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行政院環境保護署毒物及化學物質局委託,泛科學企劃執行
- 文/Tzeng Alex
白天出門踏青,被蚊子叮;晚上夜遊,被蚊子叮;這是位處亞熱帶與熱帶交界的臺灣人ㄟ日常。為了不被叮成紅豆冰,很多人都會在外出的時候準備防蚊液;但市面上百百種、讓人產生選擇障礙的防蚊液是真的都有效嗎?純天然的就比較好嗎?除了塗在身上或噴灑在環境中的防蚊液外,那些防蚊貼片、手環有功效嗎?就讓我們一起看下去吧。
防蚊液又稱為蚊蟲忌避劑(Repellent),在西元前五世紀古希臘歷史學家希羅多德(Herodotus)記載埃及的漁夫會使用植物精油避免被蚊子叮咬1,在印度以及羅馬帝國時代也都有紀錄植物精油作為防蚊液的使用;至今有 37 種植物被記載具有驅趕或避免蚊蟲叮咬的功能2。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為了保護軍人免於蚊蟲疾病的危害,在 1942-1947 年間共篩選超過 6000 種化合物用於防止蚊蟲叮咬2,這當中最為有效的化學物質就是現今常聽到的「敵避」又名「待乙妥」(diethyltoluamide,縮寫 DEET)。之後也發展出了像是派卡瑞丁(Picaridin)、伊默寧 (IR3535)以及可由檸檬桉中萃取的必安敵(PMD)等化學物質,這些皆是目前被確認有效的蚊蟲忌避劑成分3。
不過現今臺灣市面上能夠購買到的防蚊產品的有效成分僅有敵避(DEET)、派卡瑞丁(Picaridin)以及必安敵(PMD)。敵避及派卡瑞丁在臺灣列屬藥品管理,在商品上市前皆需審查效用與安全性(並另區分為人用藥品與環境用藥);含有必安敵的植物萃取物或精油製成的人用防蚊液目前屬於一般商品。如果在挑選時不放心,可以盡量選擇經由相關政府單位核發許可證字號的產品 註。
防蚊液天然的尚好?有「有效成分」才有用!
然而,要判斷一項防蚊產品是不是有效的,不只要注意「有效成分」還要注意其「時效性」以及劑量。
有效成分是指具有驅趕或避免蚊蟲叮咬的化合物,像是前述的敵避、派卡瑞丁、伊默寧、必安敵,皆屬於有效成分。由植物精油製成的防蚊液則是透過萃取獲得特定植物內的有效成分如必安敵(PMD),以達到防蚊效果。因此在防蚊液中的有效成分濃度,決定了防蚊效果與時效性。舉例來說,市售商品化的 10% PMD 約等同 7-10% DEET 的 2 小時防蚊效果,但一般的檸檬桉精油通常僅含有 2-3% 的 PMD。也就是說,單純塗抹檸檬桉精油,防蚊時效可能僅只有數分鐘到數十分鐘的效果,因此使用精油類防蚊液需注意時時補充使用。
除了塗在身上的防蚊液外,防蚊貼片、手環、扣環有用嗎?
塗抹在身上的防蚊液,基本上是直接將能夠防蟲的成分塗抹在想要保護的地方,作用距離短;防蚊貼片、手環這些產品需要凌空涵蓋的保護範圍較大,以我們剛剛介紹的有效成分,是有可能做到的嗎?
目前在研究上被公認的四種有效成分:敵避、派卡瑞丁、伊默寧、必安敵,目前都還未有明確的作用機制,僅有敵避被確認能夠與蚊蟲觸角上的嗅覺受器結合4。但這些有效成分的作用距離其實非常短;筆者曾經實際測試,將半隻手塗抹含有敵避的防蚊液,伸入蚊子的飼養箱內,沒有意外地,蚊子全部停到了沒有塗防蚊液的另外半隻手上。以我們目前所知,使用防蚊貼片、手環、扣環很可能無法提供足夠的保護;此外貼片、手環、扣環的設計也會容易受到所處環境的氣流干擾,使其效果更差。
夏日防蚊該怎麼做?
面臨夏日防蚊大作戰,除了使用「化學作戰」,稍稍了解蚊蟲的習性,我們可以做的還有更多。
實際上蚊蟲會進行寄主搜尋(Host seeking)找尋可吸血的寄主動物,遠距離靠著二氧化碳形成的氣味走廊,近距離時會靠著體表的揮發性化合物、顏色、體溫來決定吸血對象(詳見延伸閱讀:蚊子的咬人三部曲──二氧化碳、視覺、熱度),因此穿著淺色衣物(長袖、長褲或外套)進行物理隔離是非常重要的防蚊措施。
而配合採取的化學措施,則是使用具有有效成分的防蚊液了。使用防蚊液時要遵守相關注意事項,在裸露的皮膚處均勻塗抹,但須避免沾染到眼睛、口腔等部位並且不可塗抹到衣物上。而臺灣最常見的防蚊有效成分「敵避」,在低濃度的劑量下約可持續 2 個小時,2 到 4 小時補充塗抹,如果有活動流汗則適時補塗即可。在使用上,含「敵避」的防蚊液還需注意,不可與防曬乳液混合或同時使用塗抹,最少 2 次塗抹需間隔 5-10 分鐘。
選擇有許可證的防蚊液,注意使用對象與適用濃度
臺灣現行市面上,含敵避與派卡瑞丁成分的防蚊液可分為適用於皮膚表面的「人用藥品」(包裝有衛福部核發許可證)與噴灑於環境或人體皮膚的「環境用藥」(包裝有環署衛製字或環署衛輸字),如為合法產品,均有經認證的許可證字號供查詢;含有必安敵類的人用防蚊液目前主要被歸類為精油類,屬於一般商品,要注意其有效成分濃度、並且適當補充才能達到防蚊效果。
此外,各國對於孩童在防蚊液的使用上,皆建議小於 2 個月的嬰兒避免使用任何的防蚊液。由於孩童皮膚吸收防蚊有效成分的速率與成人不同,並且身體能夠承受的劑量也較低,所以在年齡稍大一點的孩童各國則有不同的規範及限制。一般來說,6 個月以上的孩童可使用低濃度(<10%)的敵避、伊默寧及派卡瑞丁5, 7,8 [5,7-8],而必安敵則建議三歲以上孩童才可使用 7,8,若要塗抹在孩童臉部,則必須由成人先噴灑在手心再小心塗抹至孩童臉部,另外非常重要的是年紀較小的孩童時常會把手放進嘴巴裡,記得千萬不要把防蚊液噴孩童手上避免誤食防蚊液。對於懷孕及正在哺乳的媽媽,則是在懷孕的前 3 個月避免使用防蚊液,之後則是建議使用敵避用於防止蚊蟲叮咬 5。
倘若前往瘧疾、登革熱、黃熱病等蚊媒疾病疫區建議使用有效成分濃度較高的防蚊液,在臺灣的藥局能夠買到的是含有 30% 以上的敵避以及 20.6% 派卡瑞丁的防蚊液,正確選用防蚊液不僅能夠有效預防蚊蟲叮咬,也能夠降低叮咬所帶來疾病風險。
延伸閱讀
泛科學《蚊子的咬人三部曲–二氧化碳、視覺、熱度》
參考資料
- Charlwood D. (2003) Did Herodotus describe the first airborne use of mosquito repellents? Trends Parasitol. 19:555–556.
- Maia MF, Moore SJ. (2011) Plant-based insect repellents: a review of their efficacy, development and testing. Malar J. Mar 15:10.
- Lupi E, Hatz C, Schlagenhauf P. (2013) The efficacy of repellents against Aedes,
- Anopheles, Culex and Ixodes spp. – a literature review. Travel Med Infect Dis. 11:374-411.
- DeGennaro M. (2015) The mysterious multi-modal repellency of DEET. Fly (Austin). 9:45-51.
- Islam J, Zaman K, Duarah S, Raju PS, Chattopadhyay P. (2017) Mosquito repellents: An insight into the chronological perspectives and novel discoveries. Acta Trop. 167:216-230.
- United State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
註:相關產品列表(點圖放大,更新至 2018 年 5 月)
- 衛生福利部核准含有敵避(DEET)的「人用藥化學防蚊液」(資料來源:西藥、醫療器材、含藥化粧品許可證查詢)
- 環保署核准含有敵避(DEET)的「環境衛生用藥」(資料來源: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環境用藥及病媒防治業網路查詢系統)
- 環保署核准含有派卡瑞丁(Picaridin)可用於人體皮膚 的「環境衛生用藥」(資料來源: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環境用藥及病媒防治業網路查詢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