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2012/03/19
這是首次利用次毫米波段拍攝2M107系統影像,研究結果指出拱星盤中的物質總質量也相當於數倍木星質量。在年齡已高達1000萬歲的老棕矮星旁發現如此厚實的拱星盤,顯示這個它的行星級伴星應該是直接從拱星盤中形成。這項發現,再度掀起恆星和亞恆星旁巨行星究竟如何形成的爭議。
・2012/03/18
一個由志工組成的團隊,利用史匹哲太空望遠鏡(Spitzer Space Telescope)紅外觀測資料,在銀河系盤面中發現超過5,000個氣泡狀結構,這些氣泡狀結構多半是年輕熾熱的恆星向外吹出的恆星風將周圍的氣體塵埃向外推擠所形成的,換言之,這類氣泡狀結構通常是新生恆星形成之地的特徵。
・2012/03/17
地球上有沒有生命?– 這算是相當蠢的問題吧?不過如果我們是外星人,真的對地球一無所知,該怎麼做才會知道答案呢?
・2012/03/16
右圖是火星勘測軌道衛星(Mars Reconnaissance Orbiter,MRO)上的高解析科學實驗相機(High Resolution Imaging Science Experiment,HiRISE)拍攝到2012年2月16日午後的火星亞馬遜平原(Amazonis Planitia)上,出現一道高達800公尺的塵埃柱,這個塵埃柱其實是旋轉中的旋風將火星表面塵土捲上天空所形成的塵捲風(dust devil),類似龍捲風現象。
・2012/03/15
天文學家分析卡西尼號太空船(Cassini)的觀測資料,首度發現土星冰衛星之一的土衛四(Dione)表面有氧分子(O2)離子,確認土衛四擁有一個非常稀薄的大氣層。這個發現讓科學家瞭解:土衛四並非像先前認為的那樣無趣,並促使科學家們回頭挖掘過往的卡西尼號的觀測資料,看看能不能再挖出什麼土衛四的新鮮事。
・2012/03/13
這群黑子目前已處在最複雜的Beta-Gamma-Delta型磁場結構,因此相當容易引起爆發。事實上,它在臺北時間3/5上午已經爆發了一個X1級閃焰,3/7上午又再爆發一個X5.4級的閃焰(點選此處觀看SDO影像),閃焰爆發後伴隨的CME活動所拋出的物質,以每秒580公里的速度向外移動,預計將在臺北時間3/8的14:25(±7小時)通過地球,另一預測認為將在3/8前後通過地球,這段期間可能引起強烈(strong)到嚴重(severe)等級的磁暴活動,呼籲衛星控制、飛航、發電、通訊等相關設施機構需密切注意,但對地球表面沒有直接的威脅。
・2012/03/13
澳洲天文學家John Seach(Chatsworth Island, NSW)報告:由2月26.543日(UT),使用SLR相機加50mm、f/1.0鏡頭所拍攝的3幅CCD影像(極限星等11.0等)中,在船底座的位置發現一顆疑似新星(possible nova),發現當時估計亮度約10.2等,這顆疑似新星的暫時編號為TCP J10502000-6406480,需等到其真實性質確定後,才會賦予正式名稱。
・2012/03/11
利用赫歇爾太空望遠鏡(Herschel)和史匹哲太空望遠鏡(Spitzer)觀測資料,天文學家發現埋藏在著名的獵戶星雲(Orion Nebula,M42)中的初生恆星出現亮度快速變化的現象。
・2012/03/10
一組跨國的天文研究團隊在仙女座星系(Andromeda galaxy,M31)首度發現一顆極亮X射線源( ultraluminous X-ray source,ULX),很可能是一顆質量約為太陽13倍的恆星型黑洞以極快的速率吞噬物質所造成的。其發出X射線輻射的方式類似X射線雙星(X-ray binary),不過這顆黑洞周遭包圍的星際塵埃和氣體不若X射線雙星多,因此可讓天文學家研究天體所發出從低能到高能X射線的所有輻射變化狀況。
・2012/03/09
「10萬倍於恆星」的流浪行星總數,數字雖然龐大,不過倒是仍然和銀河系的總質量,以及銀河系中的重元素總量成應有的比例。長遠來看,未來,銀河系中其他行星和「垃圾」的數量,勢必將遠超過我們目前已知的範疇以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