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3
2

文字

分享

0
3
2

超詳盡一次解析《冰雪奇緣2》中所有隱喻:你,敢走出舒適圈嗎?

海苔熊
・2019/11/21 ・5625字 ・閱讀時間約 11 分鐘 ・SR值 511 ・六年級

《冰雪奇緣》是個踏上旅程、自我追尋的故事。圖/IMDb

你的人生曾經思考過這些問題嗎:

  • 我是誰?
  • 我在做什麼?
  • 現在在哪裡?

這不是在開玩笑。如果你曾經面臨這樣的自我懷疑,那表示你可能在人生的經歷當中,經歷了自我認同的危機(self identity crisis)1。其中一種可能是,你的內在可能出現了不同的聲音或是情緒,讓你嚇了一跳──

  1. 你發現你已經不能夠用「以前你所認識的自己」來定義現在的你了;
  2. 還有一種可能是,過去你所點的那些技能,不再足夠讓你去面對當前的困境,所以你必須成為一個新的自己,把自己打造成2.0,才能夠度過危機;
  3. 還有還有一種可能是,其實你沒遇到什麼問題,每天都過著一成不變、沒有好也沒有不好的日子,可是你總覺得有某一部分的自己的壓抑了,悶悶的、很不自由,所以你的心靈想要出走。

於是,你懷抱著恐懼、忐忑、和不安開啟了你的旅程。

《冰雪奇緣2》就是這樣的一個故事。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以下巨雷,建議看完影片之後再服用,或者是先儲存之後再來看)

 

 

 

一張圖解析劇情架構

整個劇情基本上遵循著 Joseph Campbell《英雄之旅》的脈絡2

艾莎受到某一種召喚,一開始她有點猶豫要不要接受這個召喚,但後來她不小心開啟了某一個力量,讓她原本安穩的生活起了動盪(王城地震),接著小精靈長老佩比爺爺來找她提出警告,於是她不得不離開原本熟悉的穩定的世界,踏上尋找自己身世之謎的旅程(你看吧,幾乎所有的冒險者都是被動地踏上旅程)。

延伸閱讀《天氣之子》心理學解析:你願意拿什麼,來換取心中的雨停?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在這個過程當中,她歷經朋友陪伴、孤獨寂寞、自我懷疑、過往的創傷、駕馭內在躁動不安的黑暗、死亡與重生。而故事的結束也像以往大多的英雄故事一樣有一個聖婚3(只不過結婚的是安娜和阿克XD),然後回到了原先祥和的世界。

本次也是有人有情人終成眷屬啦。圖/嵌入自Disney Wiki

主線任務:征服四靈的象徵與隱喻

上面的劇情當中,主線任務就是征服四靈:風、火、水、地(依劇情序),對我來說,這裡每一個靈都有祂的象徵跟隱喻4,分別列表如下:

在《冰雪奇緣2》中,四靈的代表:左上楓葉為風、左下蜥蜴為火、右上的馬為水、右下的巨人為地。圖/截自預告片與 IMDb
四靈 象徵物 駕馭者 馴服方式 隱喻
楓葉(蓋兒) 雪寶 跟祂跟玩在一起,幫祂命名 變幻莫測、季節、自由、不可捉摸
蜥蜴 艾莎 直接來硬的,正面對決。不過後來,是以冰讓火冷靜下來。 憤怒、擴散、可是在這個的背後是嬌小與可愛。
艾莎 沒辦法來硬的,只能夠幫祂上韁繩。 記憶、孕育、一切的初始、失控、情緒
巨人 安娜 在安娜在覺醒之前,只能夠小心翼翼地通過睡著的巨人巢穴;在覺醒之後她勇敢地引誘巨人破壞掉水壩,也象徵破壞「感性的原始部落」和「理性的王國」之間的隔閡。 順應自然、一切的基礎、強大、力量、令人生畏

 

在《冰雪奇緣2》中,分隔原始部落與王國的水壩其實是種「隔絕」。原始部落跟森林象徵的是感性和情緒,王國象徵的是理性和控制,當一個人的感性和理性之間的連結被截斷,就可能出現壓抑、焦慮、躁動不安的情緒。圖/IMDb

其實這是一個很常見的「副本」,如果你玩過角色扮演遊戲就會發現,許多遊戲主角一路上都是在征服或是打倒、取得這四種元素的力量(這對動漫小說遊戲的作者來說是一個很方便的設定,什麼都不用想只要每個章節取得一個元素之類的,還可以賺稿費XD)。至於為什麼是這四個元素,我的想法是這源自於古代煉金術士的設定5, 6,他們相信這些是構築世界的重要元素。

當然,現在科學已經不流行這套了(不然道爾頓等人以及元素周期表君情何以堪XD),煉金術更是一個天方夜譚,可是如果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煉金術真正煉的並不是物理上面的黃金,而是煉自己內心的那個「金」(在中國文化裡面叫做「內丹」),而透過馴服的四個元素的過程,其實也是和內在不同部分的自己和解的過程。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而且,這部片很厲害的地方是,所有的角色透過劇情的推進,都和內在某一個重要的議題和解了!

一張表搞懂四個角色的生命議題

由於要逐一說明每個角色實在是太麻煩了,所以我乾脆整理了一張表,把所有角色的重要議題都放進來了,廢話不多說大家就直接看表吧XD。

故事當中的艾莎,必須理解母親、懷念母親⋯⋯最終才能整合不同部分的自己。圖/IMDb
角色 生命議題 走出議題的方法
艾莎 自我追尋 / 母親議題
故事的最後艾莎 在世界的終端,北風與海洋交界的地方,找到一切的答案之前,有看到媽媽的影子。艾莎和母親的關係那裡是一個哭點,我離開戲院的時候,旁邊的幾個男生說他們在那裡哭了。
整篇文章都已經在談自我追尋了,所以前者我就不再贅述;而母親議題的部分7, 8,則是很多人在自我追尋(個體化,individuality)9的過程當中終究必須觸及的部分。就像故事當中的艾莎,必須感受到罪惡、愧疚、理解母親、懷念母親⋯⋯最終才能夠連結內在的四個元素,整合不同部分的自己。
安娜 放手,把目光放回自己身上
安娜從第一集開始就一直在追隨著姐姐的腳步,而忽略了自己的位置。艾莎把她推開看似殘忍,但也象徵著:妹妹,我的路我必須自己走,而你也要走自己的路(堅毅)。
當然一開始安娜是憤怒的,所以她乘著用冰做的舟(船經常象徵追尋自我的承載物,container),到了最後甚至失去了同伴雪寶,她才為自己踏出第一步。換言之,在先前她過得都是姐姐的人生,放手之後,她終於可以過自己的人生,成為自己國度裡面的女王。
雪寶 恐懼改變
整個故事當中,雪寶一直詢問「有東西是生命當中不變的?」這個哲學議題,希望周遭的人事物一切都不會變。
1. 在駕馭蓋兒的時候,其實也是接受了不確定、一切都會改變、沒有固定形狀的這件事情。
2. 和安娜的分離與死亡,體會到真正不變的是愛。
阿克 自我中心
前面幾次的求婚,他總是在想著自己要怎麼樣打扮怎麼樣表達,才能夠讓安娜答應。所以總是在不當的時機,說出嘴拙的話。
設身處地:阿克從頭到尾總共求婚了到第四次才成功,並不是因為第四次有冒險的加持,而是在第三次到第四次中間他從岩石巨人的腳下救出安娜時,他問了一句:「what do you need?」他終於能夠思考安娜想要的是什麼,而不是只是一昧的想要表現而已。

看起來在這張表當中,大家在追尋的是四個完全不同的生命命題,實際上,所有的角色都在面臨一個同樣的問題:我到底是要維持目前的行為、生活方式與人際關係,還是要做出一些不同的調整和改變?

兩種動力:自我驗證與自我提升

還記得艾莎一開始的掙扎嗎?其實,她的掙扎也是每個人的掙扎——是要離開舒適圈,探索更多可能的自己(possible self),還是要繼續待在舒適圈裡,過著沒有好也沒有不好的日子?這就是內在自我兩種動機(motivation)的矛盾。在有關於自我的研究當中(self and psychology)有兩股重大力量,分別是自我驗證(self verification)10自我增強 / 自我提昇 (self improvement / self enhancement)11,這兩個是非常重要的動機,列表如下: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自我的動機 定義 目的 過度時的缺點
自我驗證 人們希望根據自己對自己的信念和感覺,來被他人認識和理解。比方說,你覺得自己是個幽默的人,你也希望別人這樣覺得,甚至會從生活中有意無意去收集「我是個幽默的人」的訊息來驗證自己「果然是如此」。 自我穩固和自我一致性(self consistency)。穩定是很重要的,畢竟如果每天你對自己的認識都不一樣,你應該會感到惶惶不安。 有一些研究顯示,低自尊的人會傾向維持自我概念的一致性,而抗拒挑戰和改變12。對他們來說,「穩定得覺得自己很糟糕」至少比較可控制,相反地面對「那個可能的變好」,他們反而會有很多的擔憂。
自我增強與自我提昇 自我增強指的是在威脅,失敗或自尊心受到打擊的情況下,我們會提昇對自我的評價。自我提昇是指,我們會想要透過有計劃的練習與活動,讓自己變得更好。 自我增強在你失意時可以保護你的自尊不受威脅,而自我成長。這個也同等重要,如果你的個性一直以來都不會改變,那麼你大概會重複一樣的錯誤、也不會有什麼進步。 如果你過度自我要求,又自己太高的標準,每天都想要變成「更好的人」,那麼這樣巨大的壓力很容易讓你變成「適應不良的完美主義者」13,你可能從這種自我要求當中獲得一些好處,但也過得非常辛苦。

這兩個力量在我們的內心裡面互相拉扯,所以有些時候我們會想要改變和突破,而大部分的時候我們則是習慣待在舒適圈裡面——直到你無法忍受的痛苦出現

為什麼人會習慣待在舒適圈裡面呢?為什麼我們會習慣壓抑情緒而倡導理性14, 15?為什麼你明明知道現在的日子過得不好,卻沒有勇氣改變呢?說穿了,所有的膽小都是來自於恐懼(Fear),我們太害怕未知、被情緒淹沒、不可控的事情,所以我們在自己的心裡構築了一個水壩,停止對自己的自卑和憐憫(Self compassion)16,忽視自己其實想要的是自由、欺騙自己很滿意現在生活。可是當你閉上眼睛不去看那些內在「第五靈」的呼喚(這裡並不是在講能量等偽科學,而是劇情XD),它最終會化為一種怒吼,撼動你的日常,那你不得不去正視它的重量(這就是為什麼一開始王城會斷水斷電、被地震給吞噬)。

身為一個人,就沒有永遠安逸的王城,每一次的地震,都在引領你踏上新的旅程。

但如果你目前被恐懼佔據,那該怎麼辦呢?老實說艾莎已經給我們答案了:找一些可以信賴的朋友和你一起上路(心理學上我們稱做社會支持,social support)17,不過到了某些關頭,你還是要能忍受孤獨(畢竟成功人士都能夠忍受 10000 小時的孤獨)18、甚至要經歷某一種死亡(你看白雪公主跟小紅帽也死過)7, 19,才能夠深入那個內在而幽暗的自己,達到另外一種蛻變——這就是為什麼劇情要安排在旅途中斷的時候,兩個人分開獨立行動(想像一下,在這個蛻變過程當中,你的衣服如艾莎一樣從水藍色變成全白的樣子⋯⋯糟糕,為什麼變成真人版卻有點中二的感覺XD)。

深入那個內在而幽暗的自己,才能夠達到另外一種蛻變。圖/IMDb

有些路,只能夠自己走。當你願意通過這些痛苦跟孤獨,歷經某些放棄與失去,你再度起身的每一步,都終將成為更好的自己。

總之:找朋友跟你一起上路,必要時忍受孤獨,是走出舒適圈的不二法門。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走進自己的未知:黑暗過後就是黎明

我經常說:人是很犯賤的動物,不夠痛苦的時候是不會改變的。回到故事一開始,我們可能會以為「第五靈」在召喚艾莎,但看到後來你會發現說穿了其實是艾莎內在的自己在召喚她自己。

換句話說,當你已經無法忍受耳朵旁邊的某種聲音、當你內心裡面某一部分的自己開始躁動不安,想被你聽見並且希望你做出些改變20,這時候的你通常不會太舒服,也因為這個不舒服,讓你願意離開原本的舒適圈,航向你一直以來的夢,Into the unknown~~(音樂下)。

後記

整部片裡面我覺得最讓我感動的是,從頭到尾有非常多的歌曲橋段(如果人生也可以一邊活一邊唱歌就好了XD),有一種La La Land 的既視感。尤其是阿克唱的那段 Lost in the Woods ,整個打中我的笑點(有男孩團體的感覺)。而有點可惜的是,因為每一個部分都要碰到,看起來有點像大雜燴,有些部分只是點到為止,沒有深入的探討。不過整體來說,作為一部闔家觀賞老少咸宜的動畫,我覺得已經做得非常好了!不但小朋友看了會想笑、中朋友看了會覺得有趣可愛、討厭的大人們(?)看了,也可以從當中領悟到一些東西,所以我給五顆星!

參考文獻與延伸閱讀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1. Dombalagian, O. H. (2006). Self and Self-Regulation: Resolving the SRO Identity Crisis. Brook. J. Corp. Fin. & Com. L., 1, 317.
  2. Campbell, J. (2008). The hero with a thousand faces (Vol. 17): New World Library.
  3. 海苔熊、黃宗堅 (2019)。 糖果屋:在匱乏裡的救贖。張老師月刊, 493。
  4. Jung, C. G.(2013)。人及其象徵:榮格思想精華(龔卓軍譯)(二版)。新北市:立緒文化出版 。(原著出版於 1964)
  5.  Raff, J.(2007)。榮格與鍊金術。台北:人本自然 。
  6. Edinger, E. F. (1985). Anatomy of the Psyche Alchemical Symbolism in Psychotherapy.
  7. 葉琳、林書熲 (2017)。 擺脫共生,成為女人:從榮格心理分析取向看小紅帽與狼[Getting Rid of Symbiosis and Becoming an Woman: Reflections on the Little Red Riding-hood and the Wolf through the Perspective of Jungian Psychology]。輔導季刊, 53(1),頁 16-24。
  8. 岡田尊司(2015)。母親這種病(張婷婷譯)。台灣:時報出版。
  9. 李宗憲(2015)。生命的認識與整合──試論榮格個體化哲學。南華大學生死學系哲學與生命教育,台灣。
  10. Sedikides, C., & Strube, M. J. (1995). The multiply motivated sel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Bulletin, 21(12), 1330-1335.
  11. Chang, E. C. (2008). Self-criticism and self-enhancement: Theory, research, and clinical implications.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12. Wood, J. V., Heimpel, S. A., Manwell, L. A., & Whittington, E. J. (2009). This mood is familiar and I don’t deserve to feel better anyway: mechanisms underlying self-esteem differences in motivation to repair sad mood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96(2), 363.
  13. 江秋慧(2016)。國中教師完美主義、因應策略與班級經營效能之相關研究。中華大學。
  14. 蘇益賢(2018)。練習不壓抑。台灣:時報文化。
  15. 胡展誥(2017)。別讓負面情緒綁架你:30個覺察+8項練習,迎向自在人生。台灣:寶瓶文化。
  16. Breines, J. G., & Chen, S. (2012). Self-compassion increases self-improvement motivation.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Bulletin, 38(9), 1133-1143.
  17. Cohen, S. E., & Syme, S. L. (1985). Social support and health. Academic Press.
  18. Gladwell, M.(2008)。Outliers: The story of success(異數:超凡與平凡的界線在哪裡?)。UK:Hachette UK。
  19. 吳東彥、黃宗堅 (2019)。 《白雪公主》的童話分析:性意識及陽性原則的啟蒙與開展[The Analysis of Snow White: Initi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Sexuality and Animus]。輔導季刊, 55(1),頁 61-70。
  20. Thun, F. S. v.(2018)。我與內心團隊的溝通心理學(Miteinander Reden 3: Das „innere Team“ und situationsgerechte Kommunikation: Kommunikation, Person, Situation)(彭意梅譯)。台灣,台北:商周出版。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文章難易度
海苔熊
70 篇文章 ・ 472 位粉絲
在多次受傷之後,我們數度懷疑自己是否失去了愛人的能力,殊不知我們真正失去的,是重新認識與接納自己的勇氣。 經歷了幾段感情,念了一些書籍,發現了解與頓悟總在分手後,希望藉由這個平台分享一些自己的想法與閱讀心得整理,幫助(?)一些跟我一樣曾經或正在感情世界迷網的夥伴,用更健康的觀點看待愛情,學著從喜歡自己開始,到敏感於周遭的重要他人,最後能用自己的雙手溫暖世界。 研究領域主要在親密關係,包括愛情風格相似性,遠距離戀愛的可能性,與不安全依戀者在網誌或書寫中所透露出的訊息。 P.s.照片中是我的設計師好友Joy et Joséphine

0

1
0

文字

分享

0
1
0
從認證到實踐:以智慧綠建築三大標章邁向淨零
鳥苷三磷酸 (PanSci Promo)_96
・2024/11/15 ・4487字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本文由 建研所 委託,泛科學企劃執行。 


當你走進一棟建築,是否能感受到它對環境的友善?或許不是每個人都意識到,但現今建築不只提供我們居住和工作的空間,更是肩負著重要的永續節能責任。

綠建築標準的誕生,正是為了應對全球氣候變遷與資源匱乏問題,確保建築設計能夠減少資源浪費、降低污染,同時提升我們的生活品質。然而,要成為綠建築並非易事,每一棟建築都需要通過層層關卡,才能獲得標章認證。

為推動環保永續的建築環境,政府自 1999 年起便陸續著手推動「綠建築標章」、「智慧建築標章」以及「綠建材標章」的相關政策。這些標章的設立,旨在透過標準化的建築評估系統,鼓勵建築設計融入生態友善、能源高效及健康安全的原則。並且政府在政策推動時,為鼓勵業界在規劃設計階段即導入綠建築手法,自 2003 年特別辦理優良綠建築作品評選活動。截至 2024 年為止,已有 130 件優良綠建築、31 件優良智慧建築得獎作品,涵蓋學校、醫療機構、公共住宅等各類型建築,不僅提升建築物的整體性能,也彰顯了政府對綠色、智慧建築的重視。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說這麼多,你可能還不明白建築要變「綠」、變「聰明」的過程,要經歷哪些標準與挑戰?

綠建築標章智慧建築標章綠建材標章
來源: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第一招:依循 EEWH 標準,打造綠建築典範

環境友善和高效率運用資源,是綠建築(green building)的核心理念,但這樣的概念不僅限於外觀或用材這麼簡單,而是涵蓋建築物的整個生命週期,也就是包括規劃、設計、施工、營運和維護階段在內,都要貼合綠建築的價值。

關於綠建築的標準,讓我們先回到 1990 年,當時英國建築研究機構(BRE)首次發布有關「建築研究發展環境評估工具(Building Research Establishment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Method,BREEAM®)」,是世界上第一個建築永續評估方法。美國則在綠建築委員會成立後,於 1998 年推出「能源與環境設計領導認證」(Leadership in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Design, LEED)這套評估系統,加速推動了全球綠建築行動。

臺灣在綠建築的制訂上不落人後。由於臺灣地處亞熱帶,氣溫高,濕度也高,得要有一套我們自己的評分規則——臺灣綠建築評估系統「EEWH」應運而生,四個英文字母分別為 Ecology(生態)、Energy saving(節能)、Waste reduction(減廢)以及 Health(健康),分成「合格、銅、銀、黃金和鑽石」共五個等級,設有九大評估指標。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我們就以「台江國家公園」為例,看它如何躍過一道道指標,成為「鑽石級」綠建築的國家公園!

位於臺南市四草大橋旁的「台江國家公園」是臺灣第8座國家公園,也是臺灣唯一的濕地型的國家公園。同時,還是南部行政機關第一座鑽石級的綠建築,其外觀採白色系列,從高空俯瞰,就像在一座小島上座落了許多白色建築群的聚落;從地面看則有臺南鹽山的意象。

因其地形與地理位置的特殊,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則成了台江國家公園的首要考量。園區利用既有的魚塭結構,設計自然護岸,保留基地既有的雜木林和灌木草原,並種植原生與誘鳥誘蟲等多樣性植物,採用複層雜生混種綠化。以石籠作為擋土護坡與卵石回填增加了多孔隙,不僅強化了環境的保護力,也提供多樣的生物棲息環境,使這裡成為動植物共生的美好棲地。

台江國家公園是南部行政機關第一座鑽石級的綠建築。圖/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第二招:想成綠建築,必用綠建材

要成為一幢優秀好棒棒的綠建築,使用在原料取得、產品製造、應用過程和使用後的再生利用循環中,對地球環境負荷最小、對人類身體健康無害的「綠建材」非常重要。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這種建材最早是在 1988 年國際材料科學研究會上被提出,一路到今日,國際間對此一概念的共識主要包括再使用(reuse)、再循環(recycle)、廢棄物減量(reduce)和低污染(low emission materials)等特性,從而減少化學合成材料產生的生態負荷和能源消耗。同時,使用自然材料與低 VOC(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揮發性有機化合物)建材,亦可避免對人體產生危害。

在綠建築標章後,內政部建築研究所也於 2004 年 7 月正式推行綠建材標章制度,以建材生命週期為主軸,提出「健康、生態、高性能、再生」四大方向。舉例來說,為確保室內環境品質,建材必須符合低逸散、低污染、低臭氣等條件;為了防溫室效應的影響,須使用本土材料以節省資源和能源;使用高性能與再生建材,不僅要經久耐用、具高度隔熱和防音等特性,也強調材料本身的再利用性。


在台江國家公園內,綠建材的應用是其獲得 EEWH 認證的重要部分。其不僅在設計結構上體現了生態理念,更在材料選擇上延續了對環境的關懷。園區步道以當地的蚵殼磚鋪設,並利用蚵殼作為建築格柵的填充材料,為鳥類和小生物營造棲息空間,讓「蚵殼磚」不再只是建材,而是與自然共生的橋樑。園區的內部裝修選用礦纖維天花板、矽酸鈣板、企口鋁板等符合綠建材標準的系統天花。牆面則粉刷乳膠漆,整體綠建材使用率為 52.8%。

被建築實體圍塑出的中庭廣場,牆面設計有蚵殼格柵。圖/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在日常節能方面,台江國家公園也做了相當細緻的設計。例如,引入樓板下的水面蒸散低溫外氣,屋頂下設置通風空氣層,高處設置排風窗讓熱空氣迅速排出,廊道還配備自動控制的微噴霧系統來降溫。屋頂採用蚵殼與漂流木創造生態棲地,創造空氣層及通風窗引入水面低溫外企,如此一來就能改善事內外氣溫及熱空氣的通風對流,不僅提升了隔熱效果,減少空調需求,讓建築如同「與海共舞」,在減廢與健康方面皆表現優異,展示出綠建築在地化的無限可能。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島式建築群分割後所形成的巷道與水道。圖/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在綠建材的部分,另外補充獲選為 2023 年優良綠建築的臺南市立九份子國民中小學新建工程,其採用生產過程中二氧化碳排放量較低的建材,比方提高高爐水泥(具高強度、耐久、緻密等特性,重點是發熱量低)的量,並使用能提高混凝土晚期抗壓性、降低混凝土成本與建物碳足跡的「爐石粉」,還用再生透水磚做人行道鋪面。

2023 年優良綠建築的臺南市立九份子國民中小學。圖/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2023 年優良綠建築的臺南市立九份子國民中小學。圖/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同樣入選 2023 年綠建築的還有雲林豐泰文教基金會的綠園區,首先,他們捨棄金屬建材,讓高爐水泥使用率達 100%。別具心意的是,他們也將施工開挖的土方做回填,將有高地差的荒地恢復成平坦綠地,本來還有點「工業風」的房舍告別荒蕪,無痛轉綠。

雲林豐泰文教基金會的綠園區。圖/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等等,這樣看來建築夠不夠綠的命運,似乎在建材選擇跟設計環節就決定了,是這樣嗎?當然不是,建築是活的,需要持續管理–有智慧的管理。

第三招:智慧管理與科技應用

我們對生態的友善性與資源運用的效率,除了從建築設計與建材的使用等角度介入,也須適度融入「智慧建築」(intelligent buildings)的概念,即運用資通訊科技來提升建築物效能、舒適度與安全性,使空間更人性化。像是透過建築物佈建感測器,用於蒐集環境資料和使用行為,並作為空調、照明等設備、設施運轉操作之重要參考。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為了推動建築與資通訊產業的整合,內政部建築研究所於 2004 年建立了「智慧建築標章」制度,為消費者提供判斷建築物是否善用資通訊感知技術的標準。評估指標經多次修訂,目前是以「基礎設施、維運管理、安全防災、節能管理、健康舒適、智慧創新」等六大項指標作為評估基準。
以節能管理指標為例,為了掌握建築物生命週期中的能耗,需透過系統設備和技術的主動控制來達成低耗與節能的目標,評估重點包含設備效率、節能技術和能源管理三大面向。在健康舒適方面,則在空間整體環境、光環境、溫熱環境、空氣品質、水資源等物理環境,以及健康管理系統和便利服務上進行評估。

樹林藝文綜合大樓在設計與施工過程中,充分展現智慧建築應用綜合佈線、資訊通信、系統整合、設施管理、安全防災、節能管理、健康舒適及智慧創新 8 大指標先進技術,來達成兼顧環保和永續發展的理念,也是利用建築資訊模型(BIM)技術打造的指標性建築,受到國際矚目。

樹林藝文綜合大樓。圖/內政部建築研究所「111年優良智慧建築專輯」(新北市政府提供)

在興建階段,為了保留基地內 4 棵原有老樹,團隊透過測量儀器對老樹外觀進行精細掃描,並將大小等比例匯入 BIM 模型中,讓建築師能清晰掌握樹木與建築物之間的距離,確保施工過程不影響樹木健康。此外,在大樓啟用後,BIM 技術被運用於「電子維護管理系統」,透過 3D 建築資訊模型,提供大樓內設備位置及履歷資料的即時讀取。系統可進行設備的監測和維護,包括保養計畫、異常修繕及耗材管理,讓整棟大樓的全生命週期狀況都能得到妥善管理。

智慧建築導入 BIM 技術的應用,從建造設計擴展至施工和日常管理,使建築生命周期的管理更加智慧化。以 FM 系統 ( Facility Management,簡稱 FM ) 為例,該系統可在雲端進行遠端控制,根據會議室的使用時段靈活調節空調風門,會議期間開啟通往會議室的風門以加強換氣,而非使用時段則可根據二氧化碳濃度調整外氣空調箱的運轉頻率,保持低頻運作,實現節能效果。透過智慧管理提升了節能效益、建築物的維護效率和公共安全管理。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總結

綠建築、綠建材與智慧建築這三大標章共同構建了邁向淨零碳排、居住健康和環境永續的基礎。綠建築標章強調設計與施工的生態友善與節能表現,從源頭減少碳足跡;綠建材標章則確保建材從生產到廢棄的全生命週期中對環境影響最小,並保障居民的健康;智慧建築標章運用科技應用,實現能源的高效管理和室內環境的精準調控,增強了居住的舒適性與安全性。這些標章的綜合應用,讓建築不僅是滿足基本居住需求,更成為實現淨零、促進健康和支持永續的具體實踐。

建築物於魚塭之上,採高腳屋的構造形式,尊重自然地貌。圖/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文章難易度

討論功能關閉中。

鳥苷三磷酸 (PanSci Promo)_96
211 篇文章 ・ 312 位粉絲
充滿能量的泛科學品牌合作帳號!相關行銷合作請洽:contact@pansci.asia

0

4
5

文字

分享

0
4
5
要如何才能好好的拒絕?拒絕的關鍵技巧——《懂了以後更輕鬆的心理學》
大好書屋_96
・2023/01/11 ・2941字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拒絕是一門學問

就算是勇於開口拒絕的人,事後也難以立刻釋懷,情感一定會產生波動。否則的話,前文提到在圖書館藏書上塗鴉的實驗,這種不合理的請求又怎會有那麼多人答應?

假如希望自己在拒絕他人時能稍微輕鬆一點,那麼建議你先審視一下自己在哪些情況下,或者基於何種需求和恐懼,特別難以開口向他人推辭。

是不是為了逃避恐懼、滿足欲望,所以選擇「答應他人請求」這種最簡單的途徑?又或是你現在就在後悔、不滿的泥淖中苦苦掙扎呢?


就算是勇於開口拒絕的人,拒絕他人後也難以立刻釋懷。圖/pexels

拒絕的關鍵技巧

即使掌握了個人因素,一時之間也很難改變。如果你屬於這種類型,不妨謹記接下來的幾項關鍵技巧,然後加以練習、活用。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拒絕的時候,務必要把結論放在前面,明確地表達回絕之意」,例如收到不想答應的委託時,一開始就要把話說清楚。若對方追問理由,只要簡單扼要地說明即可,接著再傳達出自己沒能應允的遺憾。

拒絕時最糟糕的情況,就是讓對方持續抱有希望。如果用一些冠冕堂皇的理由來包裝,反而讓對方心懷期待,不如明確地拒絕提案,讓對方能盡快尋找其他對策。這種方式,或許才是真正的體貼。

不僅僅是工作,在人際關係方面,假如知道某人對自己懷有好感,但自己無意讓關係進一步發展時,最好能明確表達拒絕之意。

明確地拒絕提案,讓對方能盡快尋找其他對策;這種方式,或許才是真正的體貼。圖/pexels

一拖再拖、坐等對方自己摸摸鼻子放棄的心態,很可能是因為不想讓自己變成壞人,或者是打算把對方當成備胎。如果不知道該怎麼回絕,就試著把立場互換,思考一下自己會希望對方怎麼做。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假如我是他的話,會想要被「凌遲」嗎?答案應該是否定的。在工作或人際關係上碰到難以推辭的狀況時,不妨試試看「換位思考」,如此一來,或許更能理解自己的拒絕不是壞事,反倒是得以顧全雙方的舉動。

拒絕他人時,經常會擔心對方會不會覺得我很無情、彼此的關係會不會因此決裂,或者對方是否會認為我能力不足。整體而言,對方很少會產生我們預想的負面感受。

當然,有時就算我們考慮到各種情況,鄭重地予以拒絕,但對方還是會失望,甚至顯露出不友善的態度。這種時候,我們必須提醒自己,對方的行為、反應與我無關,我們無法連他人的情緒都一併扛起。

把拒絕變成選擇,嘗試轉換觀點

實在難以開口表達拒絕之意時,觀察自己內心的思維模式,才是最接近問題核心的解決方法吧?為了減輕回絕、推卻時的負擔感,建議轉換一下自己對「拒絕」的觀點。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為了減輕回絕、推卻時的負擔感,建議轉換一下自己對「拒絕」的觀點。圖/pexels

第一,不是無法拒絕他人,而是自己難以放下心中渴望的事物。

仔細回想一下前文提到的原因,會發現不管是哪一種情況,其實裡頭都藏著自己的渴望:希望被當成好人、想要獲得認可與關愛、不想讓對方受傷,或者想為他人提供協助等。

追根究柢,之所以無法拒絕他人,是因為自己內心渴求的事物,與是否答應對方的要求息息相關。

最近,萬能博士接到非常吸引人的合作提案,雖然超過她的能力範圍,卻很難開口拒絕對方。在仔細想過一遍之後,才發現裡面藏有萬能博士的個人欲望——因為提案十分有趣,所以內心不想放棄。

於是,她領悟到了自己並非不懂得拒絕,而是根本放不下透過該合作案可能獲得的利益。假如能釐清自己足以承擔的範圍和渴望的事物,並且權衡其中的利弊,或許就能更明確地表達拒絕之意。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第二,把拒絕變成選擇,嘗試轉換觀點。

難以拒絕的時候,就是關係到個人渴望的時刻。如果能清楚分辨自己的需求,拒絕就不再只是從「應允」或「推卻」之間二選一,而是站在滿足個人渴望的角度去做判斷。

如此一來,「我」就會成為選擇的主體,責怪他人或推卸責任等情況也會跟著減少。

拒絕與控制的實驗

讓我們來看一個與「拒絕用語」和「控制感」有關的有趣實驗吧!

根據喬治亞大學凡妮莎.帕特里克(Vanessa M. Patrick)教授與同事進行的實驗,在表達拒絕時,「我不要」(I don’t)和「我不能」(I can’t)這兩句用語,會在行為上顯現出差異。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研究人員提供垃圾食物給有減重計畫的實驗參加者,並且讓其中一組在拒絕時說「我不吃」,而另一組則是回答「我不能吃」,接著在實驗過程裡反覆地練習。

實驗結束後,研究人員讓每位受試者自行挑選一樣小點心做為謝禮:其中一個籃子,裝的是高卡路里的巧克力棒,另外一個籃子,則裝有健康的穀物棒。

研究結果顯示,回答「我不吃」的組別,選擇穀物棒的比率明顯較高;而強調「我不能吃」的組別,選擇高卡路里巧克力棒的比率,幾乎比另一組高出兩倍。

換句話說,「我不要」這句話充滿了自我控制感,但「我不能」這句話,卻讓人有種受到外部因素影響的感覺。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只是選擇不同的拒絕用語,實驗結果卻令人驚訝。

反覆表示「我不要」後,感覺自我控制和權限都獲得強化,最後在不知不覺間,做出更多與個人目標一致的行為。

相反的,一再強調「我不能」,就會更切身體會到無力感,在真的被賦予選擇權時,反而失去了自制能力,最終做出與個人目標不符的舉動。

當我們表示拒絕時,如果說「抱歉,我做不到」,就會覺得是外部壓力或因素導致自己無能為力,因此,開口「拒絕」就會變得十分困難,讓人下意識想要逃避。

反之,如果說「抱歉,我沒有意願」,就會有一種操之在我的感覺,回應時也較能理直氣壯。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反之,如果說「抱歉,我沒有意願」,就會有一種操之在我的感覺,回應時也較能理直氣壯。圖/pexels

關鍵就在於看待「拒絕」一事的角度。當然,我們也可以說:「有點困難,我沒辦法。」但重要的是,不要認為自己是在無可奈何的情況下才拒絕對方,而是手中握有控制權,幾經考慮後才予以回絕。

如此一來,開口拒絕他人時,才會變得更加輕鬆、容易。此外,在那之後的行動與責任,也會回歸到自己身上,不至於陷入怨天尤人或自我譴責的地步。

——本文摘自《懂了以後更輕鬆的心理學:心理諮商專家精選最有感15個議題,克服拖延症、完美主義、自卑、過度擔憂的日常練習》,2022 年 11 月,大好書屋出版,未經同意請勿轉載。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大好書屋_96
7 篇文章 ・ 8 位粉絲
「大好」是一種期許,期盼生活中有更多美好。「大好」也是一種力量,讓我們相信閱讀可以帶來改變。「大好書屋」四個字搭起了一個家,期盼這份溫暖的力量能持續傳遞下去。大好書屋

0

2
0

文字

分享

0
2
0
閨蜜怎麼會決裂?——透視《華燈初上》影響蘇媽媽與蘿絲媽媽友情的因素
雞湯來了
・2022/04/05 ・2555字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 文/雞湯來了特約作者吳心予
  • 校稿/雞湯來了張芷晴、陳世芃
  • 製圖/雞湯來了實習生翁欣容
  • 編輯/雞湯來了蕭子喬

電視劇《華燈初上》以日式酒店為背景,描述劇中人物的愛恨情仇。其中最受到關注的是劇中兩位女主角:蘿絲跟蘇之間發生的故事。蘿絲和蘇在高中時期成為好姐妹,一路以來發生了蘿絲離家出走、蘇未婚懷孕、蘿絲因為前夫的債務坐牢、兩人共同經營「光」酒店、各自面對不同的愛情煩惱等等人生轉折的時候,蘿絲跟蘇都一直陪伴在彼此身邊、不離不棄。

「就像我和蘇一樣,有人在背後支撐妳,不管發生什麼事,只要有她在就心安」
-《華燈初上》蘿絲

然而,在第二季的劇情裡,蘇跟蘿絲親密的情感卻出現裂痕,發生激烈的爭吵。在爭吵之中,蘇頻頻說出傷人的話,甚至讓蘿絲拿起煙灰缸想要砸向蘇。是什麼原因讓原本要好的閨蜜決裂?原生家庭的溝通模式,如何影響她們的相處?

「同情就像一把刀子,一刀刺死我,這種你最擅長,

又假裝一副清高溫柔、與世無爭的樣子,妳就是要證明妳是最優秀、贏的那個。」
-《華燈初上》蘇

圖/《華燈初上》

女生的感情為什麼這麼好?獨特性的閨蜜情感

從蘿絲跟蘇的感情互動中,可以看到女性親密情感關係的獨特性,它自成一格,獨立於女同志以及異性戀關係框架之外。相較常見女性的人生規劃以原生家庭或另一半為主,劇中蘇跟與蘿絲都把對方當作人生規劃的重心,事業跟養育子女的計畫都與彼此相關。不論是生活安排或者情緒感受,蘇跟蘿絲的狀態緊緊相連,除了考慮對方的感受與處境,也將對方視為生命中重要的夥伴。

甚至當蘿絲跟蘇兩人在面對「情人跟閨蜜」二選一的情境時,都選擇了彼此。蘿絲跟江瀚在一起之後,蘇選擇隱忍自己對江瀚的情愫,支持好姊妹的感情。蘿絲與江瀚分手後,蘇與江瀚無縫接軌的戀情曝光,一開始蘿絲非常憤怒,但是蘿絲在蘇與他人衝突或遇到人生困境的時候,都站在蘇的立場處理事情,可見閨蜜情感對蘇跟蘿絲來說都勝過愛情。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華燈初上》的劇情,讓我們不只看見愛情如何影響閨蜜情感,而是兩個原生家庭及婚姻破裂的異性戀女生,如何成為互相支持的角色,以及緊密的關係如何受到兩人的自我價值感、成長背景以及戀愛經驗影響,發生劇烈的爭吵與誤會。

閨蜜情感總是脆弱?3大因素影響友情

蘇跟蘿絲在學生時期跟成年後曾經歷強烈的爭吵,在吵架的過程中,可以看到兩人面對衝突時的不知所措。她們看待友誼跟處理衝突的方式,都受到家庭關係、自我價值感跟戀愛經驗的影響。

因素1|家庭關係影響溝通習慣

原生家庭的互動方式,大幅影響蘇跟蘿絲看待自我與人際關係的角度。蘇的媽媽與蘇之前沒有良好的溝通與照顧關係,導致蘇缺乏與親近的人溝通的能力。蘿絲的爸爸用權威的方式教育子女,所以蘿絲沒有機會跟父母表達內心想法,也無法被父母理解,年少的時候就離家出走。

因為兩人都生在缺乏良好溝通的家庭,每當蘇跟蘿絲的關係出現矛盾,都是用大聲爭吵的方式跟對方互動,無法順暢面對衝突。不管青少年時期或者成年後的蘿絲跟蘇,對於關係都缺乏安全感與溝通能力,無法坦誠對人際關係中的對象說出自己的感受與期望,只會習慣性地用傷害對方或自己的形式,期望情感關係朝向理想的方向發展。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因素2|自我價值影響自尊與安全感

青少年時期形塑的自我價值,也進一步影響蘇與蘿絲的閨蜜感情。當青少年的自我價值感低落,認為自己不值得獲得友情支持,就不容易感受到身邊朋友的情感支持。

蘇從小被母親拋棄,在學校除了蘿絲沒有其他朋友,在戀愛關係中用激烈的手段離開或者挽留關係,對於人際關係有著強烈的不安全感與不自信,認為自己不值得被愛。低落的自我價值感影響蘇從蘿絲身上感受到的支持,讓蘇認為「蘿絲跟其他人一樣可能會背叛自己」,難以獲得關係中的安全感。

因素3|戀愛經驗影響自我覺察深度

戀愛關係的結束,可能引爆原本隱藏的感受,以及對閨蜜情感進一步的覺察,也可能因此動搖原本的姐妹情誼。蘿絲因為跟江瀚分手,發現堅強的內心也有脆弱的地方;蘇也在跟江瀚分手之後,發現自己面對感情沒有想像中理性,一旦面對破裂的關係,沒有復原的能力與勇氣。

蘇與蘿絲激烈爭吵後,無法面對蘿絲可能傷心的情緒,同時出於對於現有生活的逃避,離開與蘿絲共同經營的日式酒店,連股份也劃分得一乾二凈。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閨蜜吵架怎麼辦?2個方法梳理過去、尋找關係共識

蘿絲跟蘇因為長期在生活上跟情感上互相扶持,累積了深厚的情誼,但感情在突發事件爆發後,引爆過去的家庭、自尊與戀愛經驗議題帶來的影響,尤其兩人跟原生家庭成員溝通不良的經驗,持續影響她們的友情發展,難以維持像是學生時期一樣的單純互動。

面對閨蜜情感中的爭吵,可以透過自我覺察與表達感受兩個方式,找到能夠一起長期經營閨蜜關係的模式。

  • 自我覺察|
    回顧過往的家庭關係與人際關係(戀愛經驗),思考過去與家人溝通的方式,能不能對家人說出內心的想法?心裡的想法有沒有被聆聽?跟家人互動的時候,能不能感受到愛和支持的正向感受?
  • 表達感受|
    從過去的人際互動經驗中,找到順利溝通的方式,用來與閨蜜表達內心想法。或者從過去不愉快人際經驗中,反思自己不適應的互動模式,以及期望的互動方式,並嘗試與閨密討論兩人對關係的期待,一起尋找共識。

參考資料

張晏榛(2011)。「非標準親密關係」的女性友「情」:以異性戀女性為例。高雄醫學大學性別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許皓宜(2004)。姊妹情誼的舊曲與新調~戀愛經驗對成年前期女性友誼影響之探究。國立台灣師範學院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Niobe Way & Melissa L. Greene(2006)。Trajectories of Perceived Friendship Quality During

Adolescence: The Patterns and Contextual Predictors。JOURNAL OF RESEARCH ON ADOLESCENCE,16(2),293–320。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雞湯來了
51 篇文章 ・ 463 位粉絲
幸福,如何選擇?雞湯來了相信我們值得擁有更優質的家人關係。致力提供科學研究證實的家庭知識,讓您在家庭生活的日常、人生選擇的關卡,找到適合的方向。雞湯來了官網、雞湯來了F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