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4
0

文字

分享

2
4
0

寄生蟲與宿主的相互作用:從電影《寄生上流》中看勞雇衝突與責任

法律白話文運動_96
・2021/05/13 ・4891字 ・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SR值 567 ・九年級

國民法官生存指南:用足夠的智識面對法庭裡的一切。

  • 作者 / 蔡惟愛|國立清華大學科管院學士班 23 級。喜歡創作文學、音樂和藝術。試著以不一樣的角度看待每個日常。

「寄生是指一種生物生於另一種生物的體內或體表,並從後者攝取養分以維持生活的現象。前者稱寄生物,後者稱宿主。」

寄生物詭詐地潛入宿主體內,吸取、榨乾甚至掏空宿主的身體。在一方獲利,一方受害的關係下,宿主激發了免疫反應,而寄生物也不甘示弱地施展伎倆,操弄宿主的行為,二者開始有了互動關係。

在電影《寄生上流》(韓文片名:기생충/寄生蟲)中,勞工之於雇主的關係,亦如寄生蟲之於宿主――主角一家(金家)用了許多卑鄙且不法的手段,巧妙地一步一步侵入朴家,獲取自身的工作機會。本文將以「寄生蟲學」(parasitology)作為切入點,並以台灣法律為主要脈絡,探討主角們從勞動契約成立,到工作期間和雇主發生的衝突,在何種條件和情況下,可以作為勞雇契約合法解除的事由?他們又需要負何種法律責任呢?

在電影《寄生上流》(韓文片名:기생충/寄生蟲)中,勞工之於雇主的關係,亦如寄生蟲之於宿主――主角一家(金家)用了許多卑鄙且不法的手段,巧妙地一步一步侵入朴家,獲取自身的工作機會。圖/IMDB

Hypnotized 寄生催眠術:透過詐欺成立勞雇契約

寄生蟲的詭詐、狡猾與聰明,彷彿裹了一層糖衣的迷幻藥,作為一種催眠術,操弄宿主的行為,以獲取己身利益。

片中的金家長子受好友之託,接手了朴家的家教工作。如同寄生蟲的詭詐伎倆,金家長子在偽造名牌大學學歷,以及朴家太太觀看其試教之後,正式獲得了工作。

然而,我們必須分析:此一偽造的事實是勞雇關係/交易上的重要事項嗎?

就契約成立的面向看來,金家長子獲得家教工作的主要原因有二,一是由於雇主信任原家教的推薦,二是雇主觀看了金家長子的試教課程。而從朴家太太於片中提及不需要觀看金家長子的資料與學歷看來,金家長子偽造的名牌大學學歷本身並非是此勞雇契約成立最重要的關鍵。

然而就信賴層面來說,若勞工於契約訂立之時,即有拿著偽造學歷,作出積極騙人、取得對方好感的情況,便會產生信賴疑慮的問題,容易使雇主誤判其過往履歷,破壞勞工與雇主的信賴基礎,是很重大的問題。

因此,根據勞基法第 12 條「懲戒解僱」的規定,成立勞動契約的時候,如果作出欺騙雇主的表示,讓雇主誤信且有受損害風險的話,雇主可不經預告,在知悉這樣情況的三十天之內,終止契約;而民法第 92 條也表示,那些被詐欺而簽訂契約表示的人,也可以撤回簽約的想法。

總結來說,雇主簽約後可以試著撤回簽約的表示,也可以基於勞工偽造文書的事由,合法解僱金家長子。。而金家長子則需承擔偽造文書的刑事責任。

從朴家太太於片中提及不需要觀看金家長子的資料與學歷看來,金家長子偽造的名牌大學學歷本身並非是此勞雇契約成立最重要的關鍵。圖/envato elements

Parasitism & Performance 寄生關係:工作過程中的衝突

寄生是在一定條件下出現在寄生蟲與宿主之間的一種特定關係。當寄生蟲悄然入侵時,宿主身體開始出現種種變化……

如同寄生蟲之於宿主,金家於朴家工作過程中,發生了許多衝突與磨合。此段將探討:勞方個人的條件、勞方對雇主的侵權行為,以及勞雇雙方對侮辱的反擊,是否構成解僱的事由,以及雙方必須付的法律責任為何。

免疫反應――勞方個人條件是否構成解僱事由?

當寄生蟲入侵宿主,寄生蟲身上或代謝物中的抗原,會激發宿主的免疫反應 (immune response) 來保護身體,設法消滅清除寄生蟲。

片中的朴家爸爸(雇主)對於金家爸爸(勞方)身上的氣味感到不適。這樣的不適感,以及對於勞方可否勝任工作的質疑,可說是雇主對勞工、上層階級對下層階級的免疫反應。

根據勞基法第十一條所訂定,若勞工不能勝任工作,雇主可以不經事先通知並解僱員工。

那麼,金家爸爸算是不能勝任工作嗎?

我國最高法院認為:有沒有達到勞基法「不能勝任」的解僱標準,要看工作能力與工作意願。而就司機這份工作的層面看來,金家爸爸不僅具有客觀的工作能力,也有主觀的工作意願。

因此金家爸爸身上的氣味並不構成他不能勝任司機工作的事實,也不屬於勞基法中訂定的合法解僱事由。

若朴家爸爸執意解僱金家爸爸,便算是違法解僱。金家爸爸可進行勞資調解,請求被解僱的資遣費、非自願離職證明,並要求雇主賠償。若調解不成立,便可以走訴訟程序。由於違法解僱員工,其勞雇契約仍存在,勞工有提供勞務的意願,只是雇主不受領。

圖/IMDB

因此,即使金家爸爸沒有提供職務,但若他勝訴了,雇主便須支付從事件開始至勞工勝訴回來上班這段期間的薪水,而訴訟時間越久,勞工可請求的金額便越大。

然而,訴訟對於勞工而言,存在著「耗損時間」以及「能否勝訴並獲得金錢」上的風險——根據民法 487 條規定,若受僱人因不服勞務所減省的費用,而在訴訟期間找其他工作,並獲得薪水(中間收入),違法解僱的雇主便可因此主張由其應給付的報酬額內扣除。這邊的立法目的是:我們不希望員工在被非法開除的期間沒有收入。但如果員工在訴訟期間另外找到工作並賺取收入,自然就沒有這樣的顧慮。(基於法律禁止不當得利的原則,被非法解僱並不是中獎,可以躺著賺錢)

也就是說,被違法解僱的勞工可以用訴訟去討工資,但如果勝訴之後,得到的費用又會被雇主主張扣除。此外,找新工作可能就會降低勞工回去原有工作的機會;反之,如果什麼工作都不找,只專心打訴訟,就會面臨沒有工作收入的生活壓力,而且一旦訴訟輸掉就什麼都沒有了,這局面凸顯了勞工的兩難困境。

竊取性寄生――勞方侵權行為是否構成解僱事由?

竊取性寄生 (Kleptoparasitism),指的是寄生物偷取宿主所捕捉的或是準備好的食物。

金家媽媽(勞方)在雇主出遊時,將自己的家人叫來雇主的豪宅,大吃大喝地大肆享受一番。金家不僅使用雇主家中的物品,而身為家教老師的金家長子甚至偷看了學生的日記本。

這樣的行為,可說是另一種形式的竊取性寄生。

就客觀條件而言,金家一家大小侵害了雇主的財產,金家長子的偷窺行為更侵犯了家教學生的隱私權和人格權;而就主觀條件而言,金家乃出於故意的心態,構成了侵權行為。

金家媽媽(勞方)在雇主出遊時,將自己的家人叫來雇主的豪宅,大吃大喝地大肆享受一番。圖/IMDB

根據勞基法第 12 條就「懲戒解僱」的規定,若勞工違反勞動契約或工作原則情節重大者,或是故意損耗雇主的所有物品,雇主可不經預告,在知悉情況三十天內解僱員工。

因此,雇主可以此為由,合法解僱金家。

就民事責任而言,金家須負損害賠償責任,要把吃光或弄壞的東西回復原狀,若無法回復原狀,則可以賠償金錢。此外,金家長子侵犯隱私的行為,根據民法的規定,若不法侵害人格法益等情節重大者,被害人可以請求相當的精神賠償金。

擬寄生――對侮辱的反擊是否構成解僱事由?

若一個寄生物會殺死宿主的,便稱為擬寄生物 (parasitoid)。

在片中的結尾,長期寄居於雇主家的原管家丈夫突然衝出來攻擊大眾,金家爸爸(勞方)在一片血腥的混亂中,看見朴家爸爸(雇主)不顧勞方(金家長女)生死的荒謬態度,以及對於氣味(下層階級)的輕蔑態度,先前壓抑的憤怒一觸及發,殺了朴家爸爸。

原先單純的寄生關係,在盛怒和侮辱之下,轉變為擬寄生關係。

金家爸爸(勞方)看見朴家爸爸(雇主)不顧勞方(金家長女)生死的荒謬態度,以及對於氣味(下層階級)的輕蔑態度,先前壓抑的憤怒一觸及發,殺了朴家爸爸。圖/Giphy

根據勞基法的訂定,勞工可因雇主對於勞工有重大侮辱的事實,不經預告而終止契約。那麼就勞方的角度而言,朴家爸爸(雇主)對於金家爸爸(勞方)長期抱著隱約而不明說的輕蔑態度,算是重大侮辱嗎?

我國最高法院認為:重大侮辱的判定,應就具體事件、受侮辱的嚴重性,並衡量雙方的職業、教育程度和社經地位等綜合因素,並端視其侮辱行為是否已嚴重影響勞動契約得繼續存在為斷。

朴家爸爸的輕蔑態度或許無法構成重大侮辱具體事件的要件,但雇主仍有預防員工於執行職務時於身體或精神不法侵害的義務。因此,若金家爸爸因此受到精神上的損害,可向雇主求償。

而金家爸爸的反擊,和殺害雇主的事實,著實符合勞基法第 12 條中「懲戒解僱」的對雇主實施暴行或重大侮辱的定義,因此可被雇主合法解僱,且必須付殺人罪的刑事責任。而朴家可以金家爸爸不法侵害他人致死之由,請求賠償相當的金額。

Competition 種內競爭:勞方共逐雇主

種內競爭,是指同種生物個體之間,在相同的生活條件下,為爭奪共同資源的生存競爭,是自然選擇的重要基礎。

圖/IMDB

《寄生上流》中同為勞工與下層階級的原管家和司機以及金家夫婦,便是種內競爭的關係——為了使金家爸爸獲得司機之職,金家長女在原先朴家的司機的車上留下了內褲,間接栽贓司機於雇主車上性交。之後,又為了引進金家媽媽成為新管家,金家父女聯手,故意將原管家對桃子的過敏反應,誘導為肺結核吐血。致使雇主知悉後,認為二者無法勝任工作,未以明確事由便解僱了原司機和管家,僱用了金家爸爸和媽媽作為替職。

這邊有個值得探討的問題——如果新勞方對原勞方做出不利的舉動(誹謗、揭露短處等),並以此作為己身獲取工作機會的手段,致使原勞方被解僱的既定事實,雇主知悉後是否可依此作為解雇新勞方的事由呢?

答案是肯定的——片中金家爸媽誇大其工作經歷的行為,可謂之虛偽意思表示。此外,金家長女對原司機的栽贓,有對其他職員重大侮辱之嫌。因此,若雇主知悉後,可在三十天內懲戒解僱他們。

金家以陷害原勞方之舉,作為獲得職位的手法。由於金家對於原司機和管家:一、在主觀上有故意且散播於眾的意圖,二、在客觀上也有指摘或傳述足以毀損他人名譽的事情,三、誹謗之事非實情,四、誹謗之由為私德而非公共利益,可謂之犯下了誹謗罪,須負刑事責任。另外,原司機和管家可提出妨害名譽告訴,並要求精神慰撫金等民事賠償。

附帶一提,基於勞動契約誠信原則,雇主有義務明確表示解僱事由,而且不得隨便改變解僱事由,否則便是非法解僱。因此被未經明確表示解僱理由,即屬被非法解僱的原司機和原管家,仍存有勞雇關係,可進行勞資調解和訴訟程序。

結論

本文以電影《寄生上流》的韓文片名「기생충/寄生蟲」中隱含的「寄生關係」概念,作為論述勞雇關係的切入點。這並非對上下階層孰優孰劣的定調,而是衷於導演奉俊昊對於電影的設定,並試著以象徵的手法更深刻地刻畫電影中勞雇關係的景況。

透過電影《寄生上流》關於勞雇契約的成立與解除的探討分析,我們可以更深入的了解勞基法中資遣解雇和懲戒解僱的定義和相關規定,並以一個更有趣的角度,了解在遇到勞資衝突時,雇主和勞工該如何用法律捍衛自身的權利。

引用資料

  1. Wikipedia – 寄生
  2. A+醫學百科 – 寄生蟲學/寄生蟲與宿主的相互作用
文章難易度
所有討論 2
法律白話文運動_96
26 篇文章 ・ 530 位粉絲
法律白話文運動」是致力於推廣法律知識與法治思想的獨立媒體,願與讀者一起從法律認識議題,從議題反思法律。

0

17
2

文字

分享

0
17
2
狗狗嘔吐有可能是犬蛔蟲感染嗎?要如何預防?
陳泰諺_96
・2022/11/06 ・2775字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國民法官生存指南:用足夠的智識面對法庭裡的一切。

當家裡狗狗出現嘔吐、消瘦的情況,造成的原因可能有很多,其中一種可能會是感染了犬蛔蟲 Toxocara canis。其中 canis 指的是犬科動物,因此可以從學名得知,牠對犬科動物具有相當高的針對性。

但犬蛔蟲是什麼?當狗狗感染了犬蛔蟲時會有什麼其他症狀?又要如何預防呢?跟著本文,讓我們一一了解!

Toxocara canis 是什麼?

在分類學上,Toxocara canis 為動物界(Animalia),線蟲動物門(Nematoda),色矛綱(Chromadorea),小桿目(Rhabditida),蛔蟲科(Ascarididae),弓首蛔蟲屬(Toxocara)。是一種犬科動物的腸道性線型寄生蟲,主要寄生於宿主的小腸內。

在生活史的方面,Toxocara canis 的生活史中,Toxocara canis 的終宿主為犬科動物,若誤進入其他種類動物,例如:兔、鴨等,則該動物將成為 Toxocara canis 的中間宿主,Toxocara canis 將在該動物體內形成被囊並等待該動物被最終宿主食入。

在繁衍與傳染方面,剛產下的未成熟卵將與排泄物一同排出,並在環境中存在約 3 至 4 星期轉變成為成熟卵後,經過中間宿主或直接被終宿主食入後,得以完成其生活史。

(圖一)Toxocara spp. 生活史。圖/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2019

外型與結構上,Toxocara canis 為雌雄異體,雄性成蟲可長達 4 至 6 釐米,雌性成蟲則可長達 6.5 至 15 釐米,其中雄性尾端具有用於繁殖的針狀體(見圖 2-3)。幼蟲型態的 Toxocara canis 可分為 Level 1 至 Level 3 階段,Level 1 至 Level 3 階段皆存在於其卵殼內,並於蟲卵進入宿主體內後以 Level 3 階段型態破殼而出,最終成長成 Level 4 階段的成蟲。

(圖二)Toxocara canis 成蟲。圖/Mahdy O A,2020

Toxocara canis 會對狗狗造成什麼傷害?

Toxocara canis 寄生於犬科動物體內時造成的傷害的原因主要分為兩種,「幼蟲移行」與「腸道寄生」。

一、幼蟲移行

當蟲卵進入犬科動物體內後,幼蟲會破殼而出,並寄生於小腸內,此時幼蟲可能隨機性移行至其他器官,造成宿主的內臟損傷。值得注意的是,若成蟲受到刺激也會出現同樣的行為,並且可能造成比幼蟲還要更巨大的傷害。

除此之外,幼蟲有可能移行至咽喉與胸部區域,導致宿主出現「噁心」、「嘔吐」等症狀,此時可通過肉眼發現宿主嘔吐物內含有寄生蟲蟲體。應避免宿主或其他動物前去舔食嘔吐物,以防止幼蟲再度回到宿主腸道內生長、繁殖或傳染給其他動物。

二、腸道寄生

Toxocara canis 主要寄生於宿主的小腸,並在其寄生期間吸食宿主養分成長,因此受到感染的宿主,可能出現「營養不良」、「消瘦」等症狀。當寄生數量增加至一定數量時,宿主腹圈可能出現明顯增大的情況,在進行 X 光等圖像檢查時,也可看見其腸道遭到寄生蟲寄生的影像。

也因為腸道寄生的原因,被寄生的宿主可能會有「拉肚子」或「腹痛」的症狀,因此飼主可從被寄生的動物糞便中用肉眼觀察道寄生蟲蟲體。

此外,Toxocara canis 寄生時所產生的排泄物及分泌物,可能導致宿主出現「過敏反應」,且上述排泄物及代謝產物,皆可能對宿主造成一定的毒性,並累積於體內,對宿主造成一定的傷害。

當發現家中的寵物出現以上症狀或相關寄生蟲感染,請盡速前往獸醫院諮詢專業獸醫師,接受更為完整的檢查及治療!

如何檢測 Toxocara canis

在獸醫院,臨床上的檢測有許多種,透過直接塗抹法、集卵法等方式取得樣本後使用光學顯微鏡進行檢查,或使用 DNA 比對檢測檢查。當飼主發現寵物嘔吐物或糞便中的蟲體與蟲卵,以下兩種情況透過肉眼或光學顯微鏡便可進行簡單辨別。

一、蟲體構型

Toxocara canis 的成蟲長度約 4 釐米至 15 釐米,在感染動物的排泄物皆可能發現蟲體,可透過複式顯微鏡或手機的顯微功能進行簡單的觀察。

Toxocariasis 屬的雄性成蟲尾端具有獨特的針狀體(見圖 2-3),而 Toxocariasis 屬的吻部皆為三嘴唇構成(見圖 2-2),以上特徵皆可幫助辨認感染寄生蟲的屬及種別。

二、蟲卵構型

Toxocara canis 的蟲卵大小約 90x75μm,相較於 Toxocariasis 屬的其他寄生蟲,其擁有較為獨特的蟲卵構型,牠的蟲卵為次球形,凹凸的外表,部分人稱其為高爾夫球(見圖 3),因為這種獨特的外表,因此你可先觀察其蟲體的外型確認其為 Toxocariasis 屬的寄生蟲後,再透過蟲卵的獨特構型,來確認感染的是否為 Toxocara canis

以上所敘述之檢測方式僅供飼主更加了解 Toxocara canis 的相關知識,若發現寵物出現感染症狀,請迅速送至附近的獸醫院進行專業診斷與治療!

(圖三)Toxocara canis 蟲卵與 Toxocara leonina 蟲卵比較。圖/University of Saskatchewan,2021

如何預防 Toxocara canis

面對 Toxocara canis,我們該如何避免家裡的狗感染?雲林縣斗六市弘安動物醫院院長周俊宏獸醫師說:「一般在臨床上,都是透過定期接受健康檢查及注射疫苗與投餵藥物、勸導飼主注意環境衛生的清潔並定期檢查清掃、提醒飼主生食所帶來的風險,來進行相關寄生蟲的預防。」因此寄生蟲預防方面主要有:

一、例行性驅蟲

由於環境中必定存在寄生蟲,因此遭到感染是不可避免的,所以進行定期性驅蟲能有效降低寄生蟲感染對於家裡寵物的傷害與影響。

二、環境衛生清潔

蟲卵可能以任何方式被攜帶進入家中,也可能因家裡寵物曾經感染過,而存在家中的環境,當寵物康復後可能又因此遭到二次感染,所以注意環境的清潔度能有效避免寵物遭到感染。

三、避免生食

寄生蟲蟲卵可能存在於生鮮蔬果的表面以及肉類食品中,在餵食方面應避免生食而導致家中寵物誤食入蟲卵導致感染。

四、注意飲用水

未知來源的水可能含有寄生蟲蟲卵,在給予家中寵物飲用前,應先將水煮沸再給予飲用,進而避免其導致感染。

參考資料

  1.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2019). Toxocariasis.
  2. Cathy Meeks(2020). What Causes Roundworms in dogs and How to Get Rid of Them. PETMD. https://www.petmd.com/dog/conditions/infectiousparasitic/c_multi_ascariasis
  3. Georgi JR, Georgi ME(1990).Parasitology for Veterinarians 5th Edi. W.B. Sanunders Company, Philadephia, PA, USA.
  4. Hansa D. Bhargave, MD(2020). Roundworms in Dogs. https://pets.webmd.com/dogs/roundworms-dogs
  5. Mahdy O A, Mousa W M, Abdel-Maogood S Z, Nader S M,&Abdel-Radi, S (2020). Molecular Characterization and Phylogenetic Analysis of Toxocara Species in dogs, Cattle and Buffalo in Egypt. Helminthologia 57(2), (83-90).
  6. Overgaauw, P. A. M. (1997). Prevalence of intestinal nematodes of dogs and cats in the Netherlands. Veterinary quarterly, 19(1), 14-17
  7. Santos, S. V. D., Santos, F. H. Y., Lescano, S. A. Z., Santos, D. M. D., Tiago, É. D. S., Fonseca, G. R., … & Chieffi, P. P. (2017). Migration pattern of Toxocara canis larvae in experimentally infected male and female Rattus norvegicus. Revista da Sociedade Brasileira de Medicina Tropical, 50, 698-700.
  8. Stephen J. Ryan (2013). RETINA.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B9781455707379000862
  9. University of Saskatchewan(2021) 。Toxocara Canis。https://wcvm.usask.ca/learnaboutparasites/parasites/toxocara-canis.php
  10. Warren, G. (1970). Studies on the morphology and taxonomy of the genera Toxocara Stiles, 1905 and Neoascaris Travassos, 1927.Zoologischer Anzeiger,185(5/6).
  11. 殷國榮 (主編)(2007)。醫學寄生蟲學。科學出版社。
  12. 劉振軒、林中天、林永昌、楊清文(2007)。犬疾病診斷與防治指引,第二版。行政院農業委會動植物防疫檢疫局。
陳泰諺_96
1 篇文章 ・ 2 位粉絲
嘉華中學,一位正在努力朝自己目標前進的學生。

1

1
1

文字

分享

1
1
1
歐洲人克服乳糖不耐,少拉肚子就是達爾文贏家?
寒波_96
・2022/09/16 ・3812字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牛奶、羊奶等生乳中含有乳糖(lactose),可以被乳糖酶(lactase)分解。但是小朋友長大以後,乳糖酶基因便不再表現,失去消化乳糖的能力。幾千年前,世界各地卻出現多款基因突變,讓人能一輩子保有乳糖酶。2022 年一項針對歐洲的研究提出觀點:這項能力之所以受到天擇喜好,是因為能避免拉肚子!?

人類如今也發明去除乳糖的牛奶。圖/被拍電影耽誤的置入性行銷之神──Michael Bay 麥可貝

史上最強遺傳適應,演化過程出乎意料?

人類原本和眾多哺乳動物一樣,小時候依賴母乳餵食,長大後不再喝奶,乳糖酶也失去作用。但是隨著人類馴化牛、羊等動物,即使是成年人也常有機會吃奶。

另一方面,由於乳糖酶基因外頭的調控位置突變,使得許多歐洲、非洲人的酵素在成年後可以持續作用,稱為乳糖酶持續性(lactase persistence,簡稱 LP,也就是乳糖耐受),而且同樣效果的不同突變,至少獨立誕生過 5 次。

具有某方面優點,使得存在感增加的 DNA 變異,稱作遺傳適應(genetic adaptation)。已知的人類案例非常多,天擇的影響力有強有弱,LP 算是受到最強烈天擇力量的基因之一。

由此推敲,當人類開始養牛、養羊,又吃奶以後,同時衍生 LP 應該是順理成章的事?然而,一系列考古學、遺傳學、古代遺傳學的探索,卻徹底打破上述看似合理的推論。

首先,考古學調查發現人類在中東馴化牛、羊,吃奶的歷史至少有 9000 年,接著距今 7000 年前已經引進歐洲多處。再來,由遺骸中直接取得古代 DNA 得知,LP 遺傳變異要等到 4000 多年前才出現,而且超過 3000 年前都還很小眾,最近 2000 年內才大幅提升存在感。

顯而易見,人類開始吃奶的年代,比獲得成年後消化乳糖的能力,更早好幾千年。 2022 年新發表的研究透過更廣泛的取樣分析,再度確認這件事。

由陶器中取樣乳脂質的地點和年代。圖/參考資料 1

再度確認:吃奶比遺傳突變更早好幾千年

隨著技術進步,如今有好幾種方法判斷古代人會不會吃奶,像是分析牙結石中的乳蛋白、容器中的乳脂質等等。新研究偵測陶器中的乳脂質,包括以前發表 188 處,以及新取得 366 處,總共 554 處中東、歐洲的遺址中,得知 6899 件乳製品存在的紀錄。

吃奶的文化能追溯到中東,新石器時代擁有農業的人群,帶著他們的牛、羊一起移民歐洲,也將吃奶文化傳入歐洲。到了距今 7000 年前,歐洲各大地區已經出現乳製品。也許不見得會直接喝生乳,不過肯定存在起司等生乳加工的食品。

比較特殊的是巴爾幹半島,現在的希臘。那時居民會養牛,養羊,吃肉肉;但是分析超過 870 件陶器,完全見不到乳脂質的蹤影。此處或許更晚才建立起吃奶文化。

總之,7000 年前吃奶文化已經廣傳歐洲各地。相比之下,比對不同年代、地點的死人骨頭取樣,消化乳糖的 LP 遺傳變異最早在 4600 年前現蹤,比吃奶晚很多。

而且 LP 出現一段時間後,存在感依然非常低,距今 3000 到 5000 年前的青銅時代,LP 並沒有什麼過人之處。到此為止,LP 只能說是人類族群中的一款普通變異,還不能算是遺傳適應。

不同年代,歐洲各地的吃奶狀況。距今 7000 年前之際(5000 BC)吃奶已經相當普及。圖/參考資料 1

現代社會:能代謝乳糖沒有好處,不能代謝只有小小壞處

儘管比本來以為的晚很多,LP 遺傳變異在歐洲族群的比例,還是於最近 3000 年內明顯上升。它到底因為什麼優點才受到天擇青睞,歷來爭論不休,有人提出營養、維生素D 等假說,可是都缺乏決定性的證據。

搜集幾十萬人遺傳資訊的英國生物樣本庫(UK Biobank),近來被大量用於各色分析。這項研究從中探討 LP 的影響,分析對象中大部分人具有 LP,少數人沒有(論文用語是 lactase non-persistent,縮寫為 LNP,也就是乳糖不耐)。比對得知,LP 並不會影響喝奶、食用乳製品的行為。

直接喝奶才有乳糖代謝的問題,加工成起司等乳製品可以避免,但是「問題」也許不是真的問題。更進一步比對,LP 對於健康狀況也沒什麼影響。簡單說就是:對 33 萬位英國人的分析發現,LP 與否,無關緊要。

加上其餘資訊推論,現代社會在正常情況下,缺乏 LP 大概就是喝奶拉肚子,不是什麼嚴重的問題。例如隨著中國經濟發展,沒有 LP 的中國人大量喝奶,多數也沒怎麼樣。

這也符合台灣人的經驗,台灣人配備 LP 的比例不高,可是隨著飲食習慣改變,多數人也就是這樣喝奶。另外喝奶會改變人的腸道菌,影響消化狀況,也是一個影響因素。

普遍缺乏 LP 的台灣人,很多人也是生乳照樣喝。圖/[廣宣] 牛奶妹 徵求中興大學牧場鮮奶長期訂戶

飢荒、疾病,時代力量的逆境考驗?

為了解釋歐洲歷史上 LP 比例的大幅上升,許多論點提出喝奶的優點,但是想想頗有可疑。把鮮奶加工製成乳製品,就能輕易抵銷 LP 問題,即使是飢荒時節也不例外;不能直接喝奶也不會餓死,吃起司就好。在營養加分方面,能喝奶真的有什麼優勢嗎?

由人群中遺傳變異的比例變化,我們能評估天擇影響的結果,但是不見得能抓到當初天擇真正的目標。新研究的分析指出,LP 的意義似乎不在創造優勢,而是避免劣勢。

跑完一大堆統計分析後,有兩項因素和 LP 的關聯性最高。一項是人口數量的波動,另一項是人口的密度。論文的解釋是,人口數量波動和飢荒有關(飢荒讓人口減少),密度和傳染病有關(人變多會增加傳染病的機率)。

沒有 LP 的人直接喝奶,副作用往往是腹瀉,在豐衣足食的現代社會多半沒有大害,還能刺激代謝,順便減肥;雖然對某些人而言,拉肚子依然是困擾的問題。

至於營養不良的人,腹瀉更可能出問題;某些疾病下,拉肚子造成脫水,容易重傷害健康。時常被營養不良、傳染病、飢荒等災厄糾纏,是古代的常態。

由此推論,不論是饑荒的短期逆境,或是傳染病的長期逆境(論文沒有特別討論,我想也包括寄生蟲?),配備 LP 的人由於能少拉肚子,生存機率也會大一點。

不同地區的人群,在不同年代的 LP 人口比例。圖/參考資料 1

魔鬼藏在拉肚子?

影響最大的年齡層可能介於 5 到 18 歲。此一小大人的階段,乳糖酶將漸漸失去作用;營養不良、體弱多病的人身體比較脆弱,拉肚子是要命的事,這或許正是天擇的目標!

古時候衛生狀況不佳,拉肚子大概很常見,而未成年人的死亡率也遠勝現在,小孩死掉並不意外。在此之下,能減少拉肚子的 LP 遺傳變異,長期累積下來,正面影響力或許頗為可觀。

這項研究的說法是否正確?它仍不足以算是決定性的證據,不過脈絡頗有道理。非洲也有多個獨立誕生的 LP 遺傳變異,相較於歐洲了解少很多,這是個潛在的研究方向。

另外不可忽視,讓乳糖酶維持作用的 LP 遺傳變異,也受到飲食習慣、生活背景影響,不單純是遺傳的事。例如自古牧業發達的蒙古、哈薩克,居民的 LP 比例一直很低,幾千年來也活得很好。少拉肚子也許能解釋歐洲的狀況,其餘地區不宜過度延伸。

延伸閱讀

參考資料

  1. Evershed, R. P., Davey Smith, G., Roffet-Salque, M., Timpson, A., Diekmann, Y., Lyon, M. S., … & Thomas, M. G. (2022). Dairying, diseases and the evolution of lactase persistence in Europe. Nature, 1-10.
  2. The mystery of early milk consumption in Europe
  3. Famine and disease drove the evolution of lactose tolerance in Europe
  4. How humans’ ability to digest milk evolved from famine and disease
  5. Ancient Europeans farmed dairy—but couldn’t digest milk

本文亦刊載於作者部落格《盲眼的尼安德塔石匠》暨其 facebook 同名專頁

所有討論 1
寒波_96
180 篇文章 ・ 745 位粉絲
生命科學碩士、文學與電影愛好者、戳樂黨員,主要興趣為演化,希望把好東西介紹給大家。部落格《盲眼的尼安德塔石器匠》、同名粉絲團《盲眼的尼安德塔石器匠》。

0

4
4

文字

分享

0
4
4
霍亂也有自己的免疫系統?想要入侵人體,卻不想被感染!
寒波_96
・2022/05/19 ・3396字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由霍亂弧菌(Vibrio cholerae)引發的霍亂,是常見的人類傳染病。有意思的是,霍亂弧菌這般能入侵生物體的細菌,本身也會被病毒等異形入侵,有免疫的需求。

引起霍亂的霍亂弧菌。圖 / Wikimedia

在最近發表的論文中,霍亂向我們展現了以前未知的免疫手法,不但能抵抗病毒,還能對付「質體」。霍亂究竟如何避免成為宿主的命運?質體又是什麼呢?[參考資料 1, 2]

細菌 vs 質體 vs 病毒大亂鬥:細菌也不想被寄生

細菌和人類一樣,都是用染色體上的 DNA 承載遺傳訊息。不過除了染色體以外,細菌也常常配備額外的「質體(plasmid)」,它們是 DNA 圍成的圈圈,獨立於細菌的染色體之外,具有自己的遺傳訊息,會自己複製。

細菌的遺傳物質,除了自己的染色體外,時常還額外攜帶數量不一的質體。圖/Bacterial DNA – the role of plasmids 

質體如果單方面依賴細菌供養、當個快樂的寄生蟲,那麼對細菌來說,質體就是個占空間的東西,只會耗費宿主的資源,對細菌是最差的狀況。但是,質體上也有基因,如果那些基因具備抗藥性等作用,那質體便對細菌有利。換句話說,質體和細菌的關係並不一定,有可能是有利、有害,或是沒有利也沒有害,視狀況而定。

細菌有時候具備攻擊質體的能力,例如近來作為基因改造工具而聲名大噪的 CRISPR,原本便是細菌用來抵禦病毒、質體的免疫系統。神奇的是,許多攻擊目標為質體的 CRISPR 套組,本身就位於質體上頭,令人懷疑其動機不單純。

比方說,A 質體攜帶一套攻擊 B 質體的 CRISPR,那麼 A 質體的目的,到底是保護自己寄宿的細菌不被 B 質體入侵,或是維護自己的地位不要被 B 質體搶走呢?不好說,不好說。

細菌對付質體的手段除了 CRISPR,還有一招是利用「Argonaute」蛋白質,啟動針對質體的排外機制;有時候兩者兼備,就是不給質體活路。[參考資料 3]

了解上述資訊,便能體會霍亂新研究的奧妙:質體無法生存的霍亂弧菌,既沒有 CRISPR,亦沒有 Argonaute,卻有以前不知道的另外兩招。

沒有質體的霍亂弧菌

儘管大家的印象中,霍亂就是一款危害人類的傳染病,不過野生的霍亂弧菌有很多品系,除了 O1 和 O139 兩個亞型之外,大部分其實不怎麼會感染人類。歷史上霍亂有過七次大流行,目前第七次大流行的型號為 O1 旗下的 E1 Tor,也稱作 7PET。

過往導致大流行的型號以及野生霍亂品系,細菌中一般都帶著質體,可是如今廣傳的 E1 Tor 卻常常沒有。假如人為將質體送進細菌體內,一開始倒是沒什麼阻礙,可是複製繁殖十代以後的細菌,卻幾乎不再擁有質體。

因此我們可以假設,霍亂第七次大流行的主角,可能比同類們多出些什麼,讓它新增了排除質體的能力。既然不是其餘細菌使用的 CRISPR 與 Argonaute,應該是某種目前未知的手段。

研究者一番搜尋後,從霍亂基因組上找到 2 處有關係的區域,稱它們為 DdmABC 和 DdmDE(Ddm 為 DNA-defence module 縮寫),兩者各自都有排擠新質體的能力,一起合作效果更好。

霍亂弧菌有 2 個染色體(左、右),DdmABC 位於第一號染色體(左)的 VSP-II 區域(圖中寫成 VSP-2),DdmDE 位於 VPI-2 區域。圖/Molecular insights into the genome dynamics and interactions between core and acquired genomes of Vibrio cholerae

兩套手法獨立運作,就是不要讓質體留下!

DdmABC 與 DdmDE 都能替霍亂細胞排除質體,但是運作方式不同。

DdmDE 會直接攻擊,令質體無法繼續在細菌體內生存,尤其容易攻擊比較小的質體;這個攻擊過程中,應該有其他蛋白質參與,不過詳細機制仍有待探索。

負責打擊質體的 DdmDE,其基因周圍還有兩套免疫系統的基因:R/M 與 Zorya,它們的任務都是消滅入侵的噬菌體(感染細菌的病毒)。因此霍亂的染色體上,這些基因共同構成一組對抗外來異形的陣地,稱為防禦島(defence island)。

DdmABC 則似乎更傾向「促進選汰」的手法,霍亂如果攜帶質體,不論質體自身大小,DdmABC 都會產生毒性;這使得質體數目較少的細菌,繁殖時產生競爭優勢,多代以後脫穎而出的霍亂,將剩下不再攜帶質體的個體。

有意思的是,霍亂細胞的 DdmABC 能排擠質體,也能屠殺入侵的噬菌體。所以它是一套雙重功能的免疫系統,同時防禦噬菌體和質體這兩種異形。

霍亂弧菌中 DdmABC 與 DdmDE 為兩套獨立運作的免疫系統,DdmABC 能排除入侵的病毒和質體,DdmDE 會直接攻擊質體。圖/參考資料 2

演化上 DdmABC 與 DdmDE 從何而來呢?在資料庫中比對 DNA 序列,ABCDE 這 5 個基因都找不到非常相似的近親基因,所以本題暫時不得而知。

其餘霍亂同類都沒有這兩串基因,所以它們是 E1 Tor 品系新獲得的玩意;幾個新基因組合形成新功能,或許有助於 E1 Tor 當年在霍亂內戰中勝出,成為第七次大流行的主角。總之,它們都通過長期天擇競爭的考驗,贏得一席之地。

質體對細菌可能有害也可能有利,若是通通不要,等於是徹底斷絕獲利的機會。如今廣傳的這款霍亂,為什麼演化成這般樣貌,值得持續探索。

一隻細菌配備對付不同入侵者的多款免疫系統,一如一艘巡洋艦配備的多款防禦系統,不論敵人從陸地、海面、空中發射飛彈,或是從海底用魚雷攻擊,都有防守的應變手段。然而,再怎麼周詳的防禦設計,都有被突破的機會。圖/wiki

戒備森嚴,多重防禦的細菌免疫

由這些研究我們可以觀察到,細菌儘管是只有一顆細胞的簡單生物,也配備多重免疫系統,抵抗各種入侵者。以極為成功的霍亂 E1 Tor 品系來說,它配備 R/M、Zorya、DdmDE 三款防禦病毒的機制,以及 DdmABC、DdmDE 兩套排擠質體的手法,能夠全方位對抗試圖入侵的病毒和質體。

霍亂弧菌之外的許多細菌,又配備記錄入侵者遺傳訊息的 CRISPR 系統,精準識別目標並且攻擊,類似人類的後天免疫。CRISPR 此一特質,使它變成智人的基因改造工具。

而類似先天免疫,無差別切割入侵者的 R/M 系統,其各種限制酶(restriction enzyme),早已從 1970 年代起成為常見的基因改造工具,可謂分子生物學實驗的元老。

新發現霍亂的 DdmABC、DdmDE 免疫系統,除了增加學術知識,也有應用潛力。探索細菌、質體、病毒間的大亂鬥,不只能認識更多免疫與演化,也可能找到對付細菌的新招,還有機會啟發分子生物學的新工具。

延伸閱讀

參考資料

  1. Jaskólska, M., Adams, D. W., & Blokesch, M. (2022). Two defence systems eliminate plasmids from seventh pandemic Vibrio cholerae. Nature, 1-7.
  2. Cholera-causing bacteria have defences that degrade plasmid invaders
  3. Kuzmenko, A., Oguienko, A., Esyunina, D., Yudin, D., Petrova, M., Kudinova, A., … & Kulbachinskiy, A. (2020). DNA targeting and interference by a bacterial Argonaute nuclease. Nature, 587(7835), 632-637.

本文亦刊載於作者部落格《盲眼的尼安德塔石匠》暨其 facebook 同名專頁

寒波_96
180 篇文章 ・ 745 位粉絲
生命科學碩士、文學與電影愛好者、戳樂黨員,主要興趣為演化,希望把好東西介紹給大家。部落格《盲眼的尼安德塔石器匠》、同名粉絲團《盲眼的尼安德塔石器匠》。

2

4
0

文字

分享

2
4
0
寄生蟲與宿主的相互作用:從電影《寄生上流》中看勞雇衝突與責任
法律白話文運動_96
・2021/05/13 ・4891字 ・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SR值 567 ・九年級

國民法官生存指南:用足夠的智識面對法庭裡的一切。

  • 作者 / 蔡惟愛|國立清華大學科管院學士班 23 級。喜歡創作文學、音樂和藝術。試著以不一樣的角度看待每個日常。

「寄生是指一種生物生於另一種生物的體內或體表,並從後者攝取養分以維持生活的現象。前者稱寄生物,後者稱宿主。」

寄生物詭詐地潛入宿主體內,吸取、榨乾甚至掏空宿主的身體。在一方獲利,一方受害的關係下,宿主激發了免疫反應,而寄生物也不甘示弱地施展伎倆,操弄宿主的行為,二者開始有了互動關係。

在電影《寄生上流》(韓文片名:기생충/寄生蟲)中,勞工之於雇主的關係,亦如寄生蟲之於宿主――主角一家(金家)用了許多卑鄙且不法的手段,巧妙地一步一步侵入朴家,獲取自身的工作機會。本文將以「寄生蟲學」(parasitology)作為切入點,並以台灣法律為主要脈絡,探討主角們從勞動契約成立,到工作期間和雇主發生的衝突,在何種條件和情況下,可以作為勞雇契約合法解除的事由?他們又需要負何種法律責任呢?

在電影《寄生上流》(韓文片名:기생충/寄生蟲)中,勞工之於雇主的關係,亦如寄生蟲之於宿主――主角一家(金家)用了許多卑鄙且不法的手段,巧妙地一步一步侵入朴家,獲取自身的工作機會。圖/IMDB

Hypnotized 寄生催眠術:透過詐欺成立勞雇契約

寄生蟲的詭詐、狡猾與聰明,彷彿裹了一層糖衣的迷幻藥,作為一種催眠術,操弄宿主的行為,以獲取己身利益。

片中的金家長子受好友之託,接手了朴家的家教工作。如同寄生蟲的詭詐伎倆,金家長子在偽造名牌大學學歷,以及朴家太太觀看其試教之後,正式獲得了工作。

然而,我們必須分析:此一偽造的事實是勞雇關係/交易上的重要事項嗎?

就契約成立的面向看來,金家長子獲得家教工作的主要原因有二,一是由於雇主信任原家教的推薦,二是雇主觀看了金家長子的試教課程。而從朴家太太於片中提及不需要觀看金家長子的資料與學歷看來,金家長子偽造的名牌大學學歷本身並非是此勞雇契約成立最重要的關鍵。

然而就信賴層面來說,若勞工於契約訂立之時,即有拿著偽造學歷,作出積極騙人、取得對方好感的情況,便會產生信賴疑慮的問題,容易使雇主誤判其過往履歷,破壞勞工與雇主的信賴基礎,是很重大的問題。

因此,根據勞基法第 12 條「懲戒解僱」的規定,成立勞動契約的時候,如果作出欺騙雇主的表示,讓雇主誤信且有受損害風險的話,雇主可不經預告,在知悉這樣情況的三十天之內,終止契約;而民法第 92 條也表示,那些被詐欺而簽訂契約表示的人,也可以撤回簽約的想法。

總結來說,雇主簽約後可以試著撤回簽約的表示,也可以基於勞工偽造文書的事由,合法解僱金家長子。。而金家長子則需承擔偽造文書的刑事責任。

從朴家太太於片中提及不需要觀看金家長子的資料與學歷看來,金家長子偽造的名牌大學學歷本身並非是此勞雇契約成立最重要的關鍵。圖/envato elements

Parasitism & Performance 寄生關係:工作過程中的衝突

寄生是在一定條件下出現在寄生蟲與宿主之間的一種特定關係。當寄生蟲悄然入侵時,宿主身體開始出現種種變化……

如同寄生蟲之於宿主,金家於朴家工作過程中,發生了許多衝突與磨合。此段將探討:勞方個人的條件、勞方對雇主的侵權行為,以及勞雇雙方對侮辱的反擊,是否構成解僱的事由,以及雙方必須付的法律責任為何。

免疫反應――勞方個人條件是否構成解僱事由?

當寄生蟲入侵宿主,寄生蟲身上或代謝物中的抗原,會激發宿主的免疫反應 (immune response) 來保護身體,設法消滅清除寄生蟲。

片中的朴家爸爸(雇主)對於金家爸爸(勞方)身上的氣味感到不適。這樣的不適感,以及對於勞方可否勝任工作的質疑,可說是雇主對勞工、上層階級對下層階級的免疫反應。

根據勞基法第十一條所訂定,若勞工不能勝任工作,雇主可以不經事先通知並解僱員工。

那麼,金家爸爸算是不能勝任工作嗎?

我國最高法院認為:有沒有達到勞基法「不能勝任」的解僱標準,要看工作能力與工作意願。而就司機這份工作的層面看來,金家爸爸不僅具有客觀的工作能力,也有主觀的工作意願。

因此金家爸爸身上的氣味並不構成他不能勝任司機工作的事實,也不屬於勞基法中訂定的合法解僱事由。

若朴家爸爸執意解僱金家爸爸,便算是違法解僱。金家爸爸可進行勞資調解,請求被解僱的資遣費、非自願離職證明,並要求雇主賠償。若調解不成立,便可以走訴訟程序。由於違法解僱員工,其勞雇契約仍存在,勞工有提供勞務的意願,只是雇主不受領。

圖/IMDB

因此,即使金家爸爸沒有提供職務,但若他勝訴了,雇主便須支付從事件開始至勞工勝訴回來上班這段期間的薪水,而訴訟時間越久,勞工可請求的金額便越大。

然而,訴訟對於勞工而言,存在著「耗損時間」以及「能否勝訴並獲得金錢」上的風險——根據民法 487 條規定,若受僱人因不服勞務所減省的費用,而在訴訟期間找其他工作,並獲得薪水(中間收入),違法解僱的雇主便可因此主張由其應給付的報酬額內扣除。這邊的立法目的是:我們不希望員工在被非法開除的期間沒有收入。但如果員工在訴訟期間另外找到工作並賺取收入,自然就沒有這樣的顧慮。(基於法律禁止不當得利的原則,被非法解僱並不是中獎,可以躺著賺錢)

也就是說,被違法解僱的勞工可以用訴訟去討工資,但如果勝訴之後,得到的費用又會被雇主主張扣除。此外,找新工作可能就會降低勞工回去原有工作的機會;反之,如果什麼工作都不找,只專心打訴訟,就會面臨沒有工作收入的生活壓力,而且一旦訴訟輸掉就什麼都沒有了,這局面凸顯了勞工的兩難困境。

竊取性寄生――勞方侵權行為是否構成解僱事由?

竊取性寄生 (Kleptoparasitism),指的是寄生物偷取宿主所捕捉的或是準備好的食物。

金家媽媽(勞方)在雇主出遊時,將自己的家人叫來雇主的豪宅,大吃大喝地大肆享受一番。金家不僅使用雇主家中的物品,而身為家教老師的金家長子甚至偷看了學生的日記本。

這樣的行為,可說是另一種形式的竊取性寄生。

就客觀條件而言,金家一家大小侵害了雇主的財產,金家長子的偷窺行為更侵犯了家教學生的隱私權和人格權;而就主觀條件而言,金家乃出於故意的心態,構成了侵權行為。

金家媽媽(勞方)在雇主出遊時,將自己的家人叫來雇主的豪宅,大吃大喝地大肆享受一番。圖/IMDB

根據勞基法第 12 條就「懲戒解僱」的規定,若勞工違反勞動契約或工作原則情節重大者,或是故意損耗雇主的所有物品,雇主可不經預告,在知悉情況三十天內解僱員工。

因此,雇主可以此為由,合法解僱金家。

就民事責任而言,金家須負損害賠償責任,要把吃光或弄壞的東西回復原狀,若無法回復原狀,則可以賠償金錢。此外,金家長子侵犯隱私的行為,根據民法的規定,若不法侵害人格法益等情節重大者,被害人可以請求相當的精神賠償金。

擬寄生――對侮辱的反擊是否構成解僱事由?

若一個寄生物會殺死宿主的,便稱為擬寄生物 (parasitoid)。

在片中的結尾,長期寄居於雇主家的原管家丈夫突然衝出來攻擊大眾,金家爸爸(勞方)在一片血腥的混亂中,看見朴家爸爸(雇主)不顧勞方(金家長女)生死的荒謬態度,以及對於氣味(下層階級)的輕蔑態度,先前壓抑的憤怒一觸及發,殺了朴家爸爸。

原先單純的寄生關係,在盛怒和侮辱之下,轉變為擬寄生關係。

金家爸爸(勞方)看見朴家爸爸(雇主)不顧勞方(金家長女)生死的荒謬態度,以及對於氣味(下層階級)的輕蔑態度,先前壓抑的憤怒一觸及發,殺了朴家爸爸。圖/Giphy

根據勞基法的訂定,勞工可因雇主對於勞工有重大侮辱的事實,不經預告而終止契約。那麼就勞方的角度而言,朴家爸爸(雇主)對於金家爸爸(勞方)長期抱著隱約而不明說的輕蔑態度,算是重大侮辱嗎?

我國最高法院認為:重大侮辱的判定,應就具體事件、受侮辱的嚴重性,並衡量雙方的職業、教育程度和社經地位等綜合因素,並端視其侮辱行為是否已嚴重影響勞動契約得繼續存在為斷。

朴家爸爸的輕蔑態度或許無法構成重大侮辱具體事件的要件,但雇主仍有預防員工於執行職務時於身體或精神不法侵害的義務。因此,若金家爸爸因此受到精神上的損害,可向雇主求償。

而金家爸爸的反擊,和殺害雇主的事實,著實符合勞基法第 12 條中「懲戒解僱」的對雇主實施暴行或重大侮辱的定義,因此可被雇主合法解僱,且必須付殺人罪的刑事責任。而朴家可以金家爸爸不法侵害他人致死之由,請求賠償相當的金額。

Competition 種內競爭:勞方共逐雇主

種內競爭,是指同種生物個體之間,在相同的生活條件下,為爭奪共同資源的生存競爭,是自然選擇的重要基礎。

圖/IMDB

《寄生上流》中同為勞工與下層階級的原管家和司機以及金家夫婦,便是種內競爭的關係——為了使金家爸爸獲得司機之職,金家長女在原先朴家的司機的車上留下了內褲,間接栽贓司機於雇主車上性交。之後,又為了引進金家媽媽成為新管家,金家父女聯手,故意將原管家對桃子的過敏反應,誘導為肺結核吐血。致使雇主知悉後,認為二者無法勝任工作,未以明確事由便解僱了原司機和管家,僱用了金家爸爸和媽媽作為替職。

這邊有個值得探討的問題——如果新勞方對原勞方做出不利的舉動(誹謗、揭露短處等),並以此作為己身獲取工作機會的手段,致使原勞方被解僱的既定事實,雇主知悉後是否可依此作為解雇新勞方的事由呢?

答案是肯定的——片中金家爸媽誇大其工作經歷的行為,可謂之虛偽意思表示。此外,金家長女對原司機的栽贓,有對其他職員重大侮辱之嫌。因此,若雇主知悉後,可在三十天內懲戒解僱他們。

金家以陷害原勞方之舉,作為獲得職位的手法。由於金家對於原司機和管家:一、在主觀上有故意且散播於眾的意圖,二、在客觀上也有指摘或傳述足以毀損他人名譽的事情,三、誹謗之事非實情,四、誹謗之由為私德而非公共利益,可謂之犯下了誹謗罪,須負刑事責任。另外,原司機和管家可提出妨害名譽告訴,並要求精神慰撫金等民事賠償。

附帶一提,基於勞動契約誠信原則,雇主有義務明確表示解僱事由,而且不得隨便改變解僱事由,否則便是非法解僱。因此被未經明確表示解僱理由,即屬被非法解僱的原司機和原管家,仍存有勞雇關係,可進行勞資調解和訴訟程序。

結論

本文以電影《寄生上流》的韓文片名「기생충/寄生蟲」中隱含的「寄生關係」概念,作為論述勞雇關係的切入點。這並非對上下階層孰優孰劣的定調,而是衷於導演奉俊昊對於電影的設定,並試著以象徵的手法更深刻地刻畫電影中勞雇關係的景況。

透過電影《寄生上流》關於勞雇契約的成立與解除的探討分析,我們可以更深入的了解勞基法中資遣解雇和懲戒解僱的定義和相關規定,並以一個更有趣的角度,了解在遇到勞資衝突時,雇主和勞工該如何用法律捍衛自身的權利。

引用資料

  1. Wikipedia – 寄生
  2. A+醫學百科 – 寄生蟲學/寄生蟲與宿主的相互作用
文章難易度
所有討論 2
法律白話文運動_96
26 篇文章 ・ 530 位粉絲
法律白話文運動」是致力於推廣法律知識與法治思想的獨立媒體,願與讀者一起從法律認識議題,從議題反思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