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MathJax]/extensions/tex2jax.js
+追蹤
科學傳播
2885 篇文章・
4894 位粉絲
+追蹤
科學人
・2013/02/17
這套原型系統由寬兩公分、厚兩公釐的石英方塊組成,利用飛秒雷射產生的極短脈衝在石英玻璃內打出四層凹點。這些凹點是標準二進位資料,即使在遙遠的未來也能利用基本的光學顯微鏡來讀取。由於凹點藏在玻璃內部,因此不受表面侵蝕影響。
Jacky Hsieh
・2013/02/17
為了瞭解是否運動訓練的刺激會促使運動員有較佳的準備歷程,中央大學與陽明大學的研究者,招募不同運動類型的運動選手,比較不同運動經驗背景的大學生,在準備歷程的表現。結果發現網球運動員顯著的比起不運動的學生能在沒有準備的情況下,快速的執行動作反應。
PanSci
・2013/02/16
2012年是科學界史詩般的一年,研究者發現了希格斯玻色子,也有好奇號登上火星。在這飛躍的一年中,兩個最大的突破有賴於驚人的數據量。在過去五年來ENCODE計畫(Encyclopedia of DNA Elements)--由440位科學家組成--已產生15個兆兆位元的數據,以研究人類DNA序列的功能;而歐洲核子研究組織(CERN)已儲存了26個peta (10的15次方)位元由大型強子對撞機(LHC)所產生的數據,物理學家用它來尋找希格斯玻色子存在的證據。
Desiring Clicks
・2013/02/07
大家有從厚重的報名資料裡面找到一個報名者的經驗嗎?或是從厚厚一疊文件裡面找出一比想要的資訊?是不是想要快速的找到資訊,但是看了兩三遍都找不到東西,結果放慢速度,最後卻在已經瀏覽了好幾遍的地方找到想找的東西呢?
科學月刊
・2013/02/02
2012年12 月,澳洲阿得雷德大學(The University of Adelaide)舉辦一場晶體學的研討會,主題是紀念布拉格父子X射線繞射研究一百週年。
今天天氣真好~
・2013/01/28
這是一個免疫學上很有趣的說法,在我念書時,喜歡把它叫做「髒小孩理論」。
cleo
・2013/01/25
為什麼有些人會馬上向立即性衝動(如吃甜食)投降,而其他人卻能耐心等待獲得更好的結果(如健康的身體)呢?神經經濟學家正在研究大腦好來回答這個問題。他們想比較衝動行為人士的腦部活動-那些人通常會選擇立即性的獎賞,而不像那些有耐心的人可以等待。
呂明峻
・2013/01/24
在學習的過程中,每個人都會發展出一些「小撇步」來幫助自己。有人透過畫重點,讓自己在閱讀的時候一目瞭然;有人喜歡創造一些特殊的口訣,或利用諧音來幫助記憶;有人認為在學習後重新閱讀,可以讓自己有更透徹的了解。你可能會覺得以上的方法很熟悉,因為你也是那樣一路走過來的。但要是有一天別人告訴你:一直以來你所採用的學習策略,老實說對你的學業成就幫助不大;而且學生最常用的方法,其實並不是最有效的。你會怎麼想?
Desiring Clicks
・2013/01/22
我們的眼睛其實有許多限制,除了在「低解析度的人類視網膜?」所描述的:眼睛的解析度不像電腦螢幕的解析度每個像素的大小都一樣,而是視網膜正中央的解析度最高,離中央越遠解析度越來越差。我們的眼睛也有著「盲點」,盲點是視神經從視網膜離開的地方,就像是視網膜上破了個洞一樣。如果有東西映照在我們的盲點上,我們其實是完全看不到這個東西的。
陸子鈞
・2013/01/20
到底頻繁手淫(masturbation,或稱「自慰」)會不會對健康有害?怎樣的頻率又算「太頻繁」?這項顧慮可能源自於歷史上將手淫視為一種「淫邪」的行為,在18世紀醫生甚至認為手淫是一種精神疾病。這些說法或多或少還留存至今,不過有幾分是事實?
[DEBUG] 03:36:23:196 [
"Breaktime au.js ver: v20250413.2 Copyright © 2025 Break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
[LOG] 03:36:23:310 MobileLogger initialized
[WARN] 03:36:23:417 [
"displayAd not find positional element #pansc-content-p4"
]
[WARN] 03:36:23:418 [
"displayAd not find positional element #pansc-content-p4"
]
[ERROR] 03:36:23:422 [
"getGtmTags error",
{}
]
[ERROR] 03:36:23:423 [
"executeGtm erro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