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0
0

文字

分享

0
0
0

誠實是需要時間的,在什麼情況下人更愛撒謊?

活躍星系核_96
・2019/06/25 ・1793字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SR值 508 ・六年級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 本文轉載自《環球科學》。撰文 | 迈克尔·舍默(Michael Shermer),翻譯| 红猪。

當時間緊迫,又可以找到藉口時,人們更容易說謊。

「轉投保蓋克,真能節省至少 15% 的汽車保險金嗎?亞伯拉罕·林肯誠實嗎?」蓋克保險公司(Geico)的廣告代言人煞有其事地問道。接著,屏幕上出現了一段廣告,使用老電影的鏡頭,畫面中瑪麗·林肯問她丈夫:「我穿這條裙子屁股大嗎?」誠實的林肯先生扭身上下打量了一番,猶豫片刻之後,用拇指和食指比劃出了一小段距離,最後嘟囔著說:「好像是有點大」。夫人一聽,立馬氣呼呼地轉身走人。

圖/pixabay

這則廣告之所以幽默,是因為林肯夫人提出的問題,表面上看似在徵詢意見,其實是希望獲得讚美,同時測試丈夫的愛與忠誠。

善意的小謊言,可能引致更大的謊言

然而,神經科學家薩姆·哈里斯卻在 2013 年的著作《論說謊》(Lying)中主張,即便如此我們還是應該說出真相:「對朋友說謊,阻絕了他們通往真實的道路,他們會因此變得無知,從而遭受無法預估的傷害。我們的朋友也可能會把謊言當作行事的依據,原本可以根據實情解決的問題,現在也沒那麼容易了。」瑪麗的屁股顯大,或許是因為她的裁縫手藝不高,又或許是因為她真的需要減肥,讓自己變得健康、快樂些。

哈里斯還指出,善意的小謊話往往會引出惡意的大謊話:「很可能用不了多久,你就會變得和大多數人一樣,不假思索就能隱瞞真相,甚至徑直撒謊。」更好的辦法,可能是有策略地說出真相。正如哈里斯的研究顯示: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一切形式的謊言,包括為了照顧對方的情感而編出的善意謊言,都與糟糕的人際關係有關。

圖/pixabay

我們說的話,約有十分之一是謊言?

我們大多數人都不是因為想當壞人才說謊,但是幾乎人人都會有意無意地隱瞞部分真相。究竟我們的話中有多少謊話?大約 10% ——這是行為經濟學家丹·艾瑞裡在 2012 年的著作《不誠實的真相》(The Honest Truth about Dishonesty)中提出的數字。

艾瑞裡描述了一項實驗,實驗要求受試者在有限的時間裡盡可能地解出數字矩陣(一種數學上的運算方式),每解對一道題,就能得到相應的獎金。研究人員要求參與者將結果交給同一個房間裡的主考官,結果發現,20 道題裡他們平均能解出4道。

在另一項實驗中,參與者只需自己數出答對的題目,然後把答題紙扔進碎紙機,告訴另一個房間裡的主考官即可。結果顯示,平均20道題裡他們聲稱自己能解出6道——比對照組實驗的結果增加了 10%。當答對每道題的獎金從 20、25 美分增加到了 1 美元、2 美元、甚至 5 美元時,作假率維持不變。但耐人尋味的是,當獎金增加到答對每道題可獲得 10 美元時,作假率反而略有下降。

艾瑞裡說,這是因為,人們並不一定是在分析了成本與收益後,才決定是否說謊;說謊其實是一種自我欺騙。小小的謊言,能使我們在提升形象的同時,仍然自認為是一個誠實的人。但這一套,放到「大謊話」上就不行了。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圖/pixabay

2013年時,心理學家沙烏勒·沙爾維、奧里·埃爾達爾和尤依拉·比爾拜麥爾在《心理科學》(Psychological Science)上發表了一篇論文,題目叫《誠實需要時間,還得找不到藉口》(Honesty Requires Time, and Lack of Justifcations)。

論文驗證了一個假說:當人們可以為自己的欺騙行為找到藉口時,更容易說謊。

研究中,受試者在一個研究人員看不見的裝置中擲三次骰子,然後將第一次擲出的數字報出來(擲出的數字越高,受試者得到的獎金就越多)。受試者往往把三次數字中,最高的那一次報告上去,由於所有數字的確都是他們擲出來的,所以也能為說出的謊言找到不錯的藉口。這些受試者中,一些人必須在 20 秒之內報告他們的數字,另一些人則不受時間限制。雖然兩組參與者都說了謊,但時間更緊迫的那組,說謊情形更加嚴重。

實驗進行到第二輪,改為受試者擲一次骰子就要報告數字。結果顯示,沒時間考慮的那組說了謊,有時間考慮的那組則報告了真實情況。這兩輪實驗說明,人在時間緊迫的時候更容易說謊,但當時間已經不是決定性因素時,他們會在有藉口的時候才說謊。

這麼看來,也許瑪麗根本不該給林肯先生那麼長的時間思考答案。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文章難易度
活躍星系核_96
778 篇文章 ・ 127 位粉絲
活躍星系核(active galactic nucleus, AGN)是一類中央核區活動性很強的河外星系。這些星系比普通星系活躍,在從無線電波到伽瑪射線的全波段裡都發出很強的電磁輻射。 本帳號發表來自各方的投稿。附有資料出處的科學好文,都歡迎你來投稿喔。 Email: contact@pansci.asia

0

1
0

文字

分享

0
1
0
從「衛生紙」開始的環保行動:一起愛地球,從 i 開始
鳥苷三磷酸 (PanSci Promo)_96
・2024/12/03 ・1592字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你是否也曾在抽衛生紙的瞬間,心頭閃過「這會不會讓更多森林消失」的擔憂?當最後一張衛生紙用完,內心的愧疚感也油然而生……但先別急著責怪自己,事實上,使用木製品和紙張也能很永續!只要我們選對來源、支持永續木材,你的每一個購物決策,都能將對地球的影響降到最低。

二氧化碳是「植物的食物」:碳的循環旅程

樹木的主食是水與二氧化碳,它們從空氣中吸收二氧化碳,並利用這些碳元素形成枝葉與樹幹。最終這些樹木會被砍伐,切成木材或搗成紙漿,用於各種紙張與木製品的製造。

木製品在到達其使用年限後,無論是被燃燒還是自然分解,都會重新釋放出二氧化碳。不過在碳循環中,這些釋出的二氧化碳,來自於原本被樹木「吸收」的那些二氧化碳,因此並不會增加大氣中的碳總量。

只要我們持續種植新樹,碳循環就能不斷延續,二氧化碳在不同型態間流轉,而不會大量增加溫室氣體在大氣中的總量。因為具備循環再生的特性,讓木材成為相對環保的資源。

但,為了木製品而砍伐森林,真的沒問題嗎?當然會有問題!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從吸碳到固碳的循環

砍對樹,很重要

實際上,有不少木材來自於樹木豐富的熱帶雨林。然而,熱帶雨林是無數動植物的棲息地,它們承載著地球豐富的生物多樣性。當這些森林被非法砍伐,不僅生態系統遭到破壞,還有一個嚴重的問題–黃碳,也就是那些大量儲存在落葉與土壤有機質中的碳,會因為上方森林的消失重新將碳釋放進大氣之中。這些原本是森林的土地,將從固碳變成排碳大戶。

不論是黃碳問題,還是要確保雨林珍貴的生物多樣性不被影響,經營得當的人工永續林,能將對環境的影響降到最低,是紙漿和木材的理想來源。永續林的經營者通常需要注重環境保護與生態管理,確保砍下每顆樹木後,都有新的樹木接續成長。木材反覆在同一片土地上生成,因此不用再砍伐更多的原始林。在這樣的循環經營下,我們才能不必冒著破壞原始林的風險,繼續享用木製品。

人工永續林的經營者需要注重環境保護與生態管理,確保砍下每顆樹木後,都有新的樹木接續成長。

如何確保你手中的紙張來自永續林?

如果你擔心自己無意中購買了對環境不友善的商品,而不敢下手,只要認明FSC(森林管理委員會)認證與 PEFC(森林認證制度)認證標章,就能確保紙漿來源不是來自原始林。並且從森林到工廠、再到產品,流程都能被追蹤,為你把關每一張紙的生產過程合乎永續。

只要認明 FSC(森林管理委員會)認證與 PEFC(森林認證制度)認證標章,就能確保紙漿來源不是來自原始林。

家樂福「從 i 開始」:環境友善購物新選擇

不僅是紙張,家樂福自有品牌的產品都已經通過了環保認證,幫助消費者在日常生活中輕鬆實踐環保。選擇 FSC 與 PEFC 標章只是第一步,你還可以在購物時認明家樂福的「從 i 開始」價格牌,這代表商品在生產過程中已經符合多項國際認證永續發展標準。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從 i 開始」涵蓋十大環保行動,從營養飲食、無添加物、有機產品,到生態農業、動物福利、永續漁業、減少塑料與森林保育,讓你每一項購物選擇都能與環境保護密切相關。無論是買菜、買肉,還是日常生活用品,都能透過簡單的選擇,為地球盡一份力。

選擇 FSC 與 PEFC 標章只是第一步,你還可以在購物時認明家樂福的「從 i 開始」價格牌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文章難易度

討論功能關閉中。

鳥苷三磷酸 (PanSci Promo)_96
212 篇文章 ・ 312 位粉絲
充滿能量的泛科學品牌合作帳號!相關行銷合作請洽:contact@pansci.asia

0

2
2

文字

分享

0
2
2
「溫度」改變別人的看法?拿著一杯熱飲就能讓人覺得自己好相處──《做個有溫度的人》
時報出版_96
・2022/09/09 ・3087字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謝爾頓(宅男行不行的主角之一)走進自家公寓的客廳,看到好友李奧納德與霍華德窩在那裡,現場氣氛緊繃。

宅男行不行(The Big Bang Theory)描述一群科研理工男的感情與生活,是美國知名喜劇。 圖/IMDb

「怎麼了?」他問道。

「霍華德今晚要睡這裡,他跟老媽吵架。」李奧納德解釋。

「你幫他倒一杯熱飲了嗎?」

李奧納德一臉不解地瞪著謝爾頓看,霍華德則是癱坐在沙發上,不發一語。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李奧納德!這是社交禮儀,朋友鬱卒時,你應該幫他倒杯熱飲,比如熱茶之類的。」

「來杯茶確實不錯。」霍華德坦言。

謝爾頓是美劇《宅男行不行》(The Big Bang Theory)的主角之一,網路迷因「以熱飲安撫朋友」可能就是源自於他。不過,認為身體溫暖與精神支持是相通的人,肯定不只他一個。幾個世紀以來,詞曲家與詩人把愛與關懷跟暖心的溫度連結在一起,孤獨與背叛則令人心寒。

叫朋友喝熱水沒關係,但千萬別叫女朋友喝,後果不堪設想。圖/envatoelements

溫度可以改變看法

我們的日常用語也充滿類似的譬喻。我們以「溫暖、熱情」(warm)來形容有愛心、反應熱烈的人。我們作客時,可能獲得「熱情接待」或「冷眼對待」。波蘭人可能 mówi ciepło(熱情地談論)某人;在法國,大家有時會用 battre froid a quelqu’un 的說法(字面意思是「冷對某人」),意思是「故意冷落某人」。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早在 1946 年,現代社會心理學之父阿希(Solomon Asch)的實驗就發現,描述一個人時,加入「熱情」或「冷淡」等字眼,會明顯改變別人對那個人的看法。別人可能認為你很聰明、技巧高超、很堅毅,但那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究竟是熱情還是冷漠。

阿希發現,一般人認為熱情的人是慷慨大方、善於社交、溫厚良善的。冷漠不僅表示你缺乏上述特質,大家也會覺得你展現出相反的特質:小氣、疏離、刻薄。阿希認為,冷熱之別是社會觀感的基礎。

然而,科學研究經過多年才揭開一個事實:這種根本特質不是簡單的語言學或人為譬喻的產物。我們是在「生理上」,真實感受到人際關係中的「冷暖」。

在「生理上」,我們也可以真實感受到人際關係中的「冷暖」。 圖/GIPHY

現在把時間快轉到二十一世紀。2008 年,研究人員在耶魯大學的宏偉建築中做了一項簡單的實驗。一位自願參與的大學生走進心理系大廳,她在那裡遇到一名女性研究助理,說要帶她去四樓的實驗室做實驗。那位助理的手上拿了很多東西:一杯咖啡、一個寫字板、兩本課本。她們兩人一起走向電梯。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在電梯裡,研究助理請那個學生暫時幫她拿著杯子,好讓她在寫字板上隨手記下一些東西。不久,電梯門打開,她們一起走了出來。那位學生不知道的是,實驗的第一部分已經結束了。

一旦進入實驗室,研究人員會請她讀一段文字,那段文字是描述一個虛構的人「某甲」,某甲是聰明、熟練、勤奮、堅定、務實、謹慎的。學生的任務是針對十種性格特徵,為某甲打分數,其中五種性格特徵在語義上與「熱情」或「冷淡」有關。

這項實驗總共有四十一位大學生參與,他們不知道的是,研究人員已經把他們分成兩組。電梯裡,其中一半人被要求拿著的,是從當地咖啡館買來的熱咖啡;另一半的人是拿冰咖啡。這個小差別就足以影響學生對某甲的觀感,相較於拿著冰咖啡的人,拿著熱咖啡的人明顯覺得某甲比較「熱情」。

沒想到搭電梯時,實驗已經不知不覺開始。 圖/envatoelements

對心理學家來說,這種發現是突破性的。那表示,身體實際感受到溫暖,確實可能增加心理或社交上的溫暖印象。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這個實驗就此敞開了研究的閘門(包括我自己的研究):研究溫度與社交性之間的關聯。如果暫時拿著一杯熱飲,就足以讓我們覺得某人比較善於交際、值得信賴,那是否也能讓我們覺得自己跟他比較親近呢?

不是身體上的親近,而是心理上與社交上的親密──就像我們說「親近的朋友」或「親近的家人」那種親近?我決心找出答案。

溫暖確實可以拉近關係

電梯裡拿咖啡的實驗做完一年後,我和荷蘭烏特勒支大學(Utrecht University)的指導教授一起發表了我們的變化版本。我們設計了一個實驗室的研究,當實驗人員忙著在筆電上安裝問卷時,她會請參與者幫忙拿著一個杯子。半數參與者是握著裝熱茶的杯子,另一半是握著裝冰茶的杯子。無論是在電梯裡、還是在實驗室裡,讓人拿著一杯熱飲或冷飲,都會影響參與者對他人的看法。

接下來,是我們實驗的下一步。我們請參與者看一份基本的評估量表,那是畫在一張紙上的幾個簡單的文氏圖(Venn diagram)。每個文氏圖是由兩個圓圈組成。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實驗的下一步。是請參與者看幾個簡單的文氏圖。 圖/wikipedia

在量表的左端,兩個圓圈幾乎沒有接觸;在量表的右端,兩個圓圈幾乎完全重疊。在這兩個極端之間,兩個圓圈的重疊面積持續增加。

我們請參與者假設其中一個圓圈代表他本人,另一個圓圈代表實驗人員。我們想知道參與者畫出的兩個圓圈是否有重疊;如果有重疊,重疊比例是多少?我們已經知道,人際關係更好(更投入、更忠誠、更融洽)的人,通常會把圓圈畫得比較重疊。

在我們的實驗中,拿過熱飲的人所畫的圓圈,比拿過冷飲的人所畫的重疊更多。我們因此推論,熱飲組覺得他們自己與實驗人員的自我更融合。簡言之,他們感覺自己與實驗人員更親近了,只因為實驗人員給了他一杯熱飲,而且不用喝下肚,只要拿著就好。

後來,我們又繼續做相關的實驗,結果發現,參與者甚至會開始使用更多的詞彙來描述自己與他人的親近感。這項研究是這樣運作的:在烏特勒支大學,我們不是請參與者握住熱杯或冷杯,而是請他們待在一個暖氣房(攝氏二十二至二十四度)或冷氣房(攝氏十四至十八度)裡。接著,讓他們觀看一段西洋棋的紅棋與白棋移動的影片。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我們請參與者描述他們看到的情況時,一位待在暖氣房的參與者提到:「我看到一個紅棋跟在其他棋子後面,後來吃掉那些棋子。她先吃下左邊的第二棋子,然後吃掉右邊的棋子。接著,她往後移動,又吃下一個棋子。之後,她往前移動,又吃下一個棋子。」

一個待在冷氣房的參與者說:「小兵與皇后去冒險,但皇后不喜歡他,自己走了。這對白方不利,她的行為引發了衝突與問題。小兵只是個蠢蛋,他放任皇后消失,後來大家都很不滿,連驕傲的國王與小兵都很不滿。」

不管是待在冷氣房還是暖氣房,參與者都很容易採用擬人化的敘述。不過,待在暖氣房的參與者使用較多的動詞來描述看到的情況,待在冷氣房的參與者比較喜歡用形容詞。

——本文摘自《做個有溫度的人:溫度如何影響我們的生活、行為、健康與人際關係》,2022 年 9 月,時報出版,未經同意請勿轉載。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時報出版_96
174 篇文章 ・ 35 位粉絲
出版品包括文學、人文社科、商業、生活、科普、漫畫、趨勢、心理勵志等,活躍於書市中,累積出版品五千多種,獲得國內外專家讀者、各種獎項的肯定,打造出無數的暢銷傳奇及和重量級作者,在台灣引爆一波波的閱讀議題及風潮。

2

5
0

文字

分享

2
5
0
你的鄰居可以信任嗎?鳥類的防騙守則!
羅夏_96
・2021/07/01 ・2833字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我們都不喜歡被欺騙,因為被騙除了心理上覺得受傷外,時常會伴隨著一些利益損失。個人被騙還算小事,一旦欺騙的狀況普遍在社會中出現,就會嚴重破壞人與人之間的信任與合作,進而影響到整個社會的穩定。因此人類社會發展出不少辨識與對抗欺騙者的手段,當然這個過程中,騙子也不斷發展出各種應對方法。但除了人類,動物之間也會為了自身利益進行欺騙。那牠們是如何對抗欺騙呢?近期發表在 Science Advances 上的研究就揭示了其中一種方法1

圖/Giphy

溝通與欺騙

聲音做為動物訊息溝通的一種方式,方便又快速,但這種方式也很容易被騙子利用。例如科學家們就發現,一些靈長類和鳥類會藉由發出假的警告聲來讓同類生物誤以為危險接近,進而離開該地區。這時,這些騙子就能獨享該地區的資源。

這種假的警告聲在同種生物間的欺騙效果非常有效,因為忽視警告聲的代價非常高。如果為了對抗騙子而選擇忽視警告聲,那一旦遇上真的危險很快就 GG 了,因此野生動物多半不會忽略任何警告聲。

那有甚麼辦法能對抗這種欺騙呢?以人類為例,如果有人重複欺騙行為,我們就會記住該人不值得信任,並且將的他的壞名聲告訴團體中的其他人,這樣其他人就知道他不可信任。另一種方式是施行懲罰,一旦發現欺騙的人我們便給予懲罰,讓他不敢再犯的同時,警告其他人最好也不要騙人。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圖/Giphy

但上述的這兩種方式並不太適合野生動物使用。首先你要被騙好幾次才能記住這個騙子不能相信。另外在懲罰騙子時,搞不好對方會反抗,你也會受傷。不論哪種方式,對生活在自然的野生動物來說,成本都頗高。

那怎樣的方式既能防止騙子,成本又最低呢?來自德國康斯坦茨大學與荷蘭瓦赫寧恩大學的研究者,根據對北噪鴉的研究,發現一種有效的方式1

北噪鴉的生活模式

北噪鴉 (Perisoreus infaustus) 是生活在歐亞大陸北部的鳥類,牠們偏好小型團體生活(通常由一對生育者和最多五隻其他北噪鴉組成),一個北噪鴉團體通常會生活在一個範圍為 0.5 – 1 平方公里的領地中,而這個領地對於提供團體成員食物資源非常重要。因此北噪鴉有著很強的領地意識,一旦有其他非團體的北噪鴉侵入領地,領地內的北噪鴉便會發起進攻,以肢體衝突的方式把入侵者趕走。

北噪鴉。圖/Wikipedia

北噪鴉的主要天敵為老鷹,當團體內的成員在領地內發現老鷹接近,牠們便會發出警告聲,讓領地內的其他同伴趕緊去避難。然而,這種保命用的警告聲正是騙子可以利用的機會。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北噪鴉的鄰居也會發出警告聲來示意老鷹的接近,不過有時這並非善意的警告。這些鄰居的警告聲有時是為了欺騙領地內的團體成員,讓牠們誤以為老鷹接近,藉此讓團體成員離開去避難。而這時,這些騙子便能不費吹灰之力的入侵該領地,獨享食物資源。

正如前文所提到,忽略任何警告聲對動物來說都很危險,畢竟有時候鄰居發出的警告確實是真的。那北噪鴉究竟該如何對抗這種欺騙行為呢?這也是研究團隊所好奇的問題。

北噪鴉的防騙守則:只相信自己人!

為了觀察北噪鴉如何避免被騙,研究團隊設計了實驗。實驗進行前,研究人員會先錄製北噪鴉的警告聲,而這些警告聲有三個來源:自己團體內的前成員、領地附近的鄰居、從未遇過的陌生北噪鴉。

圖/Wikipedia

接著研究團隊會設置一個誘食器,吸引成年的北噪鴉單獨前來。研究團隊同時會在誘食器附近架設攝影機和喇叭,藉此來觀察北噪鴉在聽到不同來源的警告聲後,會有怎樣的反應與行為。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研究團隊首先發現,只要北噪鴉聽到警告聲,都會離開誘食器。這符合前面所說的,野生動物不會忽略任何警告聲。雖然北噪鴉聽到警告聲都會離開誘食器,但根據警告聲的來源不同,北噪鴉的反應時間也不同。

當警告聲來自團體內的前成員,北噪鴉立刻就會離開誘食器;若警告聲是來自鄰居或陌生個體,北噪鴉則會稍微觀望一下再離開。這顯示北噪鴉似乎比較相信社會關係比較近的個體所發出的警告聲。為了驗證這個想法,研究團隊又進行下一個實驗。

這次他們測試北噪鴉在聽到警告聲離開誘食器後,會花多久時間才回來,而這個實驗的結果和上面的實驗完全相反。當北噪鴉聽到鄰居或陌生個體的警告聲而離開後,很快就會回到誘食器上;但如果是聽到團體內前成員的警告聲,則會花更多時間觀察,然後才會回到誘食器上。

綜合以上的結果,研究團隊認為北噪鴉確實有對抗欺騙手段的簡易方法:只相信社會關係較近的個體,也就是「自己人」。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研究團隊進行的測試示意圖,觀察北噪鴉聽到不同來源的警告聲時會有怎樣的反應。圖/參考資料1

方言的形成

這個結果讓研究人員確認了,北噪鴉能辨識並長期記住團隊成員(包含離開團體 2 ~ 3 年的前成員)的警告聲。根據聲紋測試,不同來源的警告聲確實有所不同,但北噪鴉究竟是如何辨識這些差異、又是在生長過程中的何時記住這些差異,仍有待研究。

另外這個實驗也證實了,光有熟悉不足以產生信任。北噪鴉每天都會接觸到鄰居,對鄰居們是非常熟悉的。但是聽到鄰居警告聲的反應,竟然和聽到陌生個體的反應幾乎是一樣的。為甚麼呢?因為鄰居為了獲取資源,施行欺騙的機率較高,但北噪鴉又不能忽視任何警告聲,所以成本最低的防詐騙方式,就是只信任同團體成員所發出的警告,並對該警告予以高度重視。

圖/Giphy

研究團隊認為這個方式和人類有相似之處,想想在我們的生活中,比起每天都遇到的鄰居,我們更願意相信和自己同團體的人(這邊的團體不只有親緣關係,宗教信仰、社團活動也都是)。而為了避免被欺騙,團體也會發展出專屬語言來對抗,而方言就是一種專屬語言。方言顯示了人類語言的多樣性,團體也可用方言來識別自己人,因此研究團隊認為形成方言的底層動力,很大機率就是為了對抗騙子所產生的。

雖然這個想法有一定的道理,不過要驗證這個想法,就需要生物、社會、人類和語言學家共同研究,才能一窺其中的可能了。雖然方言的形成仍有待研究,但這篇研究所揭示的簡易防詐騙手段,即使在複雜的人類社會中,似乎也是一個實用且成本低的好方法呢。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參考資料

  1. Cunha FCR, Griesser M. Who do you trust? Wild birds use social knowledge to avoid being deceived. Sci Adv. 2021 May 28;7(22):eaba2862.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所有討論 2
羅夏_96
52 篇文章 ・ 884 位粉絲
同樣的墨跡,每個人都看到不同的意象,也都呈現不同心理狀態。人生也是如此,沒有一人會體驗和看到一樣的事物。因此分享我認為有趣、有價值的科學文章也許能給他人新的靈感和體悟

0

0
0

文字

分享

0
0
0
誠實是需要時間的,在什麼情況下人更愛撒謊?
活躍星系核_96
・2019/06/25 ・1793字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SR值 508 ・六年級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 本文轉載自《環球科學》。撰文 | 迈克尔·舍默(Michael Shermer),翻譯| 红猪。

當時間緊迫,又可以找到藉口時,人們更容易說謊。

「轉投保蓋克,真能節省至少 15% 的汽車保險金嗎?亞伯拉罕·林肯誠實嗎?」蓋克保險公司(Geico)的廣告代言人煞有其事地問道。接著,屏幕上出現了一段廣告,使用老電影的鏡頭,畫面中瑪麗·林肯問她丈夫:「我穿這條裙子屁股大嗎?」誠實的林肯先生扭身上下打量了一番,猶豫片刻之後,用拇指和食指比劃出了一小段距離,最後嘟囔著說:「好像是有點大」。夫人一聽,立馬氣呼呼地轉身走人。

圖/pixabay

這則廣告之所以幽默,是因為林肯夫人提出的問題,表面上看似在徵詢意見,其實是希望獲得讚美,同時測試丈夫的愛與忠誠。

善意的小謊言,可能引致更大的謊言

然而,神經科學家薩姆·哈里斯卻在 2013 年的著作《論說謊》(Lying)中主張,即便如此我們還是應該說出真相:「對朋友說謊,阻絕了他們通往真實的道路,他們會因此變得無知,從而遭受無法預估的傷害。我們的朋友也可能會把謊言當作行事的依據,原本可以根據實情解決的問題,現在也沒那麼容易了。」瑪麗的屁股顯大,或許是因為她的裁縫手藝不高,又或許是因為她真的需要減肥,讓自己變得健康、快樂些。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哈里斯還指出,善意的小謊話往往會引出惡意的大謊話:「很可能用不了多久,你就會變得和大多數人一樣,不假思索就能隱瞞真相,甚至徑直撒謊。」更好的辦法,可能是有策略地說出真相。正如哈里斯的研究顯示:

一切形式的謊言,包括為了照顧對方的情感而編出的善意謊言,都與糟糕的人際關係有關。

圖/pixabay

我們說的話,約有十分之一是謊言?

我們大多數人都不是因為想當壞人才說謊,但是幾乎人人都會有意無意地隱瞞部分真相。究竟我們的話中有多少謊話?大約 10% ——這是行為經濟學家丹·艾瑞裡在 2012 年的著作《不誠實的真相》(The Honest Truth about Dishonesty)中提出的數字。

艾瑞裡描述了一項實驗,實驗要求受試者在有限的時間裡盡可能地解出數字矩陣(一種數學上的運算方式),每解對一道題,就能得到相應的獎金。研究人員要求參與者將結果交給同一個房間裡的主考官,結果發現,20 道題裡他們平均能解出4道。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在另一項實驗中,參與者只需自己數出答對的題目,然後把答題紙扔進碎紙機,告訴另一個房間裡的主考官即可。結果顯示,平均20道題裡他們聲稱自己能解出6道——比對照組實驗的結果增加了 10%。當答對每道題的獎金從 20、25 美分增加到了 1 美元、2 美元、甚至 5 美元時,作假率維持不變。但耐人尋味的是,當獎金增加到答對每道題可獲得 10 美元時,作假率反而略有下降。

艾瑞裡說,這是因為,人們並不一定是在分析了成本與收益後,才決定是否說謊;說謊其實是一種自我欺騙。小小的謊言,能使我們在提升形象的同時,仍然自認為是一個誠實的人。但這一套,放到「大謊話」上就不行了。

圖/pixabay

2013年時,心理學家沙烏勒·沙爾維、奧里·埃爾達爾和尤依拉·比爾拜麥爾在《心理科學》(Psychological Science)上發表了一篇論文,題目叫《誠實需要時間,還得找不到藉口》(Honesty Requires Time, and Lack of Justifcations)。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論文驗證了一個假說:當人們可以為自己的欺騙行為找到藉口時,更容易說謊。

研究中,受試者在一個研究人員看不見的裝置中擲三次骰子,然後將第一次擲出的數字報出來(擲出的數字越高,受試者得到的獎金就越多)。受試者往往把三次數字中,最高的那一次報告上去,由於所有數字的確都是他們擲出來的,所以也能為說出的謊言找到不錯的藉口。這些受試者中,一些人必須在 20 秒之內報告他們的數字,另一些人則不受時間限制。雖然兩組參與者都說了謊,但時間更緊迫的那組,說謊情形更加嚴重。

實驗進行到第二輪,改為受試者擲一次骰子就要報告數字。結果顯示,沒時間考慮的那組說了謊,有時間考慮的那組則報告了真實情況。這兩輪實驗說明,人在時間緊迫的時候更容易說謊,但當時間已經不是決定性因素時,他們會在有藉口的時候才說謊。

這麼看來,也許瑪麗根本不該給林肯先生那麼長的時間思考答案。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文章難易度
活躍星系核_96
778 篇文章 ・ 127 位粉絲
活躍星系核(active galactic nucleus, AGN)是一類中央核區活動性很強的河外星系。這些星系比普通星系活躍,在從無線電波到伽瑪射線的全波段裡都發出很強的電磁輻射。 本帳號發表來自各方的投稿。附有資料出處的科學好文,都歡迎你來投稿喔。 Email: contact@pansci.as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