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0
0

文字

分享

0
0
0

十八世紀時的「妻子拍賣」是種野蠻風俗?經濟學怎麼說

活躍星系核_96
・2020/09/19 ・2607字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SR值 547 ・八年級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 文/Qin │畢業於倫敦政經學院計量經濟碩士與台大數學所,對於經濟學與數學的科普創作有興趣,經營部落格 PyInvest

18 世紀後期的英國,正經歷著第一次的工業革命,科技的快速進步也帶來社會、生活型態的快速變遷。在當時,有一個特殊的習俗吸引了經濟學家彼得.李森等人的興趣的注意,這個習俗便是妻子拍賣

當時的已婚丈夫會在公開市場拍賣妻子,拍賣當天通常會拿一個繩索套住妻子的頭,在簡短的介紹後,就像拍賣一般商品一樣,有興趣的出價者便會開始出價,最高價的出價者將會(買)到這位女士。我們對於「妻子拍賣」的直覺感受,可能是這整樁行為是無良丈夫對於妻子的奴役。

但,令人驚訝的是,現實可能剛好相反;在當時的社會背景,願意將妻子帶到市場拍賣的丈夫,或許是更有成人之美的。接下來我們來看看經濟學家是怎麼看待「妻子拍賣」的習俗。

18 世紀後期的英國正值第一次工業革命。圖/WIKIPEDIA

財產權的不平等,「妻子拍賣」的法律背景

首先,讓我們回顧一下當時的法律背景。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第一次工業革命時期的英國,對於財產權的法律規範有明確的性別差異,反應了當時父權社會的現況。婦女在結婚前,是可以擁有財產權的,至少在法律層面,單身女子與男性之間沒有太大的差別。

然而,在結婚後,女性就喪失了財產權,所有收入都會轉移到丈夫的名下,甚至包括婚前財產。也就是說,事實上,大部分婦女的法定權益在結婚後都會被剝奪。在當時,丈夫可以在有理由的情況下毆打太太,並且在必要的時候限制她的人身自由。

在這樣的背景下,可以想像婦女在結婚後的地位有多麼多弱勢。同時,這也造成一個結果:想要離婚的婦女往往難以如願。

當時的法律規範有明確的性別差異,丈夫可以在有理由的情況下毆打太太。圖/pixabay

要解釋這個現象,需要從英國的離婚制度開始講起。當時,不論是妻子或是丈夫想要藉由離婚訴訟來離婚都十分困難。 除了要支付高額的手續費外,要完成全部的離婚訴訟,更可能會花到將近上千英鎊。要知道,當時普通勞工一周的工資,可是連 1 英鎊都不到。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再來,如果是丈夫提出離婚訴訟,法院只會接受一種理由,就是妻子通姦。而另一方面,如果是妻子提出離婚訴訟,則需要同時提出丈夫通姦以及對妻子有人身威脅的證據。在只有婚姻不和的情況下,要走法律途徑離婚是相當困難的。

但是除了法律離婚程序之外,相較於妻子,丈夫有很多手段來達到事實上的離婚。比方說,丈夫可以選擇將妻子趕出家中。根據當時的英國法律,丈夫需要提供住所給妻子;因此,妻子可以找代理人控告丈夫,法院就會判雙方分居並且丈夫需要支付妻子贍養費,以達到事實上的離婚。

賣妻的經濟理由

現在,我們已經看到,一個婚姻不美滿的丈夫有很多的方法來尋求離婚。具體來說,他可以藉由支付贍養費來購買離婚的權利。但與之相對,一個婚姻不美滿的妻子卻會因為財產權被剝奪,無法透過金錢來購買離婚的權利。

那麼,想要離婚的妻子,該怎麼辦呢?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想要離婚的妻子該怎麼辦呢?圖/pixabay

這時,拍賣妻子正提供了這個困境的解決方案,通過拍賣的過程,妻子可以找到擁有財產權的第三方,利用第三方的財產來支付離婚的權利。

在這個拍賣的過程中,夫妻雙方皆可受益。因為丈夫可以設下起標價,也就是他願意的最低出價,所以只要交易成交,丈夫就會因此在金錢上有所收益。

而另一方面,妻子實質上會從這個過程中受益,原因在於,儘管妻子在結婚後失去了大部分的法定權益,但是英國法律仍然限制丈夫將妻子作為奴隸販賣。事實上,根據紀載,如果最後拍賣的結果不如妻子預期,妻子是可以拒絕拍賣的結果。也就是說妻子實際上是擁有最終決定權的。

只有在妻子同意的情況下,拍賣才會成立。如果拍賣成立,代表妻子認為購買的第三者可以帶給她更大的快樂,這也說明著妻子從拍賣的過程中受益!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根據 1812 年 6 月 15 日的《漢普郡電報》和《蘇塞克斯紀事報》,一位在史密斯菲爾德市場被賣出的婦女表示這是她一生中最快樂的時刻,而 1790 年 11 月 12 日的世界報也指出,一位被賣出的婦女因被拍賣而喜出望外。

妻子同意後,拍賣就會成交!圖/托馬斯·羅蘭森:Selling a Wife. Wikipedia

證實推論的證據

話說回來,到底有沒有證據來支持彼得.李森等人的看法呢?

這個理論會產生兩個推論。第一,拍賣妻子的成交價格應該要大於 0,因為這是購買離婚權利的價格。第二,當妻子合法擁有財產權後,拍賣妻子的需求會大幅的下降,到最後自然而然的消失。

事實上,基本上資料也支持著他們的看法。在 1730 年~1890 年之間最低的成交價格基本上都是正數,在全部 192 筆有紀載的販賣資料中,僅有 2 例價格為負。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另一方面,1870 年為英國女權進步的重要年份。在當時,英國通過了已婚婦女權利法案,該法案中確保了婦女可以在結婚後保有自己的財產。而資料也顯示,高達 90% 的妻子拍賣事件發生在 1870 年之前,隨著社會的變遷與女權的進步,拍賣妻子的習俗也自然而然的消失在歷史的舞台。

英國通過已婚婦女權利法案後,拍賣妻子的習俗也自然而然的消失在歷史的舞台。圖/pixabay

從現代的觀點來看,工業時代的童工拍賣妻子都是不文明的象徵。但如果仔細深思並考量到當時的社會背景,或許我們會發現,這些不文明的象徵都是當時人們的最佳選擇。如何讓這些不好的社會現象自然而然的消失,才是我們更應該去深思的議題。

參考資料

  • Leeson, Peter T. “Wife Sales.” Review of Behavioral Economics, vol. 1, no. 4, 2014, pp. 349–379., doi:10.1561/105.00000014.
文章難易度
活躍星系核_96
752 篇文章 ・ 121 位粉絲
活躍星系核(active galactic nucleus, AGN)是一類中央核區活動性很強的河外星系。這些星系比普通星系活躍,在從無線電波到伽瑪射線的全波段裡都發出很強的電磁輻射。 本帳號發表來自各方的投稿。附有資料出處的科學好文,都歡迎你來投稿喔。 Email: contact@pansci.asia

0

1
1

文字

分享

0
1
1
曾經邊陲落後的英國,為何能建立史上最強的日不落帝國?——《人類的旅程》
商業周刊
・2022/10/23 ・3134字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英國在工業革命期間前所未有的飛躍邁進,得以掌控地表一片又一片的領土,建立史上最強大的帝國之一。然而在人類歷史上大多數時候,不列顛群島的居民在財富和教育上遠不及在法國、荷蘭、義大利北部的鄰居;英國只是位於西歐邊陲的落後地方。英國是農業封建社會;政經權力由少數菁英把持;十七世紀初,許多經濟部門經皇家敕令由貴族壟斷。英國因為缺乏競爭和自由企業,被壟斷產業在開發新技術上成果極為貧乏。

英王也像許多其他統治者一樣敵視技術變革,阻撓國家技術進步。有個很著名、也很諷刺的例子,與英國紡織業起步被延誤有關。

一五八九年女王伊莉莎白一世(Elizabeth I)拒絕給予牧師兼發明家威廉.李(William Lee)的新編織機專利。她擔心這個發明會傷害各地手織工行會,造成工人失業,以致引起動盪。威廉.李遭英國女王拒絕後遷居至法國,法王亨利四世(Henry IV)很樂於給予他想要的專利。直到幾十年後其弟回到英國銷售這種尖端技術,它才成為英國紡織業的基石。

英國經濟體制的大改革—光榮革命!

不過到十七世紀末,英國的統治體制經過徹底改造。英王詹姆士二世(James II)力求鞏固君主專制,又信奉羅馬天主教,引發強烈反彈。反對派找到的救星是奧蘭治親王威廉(William of Orange),他是荷蘭共和國(Dutch Republic)多個新教郡的執政官(stadtholder)(也是詹姆士二世長女瑪莉〔Mary〕公主的夫婿)。反對派力促威廉奪取英國王權,威廉響應其號召,罷黜岳父,登上王位,成為英格蘭、愛爾蘭、蘇格蘭國王威廉三世。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光榮革命後登上王位的威廉三世(左)與妻子瑪麗二世(右)/wikipedia

這次政變被稱為光榮革命(Glorious Revolution),理由是被誤認為相對少的流血事件,卻改變了英國的政治權力平衡:威廉三世是外來的,在英國國內缺乏支持勢力,威廉三世高度依賴國會,詹姆士二世則非如此。

編按「廢除英國皇室獨大的權力後,錢錢終於不會都被國王沒收(享受)了!」

一六八九年威廉三世批准權利法案(Bill of Rights),廢除國王終止國會立法的權力,國王未獲國會同意也不得徵稅和動員軍隊。從此英國成為君主立憲國家。國會開始代表較廣泛的利益,包括逐漸興起的商人階級。英國也建立各種包容式體制,以保護私人財產權,鼓勵私人企業,推廣機會均等和經濟成長。

英國在光榮革命之後積極廢除壟斷。英王查理二世(Charles II)曾授予皇家非洲公司(Royal African Company)獨占非洲奴隸買賣,當時它和許多公司頓失獨占權。國會也通過新立法,促進成長中產業的競爭,瓦解貴族的經濟利益。尤其國會降低工業熔爐稅,提高土地稅,而地主大都是貴族。

這些改革在當時獨見於英國,形成歐洲其他地方所沒有的誘因。以西班牙為例,國王積極維護對跨大西洋貿易利益的掌控,經常用來資助作戰和奢侈享受。相形之下在英國,跨大西洋原料、商品、非洲奴隸等貿易的收益是由廣大的商人階級共享,所以收益大半投入資本累積和經濟發展。這些投資為工業革命空前的技術創新奠下基礎。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當時英國的金融制度也改頭換面,為經濟發展更添助力。威廉三世採用其祖國荷蘭的先進金融體制,包括證券交易所、政府公債和中央銀行。有些改革是擴大授信範圍,非貴族企業家也能借到款,並鼓勵英國政府在平衡支出與稅收上更加自律。國會取得對公債發行的更強大監督權,而公債持有者,即借錢給政府的人,得以派代表參與財政和貨幣政策決策過程。於是英國在國際信用市場的公信力提高,相對於其他歐洲王國,借貸的費用也降低。事實上,工業革命最早發生於英國,或許更早前的體制改革曾助其一臂之力。

編按:體制的不同使英國在黑死病後與東歐國家逐漸分歧

如第二章曾提到,十四世紀的黑死病使不列顛群島失去近四○%居民。因此造成的農工不足,增加了農奴討價還價的力量,迫使貴族地主提高佃農的工資,以防止他們由鄉下遷居都市。

如今看來,黑死病給了封建制度致命一擊,英國的政治體制因而變得更包容,少壓榨。那些體制促成政經分權化,鼓勵社會流動,讓社會上更多人能夠創新並參與創造財富。反之,東歐在黑死病過後,由於封建體系更嚴酷,都市化程度較低,加以西歐對農業產量需求增加,反而強化控制土地的貴族階級及其榨取式體制。換句話說,在黑死病爆發前,東西歐原本或許不重要的體制差別,在疫情後卻是分道揚鑣,使西歐走在與東歐大不相同的成長軌道上。

黑死病幾乎摧毀了中世紀的歐洲。圖/wikipedia

衰微的行會促進了英國的工業革命

英國的手工業行會相對較弱勢,這也有助於英國在工業革命之前的某些體制變革。歐洲各地都有的行會,是由某種行業的技術工匠組成的組織,目的在保護會員利益。行會經常運用本身獨占的力量壓制企業家精神和技術進步。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例如十五世紀晚期巴黎的抄寫員行會(Scribes Guild),成功阻止第一台印刷機進入巴黎達將近二十年之久。

一五六一年紐倫堡的冰銅車工行會(Red-Metal Turners Guild)向市議會施壓,阻止當地銅匠漢斯.史白希(Hans Spaichi)散布他發明的強大車床,後來更揚言,誰敢用這種新生產技術就要坐牢。

一五七九年但澤(Danzig)市議會下令,把發明新織帶機而威脅到傳統織帶工的人偷偷淹死。

十九世紀初,法國織布工行會一群憤怒的暴民,向約瑟夫-瑪麗.雅卡爾(Joseph-Marie Jacquard,一七五二年至一八三四)抗議。雅卡爾發明了創新的織布機,靠一系列打洞的卡片運轉,後來最早的電腦受這種技術所啟發,以此方式輸入程式。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但在英國,行會的勢力沒有歐洲那麼強,部分原因在於一六六六年倫敦大火後,重建迅速且大致未受管制,加上其他地方的市場快速擴張,以致對工匠的需求超出行會所能提供。行會弱勢,國會便易於保護和助益發明者,英國實業家能夠更快速、更有效率地採用新技術。

工業革命後的英國紡織廠。圖/wikipedia

多虧這些體制改革,十八世紀末的英國受到商人和企業家的各種利益所影響,而非以土地菁英的利益為主,菁英決意阻擋技術進步以延續個人權力。就此而言,英國當時已成為世上第一個現代經濟體,而其他西歐國家迅速跟進。於是根深柢固的力量將整體的人類帶往馬爾薩斯世的終點,來到成長時代的邊緣,就在人類物態變化的時機已成熟之際,這些制度的發展,配合以下即將探討的其他因素,英國成為特別適合技術快速發展的沃土。

英國率先開始工業革命,以及朝鮮半島兩個經濟體的分歧,顯示出體制對發展與繁榮的影響有多麼深遠。然而這些特別戲劇化的例子是例外還是常態?在歷史過程中,當體制逐步演進時,是體制變革影響經濟繁榮,還是經濟繁榮導致體制變革?又或者是某些其他因素,造成這兩者間明顯的關係?

———本書摘自《人類的旅程》,2022 年 10 月,商業周刊,未經同意請勿轉載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商業周刊
12 篇文章 ・ 3 位粉絲

0

1
0

文字

分享

0
1
0
計算機先驅:巴貝奇與他的小型差分計算機——《資訊大歷史》
azothbooks_96
・2022/07/01 ・3045字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查爾斯.巴貝奇

查爾斯.巴貝奇(Charles Babbage),1792 至 1871 年。

1843 年,一位英國數學家提出了分析機原理,這個構思將在一百零三年後由後人付諸實踐,並有了一個為大家熟知的名字——計算機(今日俗稱電腦)。很遺憾,查理斯.巴貝奇終其一生也沒能實現造出分析機的願望,但他依舊是當之無愧的計算機先驅。

直到今天,許多計算機書籍扉頁裡仍然刊載著他的照片,以表紀念。

巴貝奇發明小型差分計算機

一七九二年,巴貝奇出生於倫敦一個富有的銀行家家庭,十八歲進入著名的劍橋大學三一學院,成為牛頓的校友。後來他擔任了牛頓擔任過的「盧卡斯數學教授」職務。在進入大學之前,他就展現出極高的數學天分。

進入大學後,巴貝奇發現,當時英國人普遍接受的牛頓建立在運動基礎之上的微積分,不如萊布尼茨基於符號處理的微積分那樣便於理解和傳播。為了推廣已被歐洲大陸普遍接受的萊布尼茨的微積分,他和其他人一同創辦了英國的(數學)分析學會。

不過巴貝奇並不是一個安分的學生,他一方面顯現出超凡的智力,另一方面又不按照要求完成學業,為此他不得不轉了一個學院,才能繼續學業。在學校裡,他還對很多超自然的現象感興趣。

延伸閱讀:巴貝奇誕辰|科學史上的今天:12/26

如果不是趕上工業革命,巴貝奇或許會尋找某個傳統的數學領域或者自然哲學領域做一輩子研究,並且留下一個巴貝奇定律或者巴貝奇定理。但是,工業革命的大背景,讓他把畢生精力和金錢都投入研究一種能夠處理資訊的機械中。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這也不奇怪,因為工業革命為資訊處理提供了思想上的依據、技術上的條件和廣闊的市場。工業革命是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事件。它不僅第一次讓人類從此進入可持續發展的時代,也改變了人們的思想。人類從相信神,到今天開始變得自信起來,相信這個世界是確定的、有規律的,而自己能夠發現世界上所有的規律。

早在牛頓時代,著名物理學家玻意耳(Robert Boyle)在總結牛頓等人的科學成就之後,就提出了「機械論」,也被稱為「機械思維」。

提出「機械論」的玻意耳(Robert Boyle)。圖/Wikipedia

玻意耳等人(包括牛頓、哈雷等)認為,世間萬物的規律都可以用機械運動的規律來描述,包括蒸汽機和火車在內的工業革命中那些最重要的發明,都受益於機械思維。人們熱衷於用機械的方法解決問題,從精密的航海導航,到能夠奏樂的音樂盒,再到能織出各種圖案的紡織機。

既然能想到的所有規律都可以用運動規律來描述,那麼就很容易想到讓具有特殊結構的齒輪組運動來完成計算,這便是設計機械計算機的思想基礎。

其實,這種想法早在十七世紀就有人嘗試過。法國數學家帕斯卡(Blaise Pascal)發明了一種手搖計算器——雖然有時人們將它稱為最早的機械計算機,但實際上它和我們今天理解的電腦概念沒有太多相似之處,稱之為「計算器」更為恰當。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帕斯卡計算器從外觀上看有上下兩排旋鈕,每個旋鈕上都刻著○至九這十個數字。在做加減法時,只要將參加運算的兩個數字分別撥到相應的位置,然後轉動手柄,計算器裡的一組組齒輪就會轉動,完成計算。

帕斯卡計算器。圖/Wikipedia

帕斯卡計算器最初只能做加法,後來經過改良, 可以做減法和乘法, 但做不了除法。在帕斯卡之後,萊布尼茨改良了計算器。他發明了一種以他名字命名的轉輪「萊布尼茨輪」,方便實現四則運算中的進位和借位。

到了十九世紀初,經過近兩個世紀的改進,機械計算器已經能夠完成四則運算,但是計算速度很慢,精度也不夠高,而且設備造價昂貴。不過,這種計算器更大的缺陷在於,對於複雜的運算(比如對數運算和三角函數運算)都做不到。

十九世紀機械工業的發展需要進行大量的複雜計算,比如三角函數的計算、指數和對數的計算等。在微積分出現之前,完成這些函數的計算是幾乎不可能的事。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十八世紀之後,歐洲數學家用微積分找到了很多計算上述函數的近似方法,不過這些方法的計算量極大,需要很長的時間,而且當時除了數學家,一般人是完成不了那些計算的。為了便於工程師在工程中和設計時完成各種計算,數學家設計了數學用表,如此一來工程師就可以從表中直接查出計算的結果。

不過,那個時代的數學用表錯誤百出,為生產和科學研究帶來了很多麻煩。而這個問題很難避免,因為手算很難保證完全不出錯。如果很多數學家分別獨立計算,還可以比對結果發現錯誤。但是巴貝奇發現,那些不同版本的數學用表都是抄來抄去,而犯的錯也都一樣。

因此,巴貝奇想設計一種機械來完成微積分的計算,然後用它來計算各種函數值,得到一份可靠的數學用表。當時他只有二十二歲。

延伸閱讀:兩艘軍艦換不到兩噸重的計算機?巴貝奇與差分機|《電腦簡史》 齒輪時代(十八)

在隨後的十年裡,巴貝奇造出來一台有六位精度(巴貝奇最初的目標是達到八位精度)的小型差分計算機。隨後巴貝奇用它算出了好幾種函數表,用於解決航海、機械和天文方面的計算問題。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值得指出的是,巴貝奇的這次成功受益於工業革命的成就——當時機械加工的精度比瓦特時代已經高出了很多,這讓巴貝奇能夠加工出各種尺寸獨特的齒輪。

但是,當時並沒有二十世紀的精密加工技術,製造小批量特製齒輪和機械部件的成本高、難度大,這給巴貝奇後來的工作帶來了諸多不便。

巴貝奇小型差分計算機的部分模組。圖/Wikipedia

不過,首次成功還是讓巴貝奇獲得了英國政府的資助,用以打造一台精度高達二十位的計算機。

幾年後,他又獲得了劍橋大學盧卡斯數學教授的職位,讓他有了穩定的收入。在此之前,他一直在花自己繼承的十萬英鎊遺產。勝利女神似乎正向他招手,但接下來的時日,他在計算機研究方面一籌莫展。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從表面上看,巴貝奇遇到的困難是因為那台差分機太複雜了,裡面有包括上萬個齒輪的二點五萬個零件,當時的加工水準根本無法製造。但更本質的原因是,巴貝奇並不真正理解計算的原理。他不懂得對於複雜的計算來說,不是要把機器做得更複雜,而是要用簡單的計算單元來實現複雜的計算。

當然,在那個年代沒有人瞭解這些。作為現代計算機基礎理論的布林代數要再等十幾年才會被提出來,而且要再過近一個世紀,才會被應用到計算技術中。

後人根據巴貝奇的設計打造而成的差分機。圖/Wikipedia

——本文摘自《資訊大歷史:人類如何消除對未知的不確定》,2022 年 6 月,漫遊者文化,未經同意請勿轉載。

azothbooks_96
53 篇文章 ・ 21 位粉絲
漫遊也許有原因,卻沒有目的。 漫遊者的原因就是自由。文學、人文、藝術、商業、學習、生活雜學,以及問題解決的實用學,這些都是「漫遊者」的範疇,「漫遊者」希望在其中找到未來的閱讀形式,尋找新的面貌,為出版文化找尋新風景。

0

9
1

文字

分享

0
9
1
地球暖化讓信天翁的「離婚率」飆升:「長途覓食」成夫妻失和關鍵
Fisher_96
・2021/12/27 ・1982字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有種說法是「一夫一妻制才是人與動物的差別」,但這樣的說法並不正確,像這樣的單配偶制,在鳥類中十分普遍,高達 90% 以上的鳥類都是一夫一妻制。鳥是專一的動物,牠們總會試著學習和其他個體建立最好的伴侶關係(有時也會失敗)。只要牠們找到合適的伴侶,通常都會終生相守。目前所知,只有 1% 的信天翁在選擇終身伴侶後離婚。

但近期發表在《皇家學會》(Royal Society journal)雜誌上的新研究,在觀察福克蘭群島上 15,500 對信天翁「夫婦」長達 15 年後得出一個結論:當全球溫度異常的情形增加,自然界最忠實的伴侶之一——信天翁的「離婚率」也越來越高。伴隨地球暖化的程度提高,目前為止大概有多達 8% 的信天翁夫婦、伴侶已經在鳥生路上分道揚鑣。

正在替雛鳥理毛的信天翁,攝於福克蘭群島。圖/Wikipedia Commons

不是終生相守嗎?說好的幸福呢?

事實上,很多一夫一妻制的動物如果在一年內沒有順利繁衍出後代,就會在隔年跟他的伴侶分手,信天翁也是如此。牠們會為了生育,而與無法和自己繁殖的伴侶分開,以便在下一個繁殖季的時候找到新的伴侶,這也就直接影響了信天翁的「離婚率」。

對動物來說,牠們的邏輯是「如果我們成功生了小孩,我就會繼續跟你在一起;如果沒有,我就會試試看跟其他人在一起。」研究團隊還發現,比起沒有成功孵化小鳥、或是雛鳥死亡的狀況,生不出孩子的伴侶離婚的可能性高了五倍,但是有些信天翁伴侶,即使曾經成功繁殖了後代,也還是會分手。但分手的理由也不完全只是因為生不出小孩。目前,造成信天翁分手機率上升的原因有兩種不同的理論,然而背後都是相同的原因——氣候變遷。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鳥不照天理,天不照甲子!分手都是因為天氣太熱!

第一種理論和「聚少離多」有關。在繁殖季節之外,動物經常遷移到食物更充足的地區休息,並養活自己,以利準備繁殖。因為氣候變遷的關係,海水表面溫度連年上升,高於正常值太多,使食物鏈底部的生物(如浮游植物)難以生長。這也就表示,在海上的食物鏈中,食物鏈更上游的動物(如海鳥)的食物會越來越少。溫暖的水域迫使信天翁必須更加努力地尋找食物,而不得不飛得更遠、更久。這樣的飛行路途大大增加了牠們受傷或健康狀況下降的可能性,進而讓覓食與照顧雛鳥等工作變得更加困難。

這種時候,鳥兒可能會將自己的困難錯誤地歸咎給伴侶,覺得自己之所以受苦,都是因為伴侶沒有盡心盡力照顧雛鳥,只讓自己一個人忙碌,而不會知道其實這些辛苦都是因為環境狀況已經低於可以讓牠們順利繁衍的標準。飛行距離過長導致的遠距離戀愛,還會產生另一種悲劇。如果外出覓食的鳥兒們不能在繁殖季節及時回到伴侶身邊,在繁殖地的伴侶很可能會被其他鳥追走。

第二種理論是,如果環境變得惡劣(例如水域變暖)會讓信天翁的壓力荷爾蒙增高,加上食物短缺等原因,使得繁殖條件更加艱難,其中一方就會因為另一方「表現不佳」而相互責備,繼而導致雙方分手離婚。

近年來,氣候變遷影響水域溫度,連帶造成信天翁食物短缺,不利繁殖後代。圖/Pixabay

不只是離婚,而是可能「逐漸消失」

在動物的世界中,由於性競爭的關係,挑選伴侶往往會受到一些制約,讓許多伴侶關係是退而求其次的結果,這也是為什麼離婚對許多動物有益,但這對信天翁來說卻是雪上加霜。如果氣候變遷提升了離婚率,可能會減少新生信天翁的數量,隨著時間的推移,整個群體規模就會逐漸縮小。像這樣由環境原因造成的離婚,可能是氣候變遷帶來的一個被忽略的嚴重後果。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這個研究的時機,剛好是全球多處地區信天翁數量減少的時候。2017 年的數據顯示,信天翁繁殖伴侶的數量只有 80 年代數量的一半多一點。雖然目前似乎還不用擔心福克蘭群島上信天翁的數量是否減少;但是,在那些信天翁數量本來就很有限的地區,族群維持與生長的情況則令人擔憂。

研究人員表示,這是他們首次記錄在困難的環境下,會對一夫一妻制信天翁的繁殖過程產生什麼樣的影響。而這些研究成果也表明,我們需要花費更多心力來更仔細研究這些由氣候所驅動、對動物群體產生影響的模式,是否也會出現在其他物種身上,並且盡可能去洞察並理解,氣候變遷會影響與我們共享地球的動物們的方式,進而防止這種情況更加惡化帶來無法挽回的後果。

資料來源

Fisher_96
5 篇文章 ・ 3 位粉絲
想藉由慢慢把知識收入囊中的方式來長大的一條魚,著迷於各種領域知識,想嘗試把困難的事情變簡單,並試著找方法讓自己跟別人都可以享受沒有目的性的吸收知識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