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0

文字

分享

0
0

【2018 年 5 月選書】意外的守護者


評分人數不足
買書去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人人都是博物學家!
將個人的觀察記錄下來,透過彙整,讓資料具有可溝通性,創造更高一層的知識。

特生中心助理研究員 林大利,新增台灣公民科學團體名錄,以接地氣

作者離開城市裡的生活圈,回到鄉間,在附近的山野裡有著她和家人珍貴的回憶。因為一次意外,她帶領科學家前去住家後方蝙蝠的住所,開啟了參與「公民科學」(citizen science)的契機。十二篇散文,十二段居民與社區環境調查的故事。故事裡,有九一一事件中失去丈夫的太太,有金融海嘯失去工作的IBM高階人士、有對一草一木充滿好奇的中學生、還有執著「紀錄」這件事的科學家。

不論是主持公民科學計畫的科學家,或是熱心投入自然調查的業餘觀察者(如同你我),都得面對科學活動的本質。「科學」不應該是科學家的專業嗎?為什麼業餘的自然愛好者能夠參與貢獻?觀察的本質是什麼?如果觀看本身隱含「不確定」,比如:水濁而看不到河裡的魚,但不代表河裡沒有魚,那該如何處理如此複雜的視覺與周遭環境條件的互動?調查表該如何設計?觀察者該如何紀錄?「無」(沒有找到)也是一筆資料,「意外的發現」會不會隱含更大的環境訊息?前提是,雖然我們有許多高科技,但親身走進自然,隨時隨地留心體察,才能發現尋常中的不尋常。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作者以時帶感性、時帶哲思的文學風格,嘗試回答為什麼有人願意無償花費精力與時間,只為了在公共資料庫添加一筆「卑微的」資料?匯集眾人心力所建構的資料庫,能在時間尺度和空間意義提供什麼樣的貢獻?最後,居民的歸屬感不是口號,而是在長期地、踏實地登錄一筆又一筆的資料中體現,群眾的力量在監測環境的大批資料之中逐一展現。

 

延伸閱讀: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