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 編按:【科科齊打交】是我們希望可以與大家一起進行的全新對話形式。
泛科學編輯部會盡力蒐集資料,提供可以協助討論的內容,非常期待能夠塑造一個開放與理性討論的空間。
現在,我們想邀請你,在閱讀完相關內容後,在此文底下留言,與我們分享你的想法!這次特別想和大家聊聊「迷因」這回事,以及讓你印象最深的迷因!
說到迷因?你會想到什麼?
身為一個不算重度社群使用者的一般人類(沒錯,U 編其實不太常用社群平台XD),「迷因哏圖」真正衝進我人生的時機點,大概是從「修但幾勒」開始。
後來,我便開始在 FB 搜尋各式各樣的迷因粉專,不論是「台灣迷因」還是「迷因刻本」,每篇貼文都超級有意思,網友們的創意和腦洞更是讓我佩服得五體投地!
隨著對迷因粉專的關注度提高,我在日常生活中的用詞也越來越「迷因」,像是「朋友」一詞會改用「朋朋」;「等等」會改用「修但幾勒」。當我意識到這樣的改變時,才驚覺自己早已成為迷因重度使用者,回不去了……
點開社群平台,拔山倒樹而來,蓋一迷因(meme)也!
不過迷因到底是什麼呢?
迷因 (meme) 這個詞,最早由英格蘭的演化生物學家理查・道金斯(Richard Dawkins)在《自私的基因》一書中創造出來的新名詞,類比生物學上的基因(gene)概念,指的是「文化中會經由非遺傳方式,尤其是透過模仿,傳遞下去的某種元素」。換句話說,迷因藉著人類與生俱來的本能 ── 模仿,將自己的想法、觀念、行為或技能,從一個人轉移到另一個人身上,A 傳 B、B 傳 C、C 傳……越來越多人知曉。
有趣的是,隨著網路世代來臨,社群平台越發廣泛,「迷因」的效果也無限放大!改圖、重製、拼湊等等行為,都讓「迷因」得以發揚光大,這些有趣又洗腦的內容,彼此競爭著我們的注意力,並試圖透過你,傳播到下一個大腦中。
每個迷因都以獨特的方式演化著,而每個迷因也都藉由你的行為來讓自己複製下去。以我們最常看到的「修但幾勒」為例,光是直接使用 Google 搜尋,就能找到 4 張以上不同素材、相似概念的哏圖,其中不乏可愛動物、YouTuber 二創,全都奠基在「模仿」──這個人類與生俱來的行為上。
從「修但幾勒」到「阿北,出事了!」,讓你印象最深的迷因是什麼?
正因為「迷因」的散播效果非常好,不論是有用的、中性的,還是絕對有害的內容,全都鋪天蓋地朝你襲來。「迷因」當然不會在乎結果的好壞,它跟基因一樣自私,只會竭盡所能地散播出去。
仔細回想我們的日常,「迷因」似乎占了很大一部份,從「修但幾勒」、「阿北,出事了!/初四了!」,再到最近備受討論的「統神端火鍋」……對你而言,哪些迷因讓你印象最深呢?
同時,我們或許也能進一步思考,令自己印象最深的迷因具備哪些特色?
歡迎大家留言分享,使用評論功能可以分享圖片或影音唷!
說個題外話,「統神端火鍋」並不是統神本人,端的也不是火鍋,有請啾啾鞋替大家解答疑惑 X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