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太空天文
・2013/10/11
即將慶祝十歲生日的Spitzer(史匹哲)太空望遠鏡有另一好消息,它已成功轉型將用來看系外行星!當初2003年時Spitzer發射升空開始服役,系外行星觀測完全是個太瘋狂的念頭,當時的科學家和工程師心中全然沒想到過觀測系外行星這件事,所以此項目標當然根本沒列入原始設計規格中。
動物世界
・2013/10/09
身為貓奴之一的z編,看到〈貓咪發出「呼嚕聲」代表壓力大 一直以來都會錯意了? 〉這則新聞時,心頭為之一震,深恐虧待了家中的喵皇陛下,忍不住點進去看是怎麼一回事(中計了....)。像貓一樣好奇再加上對該媒體的「成見」,我忍不住從幾個關鍵字找到國外的相關報導,發現這很可能又是網路媒體自己腦補......
專欄
・2013/10/09
首先,這絕對不是一篇要討論馬先生的文章,雖然讀者不一定認同,但筆者本次絕對不泛政治。過去研究顯示自戀可以分為兩個類型,一個是所謂的vulnerable narcissism,這類的自戀者,對於情緒感受較敏感,而他們之所以自戀,其實是為了補償自己年幼時的低自尊。另一個類型是grandiose narcissism,這類的自戀者,就是充滿自信,不太會理會其他人的類型。
科學傳播
・2013/10/08
大數據也有黑暗面,《大數據》也談風險、管控與未來。美國國家安全局(NSA)為了蒐集全美的網路資料,單單儲存設備就花了12億鎂,而社群網站的動態分 析也是重點,產生了政府該不該用這些巨量資料來監控人民的爭議;而且,大數據本身就不完美,《大數據》 舉了美國越戰時的國防部長麥納瑪拉(Robert McNamara)為例,指出迷信數字是會多麼的危險,連紅透半邊天的《半澤直樹》也有一個迷信數字的惡同事福山XD 因此,《大數據》特別強調人的「能動性」(human agency),也就是人類出於自由意志而選擇其行動。作者顯然不想看到電影《關鍵報告》(The Minority Report)的故事真實地上演。
專欄
・2013/10/08
拜讀科月七月號本欄目賴昭正教授大作〈電動汽車值得發展嗎?〉,筆者也想談談這個問題,就教於賴教授及廣大讀者。
地球脈動
・2013/10/08
你知道嗎?目前大多數智慧型手機與平板的感應器已經足以偵測到規模中等的地震,地震觀測網密度將能大幅提升,尤其在都市等人口密集區,有利於未來的地震災害監測
專欄
・2013/10/08
一張新製作的3D地圖涵蓋美國麻州劍橋1.7萬面屋頂,方便社區能迅速瞭解在某一建築上裝設太陽能板的效益,這項Mapdwell計畫由麻省理工學院「永續設計實驗室」推出,結合Google衛星影像與光線偵測及排列資料。由於增加屋頂形狀、實際阻隔、氣象條件等因素,故效果比過往模型更佳,可更精確地計算每小時可能的太陽能產量。
來自台灣
圖片取自Cool3c http://www.cool3c.com/article/70440
・2013/10/07
細細閱讀《大人的科學》中文版第一期跟第二期,讓不黯日文的我總算有機會完全看懂,而也因此更佩服跟喜愛這本內容超級扎實、編輯超級有梗、而且深得「大人」心的科學雜誌。更非常感謝台灣中文版的編輯群主動替雜誌加料,邀請國內多位科學家跟科學教育者針對當期主題提供延伸內容。雖然不知道有沒有機會,但若能成為雙向交流,肯定更棒!
專欄
・2013/10/07
伊利諾大學厄巴納香檳分校(UIUC) John Rogers研究團隊製作出兩種類型的測溫元件。第一種感應器陣列包含長20 µm寬20 nm的金箔片,藉由其電阻值變化觀察溫度,製作上採用了標準微影製程技術。第二種裝置則由複用(multiplexed)感應器陣列所構成,感應器基於圖案化摻雜的矽奈米薄膜二極體,並利用二極體開啟電壓(turn-on voltage)的變化來量測溫度的改變。
專欄
・2013/10/07
今年的9月21日,有些人是沈浸在中秋假期的歡愉氛圍裡,或許有些人正處於玉兔颱風的肆孽恐慌中;但不知有多人還記得在1999年的今天,台灣發生了在二戰後民眾傷亡最嚴重的天災。921大地震,共造成了2,415人死亡,29人失蹤,11,305人受傷,51,711間房屋全倒,53,768間房屋半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