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0
0

文字

分享

0
0
0

換掉原本的「心」,我還算是活著嗎?人工心臟移植的道德思辨--《失控的長壽醫療》

三采文化集團_96
・2017/08/11 ・3474字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SR值 574 ・九年級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圖/giphy

從許多層面來看,心臟移植手術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然而,想要進行一場「人工」心臟的移植手術更不簡單,甚至必須考量到患者對手術的接受度,因為二十年前根本沒有人料想得到自己會有機會靠一顆「人工」心臟保命。

布朗克醫師向我介紹整個人工心臟移植手術的團隊,詳細說明裡面每一位醫療專業人員是如何相輔相成地完成手術,以及將病入膏肓的患者由診療間轉介到手術台的完整流程。

圖/By sasint @ Pixabay

接受全人工心臟移植的條件

首先,患者的所有生理參數都必須達到需要換心的標準,才可以申請心臟移植手術。一旦符合這些指標,就表示這名患者已經是出現雙心房、或是雙心室衰竭的末期心臟衰竭症狀,一切的醫療處置都無法再對患者發揮任何功效,於是心臟專科醫師就會把這位患者轉介給移植外科醫生。這位病入膏肓的患者如果不接受移植手術的話,恐怕也無法再活多少時日,因為心臟衰竭會衍生出許多併發症,像是冠狀動脈疾病、心肌梗塞、高血壓、病毒性心臟感染或是與心臟瓣膜有關的疾病等。

基本上,心臟衰竭的患者都會有心臟嚴重肥大的狀況。這是由於患者的心肌力量逐漸衰弱,導致心臟得更努力的搏動才能打出足夠的血液,而心肌也跟其他部位的肌肉一樣,你用得越多,它就長得越大。儘管增厚的心肌可以暫時改善血液的輸出量,不過長期下來它反而會讓心臟的效率越變越差,最終患者若無法進行換心手術,便只能駕鶴西歸。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隨著心臟輸出血量的下降,心臟衰竭的症狀也會越演越烈。當心臟無法打出充足的血量供全身的重要器官所用時,這些器官的機能也會開始受到影響。患者會感到疲憊不堪,就算是休息也會因為血液和其他液體蓄積在肺部,而覺得喘不過氣;或是因為心搏速度加快(因為心臟要努力將血液打至全身)出現心悸的狀況;加上循環不良,滯留體內的液體也會導致身體浮腫。除此之外,重要器官的血流量不足也會產生食欲不佳、噁心等常見的不適感。

到了這個階段的心臟衰竭患者,由於肺部蓄積了不少液體,因此會老是覺得自己好像快溺斃了一樣,此時任何體能活動都會讓他們感到非常不舒服。許多患者甚至只能坐著睡覺,這對原本就已經疲憊不堪的他們無疑是雪上加霜。通常到了這種情況,這些患者就會被轉介給像布朗克醫師這樣的移植外科醫師。

心臟手術示意圖。圖/Jeremy Brooks@Flickr

換了心的我,還算是活著嗎?

等到醫師確認患者符合使用全人工心臟的條件後,接下來還必須由一大群專業人員幫忙打理相關事務,包括心臟科醫師、護士或護理師、器官移植協調員、社工、心理醫師、營養師、感染科醫師,甚至是倫理師等,以確保整個移植手術能順利進行。這些專業人員會輪番上陣,幫助患者解決眼前所要面對的各種問題,像是規劃保險或是尋求社會支持。心理醫師的諮商則可以幫助患者了解自己的狀況,撫平他們因為即將移除原生心臟而產生的焦慮和恐懼感。

布朗克醫師說,每位患者對全人工心臟的接受程度都不一樣,並非每一個人都能欣然接受這項科技。他說:「這項科技完全顛覆傳統的概念,許多年長者一時之間很難接受它。」不過仔細想想,其實並不難理解為什麼他們會有這樣的想法。因為歷史上,只要提及死亡的評判標準,大多都會載明「心跳停止」這一項,因此一想到要移除心臟,多數人都會認為這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更不用說,心臟自古以來一直在人類文化中扮演著很重要的角色,它所代表的意義已經遠遠超過了本身所具備的生理功能。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過去數千年之間,我們認為情緒和愛是來自於心臟,認為是它包藏了我們內心最深層的感受。就像當我們相當篤定一個信念時,會說「它永駐我心」一樣。所以失去了原生的心臟,我們還稱得上是「活著」嗎?再者,是否該讓心臟繼續跳動的這件事,又牽涉到了命運和生命意義這一類的議題。對具有宗教信仰的患者而言,或許會覺得這一切都是神的旨意,我們不應該「違逆天意」,否則將可能在日後得到某種形式的懲罰。

布朗克醫師向患者介紹人工心臟時,曾經聽過各種千奇百怪的問題。有一位患者就問過他:「沒有心臟的話,我還能夠談戀愛嗎?」有些患者則是被人工心臟的運作方式嚇破了膽,他們覺得用一顆需要外接電源的氣壓式人工心臟取代原生心臟簡直太過瘋狂。但是任憑科技再怎麼發達,在我們還沒有將最重要的生理機能交由一台機器全權執行之前,根本沒有人有辦法真正定義出,究竟人性是由什麼東西組合而成的。

誰來扮演上帝的角色?

圖/By pixel2013 @ Pixabay

話雖如此,多數符合使用全人工心臟的患者都會滿懷感激地接受這項科技,因為當死神近在眼前時,除了祈求保住一命,沒有人還有心思去考慮其他的事情。越年輕的患者對人工心臟的接受度越高,布朗克醫師曾聽過接受人工心臟的歐洲患者對這項新科技信心滿滿,即使後來他們等到了配對成功的捐贈心臟,也不願意進行換心手術。就如同我曾問過本章開頭介紹的病患史黛西,假如可以選擇,是否會植入一顆永久性的人工心臟,她毫不猶豫地回答「會」。

對離鬼門關不遠的心臟病患者來說,全人工心臟是天上掉下來的禮物,它不僅讓他們重獲新生,更讓他們享有一定的生活品質。未來 SynCardia 公司生產的全人工心臟或是其他版本的人工心臟將會用時間證明,這項科技將成為使用者的健康保證,並且能大幅延長他們的壽命。儘管人工心臟看來如此美好,但是目前它還有另一項議題尚待解決,那就是「什麼樣的時機,可以永久停止這台裝置的運轉?」布朗克醫師向我提出了一個假設性的個案,藉以探討這個議題的重要性。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人工心臟,什麼樣的時機,可以永久停止這台裝置的運轉?這是一個還需探討的議題。圖/Flickr

全人工心臟的道德思辨

假設一位擁有人工心臟的患者,因為一場嚴重的中風導致腦死,然而人工心臟卻還是發揮如同心肺體外循環機的效用,不斷地將血液打至患者全身,讓她保持紅潤的氣色,看起來彷彿只是安詳熟睡一般。此時醫護人員一定會告知家屬,即使人工心臟仍可以維持患者的循環系統,但是卻再也不可能喚回原本他們所熟悉的那個人,因為一旦腦部活動全面終止,患者就形同死亡。這種情況下,醫療團隊可能會建議家屬同意關閉患者的人工心臟;這個決定跟移除腦死患者的呼吸器有點類似,同樣讓家屬難以抉擇,不過兩者之間的過程卻有些許差異。

通常移除呼吸器的患者不會馬上死亡,其身體的機能僅會因為沒有呼吸器的支持而慢慢衰退、終至死亡,這段過程可能歷時數小時也可能是數天;可是關閉人工心臟卻會讓患者「立即」死亡。倘若關閉人工心臟前,醫療團隊未給予患者適當的藥物輔助,患者極可能因為身體突然缺氧而出現痙攣或是喘不過氣的現象;這是患者腦幹的自然反射反應,而非迴光返照,只不過這些現象卻常常誤導旁觀者的想法。不論關閉人工心臟的手續有多麼完備,一旦患者出現這類的反應,家屬難免會認為他們深愛的家人正在奮力求生,因而產生強烈的罪惡感、一輩子難以忘懷。有些家屬認為這樣的做法形同謀殺,所以不願意終止人工心臟的運轉,但是誰也不曉得人工心臟可以讓腦死患者的生理功能繼續運作多久,又能保持這樣「活著的假象」多久。

當然,目前人工心臟還沒有發生像凱倫.安.昆蘭(Karen Ann Quinlan)或泰莉.夏沃(Terri Schiavo)這類的腦死個案(編按:此為美國兩件腦死個案的家屬,都曾經為了拔管議題鬧上法庭的醫療爭議事件),但或許這是遲早的事。由於人工心臟移植手術這一塊領域還太過新穎,其相關的資料不足以自成一格、解決這類的道德議題,不過我們可以從其他發展歷史比較悠久的心臟輔助器下手,從中找出這類輔助科技對臨終之人帶來的影響。


 

本文摘自《失控的長壽醫療:8個能讓人類活到250歲,卻又100%有道德爭議的救命科技》三采文化集團出版。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文章難易度
三采文化集團_96
25 篇文章 ・ 8 位粉絲
閱讀在生活中不曾改變, 它讓我們看見一句話的力量,足以撼動你我的人生。而產生一本書的力量,更足以改變全世界

0

0
0

文字

分享

0
0
0
人體吸收新突破:SEDDS 的魔力
鳥苷三磷酸 (PanSci Promo)_96
・2024/05/03 ・1194字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本文由 紐崔萊 委託,泛科學企劃執行。 

營養品的吸收率如何?

藥物和營養補充品,似乎每天都在我們的生活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但你有沒有想過,這些關鍵分子,可能無法全部被人體吸收?那該怎麼辦呢?答案或許就在於吸收率!讓我們一起來揭開這個謎團吧!

你吃下去的營養品,可以有效地被吸收嗎?圖/envato

當我們吞下一顆膠囊時,這個小小的丸子就開始了一場奇妙的旅程。從口進入消化道,與胃液混合,然後被推送到小腸,最後透過腸道被吸收進入血液。這個過程看似簡單,但其實充滿了挑戰。

首先,我們要面對的挑戰是藥物的溶解度。有些成分很難在水中溶解,這意味著它們在進入人體後可能無法被有效吸收。特別是對於脂溶性成分,它們需要透過油脂的介入才能被吸收,而這個過程相對複雜,吸收率也較低。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你有聽過「藥物遞送系統」嗎?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科學家們開發了許多藥物遞送系統,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自乳化藥物遞送系統(Self-Emulsifying Drug Delivery Systems,簡稱 SEDDS),也被稱作吸收提升科技。這項科技的核心概念是利用遞送系統中的油脂、界面活性劑和輔助界面活性劑,讓藥物與營養補充品一進到腸道,就形成微細的乳糜微粒,從而提高藥物的吸收率。

自乳化藥物遞送系統,也被稱作吸收提升科技。 圖/envato

還有一點,這些經過 SEDDS 科技處理過的脂溶性藥物,在腸道中形成乳糜微粒之後,會經由腸道的淋巴系統吸收,因此可以繞過肝臟的首渡效應,減少損耗,同時保留了更多的藥物活性。這使得原本難以吸收的藥物,如用於愛滋病或新冠病毒療程的抗反轉錄病毒藥利托那韋(Ritonavir),以及緩解心絞痛的硝苯地平(Nifedipine),能夠更有效地發揮作用。

除了在藥物治療中的應用,SEDDS 科技還廣泛運用於營養補充品領域。許多脂溶性營養素,如維生素 A、D、E、K 和魚油中的 EPA、DHA,都可以通過 SEDDS 科技提高其吸收效率,從而更好地滿足人體的營養需求。

隨著科技的進步,藥品能打破過往的限制,發揮更大的療效,也就相當於有更高的 CP 值。SEDDS 科技的出現,便是增加藥物和營養補充品吸收率的解決方案之一。未來,隨著科學科技的不斷進步,相信會有更多藥物遞送系統 DDS(Drug Delivery System)問世,為人類健康帶來更多的好處。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文章難易度

討論功能關閉中。

鳥苷三磷酸 (PanSci Promo)_96
197 篇文章 ・ 303 位粉絲
充滿能量的泛科學品牌合作帳號!相關行銷合作請洽:contact@pansci.asia

0

0
0

文字

分享

0
0
0
標靶藥物、免疫治療、化學治療?肺癌治療有哪些進步?
careonline_96
・2024/05/08 ・2523字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給 每一位剛踏上抗癌路上的鬥士與戰友

確診晚期肺癌時,病友可以跟醫師討論幾個重要事項,包括轉移的部位,並評估是否需要進行一些預防性的處置。治療過程中,第一線治療可能會在某個時間點開始出現抗藥,接下來就會需要做第二次組織採樣,來進行次世代基因檢測 NGS。對於晚期肺腺癌病友而言,並非第一線治療之後就結束,在第一線治療之後,還有非常多選擇,而且在接下來三、五年,還是有新的藥物,提供更多治療選擇。病友最重要就是積極面對,與醫師配合,進行完整的治療,才會有機會把肺癌的控制做到最好!

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新竹臺大分院院長余忠仁教授

標靶藥物是晚期肺癌的治療非常重要的里程碑

一名晚期肺腺癌的病友,三年前確診時即有骨頭和淋巴腺的轉移,肺部也有好幾處腫瘤,在初步基因分析裡,並未找到基因突變,開始使用化學治療,中間也嘗試雙免疫治療。兩年後,出現了腦部的轉移。做了次世代基因定序 NGS,發現有基因突變,也找到相對應的標靶藥物可以使用。余忠仁教授說,經過兩個月的治療,病友腦部的腫瘤完全消失,持續治療期間也沒有明顯副作用,疾病控制達到非常理想的狀況。

2004 年,台灣開始引進標靶藥物,對晚期肺癌的治療是非常重要的里程碑。余忠仁教授指出,之前的治療都是以化學治療為主,治療過程較辛苦,成效也相當有限。在標靶治療藥物問世後,對晚期肺癌的治療就轉變為以口服藥物為主,相較於化學治療,標靶藥物的副作用是大多數病友都可以接受,也有助維持生活品質。

未來治療走向逐漸邁向合併治療 具有精準性,作用好、副作用低

後續晚期肺癌治療又進入免疫治療藥物的時代,對於那些不適合做標靶治療的病友而言,免疫治療提供了新的希望。免疫治療可以結合化學治療藥物使用,得到更好的治療效果。余忠仁教授說,近年與抗體合併的治療藥物又進入另外一個新的時代,現在有以抗體為主的標靶治療藥物,包括雙標靶藥物,以及抗體結合化學治療,這些都讓肺癌持續朝著精準治療的方向邁進。這些治療方式具有精準性,作用好、副作用低,在未來三到五年之內,都是可以真正應用到臨床治療的藥物。

晚期肺癌已逐漸慢性病化 標靶藥物接續治療延長控制時間

在標靶藥物開發之後,晚期肺腺癌便已逐漸慢性病化。余忠仁教授說,雖然第一代標靶藥物可控制大約十個月,但是隨著第二代、第三代標靶藥物的開發,已能進行接續治療,中間再穿插化學治療,很多病友可以達到四年、五年的控制時間,甚至持續十年以上的治療,讓整個晚期肺癌的治療達到非常長久,朝著慢性化的方向前進。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他的故事 談關懷陪伴

罹癌不怨天尤人 迎來風雨後的彩虹

恐懼會傳染,希望也是!

2018 年 11 月 22 號,太太確診晚期肺腺癌。睡覺時一直乾咳,原以為是血壓藥引起,換藥幾個月後仍然乾咳;某次到診所就醫,細心的醫師幫太太照 X 光發現 7 公分腫瘤,我心懷感謝。

太太先做 4 次化療後,腫瘤從 7 公分縮小到 4.9 公分,之後手術切除,再做 4 次化療後定期追蹤。動手術前,我聽見一位醫生對家屬說「打開來是滿天星,一點一點小小,整個肺部都是,沒辦法手術,要把它縫回去」。我擔心太太也是如此,最後醫師說「恭喜,手術成功了!」我跟孩子說「媽媽手術成功了!」說完淚水就像潰堤一般,流個不停。

治療過程跌宕起伏,幸好目前已漸入佳境。發生過肺癌轉移,試過免疫療法一年,服用標靶藥物兩年。去(2023)年年底因肋膜腔積水,一天要抽 300 cc 肺積水,11 月改用乳癌藥物,使用後排除了肺積水,太太現在還能去市場買菜。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太太剛罹癌時,心中湧出無以名狀的恐懼與害怕,就像一首歌寫的「這不是件容易的事,我們卻都沒有哭泣」,結婚 40 幾載,無法想像她離我而去;太太罹癌後幾天,即使腫瘤 7 公分,我們仍參加早己預定的南投武界旅行,擔心以後沒有機會。開始治療後,太太因為甲溝炎,不能碰水,我幫她擦澡,怕油煙不敢進廚房,我烹調食物鼓勵她吃。

疾病是生活的一部分,不該被它限制生活快樂的可能性。太太容易累,活動範圍受限,於是把去市場買菜、公園散步當成去玩;我在住家旁種菜,十幾坪的大小生機盎然,簡單的行動就能療癒情緒。

現代醫療發達,吃好、睡好很重要,我雖然無法完全了解太太正經歷的苦,但是會做到耐心陪伴,幫助她轉移負面情緒。由於醫師看診、說明時間短,提供幾個不錯的方法:多多請教個管師、重大事件做紀錄、提醒醫師做 CEA 指數、看診前將症狀先寫好。罹癌不會只有傷痛的記憶,透過細心陪伴、用心關懷,可以從雜質中萃出回甘雋永的人生滋味。

0

0
0

文字

分享

0
0
0
夜尿、頻尿、解尿不順嗎?你的膀胱無法緊縮,可以做一個攝護腺拉開術
careonline_96
・2024/05/01 ・2284字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那是一位五十多歲的男士,因為晚上要起床解尿好幾次而導致失眠,白天上班也常跑廁所,所以來泌尿科檢查。」衛生福利部雙和醫院泌尿科高偉棠醫師表示,「檢查後確認有良性攝護腺肥大,於是便開始服藥。」

患者服藥之後,解尿的症狀有改善,但是藥物的副作用卻讓他很困擾。高偉棠醫師說,患者突然從坐姿要站起來的時候,容易頭昏眼花,而且性生活時因沒有射精,而被懷疑是在外面亂搞,讓他百口莫辯。雖然改善了排尿,卻影響了性生活,使他更難勃起,痛不欲生。

經過討論後,患者決定接受微創攝護腺拉開術,利用細小的植入物拉開攝護腺。高偉棠醫師說,術後患者便能順利解尿,很快就可以上班,不用費心解釋請假手術的原因。隨著性生活漸漸恢復,讓患者相當開心。

良性攝護腺肥大的常見症狀包括尿液流速變慢、排尿的力道沒有年輕時那麼有力、尿到一半會中斷,無法一次將膀胱排空,需分多次排尿。高偉棠醫師說,患者排尿時需要藉助腹肌的力量將尿液排出,排尿後仍有尿液滴滴答答,內褲可能被沾濕。患者會越來越頻尿,夜尿的情況會加重,而且一感到尿意就很急迫,行動不便者可能會來不及而尿失禁。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以往認為 60 歲以上才會發生,但近年來由於飲食習慣改變、營養過剩等因素,50 多歲的男性就可能出現相關症狀。因此,中年男性要留意身體狀況的改變,及早發現並治療。

如果不治療良性攝護腺肥大,膀胱功能會漸漸受到影響。高偉棠醫師說,因為膀胱會持續用力收縮,試圖將尿液排出,將導致膀胱過度敏感及焦躁。如果長期未改善,膀胱最終會過度疲勞、無法收縮,導致膀胱失能的狀態。即使日後治療攝護腺肥大,但膀胱功能已經受損,難以恢復正常收縮能力。嚴重時會演變成神經性膀胱,膀胱完全喪失收縮力,無法自主排尿,是相當危險的狀況。

「就像車子卡在泥濘中,如果讓引擎持續高速運轉,最終引擎就會報銷。」高偉棠醫師說。因此,良性攝護腺肥大需要及早治療,以避免對膀胱造成無法挽回的損害。」

在過去,針對良性攝護腺肥大的治療大多會先考慮藥物治療,直到藥物已無法改善症狀,或是患者無法忍受藥物副作用後,才考慮手術治療。高偉棠醫師說,主要原因是傳統攝護腺刮除手術屬於較大的手術,手術時間較長、失血量較多、風險較高、併發症較多,而且術後可能造成逆行性射精或影響勃起功能。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近年來,微創攝護腺拉開術的發展,有助於改變良性攝護腺肥大的治療觀念。高偉棠醫師說,因為微創攝護腺拉開術的手術時間較短、手術風險較低、不會破壞攝護腺、不會影響勃起功能,所以只要出現攝護腺肥大的症狀,就可以考慮早期介入治療。

對患者而言,及早接受微創治療能夠避免一些藥物的副作用。高偉棠醫師說,目前用於良性攝護腺肥大的藥物主要有兩種,一種叫甲型阻斷劑,能讓攝護腺周邊的肌肉放鬆,缺點是會造成血壓下降、頭暈;另一種是5α還原酶的抑制劑,能夠抑制男性荷爾蒙,讓攝護腺萎縮,而患者可能出現性慾下降、性功能下降的狀況。

「有些患者是犧牲性生活,來改善攝護腺肥大的症狀。」高偉棠醫師說。「所以微創治療的好處就是減少藥物帶來的副作用,而且中老年人經常服用多種慢性病的藥物,如果能夠減少攝護腺肥大的藥物,也可避免藥物出現交互作用。」

傳統攝護腺刮除術會對組織造成較大的破壞,術中失血量較多、術後可能遭遇出血、疼痛、漏尿的狀況,恢復期比較長。高偉棠醫師說,無論是使用刮除手術或雷射,術後都有逆行性射精的狀況,而且約有 10 % 至 20 % 患者的勃起功能會受到影響。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微創攝護腺拉開術是藉由內視鏡進入尿道,然後利用至少 4 條細小的束帶將攝護腺向外拉開。高偉棠醫師說,因為不會破壞攝護腺,手術時間較短,術中幾乎不會流血,術後有立即性的改善。患者能夠很快恢復工作,且不會有逆行性射精的問題,不會影響原有的性功能。

貼心小提醒

微創攝護腺拉開術的發展,讓良性攝護腺肥大患者多了另一項選擇。高偉棠醫師說,藥物治療效果不佳、無法忍受藥物副作用、不願意長期服藥、想要保留性功能、無法承受傳統手術風險的患者都可以將微創攝護腺拉開術納入考量。患者要與專科醫師詳細討論,根據攝護腺的大小與形狀,選擇合適的治療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