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0
0

文字

分享

0
0
0

讓火槍發揮戰力,法寶藏在細節裡——《轉動世界的小發明:螺絲釘與螺絲起子演化的故事》

貓頭鷹出版社_96
・2020/11/14 ・2649字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SR值 544 ・八年級

  • 文/ Witold Rybczynski 摘自《轉動世界的小發明:螺絲釘與螺絲起子演化的故事》 第三章〈槍機、槍托和槍管〉
  • 【科科愛讀書】武器常常推動科技發明,文藝復興時,最前衛武器革新是槍砲,15世紀末,青銅砲筒能裝於輪砲架上,機動性受到重視,並帶動火槍的改良。本文介紹火槍的改良,其中,螺絲釘扮演關鍵角色。

鑄造大砲前的小試身手:火槍

在鑄造整座大砲之前,鑄造場先用小型輕便的武器作實驗。這種「手上型大砲」目前現存的最古實例,是一座三十公分長的青銅砲筒,製於十四世紀中葉的瑞典。

十七世紀初的火槍手。圖/Wikipedia

該砲筒連接於一筆直的木製槍托上,砲手若不是以手肘緊夾著槍托,就是將之扛在肩上,像是扛著現代的反坦克砲一樣。義大利人將這種新武器叫做 arcobugia(字面意思是「中空的十字弓」)。身為製砲先驅的西班牙人則叫做 arcabuz,也就是法文和英文 arquebus(火槍)的由來。

使用火槍的高難度,恐先傷到自己人

發射火槍的技巧相當難以拿捏。從槍口裝入彈藥之後,槍手必須單手平衡這個笨重的武器,另一隻手則將一根悶燒的火柴指向火門或火藥池。即使使用了叉狀支架或三腳架,瞄準仍然相當困難。

除此之外,由於提早引爆所帶來的風險,將手靠近引藥本是件危險的事。一群一邊揮舞著點燃的火柴、一邊在火藥池上猛倒火藥的火槍兵,對自己所造成的傷害,可能和對敵人造成的傷害一樣多。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中世紀歐洲貴族各自據地為王,以城堡為中心建立統治,彼此征戰不斷,武器改因此重要。圖/Needpix

解決引爆問題的方法約於十五世紀早期開始發展:

槍托上加裝了一根持拿火柴的彎曲金屬臂。在早期的版本裡,射擊手以手迴旋該金屬臂,慢慢地將火柴移至火門;到後來,這項動作以一彈簧操作的機械裝置完成,即所謂的火繩。持火柴的臂狀物先以扳機扣住,然後在按下一個按鈕之際,彈簧將之帶到火藥池。在更進一步的改良下,一個形似槓桿的扳機(改造自十字弓的一項配備)受壓後,緩慢地將火柴降低至火藥池中。至此,射擊手的雙手都能得空,可用來穩定槍身和瞄準。現代槍砲自此誕生─ 槍機、槍托和槍管,從頭到尾,一樣也不缺

16世紀,日本製造的種子島火繩槍。圖/wikipedia

由下而上傳播,晉升紳士的武器

火槍很快地流行起來,一四七一年間,勃艮地公爵(編按:勃艮地為中世紀晚期的一個歐洲王國,位於今日法國東部及荷比盧地區)的軍隊總計擁有 1250 名披掛盔甲的騎士、1250 名長矛兵、5000 名弓箭手,以及 1250 名火槍兵。 到了一五二七年,在法國一支為數八百人的遠征軍中,半數以上的士兵為火槍兵, 射擊手是當時常見的士兵。

科技上的創新,往往自富至貧、涓滴下傳,槍砲則以相反的方向演進。貴族階層蔑視頭一批火槍,認為它們操作不易,對狩獵而言太不精確。直到十六世紀晚期,槍才成為紳士的武器

我前往紐約市大都會美術館的武器與盔甲陳列室一睹這些早期槍砲的風采。在一個玻璃櫃中,我發現了一把一五七〇年代在義大利生產的火繩槍,槍身長約一公尺,有一個形狀奇特的彎曲木製槍托,看起來像是一只草地曲棍球球桿。這類俗稱沛徹諾(petronel)的槍枝是法國人發展出來的,其法文名稱叫做胸槍(poitrinal),因為槍托的形狀是為了在發射時,將槍托靠在胸(poitrine)上而設計。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1570年由義大利製造的沛徹諾槍。圖/紐約大都會博物館官網

沛徹諾槍的好景不常,正如一位懷疑其功效的英國士兵所指出:「幾乎無人能忍受其後座力」,這些槍枝遂被具有所謂西班牙槍托的槍枝取代,發射時將槍托抵在肩上。

藏身華美雕刻之中,小螺絲釘穩住槍機

大都會美術館中的沛徹諾槍裝飾得十分華麗繁複,顯然是供狩獵之用。其鋼製的槍管和槍機上有雕刻,槍托上則鑲嵌著骨雕。當我仔細觀察這些裝飾時,槍機吸引了我的目光,兩顆螺絲的有槽螺絲頭明顯可見。槍機是用螺絲——肯定是螺絲——固定在槍托上的。

放大觀察,精美的細部雕刻中藏有螺絲釘固定槍托和槍機的痕跡。圖/紐約大都會博物館官網

之所以捨鐵釘而用螺絲,可能是為了確保槍機不會受連續發射的影響,因振動而鬆開來

追本溯源,手稿中的古老身影

這項應用一定產生得相當早,絕對在一五七〇年代之前。由於大都會美術館中沒有更古老的火繩槍,我便去查閱一本有名的參考書《波拉德氏槍砲史》。我找到一幅於一五〇五年在紐倫堡繪就的火繩槍詳圖。 其可動零件以鉚釘固定,但整個機械裝置則以四根螺絲拴在槍托上,和那把沛徹諾槍如出一轍。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在這幅分解圖中,可看見這四根螺釘的全貌:它們有著圓而帶槽的螺絲頭,帶螺紋的螺身則逐漸變窄,直至尖銳的末端。在《波拉德氏槍砲史》一書中,關於火繩槍最古老的描繪來自於一份十五世紀德國的手稿。粗短的槍管嵌入木製槍托中,由槍托末端稍呈傾斜的情況看來,一般人已逐漸了解將後座力的部分衝擊轉換成垂直運動的原理。這幅精確明白的圖畫顯示了槍的右邊;同樣地,槍機以兩顆有槽螺絲固定於槍托上。

這份手稿的年份是一四七五年,約與《中世紀居家書》的時間相當。 在這裡,我終於找到了早期螺絲的普遍應用

——本書摘自《轉動世界的小發明:螺絲釘與螺絲起子演化的故事》,邦城文化事業貓頭鷹出版,2020年09月30日。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文章難易度
貓頭鷹出版社_96
65 篇文章 ・ 26 位粉絲
貓頭鷹自 1992 年創立,初期以單卷式主題工具書為出版重心,逐步成為各類知識的展演舞台,尤其著力於科學科技、歷史人文與整理台灣物種等非虛構主題。以下分四項簡介:一、引介國際知名經典作品如西蒙.德.波娃《第二性》(法文譯家邱瑞鑾全文翻譯)、達爾文傳世經典《物種源始》、國際科技趨勢大師KK凱文.凱利《科技想要什麼》《必然》與《釋控》、法國史學大師巴森《從黎明到衰頹》、瑞典漢學家林西莉《漢字的故事》等。二、開發優秀中文創作品如腦科學家謝伯讓《大腦簡史》、羅一鈞《心之谷》、張隆志組織新生代未來史家撰寫《跨越世紀的信號》大系、婦運先驅顧燕翎《女性主義經典選讀》、翁佳音暨曹銘宗合著《吃的台灣史》等。三、也售出版權及翻譯稿至全世界。四、同時長期投入資源整理台灣物種,並以圖鑑形式陸續出版,如《台灣原生植物全圖鑑》計八卷九巨冊、《台灣蛇類圖鑑》、《台灣行道樹圖鑑》等,叫好又叫座。冀望讀者在愉悅中閱讀並感受知識的美好是貓頭鷹永續經營的宗旨。

0

1
0

文字

分享

0
1
0
從認證到實踐:以智慧綠建築三大標章邁向淨零
鳥苷三磷酸 (PanSci Promo)_96
・2024/11/15 ・4487字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本文由 建研所 委託,泛科學企劃執行。 


當你走進一棟建築,是否能感受到它對環境的友善?或許不是每個人都意識到,但現今建築不只提供我們居住和工作的空間,更是肩負著重要的永續節能責任。

綠建築標準的誕生,正是為了應對全球氣候變遷與資源匱乏問題,確保建築設計能夠減少資源浪費、降低污染,同時提升我們的生活品質。然而,要成為綠建築並非易事,每一棟建築都需要通過層層關卡,才能獲得標章認證。

為推動環保永續的建築環境,政府自 1999 年起便陸續著手推動「綠建築標章」、「智慧建築標章」以及「綠建材標章」的相關政策。這些標章的設立,旨在透過標準化的建築評估系統,鼓勵建築設計融入生態友善、能源高效及健康安全的原則。並且政府在政策推動時,為鼓勵業界在規劃設計階段即導入綠建築手法,自 2003 年特別辦理優良綠建築作品評選活動。截至 2024 年為止,已有 130 件優良綠建築、31 件優良智慧建築得獎作品,涵蓋學校、醫療機構、公共住宅等各類型建築,不僅提升建築物的整體性能,也彰顯了政府對綠色、智慧建築的重視。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說這麼多,你可能還不明白建築要變「綠」、變「聰明」的過程,要經歷哪些標準與挑戰?

綠建築標章智慧建築標章綠建材標章
來源: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第一招:依循 EEWH 標準,打造綠建築典範

環境友善和高效率運用資源,是綠建築(green building)的核心理念,但這樣的概念不僅限於外觀或用材這麼簡單,而是涵蓋建築物的整個生命週期,也就是包括規劃、設計、施工、營運和維護階段在內,都要貼合綠建築的價值。

關於綠建築的標準,讓我們先回到 1990 年,當時英國建築研究機構(BRE)首次發布有關「建築研究發展環境評估工具(Building Research Establishment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Method,BREEAM®)」,是世界上第一個建築永續評估方法。美國則在綠建築委員會成立後,於 1998 年推出「能源與環境設計領導認證」(Leadership in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Design, LEED)這套評估系統,加速推動了全球綠建築行動。

臺灣在綠建築的制訂上不落人後。由於臺灣地處亞熱帶,氣溫高,濕度也高,得要有一套我們自己的評分規則——臺灣綠建築評估系統「EEWH」應運而生,四個英文字母分別為 Ecology(生態)、Energy saving(節能)、Waste reduction(減廢)以及 Health(健康),分成「合格、銅、銀、黃金和鑽石」共五個等級,設有九大評估指標。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我們就以「台江國家公園」為例,看它如何躍過一道道指標,成為「鑽石級」綠建築的國家公園!

位於臺南市四草大橋旁的「台江國家公園」是臺灣第8座國家公園,也是臺灣唯一的濕地型的國家公園。同時,還是南部行政機關第一座鑽石級的綠建築,其外觀採白色系列,從高空俯瞰,就像在一座小島上座落了許多白色建築群的聚落;從地面看則有臺南鹽山的意象。

因其地形與地理位置的特殊,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則成了台江國家公園的首要考量。園區利用既有的魚塭結構,設計自然護岸,保留基地既有的雜木林和灌木草原,並種植原生與誘鳥誘蟲等多樣性植物,採用複層雜生混種綠化。以石籠作為擋土護坡與卵石回填增加了多孔隙,不僅強化了環境的保護力,也提供多樣的生物棲息環境,使這裡成為動植物共生的美好棲地。

台江國家公園是南部行政機關第一座鑽石級的綠建築。圖/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第二招:想成綠建築,必用綠建材

要成為一幢優秀好棒棒的綠建築,使用在原料取得、產品製造、應用過程和使用後的再生利用循環中,對地球環境負荷最小、對人類身體健康無害的「綠建材」非常重要。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這種建材最早是在 1988 年國際材料科學研究會上被提出,一路到今日,國際間對此一概念的共識主要包括再使用(reuse)、再循環(recycle)、廢棄物減量(reduce)和低污染(low emission materials)等特性,從而減少化學合成材料產生的生態負荷和能源消耗。同時,使用自然材料與低 VOC(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揮發性有機化合物)建材,亦可避免對人體產生危害。

在綠建築標章後,內政部建築研究所也於 2004 年 7 月正式推行綠建材標章制度,以建材生命週期為主軸,提出「健康、生態、高性能、再生」四大方向。舉例來說,為確保室內環境品質,建材必須符合低逸散、低污染、低臭氣等條件;為了防溫室效應的影響,須使用本土材料以節省資源和能源;使用高性能與再生建材,不僅要經久耐用、具高度隔熱和防音等特性,也強調材料本身的再利用性。


在台江國家公園內,綠建材的應用是其獲得 EEWH 認證的重要部分。其不僅在設計結構上體現了生態理念,更在材料選擇上延續了對環境的關懷。園區步道以當地的蚵殼磚鋪設,並利用蚵殼作為建築格柵的填充材料,為鳥類和小生物營造棲息空間,讓「蚵殼磚」不再只是建材,而是與自然共生的橋樑。園區的內部裝修選用礦纖維天花板、矽酸鈣板、企口鋁板等符合綠建材標準的系統天花。牆面則粉刷乳膠漆,整體綠建材使用率為 52.8%。

被建築實體圍塑出的中庭廣場,牆面設計有蚵殼格柵。圖/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在日常節能方面,台江國家公園也做了相當細緻的設計。例如,引入樓板下的水面蒸散低溫外氣,屋頂下設置通風空氣層,高處設置排風窗讓熱空氣迅速排出,廊道還配備自動控制的微噴霧系統來降溫。屋頂採用蚵殼與漂流木創造生態棲地,創造空氣層及通風窗引入水面低溫外企,如此一來就能改善事內外氣溫及熱空氣的通風對流,不僅提升了隔熱效果,減少空調需求,讓建築如同「與海共舞」,在減廢與健康方面皆表現優異,展示出綠建築在地化的無限可能。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島式建築群分割後所形成的巷道與水道。圖/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在綠建材的部分,另外補充獲選為 2023 年優良綠建築的臺南市立九份子國民中小學新建工程,其採用生產過程中二氧化碳排放量較低的建材,比方提高高爐水泥(具高強度、耐久、緻密等特性,重點是發熱量低)的量,並使用能提高混凝土晚期抗壓性、降低混凝土成本與建物碳足跡的「爐石粉」,還用再生透水磚做人行道鋪面。

2023 年優良綠建築的臺南市立九份子國民中小學。圖/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2023 年優良綠建築的臺南市立九份子國民中小學。圖/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同樣入選 2023 年綠建築的還有雲林豐泰文教基金會的綠園區,首先,他們捨棄金屬建材,讓高爐水泥使用率達 100%。別具心意的是,他們也將施工開挖的土方做回填,將有高地差的荒地恢復成平坦綠地,本來還有點「工業風」的房舍告別荒蕪,無痛轉綠。

雲林豐泰文教基金會的綠園區。圖/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等等,這樣看來建築夠不夠綠的命運,似乎在建材選擇跟設計環節就決定了,是這樣嗎?當然不是,建築是活的,需要持續管理–有智慧的管理。

第三招:智慧管理與科技應用

我們對生態的友善性與資源運用的效率,除了從建築設計與建材的使用等角度介入,也須適度融入「智慧建築」(intelligent buildings)的概念,即運用資通訊科技來提升建築物效能、舒適度與安全性,使空間更人性化。像是透過建築物佈建感測器,用於蒐集環境資料和使用行為,並作為空調、照明等設備、設施運轉操作之重要參考。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為了推動建築與資通訊產業的整合,內政部建築研究所於 2004 年建立了「智慧建築標章」制度,為消費者提供判斷建築物是否善用資通訊感知技術的標準。評估指標經多次修訂,目前是以「基礎設施、維運管理、安全防災、節能管理、健康舒適、智慧創新」等六大項指標作為評估基準。
以節能管理指標為例,為了掌握建築物生命週期中的能耗,需透過系統設備和技術的主動控制來達成低耗與節能的目標,評估重點包含設備效率、節能技術和能源管理三大面向。在健康舒適方面,則在空間整體環境、光環境、溫熱環境、空氣品質、水資源等物理環境,以及健康管理系統和便利服務上進行評估。

樹林藝文綜合大樓在設計與施工過程中,充分展現智慧建築應用綜合佈線、資訊通信、系統整合、設施管理、安全防災、節能管理、健康舒適及智慧創新 8 大指標先進技術,來達成兼顧環保和永續發展的理念,也是利用建築資訊模型(BIM)技術打造的指標性建築,受到國際矚目。

樹林藝文綜合大樓。圖/內政部建築研究所「111年優良智慧建築專輯」(新北市政府提供)

在興建階段,為了保留基地內 4 棵原有老樹,團隊透過測量儀器對老樹外觀進行精細掃描,並將大小等比例匯入 BIM 模型中,讓建築師能清晰掌握樹木與建築物之間的距離,確保施工過程不影響樹木健康。此外,在大樓啟用後,BIM 技術被運用於「電子維護管理系統」,透過 3D 建築資訊模型,提供大樓內設備位置及履歷資料的即時讀取。系統可進行設備的監測和維護,包括保養計畫、異常修繕及耗材管理,讓整棟大樓的全生命週期狀況都能得到妥善管理。

智慧建築導入 BIM 技術的應用,從建造設計擴展至施工和日常管理,使建築生命周期的管理更加智慧化。以 FM 系統 ( Facility Management,簡稱 FM ) 為例,該系統可在雲端進行遠端控制,根據會議室的使用時段靈活調節空調風門,會議期間開啟通往會議室的風門以加強換氣,而非使用時段則可根據二氧化碳濃度調整外氣空調箱的運轉頻率,保持低頻運作,實現節能效果。透過智慧管理提升了節能效益、建築物的維護效率和公共安全管理。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總結

綠建築、綠建材與智慧建築這三大標章共同構建了邁向淨零碳排、居住健康和環境永續的基礎。綠建築標章強調設計與施工的生態友善與節能表現,從源頭減少碳足跡;綠建材標章則確保建材從生產到廢棄的全生命週期中對環境影響最小,並保障居民的健康;智慧建築標章運用科技應用,實現能源的高效管理和室內環境的精準調控,增強了居住的舒適性與安全性。這些標章的綜合應用,讓建築不僅是滿足基本居住需求,更成為實現淨零、促進健康和支持永續的具體實踐。

建築物於魚塭之上,採高腳屋的構造形式,尊重自然地貌。圖/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文章難易度

討論功能關閉中。

鳥苷三磷酸 (PanSci Promo)_96
211 篇文章 ・ 312 位粉絲
充滿能量的泛科學品牌合作帳號!相關行銷合作請洽:contact@pansci.asia

0

4
0

文字

分享

0
4
0
阿基米德的小發明,是螺絲界的一大步!——《轉動世界的小發明:螺絲釘與螺絲起子演化的故事》
貓頭鷹出版社_96
・2020/11/13 ・2296字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SR值 583 ・九年級

散佈地中海各地的發明——水螺絲

水螺絲由一根直徑約三十公分、長三至四.五公尺、裝入防水木管中的巨大螺釘組成。兩端開放的木管以低角度傾斜安裝,下端則沒入水中;當一人在木管外周的防滑釘上行走,進而帶動整個裝備旋轉之際,由木管下端進入的水,便由螺絲的螺旋形分隔(也就是螺紋)向上移動,而自頂端浮現。

水螺絲的轉動緩慢,能力卻相當大(角度愈低,流動量便愈大),有人估計它的機械效率可高達百分之六十,與後來提升水位的裝置如水車及水桶運送帶相較,還略勝一籌。

後人繪製的阿基米德式螺旋抽水裝置。圖/Wikimedia common

水螺絲最早的記載,出現於西元前第二世紀,眾學者均將這項發明歸功於阿基米德。據戴奧多羅斯記載,阿基米德發明水螺絲時,還是個在亞歷山大城求學的年輕人。

這點很合理。這項裝備對於埃及的農業灌溉而言非常理想,水螺絲和大水車不同,它能夠輕易地隨處移動;它所提升的水位並不高,但應付平坦的三角洲卻綽綽有餘;而其沒有活動零件的簡單設計,則能抵抗淤泥充塞的尼羅河河水引起的堵塞。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水螺絲的科技,由埃及散布至地中海各地。水螺絲用於灌溉,但也有其他的應用,據說阿基米德曾經利用水螺絲,倒光了國王亥厄洛一艘大船底部的汙水。古羅馬人也利用水螺絲,提升市政給水系統的水位,以及為礦坑抽水。二十世紀早期,在古羅馬位於西班牙的銅礦中發現了一些保存完善的木製水螺絲。

這些長達三.五公尺、直徑約三十公分的管子,以塗有瀝青的布料包裹,並以繩索鞏固;在其內部,螺旋形的分隔則以壓成薄片的木板製成,膠著後以銅釘固定。四根像這樣的水螺絲聯合起來,能將水位垂直提升約六公尺的高度。

古羅馬水系統也利用水螺絲供給市政用水。圖/BBC

戴奧多羅斯描述:「藉著不斷地輪流打水,它們將水自礦坑口吐出,從而排乾礦坑中的水;由於這工具的設計是如此別出心裁,大量的水得以奇妙而不費吹灰之力地射出。」自從戴奧多羅斯將水螺絲與其他提升水位的古老設備,如複雜的水桶運送帶和水車等相比較之後,便對水螺絲的簡明和有效留下深刻的印象。

鼓形水車是一種相當普通的水車,為一只直徑三至四.五公尺的大型中空輪,裡頭分隔成八個餅形的隔間。隨著水車轉動之際,水流進位置最低、沒入水中的隔間,而當該隔間抵達最高位置時,便自其流出。有人提議說,鼓形水車很可能是阿基米德靈感的來源。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鼓式水車。圖/wikipedia

實際上,如果把鼓形水車的形狀拉長一點,並使其沿著中軸旋轉,它便會產生一條圓柱螺旋線。這種三維外推法雖然一點兒都不顯然可見,但對一位熟練的數學家而言,卻非難事。將水螺絲的發明歸於阿基米德的假設,還有另一則有趣事實可供佐證。

想像力真的是一種超能力

在所有的希臘及拉丁文學中,唯一一件關於水螺絲的詳細敘述(作者是維特魯維亞),明確地描述一根具有「八個」螺旋形隔間的水螺絲;而如果水螺絲是自鼓形水車得到靈感,就正該是這個數字。 維特魯維亞描述的應該是最早的水螺絲;後來的古羅馬工程師,一旦發現八個隔間並沒有任何的機械利益,還增添不少成本時,便將隔間數目降低至二或三個。

不論阿基米德的靈感是否來自鼓形水車,水螺絲是由於人類想像力才得以實現的又一則機械發明實例,和科技演進無關。想像力是個善變的東西,以古代的中國人為例,他們並不知道水螺絲的存在;事實上他們連螺絲都沒聽過,螺絲是他們不曾自行發明的唯一一項機械裝置。

1620 年費第 (Domenico Fetti) 畫作《沉思的阿基米德》。圖/Wikimedia common

另一方面,當古羅馬人發明木螺鑽時,他們已經知道螺絲的存在,卻從未了解相同的原理可以解決一則重大的鑽孔問題:深孔極易被木屑堵塞。一直到十九世紀早期,所謂的螺旋鑽才得以發明;隨著鑽錐的轉動,螺旋狀的鑽柄會自行清除木屑。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水螺絲不僅是一台簡單而別出心裁的機器,就我們所知,它也是人類歷史上首度登場的螺旋線。螺絲的發現代表一種奇蹟;原本就只有像阿基米德這樣的數學天才才能描述螺旋線的幾何結構,也只有像他這樣的機械天才,才能為這不尋常的形狀想出一個實際的應用。

如果他還是個在亞歷山大求學的年輕人時就發明了水螺絲,後來並(如我私心所想一般)將螺旋線的概念改良應用於無限螺桿之上,那我們一定要在他許多傑出的成就上面,再添加一則小小的、卻不盡然微不足道的榮銜:螺絲之父。

——本文摘自泛科學2020年11月選書《轉動世界的小發明:螺絲釘與螺絲起子演化的故事》,2020年 9月,貓頭鷹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貓頭鷹出版社_96
65 篇文章 ・ 26 位粉絲
貓頭鷹自 1992 年創立,初期以單卷式主題工具書為出版重心,逐步成為各類知識的展演舞台,尤其著力於科學科技、歷史人文與整理台灣物種等非虛構主題。以下分四項簡介:一、引介國際知名經典作品如西蒙.德.波娃《第二性》(法文譯家邱瑞鑾全文翻譯)、達爾文傳世經典《物種源始》、國際科技趨勢大師KK凱文.凱利《科技想要什麼》《必然》與《釋控》、法國史學大師巴森《從黎明到衰頹》、瑞典漢學家林西莉《漢字的故事》等。二、開發優秀中文創作品如腦科學家謝伯讓《大腦簡史》、羅一鈞《心之谷》、張隆志組織新生代未來史家撰寫《跨越世紀的信號》大系、婦運先驅顧燕翎《女性主義經典選讀》、翁佳音暨曹銘宗合著《吃的台灣史》等。三、也售出版權及翻譯稿至全世界。四、同時長期投入資源整理台灣物種,並以圖鑑形式陸續出版,如《台灣原生植物全圖鑑》計八卷九巨冊、《台灣蛇類圖鑑》、《台灣行道樹圖鑑》等,叫好又叫座。冀望讀者在愉悅中閱讀並感受知識的美好是貓頭鷹永續經營的宗旨。

0

0
0

文字

分享

0
0
0
讓火槍發揮戰力,法寶藏在細節裡——《轉動世界的小發明:螺絲釘與螺絲起子演化的故事》
貓頭鷹出版社_96
・2020/11/14 ・2649字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SR值 544 ・八年級

  • 文/ Witold Rybczynski 摘自《轉動世界的小發明:螺絲釘與螺絲起子演化的故事》 第三章〈槍機、槍托和槍管〉
  • 【科科愛讀書】武器常常推動科技發明,文藝復興時,最前衛武器革新是槍砲,15世紀末,青銅砲筒能裝於輪砲架上,機動性受到重視,並帶動火槍的改良。本文介紹火槍的改良,其中,螺絲釘扮演關鍵角色。

鑄造大砲前的小試身手:火槍

在鑄造整座大砲之前,鑄造場先用小型輕便的武器作實驗。這種「手上型大砲」目前現存的最古實例,是一座三十公分長的青銅砲筒,製於十四世紀中葉的瑞典。

十七世紀初的火槍手。圖/Wikipedia

該砲筒連接於一筆直的木製槍托上,砲手若不是以手肘緊夾著槍托,就是將之扛在肩上,像是扛著現代的反坦克砲一樣。義大利人將這種新武器叫做 arcobugia(字面意思是「中空的十字弓」)。身為製砲先驅的西班牙人則叫做 arcabuz,也就是法文和英文 arquebus(火槍)的由來。

使用火槍的高難度,恐先傷到自己人

發射火槍的技巧相當難以拿捏。從槍口裝入彈藥之後,槍手必須單手平衡這個笨重的武器,另一隻手則將一根悶燒的火柴指向火門或火藥池。即使使用了叉狀支架或三腳架,瞄準仍然相當困難。

除此之外,由於提早引爆所帶來的風險,將手靠近引藥本是件危險的事。一群一邊揮舞著點燃的火柴、一邊在火藥池上猛倒火藥的火槍兵,對自己所造成的傷害,可能和對敵人造成的傷害一樣多。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中世紀歐洲貴族各自據地為王,以城堡為中心建立統治,彼此征戰不斷,武器改因此重要。圖/Needpix

解決引爆問題的方法約於十五世紀早期開始發展:

槍托上加裝了一根持拿火柴的彎曲金屬臂。在早期的版本裡,射擊手以手迴旋該金屬臂,慢慢地將火柴移至火門;到後來,這項動作以一彈簧操作的機械裝置完成,即所謂的火繩。持火柴的臂狀物先以扳機扣住,然後在按下一個按鈕之際,彈簧將之帶到火藥池。在更進一步的改良下,一個形似槓桿的扳機(改造自十字弓的一項配備)受壓後,緩慢地將火柴降低至火藥池中。至此,射擊手的雙手都能得空,可用來穩定槍身和瞄準。現代槍砲自此誕生─ 槍機、槍托和槍管,從頭到尾,一樣也不缺

16世紀,日本製造的種子島火繩槍。圖/wikipedia

由下而上傳播,晉升紳士的武器

火槍很快地流行起來,一四七一年間,勃艮地公爵(編按:勃艮地為中世紀晚期的一個歐洲王國,位於今日法國東部及荷比盧地區)的軍隊總計擁有 1250 名披掛盔甲的騎士、1250 名長矛兵、5000 名弓箭手,以及 1250 名火槍兵。 到了一五二七年,在法國一支為數八百人的遠征軍中,半數以上的士兵為火槍兵, 射擊手是當時常見的士兵。

科技上的創新,往往自富至貧、涓滴下傳,槍砲則以相反的方向演進。貴族階層蔑視頭一批火槍,認為它們操作不易,對狩獵而言太不精確。直到十六世紀晚期,槍才成為紳士的武器

我前往紐約市大都會美術館的武器與盔甲陳列室一睹這些早期槍砲的風采。在一個玻璃櫃中,我發現了一把一五七〇年代在義大利生產的火繩槍,槍身長約一公尺,有一個形狀奇特的彎曲木製槍托,看起來像是一只草地曲棍球球桿。這類俗稱沛徹諾(petronel)的槍枝是法國人發展出來的,其法文名稱叫做胸槍(poitrinal),因為槍托的形狀是為了在發射時,將槍托靠在胸(poitrine)上而設計。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1570年由義大利製造的沛徹諾槍。圖/紐約大都會博物館官網

沛徹諾槍的好景不常,正如一位懷疑其功效的英國士兵所指出:「幾乎無人能忍受其後座力」,這些槍枝遂被具有所謂西班牙槍托的槍枝取代,發射時將槍托抵在肩上。

藏身華美雕刻之中,小螺絲釘穩住槍機

大都會美術館中的沛徹諾槍裝飾得十分華麗繁複,顯然是供狩獵之用。其鋼製的槍管和槍機上有雕刻,槍托上則鑲嵌著骨雕。當我仔細觀察這些裝飾時,槍機吸引了我的目光,兩顆螺絲的有槽螺絲頭明顯可見。槍機是用螺絲——肯定是螺絲——固定在槍托上的。

放大觀察,精美的細部雕刻中藏有螺絲釘固定槍托和槍機的痕跡。圖/紐約大都會博物館官網

之所以捨鐵釘而用螺絲,可能是為了確保槍機不會受連續發射的影響,因振動而鬆開來

追本溯源,手稿中的古老身影

這項應用一定產生得相當早,絕對在一五七〇年代之前。由於大都會美術館中沒有更古老的火繩槍,我便去查閱一本有名的參考書《波拉德氏槍砲史》。我找到一幅於一五〇五年在紐倫堡繪就的火繩槍詳圖。 其可動零件以鉚釘固定,但整個機械裝置則以四根螺絲拴在槍托上,和那把沛徹諾槍如出一轍。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在這幅分解圖中,可看見這四根螺釘的全貌:它們有著圓而帶槽的螺絲頭,帶螺紋的螺身則逐漸變窄,直至尖銳的末端。在《波拉德氏槍砲史》一書中,關於火繩槍最古老的描繪來自於一份十五世紀德國的手稿。粗短的槍管嵌入木製槍托中,由槍托末端稍呈傾斜的情況看來,一般人已逐漸了解將後座力的部分衝擊轉換成垂直運動的原理。這幅精確明白的圖畫顯示了槍的右邊;同樣地,槍機以兩顆有槽螺絲固定於槍托上。

這份手稿的年份是一四七五年,約與《中世紀居家書》的時間相當。 在這裡,我終於找到了早期螺絲的普遍應用

——本書摘自《轉動世界的小發明:螺絲釘與螺絲起子演化的故事》,邦城文化事業貓頭鷹出版,2020年09月30日。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文章難易度
貓頭鷹出版社_96
65 篇文章 ・ 26 位粉絲
貓頭鷹自 1992 年創立,初期以單卷式主題工具書為出版重心,逐步成為各類知識的展演舞台,尤其著力於科學科技、歷史人文與整理台灣物種等非虛構主題。以下分四項簡介:一、引介國際知名經典作品如西蒙.德.波娃《第二性》(法文譯家邱瑞鑾全文翻譯)、達爾文傳世經典《物種源始》、國際科技趨勢大師KK凱文.凱利《科技想要什麼》《必然》與《釋控》、法國史學大師巴森《從黎明到衰頹》、瑞典漢學家林西莉《漢字的故事》等。二、開發優秀中文創作品如腦科學家謝伯讓《大腦簡史》、羅一鈞《心之谷》、張隆志組織新生代未來史家撰寫《跨越世紀的信號》大系、婦運先驅顧燕翎《女性主義經典選讀》、翁佳音暨曹銘宗合著《吃的台灣史》等。三、也售出版權及翻譯稿至全世界。四、同時長期投入資源整理台灣物種,並以圖鑑形式陸續出版,如《台灣原生植物全圖鑑》計八卷九巨冊、《台灣蛇類圖鑑》、《台灣行道樹圖鑑》等,叫好又叫座。冀望讀者在愉悅中閱讀並感受知識的美好是貓頭鷹永續經營的宗旨。

0

0
0

文字

分享

0
0
0
二十世紀最大的小發明,如何拴緊全世界——《轉動世界的小發明:螺絲釘與螺絲起子演化的故事》
貓頭鷹出版社_96
・2020/11/12 ・2705字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SR值 507 ・六年級

早期的螺絲,工匠們都拒用!

第一批由工廠製造的螺絲則完全不是這麼一回事。首先,雖然手工螺絲是有尖頭的,工廠製造的螺絲卻只有鈍頭,而且無法自行起動,必須先為它鑽個導孔。問題出在製造的過程。

鈍頭螺絲壓根兒沒法銼出一個尖頭來,螺紋本身也必須停止在尖端;但當時的車床沒有切削推拔螺紋的能力,螺絲製造商曾試著改變刀具下刀的角度,結果是螺絲的全長都得經過推拔。然而,這類螺絲的固定力很差,所以木匠都拒絕使用,當時所需要的是一台能同時在螺絲本體(圓柱狀)以及螺旋尖端(錐狀),切出連續螺紋的機器。

歷經幾十年的螺絲演進

一位有發明天分的美國技工找到了解決之道。美國最早的螺絲工廠於一八一○年成立於羅德島州,用的是經過改良的英國機器。該州首府普洛威頓斯成為美國螺絲工業的中心,於一八三○年代中期之前,其產品需求量日益激增。自一八三七年起,有一連串的專利都與具螺旋尖端螺絲的製造問題相關,但經過十年以上的試誤學習之後,才終於找出解決之道。

當時美國工廠經過十幾年的不斷嘗試,才逐漸找出解決方法。圖/Wikimedia common

一八四二年,一名為新英格蘭螺絲公司工作、來自普洛威頓斯的技工惠波,發明了一種完全由機器自動製造螺絲的方法,七年之後,他有了新的突破,遂成功取得尖頭螺絲生產方法的專利。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斯隆設計出一個稍微不同的方法,而其專利則成為大企業美國螺絲公司的主力;另一位新英格蘭人羅捷斯則解決了將有螺紋的核心推拔至平滑頸幹的問題。諸如此類的改進,將美國螺絲業者穩定地推上了領導者的寶座,到了該世紀末,螺絲已演變至其最終的形式,美國的生產方法也已主宰全球。

自十五世紀以來,螺絲一向有著正方形、八角形或有槽的螺絲頭;前者以扳手轉動,後者則以螺絲起子轉動。溝槽的起源不難理解,正方頭必須非常精確才能與扳手配合;溝槽則是個能以手工大略銼出或切出的形狀。有槽螺絲也可埋頭旋入鑽孔中不至於凸出表面;這正是連結對接鉸鏈必須的一點。埋頭螺釘一旦於十九世紀早期普及之後,有槽螺絲頭(還有平刃式螺絲起子)就成了標準規範。

1870 年,製作螺絲的車床。圖/Wikimedia common

所以,儘管螺絲至此已全由機器製造,傳統式的溝槽卻得以留存下來。但有槽螺絲也有數項缺點。

螺絲起子很容易就自溝槽滑脫,結果經常是對需要固定的物件、操作者的手指——甚或兩者——造成損傷。溝槽僅能微弱地抓住螺絲,而在試著上緊一枚新螺絲或鬆開一枚舊螺絲時,磨壞溝槽也是司空見慣的事。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最後,有些不便的情況,如在摺梯上試圖保持平衡、在狹窄空間工作的同時,往往必須以單手拴上螺絲。這對有槽螺絲而言幾乎是不可能辦到的。螺絲搖晃不定,再一滑,掉到地上後又滾開,修理工氣得破口詛咒(也不是頭一回了)這令人發狂工具的始作俑者。

美國螺絲業者完全了解這些缺失。在一八六○和一八九○年之間,有一大堆的專利申請:磁性螺絲起子、收納螺絲的器具、不完全延伸整個螺絲頭的溝槽、雙溝槽,以及各式各樣的正方形、三角形和六角形的凹頭或凹洞等等,其中以最後一項最具潛力。

當時美國業者為解決這些螺絲使用上的缺失,申請了一大堆專利。圖/Pixabay

以凹洞代替溝槽,能把螺絲起子緊緊握牢,螺絲起子就不會自溝槽滑脫。然而困難又一次出在製造過程上,螺絲頭是經由機器在一根冰冷的鋼條上打印成型,若要印出一個深度足以握緊螺絲起子的凹洞,往往不是減弱螺絲的強度,就是會使螺絲頭變形。

取得專利的強力推銷員——羅伯森

二十七歲的加拿大人羅伯森發現了解決的方法。羅伯森是費城一家工具公司所謂的強力推銷員,一個在加拿大東部的街角和鄉間市集販賣他所有商品的旅行推銷員。他把空閒的時間花在自己的工作室裡,嘗試著各種機械發明。他宣傳自己發明的「羅伯森氏二十世紀扳手曲柄鑽」——一個集曲柄鑽、猴頭扳手、螺絲起子、檯鉗和鉚釘製造器於一身的組合工具。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他擁有一種改良式拔塞鑽、一種新型的袖釦,甚至改良式捕鼠器的專利,卻只是白費力氣而已。一九○七年,他取得了凹頭螺釘的專利。羅伯森後來說,他在蒙特婁為一群站在人行道旁觀望的行人展示一只彈簧式螺絲起子時,因為螺絲起子的刃部自溝槽滑脫傷了手,因而讓他得到凹頭螺絲的靈感。他這項發明的祕密在於凹洞精確的形狀:具去角緣的正方形、稍呈錐形的四邊,以及金字塔型的底部。

羅伯森在一次推銷過程中被螺絲起子的刃部弄傷手,而有了靈感。圖/giphy

「很早之前就有人發現利用這種打印方式,根據指定的角度分毫不差地製造,冷金屬會流向四周而非被逼至刀具的前頭,結果是有益地緊密結合金屬原子,使其強度增加,卻絲毫不需浪費或切除所處理的金屬,這和一般有槽螺絲的製造迥然不同。」他相當自負地解釋。

身為一個熱心的推銷者,羅伯森找到了金錢上的後援,說服了位於安大略省的小鎮米爾頓,許他一筆免稅貸款以及其他特權,並成立了他自己的螺絲工廠。「大財富來自於小發明,」他向有可能投資的人士鼓吹,「很多人都認為,這是二十世紀目前最大的小發明。」

事實上,正方形的凹洞真的是個很大的進步,這種特殊的方頭螺絲有適貼的配合(羅伯森聲稱,其精確度達千分之三公分),而且螺絲起子從來不會滑脫。對工匠們尤其是製造家具和船隻的人而言,能自定中心並以單手拴入的螺絲所帶來的便利,真是讓人額手稱慶。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本文摘自泛科學2020年11月選書《轉動世界的小發明:螺絲釘與螺絲起子演化的故事》,2020年 9月,貓頭鷹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貓頭鷹出版社_96
65 篇文章 ・ 26 位粉絲
貓頭鷹自 1992 年創立,初期以單卷式主題工具書為出版重心,逐步成為各類知識的展演舞台,尤其著力於科學科技、歷史人文與整理台灣物種等非虛構主題。以下分四項簡介:一、引介國際知名經典作品如西蒙.德.波娃《第二性》(法文譯家邱瑞鑾全文翻譯)、達爾文傳世經典《物種源始》、國際科技趨勢大師KK凱文.凱利《科技想要什麼》《必然》與《釋控》、法國史學大師巴森《從黎明到衰頹》、瑞典漢學家林西莉《漢字的故事》等。二、開發優秀中文創作品如腦科學家謝伯讓《大腦簡史》、羅一鈞《心之谷》、張隆志組織新生代未來史家撰寫《跨越世紀的信號》大系、婦運先驅顧燕翎《女性主義經典選讀》、翁佳音暨曹銘宗合著《吃的台灣史》等。三、也售出版權及翻譯稿至全世界。四、同時長期投入資源整理台灣物種,並以圖鑑形式陸續出版,如《台灣原生植物全圖鑑》計八卷九巨冊、《台灣蛇類圖鑑》、《台灣行道樹圖鑑》等,叫好又叫座。冀望讀者在愉悅中閱讀並感受知識的美好是貓頭鷹永續經營的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