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2021/03/08
現代人常把「水逆」挂在嘴邊,拿星星來占卜國家大事的古代人,同樣也非常關心天上行星的逆行和順行!最近天空中有兩顆星總是靠得很近,上個月甚至快要貼在一起……從古至今的天體運動觀測究竟是怎麽一回事?讓我們從木星合土星的現象開始談談。
・2020/03/25
1990 年 2 月 14 日,航海家 1 號太空船為太陽系家族拍下了第一張全家福,迄今剛好 30 年。而地球的大小在照片中只是未滿一個畫素、不起眼的小點,幾乎淹沒在太陽強光於相機內產生的雜散光之中。
・2020/01/01
2020 年的星空非常精彩,台灣可以看見日環食、火星衝、土星合木星,連流星雨發生時的月相都不會太差!希望 2020 年有個好天氣,讓天文迷大飽眼福!
・2019/07/23
巴比倫人和蘇美人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天文學家,他們在三千多年前居住於現在的阿拉伯地區。太陽、月球和星星的移動,在古代就已經為人所知,此外黃道帶上的那些星座也是最早被發現的。當時的人可能已經知道,在不同的時間會看到不同的星星排列,但他們應該還不知道這是為什麼。這些文明是最早注意到天象變化的文明。他們可能注意到有些行星好像會在星星之間移動,特別是最亮的那顆:金星。當時也已經知道在夜晚或早上都看得到金星,蘇美人還發現了它的周期性。當然,他們並沒有因此思考到其他行星,而是聯想到神祇的活動。
・2017/10/26
古代的天文學家透過觀察,認為宇宙是由一層一層的球殼組成的,地球位在球殼的中心,最外側的球殼是天球,所有的星星都鑲在天球上,而這七顆發亮的天體,各自有一個球殼,它們繞著地球運行,由外而內排列的順序是土星、木星、火星、太陽、金星、水星和月球。這7顆日月行星是人類最熟悉的天體,後來它們就成了每天生活的一部分,它們各代表一個星期中的一天,星期的“星”指的就是這七個天體,它們合稱七曜。
・2017/07/11
朱諾號探測器將於2017年7月直接飛越木星的大紅斑(Great Red Spot,GRS),這將是人類史上第一次與大紅斑擁有如此近距離的親密接觸。這次的相遇或許會讓人類更了解這個巨大的反氣旋旋渦。
・2017/02/18
「安太歲」是臺灣與華人地區共有的習俗,只是這個太歲到底是什麼?故事得從一顆明亮的星體說起,古時候的人稱它為「歲星」,實際上它就是我們現在知道的「木星」。古人看著這木星的運轉周期,從中找出了規律的偏移,只是這樣的偏移又跟我們現在所說的「太歲」有什麼關係呢?
・2016/12/05
朱諾號任務和過去的 NASA 太空任務有很不一樣的地方,便是很著重和地面天文觀測者的合作,這是因為朱諾號優點在於測量木星大氣層和內部的小尺度結構,但需要大尺度的影像資料方能知道正確方位。因此需要全球各地的業餘天文學家一起,將望遠鏡朝向木星!
・2016/07/19
2016 年 7 月 5 日臺北時間 11:53,朱諾號在主引擎點燃 35 分 2 秒後,進入週期 53.5 天的環繞木星軌道,成為繼 1995 年伽利略號之後,第二個進入木星軌道的探測器!之後預計會在 10 月 19 日再次進行引擎點火,縮短為 14 天週期的軌道,之後才正式進入科學任務階段。
・2015/07/16
1994 年 7 月中旬,全世界天文學家都緊盯著舒梅克─李維九號彗星(Shoemaker-Levy 9, 簡稱 SL9)的動向。這是美國天文學家舒梅克夫婦與業餘的天文愛好者李維於前一年三月發現的彗星。經過哈伯太空望遠鏡的確認,SL9 共有二十一個碎塊,直徑從幾百公尺到二公里不等。天文學家計算 SL9 的軌道,發現它們朝木星飛奔而去,這將是人類史是首度有機會目睹太陽系內的天體撞擊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