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文 郭玟妤
遇到百思不得其解的難題,若不是問題太深奧,或許是時候換個「方式」思考了。
你是否覺得自己是個不夠有創意的人?即使繳交作業的死線迫在眉睫,卻卡在「沒有好點子」而遲遲無法動筆?其實,事情沒有想像中的那麼悲觀,也許你只是需要換個「方式」思考。科學家最近發現:人在思考時,有種行為能幫助大腦激發創意,而且這個小動作不費吹灰之力就辦得到,那就是「閉上眼睛」。
交叉實驗 揭開「閉眼」的驚人魔力
今年七月在 Nature旗下的期刊《Palgrave Communications》上發表的研究證實「以閉眼的狀態」進行思考,確實有助於創意發想。研究人員召集了四十名大學生作為受試者,並要求他們在實驗室內完成兩項創意型任務:分別在睜眼和閉眼的狀態下,為新品種的米飯及茶葉取名。
除了實驗內容新奇有趣,研究人員對實驗的規則講解也「別有用心」。在實驗開頭的指示中,一些以假亂真的米飯/茶葉名稱(例如:倉米、島米;峰茶、豐茶)會隨著說明悄悄出現,藉此「誤導」受試者命名時的思考方向。接下來,研究人員便會給予受試者各一分鐘的時間,在閉眼或睜眼的狀態下,創造兩種食品的新名稱。
實驗結束後,研究人員依據實驗開始前出現的捏造字詞,將受試者想出的新名字區分為「聚斂名稱」(convergent items) 和「擴散名稱」(divergent items) 兩大類。前者是指受試者依照提示(倉米、峰茶等等)想出的新詞彙,後者則是指前所未有、具創造性的答案。
舉例來說,如果受試者想出的名字是「〇〇飯」或「〇〇茶」,便會被判定為不具創意性(聚斂名稱),因為該詞與提示字的結尾相同,反映出這個名稱是循傳統路徑思考後衍生的結果。相反的,完全不以「飯」和「茶」結尾的新造詞,則反映出受試者跳脫框架的思考方式,而被歸類為擴散名稱。
最後,研究結果指出:受試者在閉眼的狀態下,創造出新詞彙的比例,平均來說比起睜眼高出1.6倍,閉眼確實有助於激發創意。
「放空」其實也能獲得靈感
另一個出乎意料的狀態同樣有助於創意發想,那就是心智游移 (Mind wandering),一種心智不自覺偏離身處環境,對當前無關事務進行思考的心理現象,也就是日常生活所說的「做白日夢」。上課時想著下一餐要吃什麼、寫作業時計畫暑假期間的旅行,都可說是心智游移的例子。
儘管這種現象非常普遍,人們對心智游移卻時常存有偏見。實際上,大家討厭心智游移不是沒有原因,它的出現的確會在很多時候造成不少麻煩,例如:足球比賽時,守門員不專心極有可能造成團隊的失分、駕車時進行高難度數學心算容易發生車禍,種種壞處幾乎使心智游移被歸結為「個人缺乏自我控制」的結果,百弊而無一利。然而,越來越多研究指出:心智游移在某種程度上,確實有助於人們更有創意地解決問題。
不過這並不表示,整天做白日夢,就能成為極具創造力的藝術家。要運用心智游移幫助思考是有先決條件的:必須先絞盡腦汁思索問題的解答,潛藏在腦中的創意才有可能「浮出腦海」。
相信許多人都有「為工作燒腦一整天卻毫無進展,反而在休息時蹦出不少新點子」的類似經驗,這其實就是心智游移暗暗相助的例子。事實上,激發創意的重點不在於心不在焉,而是允許腦袋經過長時間運轉後適當地休息、轉移注意力,同時釋放潛藏的創意。適時地從任務抽離,從事一些不需動腦的活動,其實才是萌生靈感的關鍵。
想獲取靈感 先認識創意誕生四步驟
那麼,為何「閉眼思考」和「心智游移」對創意的產生有所助益呢?在瞭解其中原因之前,必須先認識創造思考的歷程 (Creative Process)。心理學家 Wallas 將人類創意思考的過程分為四階段,分別為:準備期 (preparation)、醞釀期 (incubation)、豁然開朗期 (illumination) 及驗證期 (verification),且各階段的工作模式都不甚相同。
創意並非無中生有,因此,人們在準備期時會先設定問題,之後便開始進行推論、計畫、分析⋯⋯等工作。接下來的醞釀期,其思考歷程則是在潛意識場域進行:經過一番腦力激盪後,即使我們決定先放鬆休息、暫時將棘手的問題放在一旁,我們的潛意識仍舊高速運轉,持續思考問題的解答。
豁然開朗期顧名思義就是「靈光乍現」的時刻,當潛意識終於突破門檻,與主要意識連結在一起時,創意就此誕生了。最後,驗證期透過進一步的思考,強化、修正靈感的雛形,將想法發展得更臻完善。
為何有效?善用思考階段獲取新點子
依據 Wallas 的理論,閉眼實驗的研究人員認為「閉眼思忖」應該是屬於整個思考歷程中的準備階段。因此在思考的準備期,腦袋是否有充裕的認知資源分析事件,對於創意的產生至關重要。閉眼這個動作,便是阻斷了大腦和外部視覺干擾的連結,有效地將更多的認知資源留在腦中處理問題。
而「心智游移」對產生靈感的幫助,則作用於思考的醞釀期。心智的游移不僅能讓人暫時放空,同時也是給腦袋一些時間爬梳雜亂無章的想法、整理出有用的資訊,甚至拋棄沒有成效卻固著於腦中的提案。這也是為何不少人會在沖澡時恍然大悟,或是踏青、慢跑、冥想這類「放鬆身心」的活動,常帶給我們新靈感的主要原因。
下次又遇到傷腦筋的事需要運用創意解決時,不妨在休息的空檔出門跑個步、呼吸新鮮空氣,說不定潛藏於腦袋深處的好點子就會自動浮現了。但如果工作真的緊迫到連休息都是種奢侈,或許你所需要的,就是在思考時閉上眼睛。
參考資料
- Yonemitsu, F., Sasaki, K., Gobara, A., Kosugi, K., & Yamada, Y. (2018). ‘‘Close, and ye shall find’’: eye closure during thinking enhances creativity. Palgrave Communications, 4(1), 80.
- 本文轉載自國立交通大學傳播與科技學系的學生自營媒體《喀報》,原文《閉目不只養神 還能養創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