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MathJax]/extensions/tex2jax.js

0

0
0

文字

分享

0
0
0

【GENE思書軒】關於人體的那些事

Gene Ng_96
・2018/12/22 ・1848字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SR值 522 ・七年級
相關標籤: 生命科學 (3)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走上生命科學這條路

我小時候不愛讀書,於是很丟臉地考不上我們那裡的獨立中學,也就是馬來西亞最大的華文中學,於是只能發配邊疆到我爸家鄉,住在我大伯家中就讀另一所獨立中學。

沒想到,那成了我一生中最美好的事。不像我弟妹唸的那所獨中極為重視管教和升學主義,我唸的中學更重視的是人文教育,我們有大量的活動讓我們多元地學習,有教室佈置和同樂會,而且只要不刮老師的車和刺破車胎,我們愛怎麼胡搞,老師都裝著沒看到。我在中學幹過「壞事」,比三個弟妹的總合都還要多。

因為山高皇帝遠,加上唸的是放牛班,只要不要干擾上課不交作業也沒關係,我們有大量的空閒時間。我在大伯家住在堂哥房間,他留學台灣,大學唸台大醫技、研究所唸微生物免疫所,所以房內有大學的教科書,因為實在太閒了,所以有時間我就會偷偷拿他的大學教科書,如解刮學、生理學、免疫學、血液學、生化學、酵素學、病理學等等來亂翻。因為當時英文實在太爛,加上程度不夠,根本不可能看得懂,可是看圖總能猜出一二吧?

把他的大學教科書翻完,只能說愈來愈覺得人體的生命現象實在不太不可思議了,於是決定要往生物醫學的領域發展,還有努力學好英文。上了僑大先修班後,發現自己對基礎生物學,尤其是細胞生物學和分子生物學尤其感到非常有興趣,即使有醫學系可唸,仍毅然決定要唸生命科學。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當時我對細胞生物學尤其感興趣,看著生物課播的影片,一顆細胞分裂成兩顆細胞的過程,染色體精確地排列在細胞的中間成一列,然後紡綞絲有條不紊地把姐妹染色體分開拉在兩邊,細胞一分為二,就覺得感動到不行。在整個組織器官中,細胞得要精確地分化成各式不同種類的細胞,這個發育生物學過程,同樣令人著迷。

細胞的有絲分裂。
圖/GIPHY

淺顯易懂的《我的人體實用手冊》

這本《我的人體實用手冊》(How the Body Works) 令人感到相逢恨晚,真希望求學時就能供在書架或床頭,三不五時拿來翻閱。《我的人體實用手冊》用了大量有聲有色的圖示和精簡扼要的文字,深入淺出地介紹了各種組織器官如何精妙絕倫地配合無間,也是部保養維修時必備的讀物!

我的人體實用手冊》涵蓋了細胞和 DNA、骨骼、肌肉、神經、循環、呼吸、感覺、消化、激素、生殖和腦等等,有充實的文字來提供足夠的細節。比其他解剖或生理圖文書更棒的,《我的人體實用手冊》也探討了許多人體功能的解剖生理等基礎,例如談心智情緒那章,就談了學習技能、製造記憶、進入夢鄉、關於夢境、七情六慾、戰鬥還是逃跑?、情緒問題、兩性吸引力、非凡的心智等問題。

《我的人體實用手冊》涵蓋了人體許多的細節。
圖/pixabay

我的人體實用手冊》原本是本兒童讀物,但其精細和專業的程度很高,即使像我這樣的生命科學研究工作者,翻閱時仍不時對精妙的人體感到無比讚嘆。許多父母也能受益無窮,因為能回答好奇心重的小孩問題,不僅能夠更加鼓勵孩子積極主動學習的心態,並且還能當孩子的英雄。對於中學生或有求知慾的成年人,《我的人體實用手冊》會是有用的讀物!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今天我一起到新竹馬偕醫院探望恩師李家維老師(請參見報導 1報導 2報導 3),聽著他讚嘆醫學的進步,在他受傷後在加護病房聽著各科醫師會診,用先進的方法進行各種檢驗,以最現代的醫學科技協助他康復,真的非常感恩科學家和醫學家探索人體奧妙的努力,回家翻閱《我的人體實用手冊》真的有另一番感動。

來好好認識一下我們人體的奧妙吧!

本文原刊登於 The Sky of Gene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文章難易度
Gene Ng_96
295 篇文章 ・ 32 位粉絲
來自馬來西亞,畢業於台灣國立清華大學生命科學系學士暨碩士班,以及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Davis)遺傳學博士班,從事果蠅演化遺傳學研究。曾於台灣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擔任博士後研究員,現任教於國立清華大學分子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從事鳥類的演化遺傳學、基因體學及演化發育生物學研究。過去曾長期擔任中文科學新聞網站「科景」(Sciscape.org)總編輯,現任台大科教中心CASE特約寫手Readmoo部落格【GENE思書軒】關鍵評論網專欄作家;個人部落格:The Sky of Gene;臉書粉絲頁:GENE思書齋

0

5
2

文字

分享

0
5
2
「薛丁格的貓」悖論,是遺產還是危機?——《一生必修的科學思辨課》
天下文化_96
・2021/08/22 ・1993字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 作者/江才健
埃爾文·薛定諤(Erwin Schrödinger,1887 – 1961)。 圖/Wikipedia

一九四三年二月裡的冬天,物理學家薛丁格在愛爾蘭都柏林市做了一系列演講,演講的主題是由物理科學概念出發,希望給當時生命科學中的遺傳問題帶來新解。

薛丁格的科學成就早在十多年前已經得到肯定,當時已是地位崇隆的諾貝爾獎得主。由於生命科學研究曙光乍現,加上他自己對於哲學甚至東方宗教出名的好奇與思索,因此,一年後以他演講內容集結成的一本小書《生命是什麼》(What is Life?),成為二十世紀讓許多人議論的名著。有人說,這本書對現在蔚為主流的分子生物學,可謂啟蒙之作。

二〇一八年九月初,為回應薛丁格七十五年前的演講,在薛丁格當年演講的愛爾蘭三一學院舉行一個討論會,主題是「生物學的未來」,討論會踵續薛丁格演講的調子,當然要瞻望未來。

薛丁格當年演講,主調是以分子基礎來討論染色體遺傳,他提出猜想,認為遺傳物質是「不規律晶體」,由原子的一種無序但特殊有序結構形成。對於遺傳物質在生物體中的運作,薛丁格借用了物理的熱力學概念,熱力學第二定律是說整個體系的熱熵會持續增加,生物遺傳物質運作則選擇反其道而行。簡單說,薛丁格就是希望用物理學思維,來替生物學解惑。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一九四三年薛丁格五十六歲,他最輝煌的物理工作是一九二六年提出的波動方程,那奠定了量子力學或然律表徵的問題,也奠定他在物理科學上的不朽地位。有一個說法指薛丁格做出波動方程後表示,有了波動方程,化學家的工作變得沒有意義了。

二維波動方程式的一個解。圖/Wikipedia

薛丁格會做《生命是什麼》演講,當然也有物理科學燦然大備、顧盼自雄的味道,但是一些人看他的演講內容,覺得既沒有特別的原創性,也不是領先群倫之作,原因是薛丁格所說的遺傳分子的不規律性,遺傳學家穆勒(Hermann Muller)早在一九二二年已經提出。後來得到諾貝爾獎的穆勒在六〇年代曾寫信給記者,指薛丁格的說法只是錯誤揣測,因為一九四四年埃弗里(Oswald Avery)完成細菌轉化實驗後,DNA 才確定為遺傳分子,之前認為最有可能的遺傳分子角色是蛋白質。

但是薛丁格的影響確是毋庸置疑。十年後做出重要工作而開啟分子生物學的代表人物,由物理學家克里克(Francis Crick)、威爾金斯(Maurice Wilkins)和班澤(Seymour Benzer)到動物學家華生(James Watson),都聲稱他們受到薛丁格思想的啟發,原因除了薛丁格有思想創新的名聲,也來自一個絕佳時機;因為生物學已經由主要是描述性的有機體科學,轉變成為機械性的微觀科學。因此,由物理或化學觀點來探究生命現象,自然而然是順理成章。

一九五三年克里克與華生大膽猜測出 DNA 的核酸氫鍵結構,不但標誌著二十世紀生物科學的一個歷史躍進,也開啟了往後迄今的分子生物學新紀元,過去整體組織視野的生物科學,化約為微觀結構的分子與基因生物學,這個傳承的未來何去何從,事實上還在未定之天。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薛丁格雖說在物理科學的量子力學貢獻卓著,以新的數學方法解決了微觀粒子行為不能確定的或然率問題,但是他心知肚明,這些美妙玄奧的數學理論,到底如何能在真實客觀現象中展現,也還未可知。因此他曾經提出一般稱之為「薛丁格的貓」的悖論,這是一個想像的實驗,一隻貓與一個放射物質源共處於密閉空間,實驗設計如果放射物質源發生輻射反應,會觸動放射探測器,然後引發機關釋出致命氰化物殺死貓。

以巨觀世界來看,貓只可能是活的或是死的,但是在這個密閉空間的實驗中,貓的生死卻取決於一個或然率判定的微觀放射現象,因為根據量子力學的理論,微觀現象在觀察前,只是一個或然率,只在觀察時才確定,因此貓的生死也只能在觀察的當下決定。

通過 Manifest Destiny Down: SPACETIME 在 GIF 上學習

薛丁格的貓悖論說明的,就是數學解釋合理的微觀現象,在巨觀世界是有矛盾的,因為巨觀的真實世界裡沒有既生又死的貓。

這麼多年以來,一些物理實驗學家在實驗室裡的努力,確實創造出在特定控制條件下,一個微觀粒子「既生又死」的「雙重狀態」,這樣的實驗就以「薛丁格的貓」為名。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但是這種物質的微觀現象只能在控制條件中存在,還無法同樣產生於一般的外在世界,更惶論用以來描摹更為多樣和難以預測的生命現象。

——本文摘自《一生必修的科學思辨課》,2021 年 9 月,天下文化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天下文化_96
142 篇文章 ・ 623 位粉絲
天下文化成立於1982年。一直堅持「傳播進步觀念,豐富閱讀世界」,已出版超過2,500種書籍,涵括財經企管、心理勵志、社會人文、科學文化、文學人生、健康生活、親子教養等領域。每一本書都帶給讀者知識、啟發、創意、以及實用的多重收穫,也持續引領台灣社會與國際重要管理潮流同步接軌。

0

0
0

文字

分享

0
0
0
【Gene思書齋】生物與非生物之間-生命是最精彩的推理小說
Gene Ng_96
・2012/09/11 ・700字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SR值 528 ・七年級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生命是最精彩的推理小說

生物と無生物のあいだ

《生命是最精彩的推理小說:一個生物學家眼中的奇妙世界》(生物と無生物のあいだ)是一本對生命科學研究(具體來說是對細胞分子生物學和生物化學)有興趣的高中生、大學生和研究生都適合閱讀的科普書。

在《生命是最精彩的推理小說》裡, 日本青山學院大學教授福岡伸一,用半自傳的方式同時勾勒出分子生物學研究和生命的分子現象,對生命科學的門外漢來說,可以吸收一些分子生物學的知識;對有 心想要就讀生命科學(尤其是分子生物學)方面的高中生,可以稍微看看是否真的對分子生物學感興趣;對想要唸研究所的學生,可以稍微看看生命科學研究是怎麼 一回事。

《生命是最精彩的推理小說》的日文原文書名『生物と無生物のあいだ』是「生物與非生物之間」的意思。可能編輯跟我一樣看太多日本推理小說,就把書名改成《生命是最精彩的推理小說》,不過並不失原味,因為作者在《生命是最精彩的推理小說》一 書中,的確作了一些推理,他在大師如雲的美國洛克斐勒大學,對著野口英世(1876-1928)的塑像思考日本人和美國學術界對他的科學貢獻觀感的矛盾; 然後從華生(James D. Watson,1928-)和克里克(Francis Crick,1916 – 2004)的DNA的雙重螺旋、物理學大師薛丁格(Erwin Schrödinger,1887-1961)的《生命是什麼》(What Is Life?)、舍恩海默(Rudolph Schoenheimer,1898 – 1941)的「動態的平衡狀態」來推理生命現象的分子本質;然後用在洛克斐勒大學及哈佛大學醫學院當博士後研究員的經歷,述說生命科學實驗室沒日沒夜的生活,還有用實驗推理GP2分子的功能之過程。

 

閱讀全文: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生物與非生物之間-生命是最精彩的推理小說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Gene Ng_96
295 篇文章 ・ 32 位粉絲
來自馬來西亞,畢業於台灣國立清華大學生命科學系學士暨碩士班,以及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Davis)遺傳學博士班,從事果蠅演化遺傳學研究。曾於台灣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擔任博士後研究員,現任教於國立清華大學分子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從事鳥類的演化遺傳學、基因體學及演化發育生物學研究。過去曾長期擔任中文科學新聞網站「科景」(Sciscape.org)總編輯,現任台大科教中心CASE特約寫手Readmoo部落格【GENE思書軒】關鍵評論網專欄作家;個人部落格:The Sky of Gene;臉書粉絲頁:GENE思書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