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次,我們以寄生蟲學的角度探討寄生獸的生活史和宿主,並且大致上得到了「人類應該不是寄生獸的最終宿主」甚至「可能不是適切宿主」的推論。不過萬事起頭難行遠必自邇,就好像談戀愛一樣,如果連在一起都還沒半撇,那還奢談什麼兩人適不適合呢?對於寄生蟲而言,在跟宿主適不適合之前,首先也得要能夠感染宿主才行。所以,今天就讓我們來聊聊寄生獸對人類的感染生態學吧。
(本篇依然不由講談社或東立出版社贊助)
在故事的一開始,網球大的寄生獸孢子從天而降,接觸地面後寄生獸幼蟲竄出四處尋找宿主,很顯然的這寄生獸的幼蟲擁有良好的陸上移動能力,而且故事中那寄生獸幼蟲移動的方式,好像暗示著寄生獸幼蟲有能力主動找到宿主,否則怎麼會都往屋子裡鑽呢是不是?如我們上一篇所提的,寄生獸幼蟲若是以哺乳類為宿主的話,那麼恐怕就是藉由偵測體溫和二氧化碳來找到宿主吧,這也是多種以哺乳動物為宿主的寄生蟲們如蜱蟎、跳蚤、蝨蠅、蚊子、螞蟥等常用的方式。這麼看來,多半都是暫時性的外寄生蟲才會擁有良好陸上移動能力,像寄生獸這樣的永久內寄生蟲還真是少見呢。
至於碰到宿主之後,寄生獸幼蟲採取的是入侵口鼻耳孔等原本就有的對外開放管道,藉此就近入侵宿主的腦袋。這樣的感染途徑,又更加強了「寄生獸幼蟲應該可以偵測宿主體溫&二氧化碳」的可能性。走同樣感染途徑的還有寄生於黏膜的一干寄生蛭科(Probdellidae)的種類如鼻蛭(Dinobdella ferox):它們的幼蟲也是在水邊偵測宿主來臨的振動或許還有體溫,藉此搭上宿主的頭臉部位並且入侵口鼻,好吸附到上呼吸道內壁黏膜並飲血維生。
是說,看看這寄生獸的感染途徑和特性:不小隻的幼蟲、在陸上追著人跑、入侵口鼻耳孔,你不覺得這寄生獸幼蟲還真像異形的抱臉體嗎?
話說回來,從感染生態學的角度來看,寄生獸這種生物,以及被寄生獸感染的人類其實是很特別的。
首先,是寄生獸在人類當中的盛行率(Prevalence)。以日本為例,人口有一億,但被寄生獸感染的人類恐怕不超過一百個,就算我們努力高估,大概也不超過一萬個。也就是說,寄生獸在人類當中的盛行率低於0.01%,實在算不上流行。但是最有趣的地方在於,被寄生獸感染的人類會以健康同類為食,這代表著即使寄生獸在中間宿主人類當中毫無繁殖或增殖的可能,還是會因為「宰掉未感染的中間宿主」而讓寄生獸的盛行率越來越高!對寄生蟲而言,衝高的感染率一般代表著有更多的寄生蟲找到宿主,能夠生養眾多瓜瓞綿綿當然是好事。
但是,像寄生獸這種「宰掉健康個體」的方式造成的感染率提高,表面上看起來跟一般衝高的感染率沒啥兩樣,但實際上寄生獸族群未來的生殖潛能並沒有增加,根本只是數據灌水而已,對寄生蟲物種的繁衍一點幫助都沒有。甚至,以健康的人類為食的後果,長久看來也是寄生獸族群的自我毀滅(這一點好像又跟異形很像?)。因為如果有新的一批寄生獸幼蟲出現,它們能夠感染的健康人類宿主就變少或幾乎沒有了。或是終有一天,寄生獸會把所有健康的人類都吃光,到時候要不是開始自相蠶食彼此的人類宿主,就是只好面面相覷一起等死。
如果我們綜合上一篇文章所說的「人類可能不是寄生獸的適切宿主」的推論,看來寄生獸對非適切宿主如人類而言,還真是個定時炸彈般的寄生蟲,這種「既然沒辦法在人類身上繼續生活史那只好同歸於盡」簡直就是貞節烈女(?)的最佳典範啊。
不過換個角度來看,寄生獸這種「以健康人類為食」的習性,雖然對自身族群是個慢性自殺,但對被寄生的人類個體而言反而是個大大的利多,簡直就是麻雀變鳳凰般的level up。因為被寄生獸感染的人類不僅吃喝拉撒睡照常進行沒有喪失生存能力,似乎還變得更健康而不會生病(至少不會感冒吧,畢竟頭都沒了…),更脫胎換骨成了其他人類的「捕食者」,而且還獲得了寄生獸的超強攻防能力能夠抗衡軍警槍彈的攻擊。更過份的是,這些被感染的人類還是擁有生殖能力,生下來的小孩看起來也很健康正常(由此可見寄生獸不具垂直感染的能力)。
所以當其他健康人類一個個變成寄生獸的食物的時候,被寄生獸感染的人類以及他們的小孩(如果他們願意繁殖的話)就會漸漸成了族群中的多數,若是以子代數目來計算個體適存度,這些被感染的人類的適存度簡直就是巨大化的增長。只要寄生獸可以在人口銳減的時候漸漸找到捕食人類的永續方式,或者是漸漸的轉變食性改像某些寄生獸一樣吃人類食物,最後這世上多數的人類應該都會是這些被感染的人類的後代吧。
回頭看看自然界當中的寄生蟲,蟲不為己天誅地滅,就算待在最終宿主身上,也只是盡可能的不要搞死宿主或沒有嚴重虛弱病徵而已,剝削宿主的資源依然是免不了的。所以,我還真想不到有哪一種寄生蟲可以像寄生獸這樣,不帶給宿主任何麻煩之外還增加宿主的個體優勢和適存度的。
你想,如果被寄生獸寄生了以後就脫胎換骨,可以四處揮舞著我那超過三十公分的帶刀觸手還刀槍不入,看不順眼的人就可以當食物吃掉,甚至還可以改變面貌變成金城武,誰會想要當個健康的魯蛇呢?我求寄生獸來感染我都來不及了啊是不是?這哪裡像是寄生蟲?根本就是無敵星啊!
其次,是寄生獸在人類當中的感染強度(Intensity),也就是一個人類宿主身上承載多少寄生獸個體。一般而言,故事中寄生獸的感染強度都只有「1」,也就是一個人身上只有一隻寄生獸,只有極少數的被感染人類身上會有兩隻以上的寄生獸個體。這種感染強度,一般是暗示著宿主能夠提供的資源有限只能養活一隻寄生蟲個體,或者是寄生獸個體之間有強烈的競爭因此終究只有強者會勝出。好比說寄生在三刺魚(Three-spined stickleback)肚子裡的裂頭絛蟲(Schistocephalus solidus)的全尾蚴蟲(Plerocercoid),就會因為三四條蚴蟲擠在一隻三刺魚宿主肚子裡搞得大家都成熟不了或長不大,就算有幸轉移到最終宿主身上也是體型偏小。
http://www.youtube.com/watch?v=dy4cQON7-JU&t=3m25s
▲三刺魚肚子裡的全尾蚴影片,一定要看到3:30秒的地方,我和我的小夥伴都嚇呆了!
在寄生獸的例子上,由於我們並不知道寄生獸的最終宿主是誰,僅能推測人類只是寄生獸的中間宿主或甚至不是適切宿主,所以也不知道寄生獸是不是因為在同一個人類宿主身上會彼此競爭資源而使得後續生活史過得不順。但是可以確定的是,當數隻寄生獸寄生在一個人類宿主身上的時候,寄生獸間會出現階級之差,到最後只會有一隻寄生獸能夠有能力統御整個身體以及其他寄生獸,甚至可以強迫其他寄生獸個體休眠以便統籌支配所有寄生獸的組織。
基本上,寄生蟲要不就是在同一個宿主身上互相競爭搞得大家都過得不好(例如前面提到的裂頭絛蟲在三刺魚宿主體內的例子),不然就是寄生蟲之間在宿主體內競爭,最後只有佔到好位子金店面的個體爽爽過其他都只能乾瞪眼(例如幾隻絛蟲成蟲在腸子裡面也是會競爭位置的,請見文獻一&文獻二)。甚至,寄生在同一個宿主上這件事還會帶給寄生蟲們更多的演化壓力,驅使寄生蟲們在同居的是「外人」還是「自己人」的不同狀況下變得更有害、更剝削宿主(這可是個寄生蟲演化上的有趣主題,詳情請見此和此)。但總之,像寄生獸這種「寄生蟲個體間產生階級」的寄生特性,在我淺薄的寄生蟲知識裡還真的找不到類似的案例。
最後,因為寄生獸這種「同居宿主的個體間產生階級」並且使喚弱勢個體的特性,讓我發現到有一類走寄生路線的螞蟻,居然是靠著打劫其他種類的螞蟻窩,把別人的螞蟻幼蟲甚至成蟲工蟻擄回家做牛做馬當奴隸使喚!雖然這類畜奴的螞蟻是寄生蟲與宿主的關係,跟寄生獸彼此都是寄生蟲的關係天差地別,但這樣以群體為寄生單位的寄生方式而且還逼迫近似種類的螞蟻做牛做馬,我是覺得有點類似寄生獸個體間的階級狀況啦。你覺得呢?
▲畜奴蟻的座右銘:搶錢、搶糧、專搶娘們(工蟻)!
謝謝你的收看,我們下次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