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位臨床心理師,所受的背景訓練主要為臨床心理學。以科學證據為基礎的練習,是我們在研究所中反覆經歷的,我們必須有能力去判斷,某心理學或其相關論述的正確性,抑或在現今的研究資料庫中,有無相關議題的論文資料。
臨床心理師確實不是醫師,但並不是說「不是醫師的人,就無法進行科學判斷」。只要有心,每位新手父母都可以做好這件事。
「科學」為何可以不斷地進步?就是立基於開放性。世界上,任何一位願意從事科學研究的人,都可以從相關資料庫中獲取資料。也就是說,很多東西並不是具有醫師資格的人,才能討論或掌握。
當爸爸後,我也在網路上看過許多報導。很多網路消息的開頭,喜歡用一些字眼來吸引瀏覽率,例如,「根據一個擁有二十年看診經驗醫生的說法」或「每一位專業護理師都這樣做」等,然而,發言者到底是誰,卻很少指名道姓。
若真是一個能使人信服的專家所說,沒有道理連身分都不清不楚吧?一個願意負責任的人,在接受媒體採訪,肯定會告訴對方「自己是誰」、「背景為何」、「為什麼對此議題做說明」。
有時,在網路上很難進行理性討論與溝通,多數鄉民容易根據自己的好惡喜樂,進行吹捧、攻擊,或淪為情緒發洩。要不然就是離題、跳題、斷章取義,全然不顧原作者的意旨。科學事實在爭吵當中逐漸遠離,最後的結論已經偏離主題一大截了。
別忘了,網路的匿名性很高,愛說什麼就說什麼,很少人願意負起言論的責任。肩負育嬰育兒重任的爸媽,去相信這些無人承擔的文字,根本就是冒險的行為。
餵母乳能有效促進嬰兒智力發展?[1]
「母乳到底能不能促進智力發展?」
這是一個爭論已久的話題。我暫時撇除政府政策與親子情感的角度,僅針對科學層面,來討論是否有足夠證據,確認母乳可促進智力的發展。
因為這個議題存在已久,很多資料庫都有相關研究,我找資料的過程,並無想像中困難。最後,我選中一則在二○一三年七月發表的文章,除了因為年份非常新,還因為是一篇非常嚴謹的回顧性研究。作者群做得很仔細,完全按照後設研究的方法學去進行探討。
這篇文章,一共回顧了84個研究,幾乎是將所有相關的文獻搜尋過一遍,才做出結論。這樣形成的暫時性結果,非常具有說服力。
引言介紹時,作者群即說明這類研究的困境。主要的困難點在於無法完全隨機分派。因為「餵母乳」這件事情在進行研究之前,父母親就已經決定好要怎麼哺育小孩了。在研究倫理上,無法真的去操弄這件事,不可能完全隨機分成兩組,一組吃母乳,另一組吃配方奶。
另外,此回顧研究也排除了一些不適合納入的個案,包含早產兒、認知能力的評估不客觀(如以不精確的學校學業成績或父母報告來評斷)、飲食習慣沒有從一出生就開始監控等。
簡單來說,若單就母乳與智力相關程度來看,84個研究中,正相關結果的研究一共有45個,沒有相關或負相關的則有39個。
由此判斷,餵食母乳與促進智力並不如預期的效果。因為若真的有效果的話,就不會只有區區50%左右的小孩有效果。
此研究的作者群又以另一個角度來分析資料,提供不同的思考方向:
若將所有研究分成已開發國家與開發中國家來比較,85%的研究來自已開發國家,15%來自開發中國家。而這些資料中,開發中國家沒有相關或負相關的比例,高於已開發國家的兩倍(61% vs37%)。說白話一點,若喝母乳真能影響智力,是不會因時空背景不同而有所差異的。
更有趣的是,作者群在文章最後,順帶打了別人一拳。提到在懷孕期間,服用長鏈多元不飽和脂肪酸(long chain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 PUFAs),也就是坊間說的深海魚油等健康食品,並無助於嬰幼兒腦部發展。
我之所以將這篇研究,分享給各位新手父母,除了想更新各位的觀念,還想降低父母的擔憂。母乳對於智力並沒有直接影響。對兒童智力最大的影響,主要來自母親的智能與社經地位。
小孩有母乳喝當然不錯(也許省點錢,也許增添親密感),但若因為條件限制,需要餵食配方奶的話,也不用杞人憂天,頂多增加一點成本,多花一點奶粉錢而已,小孩在智力上的表現,並不會因為沒有喝母乳就跟不上別人。想要自己小孩的智力高,前提是自己的智力要夠高才行!
使用奶嘴與哺乳之間的關係 [2]
這同樣是一個論戰不休的話題—「使用奶嘴會不會影響哺乳時間的長短」。
更細緻的說法是:使用瓶餵、杯餵、奶嘴等人工哺育的方式,會不會影響母體哺乳持續時間長短(指持續餵奶到小孩幾個月大,而非單次餵奶的時間長短)。大家各自有不同的意見,連世界衛生組織與美國小兒科醫學會的意見都是相左的。
從一九八○年代開始,世界衛生組織(WHO)與聯合國兒童基金會(UNICEF)聯手發布〈成功哺乳的十個步驟(Ten Steps to SuccessfulBreastfeeding)〉,其中第九條就是「禁止給予哺乳中的嬰兒人工橡皮奶嘴」。
後來,這十個準則也成為母嬰親善醫院的基礎,在全世界推展開來。臺灣雖然不是會員國,但很多大醫院的婦產科,都按照這個標準走。
但是,美國小兒科醫學會則鼓勵新生兒使用奶嘴, 尤其睡覺時使用, 可以降低嬰兒猝死症(Sudden Infant Death Syndrome;SIDS)的發生率。這裡的睡覺是很廣義的,包含餐與餐之間的小睡,與深夜的長睡。
看到這邊,讀者可能覺得困惑。當兩個皆具有公信力的單位,提供互相悖反的論點時。身為家長該如何權衡?
我的作法就是「找證據」。
閱讀過相關的資料後,我發現不論是世界衛生組織(WHO)、聯合國兒童基金會(UNICEF),或美國小兒科醫學會所提出的建議,都無法從品質良好的研究中得到證實。這種結論跟沒做一樣,但是科學暫時性的結果,常常就是—「這樣做是有幫助,只是幫助不大」。
因此,在臺灣生活的媽媽,要是工作環境與時間允許哺乳或擠奶,還是鼓勵盡量餵到小孩六個月大為止。這是世界衛生組織與聯合國兒童基金會都建議的。
此外,在研究中我也看到,餵母乳的方式不需刻意限定,採取親餵、瓶餵、杯餵都可以。真有餵奶方面的困難,用奶嘴一樣也達得到安撫的效果。在睡覺時使用,可能還會得到一個附加好處—「防止嬰兒猝死症發生」。
總之,身為新手父母還是放寬心就好,不用過度苛責哺乳持續的時間,也不要因為使用奶嘴來安撫小孩,就萌生自責感與挫折感。
- [1] 文獻資料參考:Walfisch A, Sermer C, Cressman A, et al. Breast milk and cognitive development—the role of confounders: a systematic review. BMJ Open 2013;3: e003259. doi:10.1136/bmjopen-2013-003259
- [2] 文獻資料參考:O’Connor NR, Tanabe KO, Siadaty MS, Hauck FR. Pacifiers and breastfeeding: a systematic review. Archives of Pediatrics and Adolescent Medicine 2009; 163(4): 378-382.
爸媽不可能做足萬全準備。最好的準備是—準備好面對「那些毫無準備就發生的事」!《心理師爸爸的心手育嬰筆記》,新手父母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