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2020/04/22
其實,1980 年代,台灣除了吃野味之外,也像現在的中國一樣——進出口、走私野生動物。在一波波國際保育組織的壓力之下,台灣於 1989 年制訂《野生動物保育法》,但成效有限……
・2015/12/12
自2005 年開始,科學家們取得大量高解析度的HiRISE 影像,但因研究人力不足,科學家們無法仔細檢視每一張HiRISE影像的暗土壤分佈,故美國太空總署的科學家們設計Planet Four,期望讓一般社會大眾或是有興趣研究火星的莘莘學子能參與重要的火星研究計畫,協助檢視HiRISE 影像,並辨識出暗土壤。
・2015/08/12
讓福壽螺有效率的退散、觀察紅冠水雞為何拔秧苗……這些只是林芳儀和陳毅翰計畫的一小塊,他們心中有個更大的展望──生態系農村。一般人常以為「生態」只存於杳無人跡的山林,不過,與人類關係最密切的是農田。
・2015/08/12
林芳儀和陳毅翰,由學者轉行為農夫,到宜蘭種田。「科學魂」不減的他們,在農田裡實行一系列科學試驗,今年首先發起「福壽螺退散計畫」,鎖定農夫的頭號公敵!他們強調,生態不只存於人跡罕至的山林,與人類關係最密切的是農田,他們把眼光放在十年後,打算一年執行一個計畫,逐步累積出資料庫,並拉攏更多農民加入。
・2014/02/27
2011年福島核災以來,許多人開始積極關注核能產業的利弊得失與風險評估,除了有關於核能電廠安全問題的討論以外,也有越來越多人注意到核廢料的處理及其他核能相關設施的核洩漏問題。近年來,民間團體開始自行量測與解讀環境中的輻射,在一些網路購物與集會現場也有相關設備與平台的推廣。如同官方所提出的量測數據應該被驗證而非單純取信,此種民間的量測器材與方法,其正確程度亦值得我們深入討論。本文企圖整理近期輻射量測的相關文獻並對部分爭議與謬誤之處加以釐清。
・2014/02/11
家裡的狗和小孩,誰跟你比較親近?一篇美國的研究檢視了來自 60 個家庭家人和狗兒身上的細菌, 卻有了驚人的發現.......
・2013/12/29
黑面琵鷺在台灣是冬候鳥,每年秋天從中國北方、韓國繁殖地飛越千山萬水到臺灣度冬,春天再北返繁衍,延續生命。2013年12月2日下午3點前後,我在嘉義縣東石鄉鰲鼓濕地七號賞鳥亭附近拍攝黑面琵鷺,從望遠鏡與相機鏡頭都看到一隻站在海茄苳上的黑面琵鷺有腳環,於是趕緊拍下並設法瞭解牠的來龍去脈。
・2013/10/08
你知道嗎?目前大多數智慧型手機與平板的感應器已經足以偵測到規模中等的地震,地震觀測網密度將能大幅提升,尤其在都市等人口密集區,有利於未來的地震災害監測
・2012/12/25
EyeWire 是我參與過最炫的公民科學計劃。這項由MIT的計算神經科學實驗室(Computational Neuroscience Lab) 發展的研究計畫,讓每個人都能參與視網膜全神經連結網 3D 圖譜手動建構的工作,將視網膜上的完整樹突細緻三維圖像建構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