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3
0

文字

分享

0
3
0

三個指標一片藥 ——郵輪上的醫學講座│環球科學札記(11)

張之傑_96
・2021/01/27 ・2099字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SR值 522 ・七年級
相關標籤: 演講 (8)

  • 文/張之傑

和平號是艘平民化的郵輪,船上沒有賭場和舞廳,飲食僅限三餐及兩次點心時間,喝酒得刷卡付費。既然是艘平民化郵輪,和平號停靠的港口較少,郵輪的港口停泊所費不貲。

我們此行(一Ο一回)只停靠二十三個港口,其中從檳城到埃及賽得港十四天,從聖米格爾島至紐約七天,從巴布亞新幾內亞拉包爾到橫濱八天……漫漫長途,總得讓乘客有些事做啊!

和平號每天出版一張《船內新聞》,有英文、日文、中文三個版本。晚餐前後出版,發佈翌日的各項活動。尺寸 A3 大小,雙面印刷,一面報導上午活動,一面報導下午活動。頁面的縱軸是時間,橫軸是場地。

活動分為:文化教室、領航人企劃、和平號企劃、自主企劃、Japan Grace 企劃、GET(Global English-Espanio Training)企劃等,在海上期間,每天都有七、八十項,不啻是所海上社區大學。只要有心學習,可忙得很呢。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限於篇幅,本篇只介紹領航人企劃。所謂領航人,是指特邀專家學者,他們隨船走一段路,中途下船。和平號負責來回程機票,在船上期間供給食宿,不付薪酬。

郵輪上的外籍領航人——袁群醫師

船上聘的領航人以日本人為主,也有少數外籍的,袁群醫師就是其中之一。袁醫師五月二日從檳城上船,五月十六日在埃及賽得港下船,在船上待了十四天,作過十場演講,華語和日語各五場。他的五場華語演講我都聽了。

北京第一中西醫結合醫院主任袁群醫師在和平號上演講。林碧菁攝

袁群醫師的第一場華語演講是五月六日。這天內人上完莎莎舞回來,說有個領航人企劃「海上健康法」,四時開始,應該早點去,晚了可能沒有位子。我們來到八樓的星光廳,立牌上寫著:演講者袁群,北京第一中西醫結合醫院內分泌科主任、日本東北大學醫學博士。船上的華人有兩百多人,幾乎到齊。

袁醫師秀出投影片,講題卻是「健康長壽的秘訣:三個指標一片藥」。三個指標是:血糖、血壓、血脂,後者主要指低密度膽固醇(俗稱壞的膽固醇),一片藥是指一百毫克的阿斯匹靈。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袁醫師說,人的死亡百分之七十五和循環系統(心血管)疾病有關。高血壓、糖尿病、肥胖、抽菸以及低密度膽固醇高等,都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因此每年檢測兩次血糖、血壓、血脂,如果有點問題的話,每天服用一顆阿斯匹靈,就可以降低風險。(編按:此說法尚有爭議)

阿司匹靈,即乙醯柳酸(乙醯水楊酸),常用作止痛、消炎藥,
也能防止血小板在血管破損處凝集,具抗凝血作用。圖為其化學式。圖:Wikipedia

至於高密度膽固醇,俗稱好的膽固醇,可以清除血管壁過多的膽固醇,將其帶回肝臟,經由膽汁與腸道排出體外。因此,血液中的高密度膽固醇高,就能夠保持血管暢通,增加血液流量。

生活作息中,肥胖、抽菸或少運動,都會降低高密度膽固醇。相反的,減肥、戒菸以及運動,則可提升高密度膽固醇。多吃魚類、水果、蔬菜、全麥、豆類,少吃碳水化合物和紅肉、油脂,也可以提高高密度膽固醇。

袁醫師年約四旬,身形高瘦,演講十分風趣。演講完畢,我趨前向他祝賀,他笑著說:「科普嘛,就是讓人聽得懂,感到有趣。」袁醫師可謂深得科普三昧。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若血壓持續超過130/80或140/90 mmHg,就有可能為高血壓。圖中收縮壓158 mmHg,舒張壓99 mmHg,顯示為二級高血壓。Steven Fruitsmaak攝。圖:Wikipedia

袁群醫師船內演講,從日本見聞談到科學養生

五月九日下午四時,袁群醫師在星光廳作第二場華語演講「日本漫步」。袁醫師在日本求學五年、工作三年,根據他的見聞介紹日本文化。記憶最深刻的是日本的婚禮習俗,紅包只有日幣一萬、三萬、五萬三種。喜宴結束,各自根據其禮金,扣除自己的餐費,再補送你一些日用品,如此兩不相欠。

五月十日下午四時,袁醫師在星光廳作第三場華語演講,講題「中醫與西醫」。演講的主旨是:中西醫是兩個不同的系統。他建議有病時先看西醫,弄清楚是什麼病,再決定找中醫還是西醫。袁醫師說,中醫重視預防醫學。中國大陸上的中醫醫院一般都設有「未病科」,即在未發病前先做預防性施治,三伏貼就是個例子。

五月十一日上午十一時十五分至十二時十五分,袁醫師在星光廳作第四場演講,《船內新聞》公佈的題目是「教教我,身體在意的地方」,秀出的投影片卻是「辨體識質,科學養生」。

中國大陸中醫界訂出平和型、氣虛型、陽虛型、陰虛型、痰濕型、濕熱型、血瘀型、特稟型等八種體質,並訂出各自的判定表。他帶來「中醫體質分類與判定表」,供我們自己評量,還留下電郵,讓我們把評量結果寄給他判讀。可惜船上只給印五十份,只有少數人拿到。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五月十三日,下午一點半至兩點半在星光廳聽袁醫師的第五場華語演講,《船內新聞》公布的是「你是屬於什麼樣的體質」,實際上是「健康檢查指數的秘密」,教人如何看健康檢查表上的數值,受用良多。

文章難易度
張之傑_96
103 篇文章 ・ 223 位粉絲
張之傑,字百器,出入文理,著述多樣,其中以科普和科學史較為人知。

0

8
2

文字

分享

0
8
2
快!還要更快!讓國家級地震警報更好用的「都會區強震預警精進計畫」
鳥苷三磷酸 (PanSci Promo)_96
・2024/01/21 ・2584字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本文由 交通部中央氣象署 委託,泛科學企劃執行。

  • 文/陳儀珈

從地震儀感應到地震的震動,到我們的手機響起國家級警報,大約需要多少時間?

臺灣從 1991 年開始大量增建地震測站;1999 年臺灣爆發了 921 大地震,當時的地震速報系統約在震後 102 秒完成地震定位;2014 年正式對公眾推播強震即時警報;到了 2020 年 4 月,隨著技術不斷革新,當時交通部中央氣象局地震測報中心(以下簡稱為地震中心)僅需 10 秒,就可以發出地震預警訊息!

然而,地震中心並未因此而自滿,而是持續擴建地震觀測網,開發新技術。近年來,地震中心執行前瞻基礎建設 2.0「都會區強震預警精進計畫」,預計讓臺灣的地震預警系統邁入下一個新紀元!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連上網路吧!用建設與技術,換取獲得地震資料的時間

「都會區強震預警精進計畫」起源於「民生公共物聯網數據應用及產業開展計畫」,該計畫致力於跨部會、跨單位合作,由 11 個執行單位共同策畫,致力於優化我國環境與防災治理,並建置資料開放平台。

看到這裡,或許你還沒反應過來地震預警系統跟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IoT)有什麼關係,嘿嘿,那可大有關係啦!

當我們將各種實體物品透過網路連結起來,建立彼此與裝置的通訊後,成為了所謂的物聯網。在我國的地震預警系統中,即是透過將地震儀的資料即時傳輸到聯網系統,並進行運算,實現了對地震活動的即時監測和預警。

地震中心在臺灣架設了 700 多個強震監測站,但能夠和地震中心即時連線的,只有其中 500 個,藉由這項計畫,地震中心將致力增加可連線的強震監測站數量,並優化原有強震監測站的聯網品質。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在地震中心的評估中,可以連線的強震監測站大約可在 113 年時,從原有的 500 個增加至 600 個,並且更新現有監測站的軟體與硬體設備,藉此提升地震預警系統的效能。

由此可知,倘若地震儀沒有了聯網的功能,我們也形同完全失去了地震預警系統的一切。

把地震儀放到井下後,有什麼好處?

除了加強地震儀的聯網功能外,把地震儀「放到地下」,也是提升地震預警系統效能的關鍵做法。

為什麼要把地震儀放到地底下?用日常生活來比喻的話,就像是買屋子時,要選擇鬧中取靜的社區,才不會讓吵雜的環境影響自己在房間聆聽優美的音樂;看星星時,要選擇光害比較不嚴重的山區,才能看清楚一閃又一閃的美麗星空。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地表有太多、太多的環境雜訊了,因此當地震儀被安裝在地表時,想要從混亂的「噪音」之中找出關鍵的地震波,就像是在搖滾演唱會裡聽電話一樣困難,無論是電腦或研究人員,都需要花費比較多的時間,才能判讀來自地震的波形。

這些環境雜訊都是從哪裡來的?基本上,只要是你想得到的人為震動,對地震儀來說,都有可能是「噪音」!

當地震儀靠近工地或馬路時,一輛輛大卡車框啷、框啷地經過測站,是噪音;大稻埕夏日節放起絢麗的煙火,隨著煙花在天空上一個一個的炸開,也是噪音;台北捷運行經軌道的摩擦與震動,那也是噪音;有好奇的路人經過測站,推了推踢了下測站時,那也是不可忽視的噪音。

因此,井下地震儀(Borehole seismometer)的主要目的,就是盡量讓地震儀「遠離塵囂」,記錄到更清楚、雜訊更少的地震波!​無論是微震、強震,還是來自遠方的地震,井下地震儀都能提供遠比地表地震儀更高品質的訊號。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地震中心於 2008 年展開建置井下地震儀觀測站的行動,根據不同測站底下的地質條件,​將井下地震儀放置在深達 30~500 公尺的乾井深處。​除了地震儀外,站房內也會備有資料收錄器、網路傳輸設備、不斷電設備與電池,讓測站可以儲存、傳送資料。

既然井下地震儀這麼強大,為什麼無法大規模建造測站呢?簡單來說,這一切可以歸咎於技術和成本問題。

安裝井下地震儀需要鑽井,然而鑽井的深度、難度均會提高時間、技術與金錢成本,因此,即使井下地震儀的訊號再好,若非有國家建設計畫的支援,也難以大量建置。

人口聚集,震災好嚴重?建立「客製化」的地震預警系統!

臺灣人口主要聚集於西半部,然而此區的震源深度較淺,再加上密集的人口與建築,容易造成相當重大的災害。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許多都會區的建築老舊且密集,當屋齡超過 50 歲時,它很有可能是在沒有耐震規範的背景下建造而成的的,若是超過 25 年左右的房屋,也有可能不符合最新的耐震規範,並未具備現今標準下足夠的耐震能力。 

延伸閱讀:

在地震界有句名言「地震不會殺人,但建築物會」,因此,若建築物的結構不符合地震規範,地震發生時,在同一面積下越密集的老屋,有可能造成越多的傷亡。

因此,對於發生在都會區的直下型地震,預警時間的要求更高,需求也更迫切。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地震中心著手於人口密集之都會區開發「客製化」的強震預警系統,目標針對都會區直下型淺層地震,可以在「震後 7 秒內」發布地震警報,將地震預警盲區縮小為 25 公里。

111 年起,地震中心已先後完成大臺北地區、桃園市客製化作業模組,並開始上線測試,當前正致力於臺南市的模組,未來的目標為高雄市與臺中市。

永不停歇的防災宣導行動、地震預警技術研發

地震預警系統僅能在地震來臨時警示民眾避難,無法主動保護民眾的生命安全,若人民沒有搭配正確的防震防災觀念,即使地震警報再快,也無法達到有效的防災效果。

因此除了不斷革新地震預警系統的技術,地震中心也積極投入於地震的宣導活動和教育管道,經營 Facebook 粉絲專頁「報地震 – 中央氣象署」、跨部會舉辦《地震島大冒險》特展、《震守家園 — 民生公共物聯網主題展》,讓民眾了解正確的避難行為與應變作為,充分發揮地震警報的效果。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此外,雖然地震中心預計於 114 年將都會區的預警費時縮減為 7 秒,研發新技術的腳步不會停止;未來,他們將應用 AI 技術,持續強化地震預警系統的效能,降低地震對臺灣人民的威脅程度,保障你我生命財產安全。

文章難易度

討論功能關閉中。

鳥苷三磷酸 (PanSci Promo)_96
195 篇文章 ・ 299 位粉絲
充滿能量的泛科學品牌合作帳號!相關行銷合作請洽:contact@pansci.asia

0

0
0

文字

分享

0
0
0
【紀錄】 M.I.C.╳科技大觀園:早知道
Lynn
・2014/07/31 ・4331字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SR值 529 ・七年級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10514599_739673652763648_164265156939096110_n

大家對歷史科目的想像是什麼呢?對於臺灣很多學生而言,無窮盡地背誦人名、地名及事件,似乎是我們對於歷史的共同記憶。但其實,歷史不該與我們的現實生活脫鉤,應該從更切實或更趣味的方式切入,才能對我們的人生發揮意義。泛科學的「M.I.C 講座:早知道」邀請到兩位講者從不同的角度談論歷史,分別是:臺大歷史系助理教授呂世浩老師,以及前貓頭鷹出版社社長陳穎青先生,來談談應該「早知道」這樣學歷史的方式。

從思辨學歷史

講者:呂世浩|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專任助理教授

呂世浩老師新書主題是秦始皇,他提到這本書的緣起,始於在臺大開設的秦始皇課程。針對這本書的內容,呂老師直接點出:重點並不在秦始皇本人的傳記,而是應該聚焦在與他互動的周遭歷史人物。這些歷史角色所交織出的故事,才是提供我們後世反省與思辨的重要關鍵。

讀歷史有什麼用?

呂老師當年考取臺大歷史系時,親戚朋友均恭喜他考上臺大,卻在得知科系名稱後,面面相覷。呂老師以此例說明大眾對於歷史學的陌生。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古人都說歷史有用,常說「以古鑑今」。現代人聽到歷史,卻覺得好像一點用都沒有,這是為什麼?更進一步地說,現代人的閱讀量比古人大且多,那為什麼只有古人才能體會學歷史的好處,而現代人卻不能?

這些問題,源自於現代人們學習歷史的刻板方法。歷史教育總是關注在記憶及背誦,卻不曾提醒應該如何思考。

現代教育的風格是以培養工匠為目的,這始於工業革命對於勞工的需求所致。在接受知識教育的過程中,大部份的知識並不關注人們如何面對自己的人生,也不在意人們怎樣完滿自己的人格。而歷史也在這樣的風氣下,形成強調經濟、文化、政治、法律層面等等的一門學科。

相反地,傳統史學在意的是「人」,也就是人應該如何在時代中因應問題,於是可以看到本紀與列傳的書籍。簡而言之,古人以思辨看歷史,而今人以背誦看歷史。兩種方式,形成古今迥然不同的價值。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不能只背誦課本的知識,不要放棄思辨

臺灣人到底有多倚賴課本的知識?以木蘭詩中的「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的古詩為例,「唧唧」在以往國文課本的註釋中均作「織布機所發出的聲音」,但更深刻的思考應該是作「嘆息聲」。這個答案藏在下一句:「不聞機杼聲,唯聞女嘆息」。既然只聽見女生的嘆息,那「唧唧」怎麼會是機杼的聲響?

呂老師旁徵博引,以更多的證據說明「唧唧」為表示「嘆息」的意思。
呂老師旁徵博引,以更多的證據說明「唧唧」為表示「嘆息」。

古人學歷史的方式:關鍵處,把書蓋上!

訓練思考,可以從思辨歷史開始。該怎麼做?試著在歷史最關鍵處,學著把書闔上,看古人的決定與自己的決定差距在哪裡,反覆磨練。宋朝呂祖謙與清代左宗棠均使用這種方法練習思考。

以秦始皇的大兒子扶蘇為例,當他接到秦始皇的詔書要求自盡時,可以先闔起書本,想像如果自己是當時握有龐大軍力的扶蘇,下一步的決定是什麼。翻開書本,我們發現扶蘇二話不說馬上自盡,完全沒有質疑詔書的真偽,這是為什麼?我們甚至可以更進一步地想,如果換成李世民會這樣做嗎?換成重耳會這樣做嗎?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儘管古人與今人所處環境大相徑庭,但古人與今人所面對的人生課題卻不會差別太大。也就是說,無論古今,眾人所遇到的困境一定十分類似。目前所面對的困境,在久遠的過去,一定也有人經歷過。學習他們如何處理這些問題,學習不同的人面對事物的態度。當認知這點時,歷史學才會對人生發生意義。

歷史學的價值

歷史學是一門很特別的學問。相較於其他學科需透過推演或推斷得出結論的方式,歷史學驗證歷史的方式是時間與事實的考驗,只有存在某項道理,歷史才會予以保留。學習歷史的過程中要記住:不要成為知識的奴僕,應該成為知識的主人。也就是,不要依循以往的刻板背誦方法看歷史。

甲骨文-封藏三千年的時空囊

講者:老貓(本名陳穎青)|資深出版人

老貓先生一上場先向全場觀眾致歉,由於前兩個禮拜摔傷,導致負傷演講。語畢,進入主講主題-甲骨文。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老貓陳穎青先生講解甲骨文主題

存在三千年的文字:甲骨文

存在三千多年的甲骨文,是商朝人所使用的占卜文字,主要雕刻在龜甲牛骨上。目前已出土約十五萬片,其上的單字超過五千,因辨識困難,當中可識別文字約只一千字。甲骨文在周朝時已不見使用。以時代推斷,武王克商是西元前1046年,而王懿榮發現甲骨文是西元1899年。這之間空窗了三千年,沒有人知道甲骨文的存在。

研究甲骨文的三位人士

第一位研究甲骨文的人是清末國子監祭酒王懿榮,他於西元1899年發現甲骨文字。當時他因病需以龍骨入藥,因此偶然發現龍骨上的文字筆畫,與自己所學的青銅器金文筆畫非常類似。但不幸,隔年八國聯軍攻入,王懿榮自殺。之後他的兒子將其收藏的甲骨片轉賣給劉鶚,劉鶚根據自己的研究,出版《鐵雲藏龜》,這是第二位對於甲骨文研究作出貢獻的人士。第三位是民國初年的王國維先生。他利用甲骨片上所記錄的時間,證實了司馬遷於史記所記錄的商朝年代更替是確實存在的。

說甲骨,解甲骨

以時間體系為例,甲骨文中的「日」是模擬太陽的形狀,以一個近似圓圈的造型出現。而「月」,雖然有滿月的圓形形象,但因為圓形已被「日」借用,因此模擬其陰晴圓缺的造型。

老貓講解甲骨文中的「日」
老貓講解甲骨文中的「日」。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甲骨文中的「旬」,原本是代表「十日」。在當時,甲骨文視作為占卜的文字。商人迷信至每十天就會進行一次占卜,以得知未來十天的命運。「旬」字也成為時間的名詞。另外,商朝亦確立了「年」與天干地支系統的文字。

在神鬼秩序上,如同「祭」的古字,左邊是肉,右邊是手,表示「手捧著肉」的行為。這暗示了祭祀時需要牲禮的行為。商朝人很喜祭祀,在幾個字上都能看到端倪,如「天」、「帝」、「且」、「示」、「祖」、「宗」等都能看到祭祀活動對於商朝的重要性。

「祭」的甲骨文:左邊是肉,右邊是手,四周圍噴濺的點狀,可能代表肉汁或是血水
「祭」的甲骨文:左邊是肉,右邊是手,四周圍噴濺的點狀,可能代表肉汁或是血水。

從甲骨文中,也能夠得知商朝好戰的個性。如「族」字,是弓箭手與旗幟的組合。代表擁有武器的一方是我族類的概念。這樣與武力相關的概念也包含在「我」、「弓」、「矢」、「彘」、「疾」。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甲骨文的「族」:前面是旗幟,後方是弓箭手
甲骨文的「族」:前面是旗幟,後方是弓箭手。

從甲骨文也可以推斷商朝的生活脈絡。例如「女」字,甲骨文的形象是女性跪坐。相同地,「飲」字也是一個人字跪坐地上做飲用動作。可以猜想,商朝當時並不存在椅子,與人相處多為跪坐姿態。

Q & A 時間

Q:老貓為什麼投入甲骨文研究?有沒有什麼工具推薦給對甲骨文有興趣的朋友?

A:因為我退休了,退休總要找點事情做(眾人笑)。我自己很喜歡文字,我發現甲骨文是大眾最陌生的文字形式。所以雖然沒有專業背景,但是我可以依靠自己對文字的熱愛,把它轉化成一般大眾可以接受的知識內容。遺憾的是,台灣擁有豐富的甲骨文遺跡,目前收藏在南港中研院的史語所,但北台灣卻沒有甲骨文相關的課程。目前大部份的知識內容,都是靠前人的研究或是自己另外買書累積起來的。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Q:請問老貓,解甲骨文時,怎麼確認自己的解讀正確?

A:學者的解讀很重要。甲骨文與金文之間有深厚的關聯。王懿榮也是因為憑藉對金文的認識,才發現龍骨上的甲骨文字。中國的文字有變化的過程,從甲骨文、金文,逐漸演變成近代的楷體。古文字學者會藉由青銅器的金文筆畫,來確認甲骨文的部分,逐字推敲,以確認各部分的意涵。

Q:甲骨文佐證太史公的史記,但是我們怎麼確認歷史是真的?

A:(呂世浩老師回答)我想這個問題可以分成兩個層次:

  1. 考古學與歷史學的分別在哪裡?
  2. 歷史是真的嗎?

針對第一個問題,考古學是第一手資料,放在地底的東西很少,被我們挖出來的東西更少。也就是,我們其實是用一小部分的物件來猜測那個朝代的全貌。考古是實物,但也是猜測,會與事實有落差。歷史學雖然是第二手資料,但它是經由後人整理出一件事情或是一個朝代的全貌。我會認為,這兩者不能兼廢。

那這樣的確就會衍生出第二個問題:歷史是真的嗎?這個人的解讀是對的嗎?如果是這樣,我會想問:「那什麼是真的?」如果不是當事人寫的就不可信;那,當事人所寫的回憶錄可信嗎?我們的記憶可信嗎?即便是錄音、錄影,都只能補捉一小部分。如果能夠把一個人的一生記錄下來,我們要相對地花一輩子的時間去了解這個人嗎?

在我的想法:沒有真實的歷史,但有歷史的真實。在歷史學當中,會不斷地利用各種證據,來考究、來逼近最真實的歷史。如果你認為這樣的歷史不夠真實,就必須提出更可信的資料來推翻。如同科學一般。如果不承認現有資料,也不提出證據,使用這樣的論點來說明學歷史是無用的。這樣幾近等同於人文學的崩盤了。因為人文學的所有基礎,就建立在這套歷史上。

大合照
演講後的大合照

 


Created with flickr slideshow.

 

【關於 M. I. C.】

M. I. C.(Micro Idea Collider,M. I. C.)微型點子對撞機是 PanSci 定期舉辦的小規模科學聚會,約一個月一場,為便於交流討論,人數設定於三十人上下,活動的主要形式是找兩位來自不同領域的講者,針對同一主題,各自在 14 分鐘內與大家分享相關科學知識或有趣的想法,並讓所有人都能參與討論,加速對撞激盪出好點子。請務必認知:參加者被(推入火坑)邀請成為之後場次講者的機率非常的高!

 

本場演講由科技部「科普資源整合運用推廣計畫」支持,PanSci泛科學與國家高速網路與計算中心共同舉辦。感謝平安文化支持科普好書 秦始皇︰一場歷史的思辨之旅。歡迎大家到科技大觀園閱讀更多科學內容。

 

Lynn
2 篇文章 ・ 0 位粉絲
PanSci實習編輯。有趣好玩的科普是沙拉裡的培根,酥脆又多汁。無聊的是紅蘿蔔。

0

0
0

文字

分享

0
0
0
Jeff Hawkins – 大腦的另一種理論 記憶跟預測
Scimage
・2011/07/05 ・587字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SR值 527 ・七年級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這演講主要想要回答:為什麼到目前為止,人們雖然有很多腦部神經科學的實驗數據資料,可是卻缺乏對整體大腦的理論了解。他的論點是,人們用錯誤的觀點去看待智慧,認為智慧是接受各種輸入而做出各種行為的黑盒子,可這種框架無法引導腦部認知理論的發展。

他提出來的是,應該將腦看做是一個持續記憶跟持續根據記憶做預測的機器,行為是被這些記憶跟預測所影響,而非每次做複雜的運算來得到合適的行為。Treo 的發明者 Jeff Hawkins 除了建議學者們從另一個角度去研究大腦外,也預測這樣的新的大腦研究方式所得到的智慧理論,會有助於開發各種智慧系統。

本文原發表於科學影像Scimage 演講[2010-06-10]

Scimage
113 篇文章 ・ 4 位粉絲
每日介紹科學新知, 科普知識與實際實驗影片-歡迎每一顆好奇的心 @_@!

0

3
0

文字

分享

0
3
0
三個指標一片藥 ——郵輪上的醫學講座│環球科學札記(11)
張之傑_96
・2021/01/27 ・2099字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SR值 522 ・七年級
相關標籤: 演講 (8)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 文/張之傑

和平號是艘平民化的郵輪,船上沒有賭場和舞廳,飲食僅限三餐及兩次點心時間,喝酒得刷卡付費。既然是艘平民化郵輪,和平號停靠的港口較少,郵輪的港口停泊所費不貲。

我們此行(一Ο一回)只停靠二十三個港口,其中從檳城到埃及賽得港十四天,從聖米格爾島至紐約七天,從巴布亞新幾內亞拉包爾到橫濱八天……漫漫長途,總得讓乘客有些事做啊!

和平號每天出版一張《船內新聞》,有英文、日文、中文三個版本。晚餐前後出版,發佈翌日的各項活動。尺寸 A3 大小,雙面印刷,一面報導上午活動,一面報導下午活動。頁面的縱軸是時間,橫軸是場地。

活動分為:文化教室、領航人企劃、和平號企劃、自主企劃、Japan Grace 企劃、GET(Global English-Espanio Training)企劃等,在海上期間,每天都有七、八十項,不啻是所海上社區大學。只要有心學習,可忙得很呢。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限於篇幅,本篇只介紹領航人企劃。所謂領航人,是指特邀專家學者,他們隨船走一段路,中途下船。和平號負責來回程機票,在船上期間供給食宿,不付薪酬。

郵輪上的外籍領航人——袁群醫師

船上聘的領航人以日本人為主,也有少數外籍的,袁群醫師就是其中之一。袁醫師五月二日從檳城上船,五月十六日在埃及賽得港下船,在船上待了十四天,作過十場演講,華語和日語各五場。他的五場華語演講我都聽了。

北京第一中西醫結合醫院主任袁群醫師在和平號上演講。林碧菁攝

袁群醫師的第一場華語演講是五月六日。這天內人上完莎莎舞回來,說有個領航人企劃「海上健康法」,四時開始,應該早點去,晚了可能沒有位子。我們來到八樓的星光廳,立牌上寫著:演講者袁群,北京第一中西醫結合醫院內分泌科主任、日本東北大學醫學博士。船上的華人有兩百多人,幾乎到齊。

袁醫師秀出投影片,講題卻是「健康長壽的秘訣:三個指標一片藥」。三個指標是:血糖、血壓、血脂,後者主要指低密度膽固醇(俗稱壞的膽固醇),一片藥是指一百毫克的阿斯匹靈。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袁醫師說,人的死亡百分之七十五和循環系統(心血管)疾病有關。高血壓、糖尿病、肥胖、抽菸以及低密度膽固醇高等,都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因此每年檢測兩次血糖、血壓、血脂,如果有點問題的話,每天服用一顆阿斯匹靈,就可以降低風險。(編按:此說法尚有爭議)

阿司匹靈,即乙醯柳酸(乙醯水楊酸),常用作止痛、消炎藥,
也能防止血小板在血管破損處凝集,具抗凝血作用。圖為其化學式。圖:Wikipedia

至於高密度膽固醇,俗稱好的膽固醇,可以清除血管壁過多的膽固醇,將其帶回肝臟,經由膽汁與腸道排出體外。因此,血液中的高密度膽固醇高,就能夠保持血管暢通,增加血液流量。

生活作息中,肥胖、抽菸或少運動,都會降低高密度膽固醇。相反的,減肥、戒菸以及運動,則可提升高密度膽固醇。多吃魚類、水果、蔬菜、全麥、豆類,少吃碳水化合物和紅肉、油脂,也可以提高高密度膽固醇。

袁醫師年約四旬,身形高瘦,演講十分風趣。演講完畢,我趨前向他祝賀,他笑著說:「科普嘛,就是讓人聽得懂,感到有趣。」袁醫師可謂深得科普三昧。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若血壓持續超過130/80或140/90 mmHg,就有可能為高血壓。圖中收縮壓158 mmHg,舒張壓99 mmHg,顯示為二級高血壓。Steven Fruitsmaak攝。圖:Wikipedia

袁群醫師船內演講,從日本見聞談到科學養生

五月九日下午四時,袁群醫師在星光廳作第二場華語演講「日本漫步」。袁醫師在日本求學五年、工作三年,根據他的見聞介紹日本文化。記憶最深刻的是日本的婚禮習俗,紅包只有日幣一萬、三萬、五萬三種。喜宴結束,各自根據其禮金,扣除自己的餐費,再補送你一些日用品,如此兩不相欠。

五月十日下午四時,袁醫師在星光廳作第三場華語演講,講題「中醫與西醫」。演講的主旨是:中西醫是兩個不同的系統。他建議有病時先看西醫,弄清楚是什麼病,再決定找中醫還是西醫。袁醫師說,中醫重視預防醫學。中國大陸上的中醫醫院一般都設有「未病科」,即在未發病前先做預防性施治,三伏貼就是個例子。

五月十一日上午十一時十五分至十二時十五分,袁醫師在星光廳作第四場演講,《船內新聞》公佈的題目是「教教我,身體在意的地方」,秀出的投影片卻是「辨體識質,科學養生」。

中國大陸中醫界訂出平和型、氣虛型、陽虛型、陰虛型、痰濕型、濕熱型、血瘀型、特稟型等八種體質,並訂出各自的判定表。他帶來「中醫體質分類與判定表」,供我們自己評量,還留下電郵,讓我們把評量結果寄給他判讀。可惜船上只給印五十份,只有少數人拿到。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五月十三日,下午一點半至兩點半在星光廳聽袁醫師的第五場華語演講,《船內新聞》公布的是「你是屬於什麼樣的體質」,實際上是「健康檢查指數的秘密」,教人如何看健康檢查表上的數值,受用良多。

文章難易度
張之傑_96
103 篇文章 ・ 223 位粉絲
張之傑,字百器,出入文理,著述多樣,其中以科普和科學史較為人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