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0
0

文字

分享

0
0
0

「言」外之「譯」:要跨越語言藩籬交朋友,除了文字,社群媒體上還有什麼需要被翻譯?

人機共生你我它_96
・2020/01/04 ・2649字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SR值 539 ・八年級

  • 作者:楊期蘭

有多少時候我們會出現:「我別無選擇」這樣的念頭?甚至不自覺的依照最習慣的方式,以同樣的思維套路對待周圍不同的人?除了工作頭銜忘了自己的其他社會角色?

                                                                         — 赫曼‧赫塞 《荒野之狼》

跨種族當朋友都沒問題了,要在社群媒體上交個外國朋友應該很簡單……嗎?圖/Alec Favale@Unsplash

當我們在臉書上或 IG 上看到日本、韓國、泰國等外國朋友的 PO 文,大家都是怎麼看懂其中想表達的意義呢?大家會不會好奇我們的外國朋友們在中文不是很好的情況下,都如何看懂我們在社群媒體上分享的內容?有沒有發現,當我們 PO 文之後,很少有外國朋友按讚或是留言?會不會是因為看不太懂所以也不敢按讚?

現在有越來越多社群媒體 (Facebook, Instagram) 會提供自動的機器翻譯來幫助我們理解外國朋友們分享的內容,但是在社群媒體上的內容經常是比較瑣碎、沒有完整架構、有比較多俚語,也可能會出現透過文字遊戲來表達一些只有母語使用者才比較能理解的雙關、幽默、或是嘲諷。像是: 「I wanna be layed up watching Halloween movies right now」或是 「福知山でハロウィンイベントのようです」。

而目前機器翻譯的結果並不一定能把這些與特定文化有關的意思或是內容帶有的情緒翻譯出來讓讀者感受到,使得瀏覽 PO 文的人不一定能夠理解朋友想表達的意思或是對方當時想表達的情緒。

因此,這篇1由美國康乃爾大學的研究團隊提出了一個新設計: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在現有的機器翻譯之外,另外提供情感與情境的資訊,藉此來幫助非母語使用者更容易理解外國貼文,並且更積極地與這些內容互動(按讚或留言)。

圖/Marten Bjork@Unsplash

在文字之外,如何提供更多情感與情境的資訊?

研究者們透過自然語言處理的情感分析 (sentiment analysis) 以及 Named entity extraction 來實現這個輔助理解外國貼文的想法。首先透過情感分析辨識出貼文內容包含的情緒,接著透過表情符號呈現,讓讀者可以直接看到外國貼文當下想表達的情感是偏正向或負向,接著在貼文中標示出富含特定背景的關鍵字,並讓讀者可以在點選關鍵字後就直接看到與那個關鍵字相關的背景知識。

例如在下面這個貼文中:

夏も終わりかぁ~・・・

今年もお盆休み楽しく遊んだ日々を1人寂しく思いだし中(笑)

機器翻譯結果:

夏天結束了…

我很孤單,想著今年 Bon 假期裡喜歡玩的日子(笑)

想像一下:如果使用了研究團隊提出的設計,我們除了能看到原本就有的機器翻譯之外,還能知道這篇貼文可能的情緒是貼文者覺得孤單,偏負面的感受????;除此之外,也可以看到 「お盆」被標示出來,與這個關鍵字相關的介紹也能直接看到。如此一來,身為看不懂某個語言的我們就有更多線索去了解外國朋友的貼文。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傳達情感與情境資訊,幫助我們更加理解來自不同文化的朋友

研究團隊製作了五個不同語言(例如:阿拉伯文、葡萄牙文、韓文等)的臉書帳號,並請 24 位英語為母語的使用者來實驗室滑一下這幾個人的臉書後,事後詢問他們對於這些外國貼文的理解程度、想不想按讚留言、有多想加對方好友並保持聯繫。

分析結果發現,相較於只有提供機器翻譯的情況,使用了這個新的設計後,大家對外國貼文的理解程度比較高,也比較想對某些貼文按讚或留言。

圖/Fausto García@Unsplash

為了更了解你,除了語言,還有什麼需要被翻譯?

文化形塑我們的語言,語言形塑我們的思考,進而影響我們的行為,而不同個體相互交流形成的行為又再度塑造了文化,如此相互影響著。語言跟文化彼此的影響密不可分。

現在交通、資訊網絡越來越便利的時代,使用不同語言、來自不同文化的新移民、留學生、旅客、外籍照護者、移工等等相較於以往也越來越多元,機器翻譯的技術除了能夠翻譯語言之外,我們也可以想想還有什麼其他因素能夠幫助我們更加了解彼此,值得被翻譯出來?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我們藉由分享這個研究讓讀者了解情感與文化背景這兩個要素對於跨文化理解的重要性,期望大家在讀了之後可以多留意生活周遭與自己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思考一下我們可以如何更了解不同文化的人,也讓對方更了解自己。

機器翻譯的技術除了能夠翻譯語言之外,也可以想想還有什麼其他因素能夠幫助我們更加了解彼此,值得被翻譯出來?

這幾年觀察到在台灣有越來越多印度人在附近形成自己的社區、或是開始嘗試融入台灣社會,每次看到都覺得很開心跟佩服,開心他們選擇台灣這個溫暖的地方,佩服他們能在一個與自己語言和文化差異很大的社會站穩腳步。在日本的時候,也觀察到很多來自世界各國的人嘗試經營自己的事業與家庭,努力學習日語和了解日本特別需要讀空氣的社會 XD

促進不同文化之間的溝通有很多解法可以嘗試,這篇文章中分享的新科技只是其中一種解法。從個人的角度來看,注意到自己跟別人的差異,試著去理解與欣賞這些多元,也是另一種解法。

文化差異不僅存在於不同語言、不同國家的人之間,也存在於不同的專業背景(醫生、公務員、政治家、學術研究者)之間。回到科技能扮演的角色來說,如果將來能有工具可以順利翻譯出我們各自所處的不同文化背景,相信對於不同文化之間的相互理解與體諒會有更多的幫助。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注意到自己跟別人的差異,試著去理解與欣賞這些多元,就是一個好的起點。

本篇是擷取原始論文中部分內容搭配筆者想分享的概念所架構而成,部分研究細節與討論並未完全呈現,鼓勵有興趣的讀者直接參考原文深入了解細節。本篇目的在於讓讀者了解人機互動領域中如何了解社群媒體上的機器翻譯主題。內文並非逐字翻譯,亦不能取代原文1。若要轉載,請標示出處,並以非營利模式開放分享。

延伸了解更多:

  1. 從全球語言調查談 《小心,別踩到我北方的腳》
  2.  語言本能

參考資料

  1. Lim, H., Cosley, D., & Fussell, S. R. (2018, April). Beyond Translation: Design and Evaluation of an Emotional and Contextual Knowledge Interface for Foreign Language Social Media Posts. In Proceedings of the 2018 CHI Conference on Human Factors in Computing Systems (p. 217). ACM.
  • 感謝沈奕超、張元嘉、黃振瑋提供編輯建議

本文轉載自人機共生你我它,原文為〈[談文化差異] 為了更了解你,除了語言,還有什麼需要被翻譯?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文章難易度
人機共生你我它_96
12 篇文章 ・ 3 位粉絲
由致力於人機互動研究(HCI, 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的研究者與實務工作者所創立,我們定期發表人機互動相關文章,與讀者一起思考科技對社會生活帶來的好處與限制。

0

1
0

文字

分享

0
1
0
從認證到實踐:以智慧綠建築三大標章邁向淨零
鳥苷三磷酸 (PanSci Promo)_96
・2024/11/15 ・4487字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本文由 建研所 委託,泛科學企劃執行。 


當你走進一棟建築,是否能感受到它對環境的友善?或許不是每個人都意識到,但現今建築不只提供我們居住和工作的空間,更是肩負著重要的永續節能責任。

綠建築標準的誕生,正是為了應對全球氣候變遷與資源匱乏問題,確保建築設計能夠減少資源浪費、降低污染,同時提升我們的生活品質。然而,要成為綠建築並非易事,每一棟建築都需要通過層層關卡,才能獲得標章認證。

為推動環保永續的建築環境,政府自 1999 年起便陸續著手推動「綠建築標章」、「智慧建築標章」以及「綠建材標章」的相關政策。這些標章的設立,旨在透過標準化的建築評估系統,鼓勵建築設計融入生態友善、能源高效及健康安全的原則。並且政府在政策推動時,為鼓勵業界在規劃設計階段即導入綠建築手法,自 2003 年特別辦理優良綠建築作品評選活動。截至 2024 年為止,已有 130 件優良綠建築、31 件優良智慧建築得獎作品,涵蓋學校、醫療機構、公共住宅等各類型建築,不僅提升建築物的整體性能,也彰顯了政府對綠色、智慧建築的重視。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說這麼多,你可能還不明白建築要變「綠」、變「聰明」的過程,要經歷哪些標準與挑戰?

綠建築標章智慧建築標章綠建材標章
來源: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第一招:依循 EEWH 標準,打造綠建築典範

環境友善和高效率運用資源,是綠建築(green building)的核心理念,但這樣的概念不僅限於外觀或用材這麼簡單,而是涵蓋建築物的整個生命週期,也就是包括規劃、設計、施工、營運和維護階段在內,都要貼合綠建築的價值。

關於綠建築的標準,讓我們先回到 1990 年,當時英國建築研究機構(BRE)首次發布有關「建築研究發展環境評估工具(Building Research Establishment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Method,BREEAM®)」,是世界上第一個建築永續評估方法。美國則在綠建築委員會成立後,於 1998 年推出「能源與環境設計領導認證」(Leadership in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Design, LEED)這套評估系統,加速推動了全球綠建築行動。

臺灣在綠建築的制訂上不落人後。由於臺灣地處亞熱帶,氣溫高,濕度也高,得要有一套我們自己的評分規則——臺灣綠建築評估系統「EEWH」應運而生,四個英文字母分別為 Ecology(生態)、Energy saving(節能)、Waste reduction(減廢)以及 Health(健康),分成「合格、銅、銀、黃金和鑽石」共五個等級,設有九大評估指標。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我們就以「台江國家公園」為例,看它如何躍過一道道指標,成為「鑽石級」綠建築的國家公園!

位於臺南市四草大橋旁的「台江國家公園」是臺灣第8座國家公園,也是臺灣唯一的濕地型的國家公園。同時,還是南部行政機關第一座鑽石級的綠建築,其外觀採白色系列,從高空俯瞰,就像在一座小島上座落了許多白色建築群的聚落;從地面看則有臺南鹽山的意象。

因其地形與地理位置的特殊,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則成了台江國家公園的首要考量。園區利用既有的魚塭結構,設計自然護岸,保留基地既有的雜木林和灌木草原,並種植原生與誘鳥誘蟲等多樣性植物,採用複層雜生混種綠化。以石籠作為擋土護坡與卵石回填增加了多孔隙,不僅強化了環境的保護力,也提供多樣的生物棲息環境,使這裡成為動植物共生的美好棲地。

台江國家公園是南部行政機關第一座鑽石級的綠建築。圖/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第二招:想成綠建築,必用綠建材

要成為一幢優秀好棒棒的綠建築,使用在原料取得、產品製造、應用過程和使用後的再生利用循環中,對地球環境負荷最小、對人類身體健康無害的「綠建材」非常重要。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這種建材最早是在 1988 年國際材料科學研究會上被提出,一路到今日,國際間對此一概念的共識主要包括再使用(reuse)、再循環(recycle)、廢棄物減量(reduce)和低污染(low emission materials)等特性,從而減少化學合成材料產生的生態負荷和能源消耗。同時,使用自然材料與低 VOC(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揮發性有機化合物)建材,亦可避免對人體產生危害。

在綠建築標章後,內政部建築研究所也於 2004 年 7 月正式推行綠建材標章制度,以建材生命週期為主軸,提出「健康、生態、高性能、再生」四大方向。舉例來說,為確保室內環境品質,建材必須符合低逸散、低污染、低臭氣等條件;為了防溫室效應的影響,須使用本土材料以節省資源和能源;使用高性能與再生建材,不僅要經久耐用、具高度隔熱和防音等特性,也強調材料本身的再利用性。


在台江國家公園內,綠建材的應用是其獲得 EEWH 認證的重要部分。其不僅在設計結構上體現了生態理念,更在材料選擇上延續了對環境的關懷。園區步道以當地的蚵殼磚鋪設,並利用蚵殼作為建築格柵的填充材料,為鳥類和小生物營造棲息空間,讓「蚵殼磚」不再只是建材,而是與自然共生的橋樑。園區的內部裝修選用礦纖維天花板、矽酸鈣板、企口鋁板等符合綠建材標準的系統天花。牆面則粉刷乳膠漆,整體綠建材使用率為 52.8%。

被建築實體圍塑出的中庭廣場,牆面設計有蚵殼格柵。圖/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在日常節能方面,台江國家公園也做了相當細緻的設計。例如,引入樓板下的水面蒸散低溫外氣,屋頂下設置通風空氣層,高處設置排風窗讓熱空氣迅速排出,廊道還配備自動控制的微噴霧系統來降溫。屋頂採用蚵殼與漂流木創造生態棲地,創造空氣層及通風窗引入水面低溫外企,如此一來就能改善事內外氣溫及熱空氣的通風對流,不僅提升了隔熱效果,減少空調需求,讓建築如同「與海共舞」,在減廢與健康方面皆表現優異,展示出綠建築在地化的無限可能。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島式建築群分割後所形成的巷道與水道。圖/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在綠建材的部分,另外補充獲選為 2023 年優良綠建築的臺南市立九份子國民中小學新建工程,其採用生產過程中二氧化碳排放量較低的建材,比方提高高爐水泥(具高強度、耐久、緻密等特性,重點是發熱量低)的量,並使用能提高混凝土晚期抗壓性、降低混凝土成本與建物碳足跡的「爐石粉」,還用再生透水磚做人行道鋪面。

2023 年優良綠建築的臺南市立九份子國民中小學。圖/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2023 年優良綠建築的臺南市立九份子國民中小學。圖/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同樣入選 2023 年綠建築的還有雲林豐泰文教基金會的綠園區,首先,他們捨棄金屬建材,讓高爐水泥使用率達 100%。別具心意的是,他們也將施工開挖的土方做回填,將有高地差的荒地恢復成平坦綠地,本來還有點「工業風」的房舍告別荒蕪,無痛轉綠。

雲林豐泰文教基金會的綠園區。圖/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等等,這樣看來建築夠不夠綠的命運,似乎在建材選擇跟設計環節就決定了,是這樣嗎?當然不是,建築是活的,需要持續管理–有智慧的管理。

第三招:智慧管理與科技應用

我們對生態的友善性與資源運用的效率,除了從建築設計與建材的使用等角度介入,也須適度融入「智慧建築」(intelligent buildings)的概念,即運用資通訊科技來提升建築物效能、舒適度與安全性,使空間更人性化。像是透過建築物佈建感測器,用於蒐集環境資料和使用行為,並作為空調、照明等設備、設施運轉操作之重要參考。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為了推動建築與資通訊產業的整合,內政部建築研究所於 2004 年建立了「智慧建築標章」制度,為消費者提供判斷建築物是否善用資通訊感知技術的標準。評估指標經多次修訂,目前是以「基礎設施、維運管理、安全防災、節能管理、健康舒適、智慧創新」等六大項指標作為評估基準。
以節能管理指標為例,為了掌握建築物生命週期中的能耗,需透過系統設備和技術的主動控制來達成低耗與節能的目標,評估重點包含設備效率、節能技術和能源管理三大面向。在健康舒適方面,則在空間整體環境、光環境、溫熱環境、空氣品質、水資源等物理環境,以及健康管理系統和便利服務上進行評估。

樹林藝文綜合大樓在設計與施工過程中,充分展現智慧建築應用綜合佈線、資訊通信、系統整合、設施管理、安全防災、節能管理、健康舒適及智慧創新 8 大指標先進技術,來達成兼顧環保和永續發展的理念,也是利用建築資訊模型(BIM)技術打造的指標性建築,受到國際矚目。

樹林藝文綜合大樓。圖/內政部建築研究所「111年優良智慧建築專輯」(新北市政府提供)

在興建階段,為了保留基地內 4 棵原有老樹,團隊透過測量儀器對老樹外觀進行精細掃描,並將大小等比例匯入 BIM 模型中,讓建築師能清晰掌握樹木與建築物之間的距離,確保施工過程不影響樹木健康。此外,在大樓啟用後,BIM 技術被運用於「電子維護管理系統」,透過 3D 建築資訊模型,提供大樓內設備位置及履歷資料的即時讀取。系統可進行設備的監測和維護,包括保養計畫、異常修繕及耗材管理,讓整棟大樓的全生命週期狀況都能得到妥善管理。

智慧建築導入 BIM 技術的應用,從建造設計擴展至施工和日常管理,使建築生命周期的管理更加智慧化。以 FM 系統 ( Facility Management,簡稱 FM ) 為例,該系統可在雲端進行遠端控制,根據會議室的使用時段靈活調節空調風門,會議期間開啟通往會議室的風門以加強換氣,而非使用時段則可根據二氧化碳濃度調整外氣空調箱的運轉頻率,保持低頻運作,實現節能效果。透過智慧管理提升了節能效益、建築物的維護效率和公共安全管理。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總結

綠建築、綠建材與智慧建築這三大標章共同構建了邁向淨零碳排、居住健康和環境永續的基礎。綠建築標章強調設計與施工的生態友善與節能表現,從源頭減少碳足跡;綠建材標章則確保建材從生產到廢棄的全生命週期中對環境影響最小,並保障居民的健康;智慧建築標章運用科技應用,實現能源的高效管理和室內環境的精準調控,增強了居住的舒適性與安全性。這些標章的綜合應用,讓建築不僅是滿足基本居住需求,更成為實現淨零、促進健康和支持永續的具體實踐。

建築物於魚塭之上,採高腳屋的構造形式,尊重自然地貌。圖/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文章難易度

討論功能關閉中。

鳥苷三磷酸 (PanSci Promo)_96
211 篇文章 ・ 312 位粉絲
充滿能量的泛科學品牌合作帳號!相關行銷合作請洽:contact@pansci.asia

0

1
0

文字

分享

0
1
0
好想出國,但害怕語言不通?超好用的同步翻譯軟體推薦!
泛科學院_96
・2024/06/02 ・613字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出國旅行除了肢體語言的即時翻譯選擇!

今天要來分享最新的 AI 翻譯蒟蒻,之前我朋友要去法國參加研討會,但他不只不懂法文,連英文都不太行,所以他就來問我,有沒有什麼好用的 AI 即時翻譯?

我說沒有,結果他從法國回來後,反過來跟我分享了他實測各種翻譯 APP 的心得,其中一個我體驗完還真的覺得不錯用啊!

所以今天的影片我想要來跟你分享三件事:

  1. 簡單聊一下 AI 語音識別的發展
  2. 朋友大推的 Litok 翻譯 APP 的功能介紹
  3. 最近超流行的 AirChat 空氣聊天室可以怎麼玩

最後,想問大家有沒有用過其他超好用的翻譯工具呢?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1. 我覺得 Litok 真是天降神物我下次英文會議馬上試用
  2. 假的,都是假的,我還是靠自己的金耳朵實在
  3. 身為工程師,自己用 Whisper 模型做的才好用
  4. 其他也可以留言分享喔

如果,有其他想看的 AI 工具測試或相關問題,也可以留言發問

更多、更完整的內容,歡迎上泛科學院的 youtube 頻道觀看完整影片,並開啟訂閱獲得更多有趣的資訊!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討論功能關閉中。

泛科學院_96
44 篇文章 ・ 52 位粉絲
我是泛科學院的AJ,有15年的軟體測試與電腦教育經驗,善於協助偏鄉NPO提升資訊能力,以Maker角度用發明解決身邊大小問題。與你分享人工智慧相關應用,每週更新兩集,讓我們帶你進入科技與創新的奇妙世界,為未來開啟無限可能!

0

0
2

文字

分享

0
0
2
Canva 不只可以做圖,還可以做影片啦!更強大的 Magic Studio 幫你從修圖到剪片全搞定!
泛科學院_96
・2024/04/04 ・555字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別再用非常好色跟 Word 的文字藝術師了!

去年初 Canva 推出了 Magic Design 魔術設計師,可以讓你一鍵圖片上傳、自動完成行銷圖片與海報。現在魔術系列正式成為了一個完整的「魔術工作室 Magic Studio」。

Magic Studio 已經成為我快速製作影片的首選,對,你沒有聽錯,用 Canva 做圖已經過時了,現在是 Canva 做影片的時代啦!

今天就用這支影片,快速帶你學會 Canva 的新 AI 功能吧~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Canva 除了以上的 AI 功能之外,其實還支援更多更多相關的應用。你可以在應用程式選單裡面看到採用 AI 技術的分類裡面有上百種整合第三方的 AI 工具套件,比如知名的人臉 AI 圖片生成說話影片平台 D-ID 或 HeyGen,或者各種圖片編輯套件如 Catoonify 把圖片變成插畫、Colorize 把老照片重新上色等等,應有盡有。如果你有測試到什麼喜歡的套件,歡迎在影片下方留言,或者加入泛科學院的官方 Discord 社群與大家交流分享,我們不見不散。

更多、更完整的內容,歡迎上科學院的 youtube 頻道觀看完整影片,並開啟訂閱獲得更多有趣的資訊!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討論功能關閉中。

泛科學院_96
44 篇文章 ・ 52 位粉絲
我是泛科學院的AJ,有15年的軟體測試與電腦教育經驗,善於協助偏鄉NPO提升資訊能力,以Maker角度用發明解決身邊大小問題。與你分享人工智慧相關應用,每週更新兩集,讓我們帶你進入科技與創新的奇妙世界,為未來開啟無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