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2013/06/14
日本飲食文化史學家酒井伸雄的《扭轉近代文明的六種植物》(文明を変えた植物たち―コロンブスが遺した種子)就挑了其中六種植物,探討其起源、原產地、在當地如何被運用等等。酒井伸雄以這些植物們的傳播軌跡為縱軸, 飲食文化、政治與產業為橫軸,透過一則則的歷史事件與故事,看到西方國家如何因此快速崛起與強大,它們如何豐富、改變人類的生活,進而推動世界文明的進 程。
・2013/06/06
很遺憾,這樣的報導對於解決問題是沒有幫助的,甚至會讓許多正在進行的努力打折扣。首先,我們要以蘋果這篇報導為例,檢視一下其中的問題。
・2013/05/21
庫克群島內最大島嶼拉羅東加(Rarotonga)正在實驗養耕共生模式,結合漁產養殖與水耕農業,在這種碳中立的「封閉迴圈」系統內,魚缸裡富含硝酸鹽的水用來灌溉蔬菜,以魚的排泄物滋養植物,過程裡植物也能發揮濾淨及充氧效果,再讓淨水回流至魚缸。這個系統不需使用農藥或生長激素,用水量也只有傳統農業的10%。
・2013/05/17
由於氣候潮濕,加上土壤偏酸性,過去科學家們想要瞭解到底南方沿海的中國人在稻米馴化之前究竟吃什麼,並不是很容易的事情。最近由北京的中科院的Yang博士等人發表在PLOS One上面研究顯示(1),在稻米馴化之前,居住在南方沿海的中國人應該是以西米棕櫚(sago palm)為主食。
・2013/05/15
提高單位面積產能是現階段農業發展的關鍵任務,現階段透過植物工廠立體化栽培可用最小的土地面積生產最大量的種苗或短期蔬菜。如此可避免受到風災、雨災等的影響,逐年擴大產能更可避免產銷失衡,避免現地耕除的浪費,更可逐年減少對農業災害損失的補貼,滿足消費者對食物安全的最基本需求。
・2013/05/04
台灣受稻米文化的影響非常的深。就連台灣的高工時,搞不好也是稻米文化的深刻印象之一,雖然高工時主要出在的是在工商業。麥爾坎.葛拉威爾(Malcolm Gladwell)在其暢銷的《異數》(Outliers: The Story of Success)中,舉了一個極為有趣的理論,那就是稻米文化和數學能力的關係。
・2012/12/08
新研究發現人們長期暴露在高濃度的殺菌與除草化學劑的話,可能會增加他們對食物過敏的可能。 這些化學物質名為二氯酚(dichlorophenols, DCPs)。它們是來自於常見農藥分解後的產物,像是用來淨化飲用水的氯化物就是這類的藥劑。
・2012/10/22
都市農園是場永續運動,為屋頂、陽台及閒置空間創造新價值,不僅能種植眾多本地有機食材,更影響社會、經濟及社區。都市農園有可能帶動全球綠色演進力量,改善都會區的經濟、永續與健康,從明尼亞波里斯、密爾瓦基、開羅到蒙特婁,都市農園與花園與日俱增,力圖善用太陽能等天然資源、推動健康生活方式,甚至是教育就業技能。
・2012/08/26
畜牧業長期以來對牛、豬、雞施用抗生素,能使動物快速增加體重。現在一則發表在《Nature》的研究聲稱,抗生素可能也會使孩童快速增重。專家認為,在孩童發育的關鍵期如果抗生素改變腸道菌的組成,將會造成長期的影響。
・2012/03/19
科學家發現,阿根廷中部的牧草地,一平方公尺內居然有高達89種植物。而羅馬尼亞和捷克的牧草地,也差不多有如此豐富的植物種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