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0
0

文字

分享

0
0
0

能用三分鐘讓我懂才代表你也懂!專訪生科懶人包推手陳示國

PanSci_96
・2017/04/12 ・3595字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SR值 508 ・六年級

三分鐘可以幹嘛?其實可以做的事情很多,像是上個廁所刷牙洗臉、或是做個 50 下伏地挺身(然後躺在地上喘)、或是刷個臉書……(哎呀!已經過了一小時!)

但就是有人腦洞大開,要逼人用三分鐘完整的邏輯、清楚的口條、生動的描繪來介紹一篇生科論文,還要用天下第一武道大會的方式來選出最強者!這看似不科學的設定,意圖用時間的壓力榨出知識的精華(也讓參加者叫苦連天),到底是誰那麼沒有人性只有理性呢?

陳示國老師的廬山真面目。

我們專訪了「生科懶人包:全國三分鐘生科論文演講口說競賽」的幕後推動人之一,台大生命科學系助理教授陳示國老師,先來展示用三分鐘回答完 18 個問題的絕技,請上場!計時開始!

動物生理時鐘研究

老師的研究主要以「動物生理時鐘」為主,請問這個領域近期有哪些比較特別或重大的研究進展?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1. 我們的基因表現有 20~40% 被生理時鐘調控,其中調控的點超過 2 萬多個。凡是你想得到的都被生理時鐘調控。
2. 調控生理時鐘最主要的來源是視網膜內一群主要感受藍光的神經細胞。白天照藍光讚,晚上照藍光劣。

環境中影響生理時鐘最主要的因子是日光週期,請問如果將動物關在完全見不到日光的環境下,牠們的生理時鐘會有怎樣的變化?是會依個體紊亂呢還是因為種類不同受到別的因素影響呢?

生理時鐘厲害的就是不照光他依舊自動會跑,而且很準呢!人類的生理時鐘大約是 24 小時 11 分鐘,也就是沒有人叫你(也沒有光照),你每天會晚 11 分鐘起床,難怪我們每天早上都起不來。

每天都賴床原來是生理時鐘搞的鬼啊~圖/Lily Monster @Flickr

動物的生理時鐘是基因決定還是可以後天改變的呢?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時鐘由基因決定,時鐘告訴動物現在幾點,至於幾點要做什麼,我們還是可以自己決定。

「內生性感光視神經細胞」對大眾來說是個比較陌生的名詞,想請問它和一般視網膜上的感光細胞有什麼不同?又有那些特殊的功能?

一般感光細胞偵測光的改變量(對比),無法偵測現在有多亮,因此拿來形成視覺很好用。但是內生性感光視神經細胞可以偵測亮度,因此跟亮度有關的生理現象比如瞳孔大小,負趨光性,生理時鐘調控就由它們來負責。

老師實驗室近期的研究發表,使用的單一神經細胞標定方式,解析出眼球與大腦之間的神經細胞迴路,能否介紹一下這個方法的特殊之處,以及它在科學上幫助我們了解了什麼以前無法解答的問題?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最近大家都想知道腦裡面上億個神經細胞如何連結成神經網路,神經系統就像是樂高,一個神經細胞可以想像成一塊樂高積木,藉由不同的組合就能拼出不同功能。但是我們之前只能看到一群上百個或是上千個細胞的連結,就好像給你一盒 1000 個元件的樂高,但是沒有組裝說明書,標定單一神經細胞等於告訴我們這一顆積木在整組樂高中的位置。等我們標定出全部的神經細胞,我們會更加了解神經系統到底是如何運作。

某些動物擁有強大的夜視能力,是因為其自主感光視神經細胞的感光能力強大嗎?

大部分的動物感光細胞的感光能力差別不大,我們的眼睛內感光細胞可是能對單一光子產生反應,單一光子是多微弱呢?我們手機發出的亮度大概是 1012 的光子亮度,所以理論上 1 千億分之 1 的手機亮度照到感光細胞我們就可以看到,這樣手機螢幕可以開超暗,說不定可以好幾個月不用充電!可惜我們的眼球結構無法有效率的讓這樣低亮度的光聚集到感光細胞上,這也是我們夜視能力不好的主要原因。

手機發出的亮度大概是 1012 的光子亮度,所以理論上 1 千億分之 1 的手機亮度照到感光細胞我們就可以看到。圖/GIPHY

三分鐘生科懶人包

生科懶人包需要在三分鐘之內講完一個研究結果,在資料闡述準備上有那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簡單扼要,雖然數大便是美,但是懶人包比賽「要點太多便是不懂」。

生科懶人包活動希望藉由訓練生科研究人才的溝通能力,也能增進大眾對生命科學研究的題材的了解。我們日常生活中會接觸到生命科學的題材嗎?了解這些對一般大眾能有什麼幫助?對研究生來說,參加生科懶人包活動對他們有什麼幫助?

我們日常遇到的生科題材實在是太多了,例如濾藍光眼鏡到底好不好?晚上 11 點睡覺是不是保護肝?例子實在是太多。我們在實驗室的研究或許很專精,但是參加懶人包比賽可以讓學生站在更宏觀的角度去看自己的實驗,每個實驗都由一個為什麼來的,而每一個生科的為什麼都跟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但是這一個為什麼可能需要有好多層級之後才會關聯到日常生活的事物,同學參加比賽可以藉此挑戰自己的邏輯以及聯想力

科普傳播中最困難的是要把研究內容簡化,如何能夠把研究講的簡單卻又不失嚴謹?這個減法是否有訣竅?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科學中的定律並不是由一件單一實驗可以證明的,通常是累積很多實驗室,研究人員,多年努力才能下一個好的結論,我想科普困難的在於需要有強大的背景知識當做一個後盾,才能將內容簡化。嚴謹,就藏在參考文獻是否包含足夠的觀點。

嚴謹,就藏在參考文獻是否包含足夠的觀點。圖/pedro veneroso @Flickr

還有哪些科研領域也適合舉辦像生科懶人包這樣的活動?

我想大部份基礎研究領域都可以,畢竟所有的基礎研究都在問「為什麼」,而人類是充滿好奇心的動物,我們最喜歡聽別人說為什麼,然後因為得到答案而有恍然大悟的喜悅感。

生科懶人包是生科系限定的活動,如果有其他科系的學生,但研究領與屬於生科範圍是否也考慮納入?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今年擴大為生命科學相關研究領域都可以加入,歡迎各界好漢一同來挑戰!

各種成為生科人的領悟

老師怎麼看待「一日生科,終生科科」這句話?生科系的出路真的很差嗎?

一個人追求的目標,無法達到就科科了。我想有些人的目標是安安穩穩的過一輩子,那麼這個人進到每天都在挑戰未知的生科領域,就會終生科科。如果追求的是數鈔票數到手抽筋,那麼當個商人最有機會。如果想要安安穩穩的數鈔票,找個富爸媽才不會科科。生命科學是探討生物界的未知,探討人體的未知,探討疾病的未知,為人類未來的健康打基礎,很可惜現在社會對於著眼未來並不是很友善,不過還是歡迎心臟強大的有志青年加入生科領域。

研究生物科學後,會不會影響自己的宗教信仰?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宗教的主旨是希望人能向善,科學是追求真理,本質上沒有衝突。

生物科學跟生物科技之間是競爭關係還是合作關係?學生要怎麼選擇研究方向比較合適?

我自己認為,生物科學跟生物科技是時間前後關係,當我們藉由生物科學的研究了解一個生理現象後,就可以利用生物科技來解決這個生理現象出問題所造成的疾病,實際實驗操作上可能不會差太多,所以學生如果比較想問「為什麼」之類的問題可能比較適合生物科學,如果比較想問「怎麼辦」之類的問題可能比較適合生物科技。

您怎麼看同性婚姻?從生物學的角度出發,怎麼理解同性戀呢?

以下言論完全是自我感覺,不涉及「科學」立場。

我自己是做神經系統的研究,對我而言,性取向就好像日夜行動物的取向一樣,應該是由腦中某些神經迴路所決定,而腦中迴路很多是天生的,就好像日行性動物天生就在白天活動,夜行性動物天生就在夜間活動。然而雖然人類是日行性動物,有些人天生就是夜貓子,可能是他 / 她生理時鐘的腦部核區連結比較接近夜行性動物,當然這樣的言論完全沒有實際實驗證據。因為不了解,所以我們才會需要對於腦有更多的基礎研究,也因為對於生理機制的不了解,我們更應該以開放的心態來面對同性婚姻。

未來人類會否放棄葷食,演變成全素食的物種?

圖/David Stanley @Flickr

吃素食的動物擁有較複雜的消化系統,例如相對下較大的盲腸,人類的盲腸幾乎退化,因此我們並不是適合完全吃葉菜類食物。但是如果今天地球被我們破壞到只剩下葉菜可以吃,那麼演化或許會讓人類改變。至於植物性蛋白這方面,就需要下次另外三分鐘來介紹了。


 

2017 生科懶人包:全國三分鐘生科論文演講口說競賽

詳情請見:3MTLS 三分鐘生科論文口說競賽

文章難易度
PanSci_96
1220 篇文章 ・ 2223 位粉絲
PanSci的編輯部帳號,會發自產內容跟各種消息喔。

0

0
0

文字

分享

0
0
0
人體吸收新突破:SEDDS 的魔力
鳥苷三磷酸 (PanSci Promo)_96
・2024/05/03 ・1194字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本文由 紐崔萊 委託,泛科學企劃執行。 

營養品的吸收率如何?

藥物和營養補充品,似乎每天都在我們的生活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但你有沒有想過,這些關鍵分子,可能無法全部被人體吸收?那該怎麼辦呢?答案或許就在於吸收率!讓我們一起來揭開這個謎團吧!

你吃下去的營養品,可以有效地被吸收嗎?圖/envato

當我們吞下一顆膠囊時,這個小小的丸子就開始了一場奇妙的旅程。從口進入消化道,與胃液混合,然後被推送到小腸,最後透過腸道被吸收進入血液。這個過程看似簡單,但其實充滿了挑戰。

首先,我們要面對的挑戰是藥物的溶解度。有些成分很難在水中溶解,這意味著它們在進入人體後可能無法被有效吸收。特別是對於脂溶性成分,它們需要透過油脂的介入才能被吸收,而這個過程相對複雜,吸收率也較低。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你有聽過「藥物遞送系統」嗎?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科學家們開發了許多藥物遞送系統,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自乳化藥物遞送系統(Self-Emulsifying Drug Delivery Systems,簡稱 SEDDS),也被稱作吸收提升科技。這項科技的核心概念是利用遞送系統中的油脂、界面活性劑和輔助界面活性劑,讓藥物與營養補充品一進到腸道,就形成微細的乳糜微粒,從而提高藥物的吸收率。

自乳化藥物遞送系統,也被稱作吸收提升科技。 圖/envato

還有一點,這些經過 SEDDS 科技處理過的脂溶性藥物,在腸道中形成乳糜微粒之後,會經由腸道的淋巴系統吸收,因此可以繞過肝臟的首渡效應,減少損耗,同時保留了更多的藥物活性。這使得原本難以吸收的藥物,如用於愛滋病或新冠病毒療程的抗反轉錄病毒藥利托那韋(Ritonavir),以及緩解心絞痛的硝苯地平(Nifedipine),能夠更有效地發揮作用。

除了在藥物治療中的應用,SEDDS 科技還廣泛運用於營養補充品領域。許多脂溶性營養素,如維生素 A、D、E、K 和魚油中的 EPA、DHA,都可以通過 SEDDS 科技提高其吸收效率,從而更好地滿足人體的營養需求。

隨著科技的進步,藥品能打破過往的限制,發揮更大的療效,也就相當於有更高的 CP 值。SEDDS 科技的出現,便是增加藥物和營養補充品吸收率的解決方案之一。未來,隨著科學科技的不斷進步,相信會有更多藥物遞送系統 DDS(Drug Delivery System)問世,為人類健康帶來更多的好處。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文章難易度

討論功能關閉中。

鳥苷三磷酸 (PanSci Promo)_96
197 篇文章 ・ 303 位粉絲
充滿能量的泛科學品牌合作帳號!相關行銷合作請洽:contact@pansci.asia

0

0
1

文字

分享

0
0
1
圖片生成 AI 這麼多,哪個好用?AI 生圖工具大評比!
泛科學院_96
・2024/04/09 ・669字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上一集聊 ChatGPT、Claude、Gemini 的使用心得。這次,輪到 AI 生圖工具的分享了!

由於 AI 生圖工具實在太多,所以 AJ 跟我決定,天下第一 AI 生圖大會,正式開始!

這次獎項分為三個:

  1. AI 老公 AI 勞工楷模獎:是我們日常工作的主力工具,綜合能力最強,推薦各位優先使用。
  2. 尖端科技獎:入圍的工具通常有一個特殊技能,非他不行,建議各位可以依照興趣與需求選用。
  3. 西都膠囊公司特別獎:特別推薦包含琳琅滿目 AI 模型的工具,可以滿足你的好奇心跟想像力,推薦各位 AI 阿宅務必全部跑起來。

廢話不多說,讓我們開始今天的頒獎儀式~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最後,我把上面提到的 AI 生圖工具,放在這裡讓大家參考:

好詩好詩,如果這燃起了你心中對穿腸的熱情,請在下面留言對死我,你有寫我就會回!

有其他想要看的 AI 測試或相關問題,也可以留言給我們!

更多、更完整的內容,歡迎上科學院的 youtube 頻道觀看完整影片,並開啟訂閱獲得更多有趣的資訊!

討論功能關閉中。

泛科學院_96
34 篇文章 ・ 43 位粉絲
我是泛科學院的AJ,有15年的軟體測試與電腦教育經驗,善於協助偏鄉NPO提升資訊能力,以Maker角度用發明解決身邊大小問題。與你分享人工智慧相關應用,每週更新兩集,讓我們帶你進入科技與創新的奇妙世界,為未來開啟無限可能!

0

2
3

文字

分享

0
2
3
吃宵夜、晚進食=變胖凶手!想瘦身就早點吃飯吧!
Peggy Sha
・2022/11/16 ・1569字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減肥的黃金守則之一就是:不要吃宵夜!但如果嘴饞該怎麼辦?只要沒有超過一天的熱量額度,應該沒關係……吧?

如果你也是這麼想的,那可就大錯特錯了!

最近一項由布萊根婦女醫院(Brigham and Women’s Hospital)團隊發布在《Cell Metabolism》期刊上的研究就發現:吃飯不只要吃得好、吃得巧,抓對 timing 更重要!

接下來,就讓我們有請師爺(誤)研究團隊來為您解釋解釋:什麼叫 timing?

飯!是一定要吃的,不吃不行!但是吃的「Timing」很重要。 圖/IMDb

想減肥只要少吃多動就可以了?情況沒有你想得那麼簡單!

一般說到減肥,大家腦袋中浮現的不外乎「管住嘴、邁開腿」這六個字,不過,其實少吃多動等改變只能產生暫時的效果,因為在飲食之外,還有一系列非常複雜的因素會影響能量平衡、增加肥胖風險,而其中一個重要的因素,便是我們身上的晝夜節律系統 aka 生理時鐘。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過去已經有不少研究發現,較晚吃飯會增加肥胖風險、增加體脂、降低減肥成功率,不過,背後的原因的到底是啥卻沒人清楚。

於是,布萊根醫院「晝夜節律和睡眠障礙部門」中的成員們決定迎接挑戰,來解開這個神祕的難題。他們找來了 16 位 BMI(身體質量指數)落在過重和肥胖範圍中的患者,在實驗開始前,所有人都要嚴格遵守固定的作息表和用餐內容,而後前往實驗室分別進行兩套飲食方案。

你習慣每天早餐嗎? 圖/Pexels

方案一:愛吃早餐組,每天 9 點乖乖吃早飯,一天三餐、餐餐不落,六點前吃晚餐。

方案二:晚點吃飯組,跟另一組吃同樣的東西,但跳過早餐,改吃午餐、晚餐和宵夜,宵夜會在 9 點~10 點間吃。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晚吃飯真的母湯!更容易餓還不易消耗

不管早吃飯還是晚吃飯,所有參與者到了 12 點都得乖乖上床睡覺,隔天早上 8 點起床,這樣持續六天,每天都要定期匯報自己飢餓程度和嘴饞程度,然後三不五時讓研究者們量個體溫、確認下能量消耗、抽點血……。

結果發現呢,較晚吃飯會讓人們更容易餓,想吃東西的慾望和想吃的量都會增加,還會想吃澱粉類和肉類食物。

較晚吃飯會增加想吃澱粉類和肉類的慾望。圖/GIPHY

除了這些主觀的回饋外,我們體內的激素也會隨著吃飯的時間而改變:比如說,一種叫做「瘦素」(Leptin)的激素會下降,而當這種激素的濃度下降,我們就比較容易覺得餓。更慘的是,晚吃飯還會降低我們的核心體溫,並讓我們燃燒的卡路里的速度變慢、總數變少,平均每天會少消耗約 5.03% 左右的熱量。

此外,晚吃飯也會影響讓我們體內脂肪組織的代謝,比如說,它會讓 PLD6、DECR1、ASAH1 幾個負責分解脂質的基因表現量下降,反之,負責脂質合成的 GPAM、ACLY、AACS、CERK 等基因表現則會增加。根據過去的相關研究,可以推斷這樣的變化會讓身體減少脂肪分解、增加脂肪生成,也就是說:你的身體會更容易自己囤油啦!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在對的時間點吃飯!圖/GIPHY

綜合這種種觀察結果,晚吃飯不僅會增加食慾、增加攝取量,還會減少熱量消耗、容易累積脂肪,總而言之,就是讓整體肥胖風險 Up Up 啊!所以說你愛吃宵夜的各位啊,還是快快將手上那罪惡的食物收起來吧!如果真的很想吃,那就早點吃飯吧!

參考資料

  1. https://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22/10/221004121928.htm
  2. https://www.cell.com/cell-metabolism/fulltext/S1550-4131(22)00397-7
Peggy Sha
69 篇文章 ・ 390 位粉絲
曾經是泛科的 S 編,來自可愛的教育系,是一位正努力成為科青的女子,永遠都想要知道更多新的事情,好奇心怎樣都不嫌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