覺讓口中產生灼熱感,灼熱感讓神經誤以為體溫上升,為了調節體溫身體大量出汗散熱!

辣椒是人類種植最古老的農作物之一哦!考古學家估計,在西元前5千多年,辣椒就已經是美洲瑪雅人的食物囉!
可是在東方,華人使用辣椒的歷史,並沒有那麼長……

味覺故事——辣味的古往今來

辣椒引進東亞大約只有三百多年,之前華人菜餚上的辣,來自葱薑蒜、花椒還有茱萸,辣椒反而被當成觀賞用植物…但後來,又是怎麼被普遍使用了呢?

過去,住在高山區、離海邊較遠的居民,取得鹽巴不易,居民試著在菜餚中加入辣椒,取代鹽巴來提味。

辣椒普遍被種植後,不但取得容易,還補強了缺鹽的窘境。而又辣又痛的感覺,讓古今中外人人都上癮,成為菜餚中重要的調味料哦!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圖片 / 公共電視提供

吃辣和吃冰哪一個可以讓體溫下降呢?實驗結果顯示,辣椒裡的辣椒素會刺激皮膚疼痛纖維,觸發「痛覺」和「溫度」神經。痛覺讓口中產生灼熱感,灼熱感讓神經誤以為體溫上升,為了調節體溫身體大量出汗散熱!而吃冰,雖然能讓人瞬間感到涼爽,但人體會察覺到體溫下降太快,會自動調節體溫,反而體溫會上升!

全新第三季《神廚賽恩師

公共電視科普節目《神廚賽恩師》 ,結合科學、廚藝與食育教育,引領大眾用有趣的方式、從 Science-科學角度讓大眾了解傳統廚藝「伙房 36 法」中的科學知識。第三季節目於 2023 年 2 月 3 日起,每週五晚上 6 點在公視主頻首播,公視 3 台每週五晚上 7 點首播,重播時段為公視主頻每週六早上九點三十分與公視 3 台週日晚上六點播出。

▸《神廚賽恩師》第三季將於 2/3(五)起,18:00 在公視主頻首播

 其他播出資訊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 公視頻道每週五晚間 18:00、公視三台每週五晚間 19:00 (首播)

▍ 公視頻道每週六早上 09:30、公視三台每週日晚間 18:00 (重播)

▍ 並將於公視+ 影音平台完整上架 敬請期待

▍ 烹調中蘊含科學原理,一起發現料理中樂趣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公視《神廚賽恩師》_96
8 篇文章 ・ 3 位粉絲
公共電視科普節目《神廚賽恩師》 ,結合科學、廚藝與食育教育,引領大眾用有趣的方式、從Science-科學角度讓大眾了解傳統廚藝「伙房36法」中的科學知識。第三季節目於2023年2月3日起,每週五晚上6點在公視主頻首播,公視3台每週五晚上7點首播,重播時段為公視主頻每週六早上九點三十分與公視3台週日晚上六點播出。

0

7
0

文字

分享

0
7
0
如何以圖表呈現泡菜與辣椒醬味道?從生長背景分析味道五要素——《食戰!數據化的美味行銷》
遠足文化_96
・2021/03/27 ・3523字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SR值 502 ・六年級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 作者/文正薰 (문정훈);譯者/劉宛昀

決定泡菜與辣椒醬味道的5 項要素

將泡菜與辣椒醬味道透過視覺呈現的實驗,比我們預想的還要不容易,問題在於應該如何設下消費者對泡菜味道偏好的分類標準。人在吃泡菜時,究竟看重味道的哪些層面呢?以韓國人來說,由於大部分人是從小就經常吃,因此各自對泡菜口味的標準都很嚴苛。吃下一口熟成的泡菜時,多重的滋味在嘴裡如洪水般依序湧現、擴散的味覺饗宴,究竟該以怎樣的標準來說明呢?然而,圖表也不能因此變得太複雜,我們需要的是任何人都能直接理解的說明。

泡菜的滋味在嘴裡如洪水般依序湧現、擴散,究竟該以怎樣的標準來說明泡菜口味呢?圖/pixabay

最後,我們歸結出甜味、鹹味、辣味與酸味4 項標準,但似乎仍少了什麼,應該還有一樣才對。於是,金美梨教授研究團隊提議加入「鮮味」。似乎就是這個!但有人會不喜歡鮮味嗎?

大家對泡菜甜味的偏好見仁見智,對鹹味、辣味、酸味也各有喜好,但幾乎所有人都愛鮮味。如此一來,有鮮味與否便不是偏好的問題,而是品質的問題了。更何況,消費者要是看到鮮味低的圖案,還會想買這項產品嗎?這部分容易引起誤解,因此最終沒有採納。

幾乎所有消費者都愛鮮味,泡菜有鮮味與否便不是偏好的問題,而是品質的問題了。圖/pexels

我們想了又想,卻意外發現答案近在眼前。來談一點我個人的故事好了。我是釜山人,為了讀大學而搬到首爾,一段時日後,也達成了人生中一項重要的目標,就是「和首爾女人結婚」。在首爾妻子第一次到釜山婆家吃飯的那天,她用筷子夾起了陳年泡菜,卻突然瞪大雙眼、說不出話來,因為她夾起的泡菜底下,默默躺著醃透了的魚頭。沒錯,就是魚醬。韓半島南部濱海地區的人,把魚殺了以後直接和泡菜放在一起發酵,與爽口滋味同時湧現的便是魚醬香!不過,這卻是首爾泡菜中相當缺乏的。因此,我們最後加入的項目就是「魚醬香」了。雖然首爾人大部分都是在泡菜裡加入蝦醬,不過每個地區會在泡菜中加入各式各樣的魚醬,而且可依據偏好設計出各種魚醬香的圖示,所以很適合作為將泡菜特色視覺化的項目。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每個地區會在泡菜中加入各式各樣的魚醬。圖/Giphy

辣椒醬也和泡菜很類似。整體的味道分為甜味、鹹味、辣味和酸味,但總覺得還少一味。在會議上,金美梨教授以輕柔而堅定的聲音表達了自己的意見:

「大家都知道我們已經吃過市面上賣的和各地農家做的辣椒醬了,不過有一樣很明顯的差異。」

「喔?什麼差異?」

豆醬香。大公司銷售的辣椒醬,幾乎吃不出豆醬的香味,可能是製作過程中很難讓豆醬發酵吧。反而地方農家製作的產品,或多或少都能感覺到豆醬香味。」

「從小就在鄉下成長,或是一直吃著鄉下祖母寄來的辣椒醬長大的人,就會記得也習慣豆醬香味。他們會覺得那是好吃的味道。」圖/pexels

豆醬啊。我對豆醬的香味不太清楚。在釜山都會區長大的我,不曾有過和豆醬相關的經驗。金美梨教授又補充說明:「不是在鄉下長大的那些現代主婦,如果吃到這種豆醬經過發酵後製成的辣椒醬,反而會感覺到一股澀味,但假如是從小就在鄉下成長,或是一直吃著鄉下祖母寄來的辣椒醬長大的人,就會記得也習慣那種香味。他們會覺得那是好吃的味道。」

於是,我們復仇者聯盟最後加了豆醬香這個項目。豆醬香濃郁的辣椒醬雖是以傳統方式製成,但消費者對此的喜好見仁見智,因此有必要事先告知這項差異。也就是說,豆醬香是能夠將消費者對辣椒醬喜好進行分類的一項明確基準。

合成的味覺難以測定

正式開始進行實驗的我們,首先決定測定市面上幾乎所有的泡菜與辣椒醬的味道。該如何著手呢?在第一階段,為了盡可能設下客觀的標準,我們使用測量機器來測定味道。測量甜味使用甜度計、鹹味用鹽度計、酸味用酸度計,而辣度就以能測出史高維爾辣度單位(Scoville Scale)的層析儀器。這些儀器會確確實實地告訴我們食物的甜、鹹、酸、辣程度。然而,得知了這些數值,就能聲稱我們徹底了解味道了嗎?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人類進食的時候與機械不同,我們會感受到各種滋味同時在嘴裡「融合」而成的味道。人從嘴裡嚐到的味道,是由各種味道相互作用後合成的,因此實際上非常鹹的味道,在與其他味道相互作用後,感覺起來並不那麼重。所謂味覺的世界,越想越覺得深奧。

人類進食的時候與機械不同,我們會感受到各種滋味同時在嘴裡「融合」而成的味道。圖/Giphy

就以燉湯來說好了。燉湯時想讓湯頭更甜,於是加了糖進去。加了糖後味道會變甜,可是如果加了太多會有問題。比起「味道變甜」的訊號,人類大腦收到糖特有的「甜膩味」訊號反而更強。同時,我們會意識到這鍋燉湯毀了。這種情況下,如果想讓湯頭變甜,先別貿然加入糖,試著放一點鹽吧。天啊,這下子甜味全湧了上來。儘管沒加糖,也能感覺到變甜了。以甜度計測量的話,實際上的甜度並無變化,這不過是味道相互作用的結果而已。

那麼湯太鹹時該怎麼辦呢?一旦加了水,湯頭會整個變淡。解決方法是放入能釋出甜味的洋蔥稍微燉煮一下,或加入半匙的糖,就會發現鹹味竟然降低了。以鹽度計測量看看,鹽度其實沒什麼改變。果然,這是味覺相互作用的效果。

燉湯時想讓湯頭更甜,不一定是加糖喔!有時其實應該放點鹽!圖/Giphy

人類並不是分別感受每一種味道,而是像這樣,透過相互作用去體驗味覺。為了盡可能測量出最接近人類實際感受到的「合成味覺」數值,光以儀器檢測是不夠的。因此,第一階段中我們以檢測儀測量了各種味道,第二階段就讓忠南大學食品營養科的30名學生共同參與研究。他們擔當了親嚐味道,並將自己感受到的味覺轉換為數值的角色。這種實驗稱為感官實驗(sensory test)。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藉由這篇文章,我再次向共同參與感官實驗的30位學生表達謝意。為了進行準確的實驗與確實的分析,他們在一個月內每天反覆地吃泡菜,假如沒訓練出對特定產品群的味覺敏感度,便無法把味道數值化。吃了泡菜後,漱漱口,接著吃另一種泡菜,再漱漱口,我們以這種辛苦的方式,將學生鍛鍊成如料理漫畫中對味覺相當敏銳的評審委員。那辣椒醬呢?幾乎沒有人會喜歡不搭配任何小菜,一口接一口吃辣椒醬的訓練吧。不斷有學生哀號著「快要吐了」、「做不下去了」,但是我們無法中途放棄研究,於是所有人都噙著淚,繼續進行後續的實驗。他們確實是值得尊敬的學生。

好,現在進入正題吧。我們依序提供市面上販售的大品牌泡菜、辣椒醬產品給經過高強度訓練的試味員。泡菜以一週內生產的為限,因為泡菜發酵期越長,酸味會越發濃郁。我們將感官實驗小組所提交的數值套用在檢測儀器測出的數據上,再經過校正後得出了最終數值。依產品分類的鹹味、甜味、酸味、辣味與魚醬味、豆醬味(正確來說應該是魚醬香、豆醬香)相關數據開始一個個冒出來,匯集了這些資料的我們,推導出大公司生產的所有泡菜、辣椒醬產品的各種味道平均值。在左頁的圖表裡,以圓圈標示處即代表當時大韓民國泡菜與辣椒醬的平均味道。

以四方形標示處,即代表在地方上生產的泡菜與辣椒醬味道。

然而,學生們的痛苦尚未結束。這回要一個個品嚐的是地方上的農家、小公司所生產的泡菜與辣椒醬!學生們將嚐過的產品味道數據化,再校正成儀器檢測出的數值後,計算出最終的結果值。經歷這番痛苦的過程,完成了10種泡菜、8種辣椒醬味道,一共18幅的視覺化圖表。

——本書摘自《食戰!數據化的美味行銷》,2020 年 11 月,遠足文化

文章難易度
遠足文化_96
5 篇文章 ・ 3 位粉絲

0

1
0

文字

分享

0
1
0
人類用「快樂」來分辨氣味?快樂調性如何影響我們的嗅覺!——《你聞到了嗎?》
臉譜出版_96
・2023/02/08 ・1759字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令人不悅的氣味

許多氣味對於人類的鼻子來說存在既有的價值、感情價(valence,或稱快樂調性﹝hedonic tone﹞)。我的好友諾安.索貝爾(Noam Sobel)是以色列魏茲曼科學研究所(Weizmann Institute of Science)的知名神經科學家,他嘗試找出人類分類氣味的方式,以及各類別氣味分子的化學性質,然而他找到唯一的重要參數就是所謂的快樂調性——也就是氣味本身聞起來是香是臭,令人開心或不悅。

許多氣味對於人類的鼻子來說存在既有的價值、感情價。圖/elements

氣味分辨實驗:關鍵竟是「快樂感」

索貝爾和他在魏茲曼的研究團隊與加州大學(University of California)神經科學研究所及心理學系的科學家攜手合作,進行一項複雜的實驗,探究人類嗅覺是根據哪些原則將氣味分門別類。

他們先請一百五十位香水及氣味專家,根據一百四十六種性質評斷一百六十種氣味分子的特質;這些性質分類當中包括了「甜香」、「煙燻味」、「霉味」等等。研究團隊接著分析這些資料,找出最能夠分別不同氣味的單一要素,發現最重要的分辨關鍵還是快樂調性——氣味讓人感受愉快的程度。

團隊發現最重要的分辨關鍵還是快樂調性──氣味讓人感受愉快。圖/elements

氣味有各式各樣的調性,從好聞的「甜美」、「馥郁」到難聞的「腐壞」、「令人作嘔」都有。研究人員接著針對各種化學物質進行同樣的統計分析,將每個化學物質當中超過一千五百種的性質都納入考量,分析出來的結果依然顯示快樂調性是判別關鍵。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因此研究人員認為,我們可以單靠氣味的分子結構來判斷某種氣味對人類來說好不好聞。

分辨氣味好壞:「大腦偏好」還是「化學特性」

耐人尋味的是,這項實驗也表明,人類鼻子裡的氣味受體往往是根據氣味令人愉悅與否來分門別類並做出反應。這並不意味著不同的文化背景或生命體驗不會影響我們對氣味的感受或是嗅覺細胞組織的方式,但人類對於最令人愉悅或討厭的味道類型的確有共通感受。

諾安對這項實驗做出以下結論:

「我們的研究結果發現,人類對氣味的感受至少有一部分是根植於大腦、與生俱來的偏好。即便不同個體之間對於氣味的感受確實存在某些彈性,也絕對會受到個人生命經驗影響,但人類判斷氣味宜人與否的絕大部分因素還是來自於氣味本身在物理世界呈現的性質。因此我們可以運用對化學物質的理解,預測某種新物質的氣味會為人類帶來何種感受。」

值得注意的是,許多研究都指出年幼孩童不像大人會明確分別氣味是令人愉悅還是作噁;他們會表達氣味是強烈或微弱,但通常不會直接分別氣味的好壞。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幼孩童會表達氣味是強烈或微弱,但通常不會直接分別氣味的好壞。圖/elements

並非人人都是「好鼻師」!

整體來說,我們很難用快樂調性以外的標準來分類氣味,並且對大多數人而言,用大家都能夠理解的詞彙來描述氣味實在十分困難。正因為理解了這點,魏茲曼研究團隊將研究焦點轉為嘗試預測某種分子結構的氣味會與哪些形容詞彙連結在一起;不再只關注氣味聞起來「如何」,而是嘗試預測兩種不同氣味帶來的感受會相似還是不同。他們也因此能夠根據氣味混合物的分子結構,運用固定的評分邏輯來分類任何兩種不同的氣味,藉此反映出氣味之間的相似性。

魏茲曼研究團隊表示,這項研究結果能夠成為氣味數位化的基礎,但還需要更多時間才能知道這個研究方向能否引領他們更接近氣味數位化的遠大目標。再者,如果想要迎接未來全面數位化的夢想,還有一大挑戰——人類極不擅長分辨並指稱氣味。

——本文摘自《你聞到了嗎?:從人類、動植物到機器,看嗅覺與氣味如何影響生物的愛恨、生死與演化》,2023 年 1 月,臉譜出版,未經同意請勿轉載。

臉譜出版_96
84 篇文章 ・ 254 位粉絲
臉譜出版有著多種樣貌—商業。文學。人文。科普。藝術。生活。希望每個人都能找到他要的書,每本書都能找到讀它的人,讀書可以僅是一種樂趣,甚或一個最尋常的生活習慣。

0

1
0

文字

分享

0
1
0
一千年前的地球「聞」起來如何?人類世前後環境氣味的變化——《你聞到了嗎?》
臉譜出版_96
・2023/02/07 ・1853字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一千年來氣味景觀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走在一千年前的路上,你的感官體驗大概會跟在現代的感覺大不相同。看看西元 1021 年的周遭世界,你舉目所及沒有汽車、飛機或船隻,甚至(以今日的眼光來看)連像樣的道路都沒有。

西元 1021 年的周遭世界,甚至(以今日的眼光來看)連像樣的道路都沒有。圖/elements

過去的世界無疑比今日的世界安靜許多,或許根本可以說是寂靜無聲也不一定。然而這些都是聽覺與視覺的感受,那麼嗅覺呢?

嗅覺也分為許多層面。

嗅覺也分為許多層面。圖/elements

一千年前的人類以及整個環境的氣味與今日是否有所不同?甚至是與一百年前相比,是不是就已經不一樣了呢?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我們周遭的氣味在這段時間以來,究竟有哪些改變?而我們人類又對氣味景觀(smellscape)——也就是你我四周那龐雜交錯的各種氣味所構成的景觀——產生了哪些影響?

我們自己的氣味與對氣味的感知是否有所改變?人類的各種行為是否影響了我們的嗅覺能力呢?是什麼導致了人類與動物產生這些變化?

是什麼導致了人類與動物產生這些變化?圖/elements

人類帶來了新氣味!

首先,1021 年的你絕對不會聞到汽車廢氣或是汙水處理廠傳出的臭味,也不會有撲鼻而來的合成氣味,例如:香水、除臭劑以及新車的味道,自然環境聞起來可能也大不相同。

自從人類開始在地球的每一個角落殖民以來,我們就開始想方設法改變、操控、開發地球環境。隨便舉幾項好了:我們砍伐樹木、種植糧食作物,導致許多植物與動物滅絕,使世界邁入工業化社會。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這個因人類活動產生劇烈變化的全新地質年代,通常被稱為人類世。

人類世確切的起點仍有爭議,有些人主張這段時期是從一萬至一萬五千年前的農業革命開始;也有人認為是在二次世界大戰後,一個由核子試驗、1950 年後的「大加速」(The Great Acceleretion)及其伴隨的社會經濟、氣候鉅變所定義的時期。

目前在世界各地已超過2,000次核試驗。圖/wikipedia

無論選擇哪一個尺度來定義人類世,人類無疑對地球的整體環境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改變了我們與所有動物呼吸的每一口空氣,以及每一次呼吸裡所蘊含的每一個物質分子。

大自然的氣味變了?

我們先來談談自然界的氣味,以及這些氣味可能是如何改變的吧。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一千年前,大自然還未受到人類的劇烈影響,各種植物與動物在原野與森林裡共存,到處都是怒放的野花,松樹、杉樹與各種落葉木錯落生長;當時自然界的大主題就是——物種多樣性。

一千年前,大自然還未受到人類的劇烈影響,各種植物與動物在原野與森林裡共存。圖/elements

隨著時序推進,人類開始砍伐、焚燒森林,將原本野花繁盛、綠草如茵的原野都變成了農田。這些舉措讓人類的版圖開始大肆擴張、繁衍,同時也劇烈改變了周遭的氣味景觀。

一改過去物種繁多、交雜錯落的林相,我們開始大面積種植單一樹種,環境的氣味也因此開始變得單一。就以現代樹種單一的杉樹林與樹種多元的古老森林相比好了,如果各位有機會走進森林就可以聞聞氣味、好好比較,這兩種林相的氣味是否有所差異。

在田野之間,物種單一化的改變同時發生;以往存在各式各樣物種的土地,都變成了種植單一作物的農田。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美國的大草原變成看不到盡頭的玉米田和麥田,歐洲的草地也同樣消失在我們的視線之中。就在我們沉浸於四周所謂的自然氣息時,氣味景觀卻早已大不相同。怎麼會這樣?

——本文摘自《你聞到了嗎?:從人類、動植物到機器,看嗅覺與氣味如何影響生物的愛恨、生死與演化》,2023 年 1 月,臉譜出版,未經同意請勿轉載。

臉譜出版_96
84 篇文章 ・ 254 位粉絲
臉譜出版有著多種樣貌—商業。文學。人文。科普。藝術。生活。希望每個人都能找到他要的書,每本書都能找到讀它的人,讀書可以僅是一種樂趣,甚或一個最尋常的生活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