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0
0

文字

分享

0
0
0

姑婆芋與可食芋頭有什麼差別?又為什麼毒?

Mr. S
・2017/01/03 ・1753字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SR值 509 ・六年級

我是芋頭喔!圖/CC BY-SA 3.0, 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ndex.php?curid=507131
我才是芋頭喔!圖/CC BY-SA 3.0, wikimedia commons.

2017 年 1 月 1 日早上行政院發言人徐國勇先生,因為誤食家附近採摘的姑婆芋莖梗所炒的小菜而中毒送醫。我們不鼓勵隨意採食野菜,但在野外緊急需要時,當須辨明,以免中毒。

姑婆芋(Alocasia odora (Lodd.) Spach., 1846)與我們平常吃的芋(Colocasia esculenta (L.) Schott, 1832)的各種栽培品種,或者在山間可見、緊急時可拿來充飢的台灣青芋(Colocasia formosana Hayata, 1919),都屬於天南星科Araceae,常被混淆;我們就前者(姑婆芋)與後兩者(芋和台灣青芋,下文簡稱芋頭)的特徵來做分辨:

姑婆芋(Alocasia odora)。圖/By Forest & Kim Starr, CC BY 3.0, 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ndex.php?curid=6172535
姑婆芋(Alocasia odora)。圖/By Forest & Kim Starr, CC BY 3.0, wikimedia commons.
圖/Colocasia esculenta。圖片來源:Colocasia esculenta (L.) Schott, 1832 芋《臺灣生物多樣性資訊網-TaiBIF》。
可吃的芋(Colocasia esculenta)。圖片來源:Colocasia esculenta (L.) Schott, 1832 芋《臺灣生物多樣性資訊網-TaiBIF》。
台灣青芋(Colocasia formosana)。圖/By 石川 Shihchuan from 台北市 (Taipei City), 台灣 (Taiwan) - 2010-07-26 073 01Uploaded by pixeltoo, CC BY-SA 2.0, 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ndex.php?curid=18476708
台灣青芋(Colocasia formosana)。圖/By 石川 Shihchuan from 台北市 (Taipei City), 台灣 (Taiwan) – 2010-07-26 073 01Uploaded by pixeltoo, CC BY-SA 2.0, wikimedia commons.

1. 色澤:姑婆芋葉面有蠟質光澤感,會反光;芋頭葉面色澤白霧白霧,有消光感覺,這是因為葉表有細毛之故。

2. 水珠:潑水在姑婆芋葉表,水會散開、黏附於葉表;芋頭葉表因為有細毛,除了看起來有消光感,潑在上面的水會成珠,不會打溼葉面,表現出蓮花效應。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3. 葉脈:姑婆芋葉脈顯而易見,芋頭較難。

4. 果實:姑婆芋會結紅色漿果、內有種子 1~2 顆;芋一般不太看得到結果;台灣青芋的果實是橘色、內有許多種子 [1]。

5. 葉裂:姑婆芋的葉子通常裂得較深,呈現裂縫較深的愛心形;芋頭就不會裂得那麼深,整體葉形比較像一端較尖的盾形。

姑婆芋的毒來自哪裡?

再說說姑婆芋造成刺激感與不適感的原因。姑婆芋主要的毒性與刺激性來自於不溶性的針狀草酸鈣結晶(raphides)氰苷(Cyanogenic glycosides),食入後,極少數人會表現出心血管與腎臟相關病徵,其中的腎臟病變被認為可能與針狀草酸鈣結晶隨血流分布至腎臟有關 [2]。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顯微鏡下看見的草酸鈣結晶。圖/Agong1 , CC0, 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ndex.php?curid=10858734
顯微鏡下看見的草酸鈣結晶。圖/Agong1 , CC0, wikimedia commons.

其實天南星科植物內常有高含量的針狀草酸鈣結晶與生物鹼,所以有時候削生的芋頭,接觸到汁液也會造成皮膚發癢。根據蔡等(2006)的文章,芋頭生汁造成皮膚不適的原因,是因為不溶性草酸鹽、水溶性蛋白質、鹼溶性酚類三種因素交互作用產生,只要去掉其中一個因素,就可以消除汁液對皮膚的刺激感。

我們了解天南星科植物造成皮膚刺激的三個因素之後,很多感覺很玄的坊間傳說就變得有道理了,例如:

1. 戴手套:避免接觸

2.手癢的時候把手烘一烘:破壞蛋白質(酵素?)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3.泡過醋後再削:去除鹼溶性酚類

4.泡過鹽水再削:溶掉草酸鹽(針狀草酸鈣結晶),這部分可以參閱作者另一篇文章〈鳳梨咬嘴的秘密:尖尖碰碰拳〉,內文提到鹽水可能有助針狀草酸鈣結晶的溶解,可能是能降低刺激的原因。

最後還是要提醒,沒有把握辨認出來的野菜就不要隨意採食,平常也盡量食用人為栽種的菜蔬,可以避免新聞中的情況發生;也提供了一些削芋頭避免手癢的小撇步,除了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下次處理芋頭就可以更有概念囉!

新聞來源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參考資料

  • HUANG, Tseng-Chieng. 2000. 29. ARACEAE. Flora of Taiwan, second edition
  • Holloway WD, Argall ME, Jealous WT et al. Organic acids and calcium oxalate in tropical root crops. Journal of
  •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 1989; 37: 337-341.
  • 蔡淑珍, 劉慧瑛, & 黃祥益. (2006). 芋頭麻刺感與蛋白質區分之相關性研究. 台灣農業研究, 55(1), 63-71.

本文轉載自科科儲思盆

文章難易度
Mr. S
5 篇文章 ・ 0 位粉絲
是個喜歡到處看看、隨便想想,不務正業的小勾椎;希望能把知識的可愛美好之處與大家分享。有一方小小儲思盆,歡迎來看看。

0

2
3

文字

分享

0
2
3
手汗能當炸彈用?爆豪勝己的個性到底有多扯!——我的英雄學院科學科
Rock Sun
・2019/05/19 ・4686字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SR值 495 ・六年級

「動漫”我的英雄學院”中誰最強呢?」這是去年某一次泛科學直播的主題,老實說最後好像沒有結論,但是直播中y編感嘆這部動漫中好多空想科學可以寫啊。而人在聊天室潛水,平常其實比較喜歡遊戲和電影的R編就默默地把自己推進這個坑了~

沒辦法…..剛好有看嘛呵呵

(來源/bokunoheroacademia.fandom)

第一位,因為個人興趣~我們就先跳過單純一拳超人式的主角綠谷和All Might,來看看第二男主角–爆豪勝己吧。

你手上流的到底是什麼啦?

一個認真的動漫,都會有嚴謹(?)的角色介紹和能力設定。在漫畫中,爆豪的特殊能力(或者說~個性):爆破,是從手上分泌「具有硝化甘油特性」的汗水,然後引爆(注1)。

爆豪你這手汗的量是怎麼回事。source:IMDb

哇!!硬要從人的身上擠出炸藥的話,明明還有其他分泌物可以大做文章,為什麼要挑汗水呢?

正常人類的汗水組成有98~99%都是水,剩下的就是一些鹽類、乳酸和尿素,其中鹽類包括鈉(0.9 g/L)、鉀(0.2 g/L)、鈣 (0.015 g/L)、鎂 (0.0013 g/L)…等化合物,其實只要是人類體內會出現的元素,身為人類排泄大功臣的汗水一樣都不會少,甚至包括一些微量元素,所以只要不是放射性物質,汗裡面幾乎都有,只是多或少的問題而已。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sweating meme」的圖片搜尋結果
要爆了..(來源/meme generator)

而且最重要的一點是~~汗水裡面有尿素和胺這類含氮的物質喔(注2)!因為有很多的炸藥都是碳、氫、氧以及氮的化合物,所以如果你真的要從普通人的汗水裡蒐集到所有可以製備爆裂物的元素是有可能的,只要有正確的化學反應或是奇異的身體代謝,說不定還真的能成功喔~

如果我們假設爆豪的汗水是我們真實世界存在的爆裂物好了,我們需要其滿足幾個條件:

  1. 必須要具有爆裂性。
    廢話~~
  2. 成分要是汗裡面有的元素。
    這個容易
  3. 是液體。
    我們可從來沒看過他用手上的鹽粒或結晶引爆過啊~
  4. 像硝化甘油。
    我們就假設做身體檢查的醫生知道不是硝化甘油才這麼說了,硝化甘油是個廣為人知的物質,會用來類比也可以理解。

前兩個條件基本上沒什麼問題,但是滿足第三個條件的爆裂物其實就不多了~ 目前現在已知且比較有資料的的液態炸藥並沒有太多種,以下列出幾個比較有名如:

硝基甲烷化學式CH3NO2

硝酸甲酯化學式:CH3NO3

過氧化丁酮化學式C4H10O4

這幾個化合物(注3)基本上完美的符合了以上三個條件:常溫下都是液體、基本上組成都是汗裡面有的元素、或多或少具有爆裂性那麼爆豪的汗水應該較是這其中一個其中的化合物囉……等一下……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這幾個化合物全部有毒!!!

「explosion toxic」的圖片搜尋結果
甚至有一些是爆炸後還會有有害物質的,所以化學工廠的火一定得特別小心(來源/The Independent)
  • 硝基甲烷是一種殺蟲劑的原料之一,如果人吸入或接觸了輕而科嗽、暈眩、嘔吐、刺激皮膚眼睛;重而肝腎功能損傷或發生高鐵血紅蛋白症、造成呼吸困難。
  • 誤食硝酸甲酯會造成頭痛,而且一樣會有高鐵血紅蛋白症。
  • 過氧化丁酮除了會引發上述狀況外,還有機會發生腸胃道損傷、橫紋肌溶解……等症狀。

就算我們把範圍拉大,把連中文翻譯都沒有的液態爆裂物也考慮進來的話,這之中最沒毒性的……對人體也是有刺激性的。

如果爆豪不小心汗流進眼睛裡怎麼辦??就算他本人免疫好了,今天其他同學跟他握了手,沒洗乾淨的情況下就吃東西會不會就直接送醫啊??但是既然爆豪能如此安心的使用他的汗水當作爆裂物,身邊的同班同學都安然無恙,想必是非常安全無毒的炸藥吧~~

如果我們能夠穿越動漫時空勢必要把配方找出來,這會是人類的一大工具。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少年啊…你要不要喝點水?

那暫時把汗的成分放在一邊,就先假設在我的英雄學院的世界觀之中有一種未知的液態爆裂物從這個國中生身上流出來好了…但他的汗夠嗎?

「你們這是在懷疑我的能力嗎!(設計對白)」Source:IMDb

要知道爆豪的汗夠不夠,我們得先假設出一個他使用能力的情境,估算這次爆炸所需的能量,然後轉換成爆裂物。既然我們放棄判斷他的汗是什麼成分,這裡為了方便起見,我們就先假設他的汗與硝化甘油有一樣的特性好了。

如果今天爆豪使用他的個性,憤怒的破壞掉1立方公尺的水泥塊,這需要用掉大概200克的 TNT炸藥,也就是84萬焦耳的能量。

在炸藥的世界中為了衡量 TNT 之於其他炸藥的強度,我們發明了相對應有效指數(或稱RE指數,Relative effectiveness factor ),是爆炸所需 TNT 的質量與其他爆裂物所需質量的比值,例如1公克的A炸藥產生的能量等於2公克的 TNT,那這個A炸藥的RE指數就是2,也就是比 TNT 強2倍。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在這個尺度中,TNT 固然是1,而硝化甘油是1.54。換句話說,1.54克的 TNT炸藥=1克硝化甘油產生的能量。

「Nitroglycerin liquid」的圖片搜尋結果
這就是硝化甘油。source:chm.bris

而現在我們需要以硝化甘油來取代200克的 TNT 的話,就是200/1.54=130 克……換句話說,如果今天爆豪想要炸掉1立方公尺的水泥塊,他的汗水需要含有大概130克的硝化甘油,如果靠慮到硝化甘油的密度的話,就是大概81立方公分(毫升)

聽起來不多…你倒出來在杯子裡真的不多,但是我們在談得是汗水。

一般成年人1小時全身排汗量最高只有2~4公升,也就是每分鐘只會有33~66毫升的汗水被排出,而且其中有98~99%的成分都是水。而我們的爆豪只不過是用出一個小爆炸就需要81毫升的硝化甘油,雖然爆豪是個血氣方剛的青春期少年,但怎麼看都不夠啊(注5)!!

如果我們堅持使用硝化甘油、在1分鐘內發功的話,爆豪手掌1分鐘的出汗量需要高達6.5公斤,才有足夠的硝化甘油產生威力這麼強的爆炸…..但是漫畫裡爆豪產生爆炸多半速度很快、火球又更大,所以這個數字一定會更誇張。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而且爆炸誇張不是問題,問題是你要產生這麼大量的汗,你就需要大量的水。假設爆豪的體重是65公斤,只要損失體重2%的水—也就是1.3公斤—就是非常嚴重的脫水現象了,現在這位仁兄要在1分鐘內擠出6.5公斤的汗,裡面有將近6.4公斤是水,不送醫才怪咧~~

尤其是這些硝化甘油都需要集中在手掌上,手掌又不是最會產生汗水的地方。經過統計,正常狀況下每小時手掌上流出的汗水最多不過才0.4克而已,如果你劇烈出汗甚至有多汗症的話,這個數字只不過多了幾倍,變成2.3克而已,怎麼看都差太多了(注6)。

「hand Perspiration」的圖片搜尋結果
你的手大概需要想這樣才能流這麼多汗(來源/SweatBlock.com)

看來如果他要在這麼少量的汗水裡達到200克 TNT 一樣效果的話,我們勢必要拋棄硝化甘油的想法,重新找出汗水爆裂物的性質。

如果我們用手汗的極端狀況來考量…1小時2.3克的汗換算成每分鐘0.0383克,扣除掉98%的水,只剩下大概0.038克是其他物質,假設在爆豪的案例裡這些其他物質全部都是炸藥好了,要滿足84萬焦耳的門檻,這種炸藥的RE指數會高達5263!!!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我的老天爺啊!!這已經無法用正常的炸藥來類比了,在炸藥當量表裡,這已經是核子武器的範疇了。舉個例子,二戰時美國使用的「胖子」原子彈,它的RE指數只有4500…..這位少年啊….你火氣太大了喔……

「explosion」的圖片搜尋結果
我手上有點汗,快忍受不住了(來源/wikipedia)

 這麼大聲你不怕嗎?

不過既然都說是超能力了,我們就別計較和的產生方式和威力啦!!一定是一種完全獨特的生理機能,產生出一種對人體無害的又具有爆裂性的液態炸藥,威力雖然比擬核子武器,但從汗水產生畢竟還是不多,爆豪的身體又撐得住,一切順順利利~~爆炸就在爆豪手中唾手可得……

但是有有個問題了……爆炸和火焰傷不了爆豪就算了,但是爆炸伴隨而來的另一種東西,我們很常忽略了……那就是聲音

雄英有一位老師是以講話大聲聞名的 你在大聲什麼啦,在漫畫中所有的學生都對他的大聲公有所反應,所以大家的聽力都是正常的嗎~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但是爆豪的爆炸為什麼大家就選擇性失聰了?找到了一張分貝表,其中有列出許多包含爆炸等誇張情況的分貝數,其中有列出:「距離1磅(450克)的TNT爆炸5公尺左右聽到的分貝數是180分貝」、「在手榴彈爆炸中心聽到的分貝數是191分貝」。

人類只要待在100分貝左右的地方15分鐘聽力就會受損,而120分貝左右的聲音別說聽個幾分鐘了,建議你最好馬上離開。而我們這裡的180分貝不要說聽力受損了,你可能就直接昏倒了,但爆豪還跟1年A班的同學們生活在一起、在運動會上跟其他學生彼此較勁、甚至在這麼近的距離對御茶子同學使出這麼多爆炸,我看大家的耳朵都不保了吧……

爆豪的汗水可能對其他人有毒、聲音又大、爆炸又用的這麼頻繁,真的是「最不想當他同學」第一名啊!!

這真的對耳朵不好喔~  Source:Discovery頻道

注:

  1. 在漫畫中,爆豪爸媽的個性設定分別是酸化汗」及「甘油」。而硝化甘油的製備則是由甘油與濃硝酸:濃硫酸體積比1:3的混合液體加在一起硝化而得。雖說媽媽很火爆沒錯,但爸爸的個性更可怕吧… 濃硝酸和濃硫酸耶…你們洞房花燭夜真的沒問題嗎??
  2. 為什麼要挑汗水呢?其他人體產生的物體中,口水成分基本上沒有什麼生成炸藥的必要物質,而如果要含氮物質的話,大便其實更多,但應該沒人會想看吧…如果有的話我也不想研究(這篇文章寫於研究薩諾斯肛門之前)。
  3. 我這裡先挑的其實是有找到足夠中文翻譯和介紹的物質。其實還有一個四硝基甲烷,但它其實是強氧化劑而已,跟其他物質混和很危險沒錯,但本身不會爆炸。
  4. 在英文維基液態炸藥頁面扣掉混和化合物的話裡面有14種物質,裡面唯一沒有毒性標示、只會有刺激反應的物質是硝酸異丙酯(?)Isopropyl nitrate (2-propyl nitrate,C3H7NO3),是一種算是安全的爆裂物,常用來當火箭燃料,要不是之後實在找不到這個化合物爆炸產生的能量資料,不然可能會繼續用下去…吧
  5. 在漫畫裡,對爆豪而言破壞掉1立方公尺的水泥我相信只是小Case,運動會時的大爆炸、執照考試時的表現畫面上都比這個強多了。
  6. 以下來自於榮民總醫院的資料:多汗症是病態的排汗異常現象,不應該流汗卻莫名奇妙地汗流不止,造成生活上的諸多困擾。多汗的原因可分原發性及繼發性兩種;原發性多汗佔大多數,其原因主要是因為交感神經反射的亢進而引起異常排汗。發生最多的是在手、心、腳底及腋窩這些汗腺分佈較多的地方。繼發性多汗的原因包括身體系統性疾病﹐如糖尿病、低血糖、甲狀腺疾病等。中樞神經系統疾病,有時也會引起多汗情形。爆豪你還是去看醫生好了

參考資料:

Rock Sun
64 篇文章 ・ 891 位粉絲
前泛科學的實習編輯,曾經就讀環境工程系,勉強說專長是啥大概是水汙染領域,但我現在會說沒有專長(笑)。也對太空科學和科普教育有很大的興趣,陰陽錯差下在泛科學越寫越多空想科學類的文章。多次在思考自己到底喜歡什麼,最後回到了原點:我喜歡科學,喜歡科學帶給人們的驚喜和歡樂。 "我們只想盡我們所能找出答案,勤奮、細心、且有條理,那就是科學精神。 不只有穿實驗室外袍的人能玩科學,只要是想用心了解這個世界的人,都能玩科學" - 流言終結者

0

1
1

文字

分享

0
1
1
化學殘留、疑似致癌物讓人心惶惶?劑量才是關鍵!—食安基本功(上)
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_96
・2017/04/13 ・3399字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SR值 553 ・八年級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本文由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委託,泛科學企劃執行

諮詢專家/姜至剛 醫師 │ 國立臺灣大學 毒理學研究所 副教授
採訪/雷雅淇、李德庭
整理/李霜茹

近年來 N 次的食安事件,使得大家只要一講到食品安全就感到十分緊張,擔心哪個常吃的食品會不會又有什麼問題;而每當媒體又報導某食物中含有「殘留化學物質」、「疑似致癌物」,就會全民情緒激動,要求下架。

可是,到底什麼是「毒」呢?毒理學之父 Paracelsus 先生(1493-1541)有一句名言:「所有化學物質都有毒,世界上沒有不毒的化學物質。」很恐怖吧?但他話還沒說完,「但依使用劑量的多寡,可區分為毒物或藥物。」也就是許多專家學者努力向大家解釋的:劑量決定毒性!當我們詢問一種物質有沒有毒的時候,「劑量」是決定答案的關鍵。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Paracelsus 也是歷史上著名的煉金師與占星師,動畫《鋼之煉金術師》主角愛德華的父親便是以 Paracelsus 的父親馮 · 霍恩海姆命名。圖/ Hugo Bürkner, wikipedia CC License

無害的東西怎麼會變毒藥?

這邊先來兩個最極端的例子。

1. 就算是人體必需的「水」,短時間內飲用過量還是會中毒

人類腎臟最大利尿能力約為每分鐘 16 毫升(或者說 1 公升/小時),超過這個量,過多的水分會使細胞開始膨脹,造成細胞脫水、鹽分(鈉離子)濃度降低,使體內電解質不平衡。當血液中的鈉含量降到低於約 120mEq/L 時,會出現頭痛、噁心等症狀,若更嚴重則可能導致呼吸困難甚至死亡。

2. 劇毒的「砒霜」也能入藥

文學作品和民間傳說中都常出現的毒藥 ──「砒霜」,主成分其實是最具商業價值的砷化合物:三氧化二砷。台灣早在 2002年就已核准三氧化二砷藥物 Asadin上市,在醫學上常常被應用於急性前骨髓細胞白血病(APL)的治療。

看似無味無毒的人類生存必須物質,超過安全範圍仍會致命;「壞東西」若拿捏正確,也能成為救命仙丹。這背後的概念便是「劑量決定毒性」!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重點來了,這個「劑量」要如何訂定?到底誰說了算?

所以我說,那個「安全容許量」呢?

大家應該都在新聞上看過某食品的化學物質(通常是指食品添加物)或農藥殘留被驗出「超標」,「標」指的就是法律上規定的「安全容許量」。

在台灣,我們的《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對食品中之食品添加物等有「安全容許量」的相關規定,而這個「量」經常是參考世界各國標準所訂定。參考的對象,包含聯合國糧食和農業組織世界衛生組織大會在 1963 年組成的食品法典委員會(Codex Alimentarius Commission, CAC),以及世界衛生組織(WHO)所召開的專家會議。

我這邊展示一個參考劑量的計算公式,但你先不要害怕!

被這個公式嚇到的朋友,先拍拍自己胸口說不要害怕,給個機會,因為它其實很好懂。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首先,參考劑量的英文是 Reference Dose,縮寫為 RfD。而公式的分子 NOAEL(non-observed-adverse-effect level),代表的是「無觀察到危害反應的劑量」。

NOAEL 由科學家經過動物實驗取得,亦即某物質對實驗動物「沒產生危害反應」的劑量。不過,這個 NOAEL 值並不會直接拿來應用在食品安全上喔!NOAEL 還要再經過一些微調才會變身「參考劑量」,也就是下方分母要處理的部分。

看起來有點複雜的分母:科學家們在取得 NOAEL 之後,還會考慮很多事,像是實驗動物和人類的差距、人類之間的個體差異(老人和小孩可能比較敏感嘛),這些因素會被列為不確定因子(uncertainty factor,簡稱 UF);考慮完 UF 之後,謹慎的科學家還會加入不確定係數(modifying factor,簡稱 MF),例如實驗偏差、非長期實驗等,才形成這個公式。而從動物實驗取得的 NOAEL 要推估到人體,至少還要除以 100 到 1000(甚至更多),才會是參考劑量。

從動物實驗中得到「無觀察到危害反應的劑量」之後,還要轉化為適用於人體的參考劑量。圖/tiburi @pixabay, CC0 Public Domain

得到了參考劑量之後,主管機關會根據它來訂定法規上的「安全容許量」,也就是大家在新聞上出現的「標」。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制定時,會把握「安全容許量(容許食品中殘留的劑量)× 膳食平均值(國人平均都吃多少)< RfD(參考劑量)」原則,也就是總共吃下去的殘留物質,不可以超過經實驗取得的參考劑量。在這個安全容許量之下,就算有殘留,長期食用也不太可能對人體造成危害。

好的,塞了這麼多名詞,來幫各位整理一下它們的關係:食品的安全容許量是根據給人體的參考劑量與膳食平均值等條件而定;而參考劑量則是根據 NOAEL 與 UF、MF 等因素微調而成。因此「安全容許量」是經歷許多實驗及考量而設定的標準,大家可以對這標準有信心。

接下來,談談眾人聞之色變的「致癌物」

毒理研究將上述的「參考劑量」看作人類暴露在非致癌物下的「閥值」,也就是對人類身體造成不好影響的門檻。只要在門檻之下,就是所謂的安全劑量。

但那是非致癌物的範疇,當我們談到致癌物,就沒有這個安全門檻囉!因為科學家們認為,人只要暴露在致癌物之下,不論劑量多低,就一定會有健康風險的產生,關鍵在於這個健康風險有沒有大到讓你致癌。基本上,如果產生的風險低於百萬分之一,就是一般大眾與毒理學中較能接受的風險程度。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不過,到底要怎麼分辨致癌物跟非致癌物啊?依舊十分偉大的科學家研究出一套標準,判定該化學物質是不是具有致癌性,目前 WHO 下的國際癌症研究中心(IARC)有一套國際上最常被引用的標準。

# 第一類:對人體有明確致癌性的物質或混合物。

# 第二類-A:雖然在人類流行病學研究上的證據有限,但於動物實驗上確定是致癌物,也有發現細胞的致癌機制。

# 第二類-B:雖然和 2A 類一樣有動物實驗的證據,但還不確定致癌機制,因此 B 類證據會比 A 類薄弱些。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 第三類:沒有足夠的資料可以證明是致癌物。

# 第四類:依據現有的證據,認定對人類可能沒有致癌性(可以注意一下,IARC 的敘述是「Probably not carcinogenic」)。

看完表格和敘述後各位有沒有發現,在 IARC 的表格中,致癌物分類的依據在於不同實驗的「證據」。換句話說,這個分類並不是「物質的致癌程度」,而是 IARC 對「這個物質是致癌物」的「信心程度」

所以,我們不見得能說「三類就是比二類安全(沒有致癌風險)」,因為或許有一天,原本在第三類的致癌物會被找到足夠證據,重新分配到第一類也說不定。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加工紅肉等同砒霜,好可怕?

圖/Wilson Hui @Flickr

2015 年十月底,IARC 宣布把火腿、香腸等「加工紅肉」列入第一類致癌物;牛、豬、羊等「紅肉」列為第二類(2A)致癌物,曾造成大眾一陣譁然,甚至出現「世衛組織:致癌風險加工肉等同砒霜、紅肉等同除草劑」這樣的新聞。

很顯然地,這個驚悚的標題就是忽略了「劑量」。微小劑量的砒霜就會對人體造成危害,那培根也是嗎?我吃一口紅肉跟吃一口除草劑,結果會是一樣的嗎?別忘了,前面反覆說明致癌物的分類標準是「證據」,並非被分在同一類的物質,就會在同樣的條件下跨越那條「百萬分之一」的致癌風險線。是否致癌,重點還是在劑量。

另外也要提醒大家,癌症是「多點激發」,是很多致癌因子交互影響而致病,人體對毒物的反應機制包含了「吸收、分佈、代謝、排出」,除了吃的東西,我們的作息、運動等生活習慣也會影響癌症的發生機率。

跟我唸一次:劑量決定毒性

不論是致癌物還是非致癌物,劑量都是決定毒性的關鍵。下次再有人恐嚇你「吃某某東西會致癌」,你就可以得意地算數學給他看,到底有沒有達到會致癌的風險程度;或是又有人在節目或網路上說「某某食品竟然驗出了殘留物」時,也不妨試著自己檢視「是有驗出,但有沒有超標呢?」,別只能恐慌地什麼都不敢吃了。


參考資料

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_96
65 篇文章 ・ 22 位粉絲
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依衛生福利部組織法第五條第二款規定成立,職司範疇包含食品、西藥、管制藥品、醫療器材、化粧品管理、政策及法規研擬等。 網站:http://www.fda.gov.tw/TC/index.aspx

0

1
1

文字

分享

0
1
1
吃芋頭吃到姑婆芋?你不知道的芋屬植物二三事
活躍星系核_96
・2017/01/05 ・4697字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SR值 483 ・五年級

文/陳民峰|現職國小教師,關心生態、教育、動保議題,喜愛科學小知識。目前為國語日報科學版、聯合報鳴人堂,和人文主義工坊作家。

行政院發言人徐國勇於 2017 年 1 月 1 日早上誤食姑婆芋送醫,在網路上引發許多討論。姑婆芋和我們食用的芋頭,以及其他的芋屬植物們到底應該怎麼辨識,才不會誤食毒芋呢?

徐國勇是吃到野化種?

目前有高中教師於自己的 FB 上 PO 指出

徐國勇吃下去的應該是檳榔心芋而不是姑婆芋

這是因為市場賣的檳榔心芋是馴化種,如果是自己在花園的小規模種植時,只要附近有姑婆芋,果蠅或榕果小蜂就有可能將姑婆芋的花粉傳遞到檳榔心芋的雌花上,檳榔心芋就會逐漸野化而再也不能吃了。

個人覺得,這觀點有待商榷。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首先疑點一,新聞中的照片花圃裡,魚目混珠的姑婆芋早就被拿去當菜炒了,剩下的大概就是可食用的檳榔心芋。所以當然看起來也只會有檳榔心芋。

再來疑點二,芋頭(不論品系)都是屬於天南星科芋屬(或紫芋屬,Colocasia)底下的一個物種,姑婆芋則分類再天南星科的姑婆芋屬,兩者是不同屬的。

景天科植物在跨屬之間經常雜交存在,蘭花則有極少數野生或者多數人工跨屬雜交而成的新屬、仙人掌科也偶時發生。然而,天南星科在園藝上偶時有跨屬雜交(例如一些觀葉植物,還有陽明山竹子湖種的彩色海芋),但芋屬與姑婆芋屬雜交卻沒有紀錄。大抵上,要跨屬雜交並沒有那麼容易。

再來最重要的,芋頭更常利用子芽來進行無性繁殖。用種子比較慢,如果是自家用的做法應該是留一兩株分子芋,而不是使用種子慢慢種。該教師說,他種了以後好幾世代結果產生「野化」了,但我依然覺得是該老師或徐國勇誤食而不自知的可能性更高一些。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跨屬的種間雜交,自然狀況下很難產生的~(但天南星科並不是沒有這種狀況,只是芋屬目前沒傳聞過)

若是附近有姑婆芋的花粉,導致於芋頭野化,那麼芋頭中也剛好掉落附近的姑婆芋種子也不奇怪。另外一方面,這好像也不能稱為野化,而是稱為雜交。

什麼又是芋?

15187776498_a2dc3dd67a_z
什麼是芋?圖/By Swallowtail Garden Seeds @ flickr, CC BY 2.0

目前在台灣現存的芋屬植物,約有以下幾種

.芋 Colocasia esculenta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檳榔心芋 Colocasia esculenta var. antiquorum
.水芋 Colocasia esculenta var. esculenta

.台灣青芋 Colocasia formosana
.大野芋 Colocasia gigantea
.紫芋 Colocasia tonoimo

請注意,「檳榔心芋」是「芋」的其中一個變種,然而在這個種類依然是可以交配的。

過去還有另一個變種,是 Colocasia esculenta var. esculenta,即是水芋,是蘭嶼達悟族的種植作物。然而後來被併入芋,沒有獨立成為變種。(其實現在分類學也不討論變種這件事)。目前草屯也有少量耕作。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另外,還有一類也算是可食芋頭,但分類上並非芋屬,而是千年芋屬,後面再詳細說明。

先從芋頭講起,據信是印尼人馴化後傳至埃及,而如今不可考。然而在台灣,是荷蘭佔據台灣的晚期時引進來的糧食作物。後來就非常順利的成為全台原住民都普遍種植的作物之一。以下圖片是採取網路。

芋頭的其他品系

芋頭( Colocasia esculenta )又因為特質不同而分兩類。一類是母株碩大的母芋類,主要利用的是中間主要的地下莖,而不太食用母莖旁邊的小子塊莖。另一類稱為子芋類,是原住民普遍種植的物種,反而是塊狀莖旁邊側芽會有許許多多的小子塊莖。

檳榔心芋 var. antiquorum(母芋)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又稱荔浦芋。如果有看過成熟的檳榔果實,不但外觀完全變黃,甚至裡頭的胚乳發育完全後會有許多棕色紋路。而檳榔心芋的芋肉內就有很明顯的紫色紋路。雖然其他芋頭底下的不同品系也偶有類似狀況,但也沒有如此明顯。另外一方面,葉片中心有紫紅點也是類似特徵。

OLYMPUS DIGITAL CAMERA
檳榔心芋。圖/By 張秋榮 @ Plant Illustrations 植物圖鑑

水芋

蘭嶼的耕作之一。

高雄 1 號(母芋)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從檳榔心芋再育種而出,高度略高檳榔心芋,重量與耐病都勝於檳榔心芋,分芽更少。可參考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麵芋(母芋)

旱作型芋,球莖大而且是短圓錐形,皮黑褐色,肉白,帶有更多黏性,煮起來香味比較少。分球更小而且容易和母株分離。個人吃過,把小分球莖直接拿水煮過後可以當零嘴吃,口感還不錯好吃,不過比較少見。

紅梗芋(母芋)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株型大、變異多。葉柄紫紅色,葉片深綠色,葉脈暗紫色,球莖是圓而漸細。肉白且耐濕,旱作水作都可,葉柄可以醃菜。東部山區與蘭嶼有種植。

  • 編按:檳榔心芋、高雄 1 號、麵芋和紅梗芋圖片,可參考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母芋品種〉一文。

赤芽芋(子芋)

芽為桃紅色,南部山區的主要種植品種,聽說吃起來最美味,略帶粉質。比較特別的是葉柄深綠色帶褐色、子芋棒狀。日本也常常種植食用。

狗蹄芋(子芋)

母芋小很多,反而是旁邊有雜雜亂亂的子芋生長,很會長分株。生長晚期,母塊狀莖與子塊狀莖會連再一起,成為不規則疙瘩形狀。葉柄細、葉片薄,且吃起來滑而黏。通常是做食品加工用。可參考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高雄 2 號

是源於赤芽芋的選種育成,不但比赤芽芋還要更早熟成,而且味道更好、香氣更濃,然而產量略低於赤芽芋。相對於狗蹄芋更加整齊。可參考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 編按:赤芽芋、狗啼芋和高雄 2 號,可參考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子芋品種〉一文。

芋屬/紫芋屬的其他物種

台灣青芋 Colocasia formosana

又稱台芋、山芋、山芋仔(客)、小西氏芋,個人還沒試過,不過客家人都拿來炒煮,也拿去餵豬,應該是安心無虞的。不過台芋是台灣原生種植物,也是台灣特有種,且看起來挺像芋頭。

不過跟芋頭比起來還是有兩個特色(1)高度小非常多(2)葉片粉綠色為主顯得更淺。

目前本人我(蜜蜂老師),有看過的地方有:台北七星山往苗圃方向、滿月圓入口步道周圍、花蓮鯉魚潭。

其葉片為淺裂,也就是葉柄到葉子的中間,且葉片會裂到靠近葉柄又沒碰到葉柄(約 1/3 處),近似心型。芋頭也有淺裂,但曲線變化比較劇烈一些。

640px-colocasia_formosana_-_%e5%8f%b0%e7%81%a3%e9%9d%92%e8%8a%8b_by_%e7%9f%b3%e5%b7%9d_shihchuan_-_001
台灣青芋的葉片呈現愛心狀。圖/By Shihchuan, CC BY-SA 2.0, wikimedia commons

紫芋 Colocasia tonoimo

外來種,日據時期引入台灣,可食用,不過栽培不多。葉片有全紫的品系,也有略紫或葉柄深紫黑的品系。最容易看到的地方,就是在台大椰林步道旁邊的試驗稻田小水池。

OLYMPUS DIGITAL CAMERA
葉片有全紫的品系,也有略紫或葉柄深紫黑的品系。圖/By 張秋榮 @ Plant Illustrations 植物圖鑑

大野芋 Colocasia gigantea

算是這幾年來被引進的外來種,而且持續在擴張遷移中。原產中國東南部,主要隨著泰國、越南移工遷移到台灣來,目前南投埔里有出現。

這種芋也可食用,不過味道就真的差了一些,個人(蜜蜂老師)在 2015 年,曾和花蓮國小環教輔導團去踏查,曾在花蓮阿美族的加納納部落看過,他們還認為這長得很像姑婆芋不能吃,但也有人嘗試吃過,意外的感覺不會刺痛。另外一方面,聽說口感比較鬆。

因為這個訊息,其實我們要注意到這種外來種植物,入侵台灣生態而茁壯的可能性。

大野芋有幾個特徵:
(1)和姑婆芋一樣葉緣的波浪起伏明顯
(2)但葉子能聚集水珠,但感覺不像毛而是白粉,另外老舊葉片就沒有防水效果了
(3)葉脈是淺色的
(4)不靠近葉脈處的葉肉部分容易有深色而使葉片顏色不均勻

5023269698_e54aeeff45_z
大野芋算是這幾年來被引進的外來種,而且持續在擴張遷移中。原產中國東南部,主要隨著泰國、越南移工遷移到台灣來,目前南投埔里有出現。圖/By Megan Hansen @ flickr, CC BY-SA 2.0

其他文獻記載但我找不到的芋種

《唐本草》說:「芋有六種,有青芋、紫芋、真芋、白芋、連禪芋、野芋。」

其中,野芋是芋屬的大野芋 Colocasia gigantea,紫芋是 Colocasia tonoimo

千年芋屬的芋頭

千年芋

又稱五年芋 ,因為收成緩慢聞名,是日治時期日本由印度引來的植物。在人類的嘴巴前,也算是芋頭的一種。

論大小,逼近姑婆芋,甚至比人高;論葉片,如芋頭可以讓水珠成球,上面有白色細毛。

跟姑婆芋分類的最主要方法,除了看葉片以外,就是葉柄可能略帶紫色,而葉柄是非常非常誇張的深裂,葉子凹陷處直逼葉柄。

640px-xanthosoma_sagittifolium
葉柄是非常非常誇張的深裂,葉子凹陷處直逼葉柄。圖/By Tauʻolunga , 創用CC 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2.5, wikimedia commons

在台灣的千年芋又分為兩種

千年芋 Xanthosoma sagittifolium
紫柄千年芋 Xanthosoma violaceum

紫柄千年芋。圖/By Daderot - Daderot, CC0, 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ndex.php?curid=20011652
紫柄千年芋。圖/By Daderot – Daderot, CC0, wikimedia commons.

這兩種都是外來種,前者從中國引進,後者從美洲熱帶引進。可食用但不常見。

不能吃的,不是芋頭:姑婆芋屬

姑婆芋屬的所有植物都不能吃,目前台灣有三種姑婆芋屬植物

姑婆芋 Alocasia odora
尖尾姑婆芋 Alocasia cucullata
蘭嶼姑婆芋 Alocasia macrorrhizos

這三種姑婆芋的共有特徵就是(1)葉子邊緣呈現不規則波浪狀(2)葉子深裂,但沒有碰到葉柄(3)無法防水。

其中,姑婆芋就是我們平常看到的姑婆芋。

姑婆芋 Alocasia odora

缺乏光照或礦物質時,泛黃集中於葉緣波浪處,而並非葉柄旁邊的葉肉,這也是可以和大野芋區隔的地方。其葉緣深裂,但沒有裂到葉柄。

dscf1455
姑婆芋葉緣深裂,但沒有裂到葉柄。圖/By 張秋榮 @ Plant Illustrations 植物圖鑑

尖尾姑婆芋 Alocasia cucullata

又稱台灣姑婆芋,但不是台灣才有,反而中國長一大堆。跟姑婆芋差別在於葉片更加深綠色且有蠟質光澤(但不能防水),而且葉子尾端會變尖而拖長,如菩提樹一般,植株也比較小一點。在台灣僅出現在基隆、新北汐止。

蘭嶼姑婆芋 Alocasia macrorrhizos

也不是台灣特有種,在中國被稱為「海芋」,也分布在中國雲南與澳洲、東南亞、台灣蘭嶼。目前有園藝種植,稱為滴水觀音。蘭嶼姑婆芋是台灣三種姑婆芋中,唯一跟姑婆芋不同,為深裂,並且高度是三者中可以長得最高者。

由於葉子是深裂,所以很難跟千年芋區分,但可以從幾點看出來:開花時千年芋、姑婆芋是包起來,但蘭嶼姑婆芋是往外翻開。

由於蘭嶼島上,姑婆芋、蘭嶼姑婆芋、千年芋、大野芋,這四種全部都有,所以很難區分。

640px-alocasia_macrorrhizos1
蘭嶼姑婆芋是台灣三種姑婆芋中,唯一跟姑婆芋不同,為深裂,並且高度是三者中可以長得最高者。圖/By KENPEI, CC BY-SA 3.0, wikimedia commons

看完這篇文章後,先看看對照表,在看看文章封面裡那些葉片是姑婆芋

以下是我整理的對照表,雖然說這是我整理的表格,但只能做為參考而已,生物界有太多例外、型態上太多類似。

15799855_1494788923869494_1602854578639956698_o

 

本文轉載自作者臉書網誌〈關於吃芋頭吃到姑婆芋的兩三事〉。

活躍星系核_96
752 篇文章 ・ 121 位粉絲
活躍星系核(active galactic nucleus, AGN)是一類中央核區活動性很強的河外星系。這些星系比普通星系活躍,在從無線電波到伽瑪射線的全波段裡都發出很強的電磁輻射。 本帳號發表來自各方的投稿。附有資料出處的科學好文,都歡迎你來投稿喔。 Email: contact@pansci.as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