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歷史學家艾弗瑞.克羅斯比(Alfred W. Crosby)在他1972年的著作《哥倫布大交換:1492年以後的生物影響和文化衝擊》(The Columbian Exchange:biological and cultural consequences of 1492) 中,首先提出「哥倫布大交換」這個觀念。哥倫布大交換是一場東半球與西半球之間生物、農作物、人種(包括黑奴)、文化、傳染病等的突發性交流。1492年 哥倫布首次航行到美洲大陸,是世紀性大規模航海的開始,也是舊大陸與新大陸之間聯繫的開始,引發各種生態上的巨大轉變。
來自馬來西亞,畢業於台灣國立清華大學生命科學系學士暨碩士班,以及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Davis)遺傳學博士班,從事果蠅演化遺傳學研究。曾於台灣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擔任博士後研究員,現任教於國立清華大學分子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從事鳥類的演化遺傳學、基因體學及演化發育生物學研究。過去曾長期擔任中文科學新聞網站「科景」(Sciscape.org)總編輯,現任台大科教中心CASE特約寫手、Readmoo部落格【GENE思書軒】、關鍵評論網專欄作家;個人部落格:The Sky of Gene;臉書粉絲頁:GENE思書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