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神經學家表示:關鍵在於想像未來
新年快樂!2013年了,你發誓要戒甜食。雖然你渴望能有個健美點的身材,但看到咖啡廳櫥窗裡的杯子蛋糕還是會把一切拋之腦後。雖然拒絕甜食之後的健康身體是你真正渴望的,但你總是抗拒不了那些小甜點。
為什麼有些人會馬上向立即性衝動(如吃甜食)投降,而其他人卻能耐心等待獲得更好的結果(如健康的身體)呢?神經經濟學家正在研究大腦好來回答這個問題。他們想比較衝動行為人士的腦部活動-那些人通常會選擇立即性的獎賞,而不像那些有耐心的人可以等待。
傳統上,這個領域,以及相關領域-行為經濟學領域-的專家總是假設衝動行為人士選擇立即性的獎勵只是因為他們不喜歡等待。在先前的研究,當面臨假設性的選擇時-立即得到50美金,或是1年後可以得到100美金-衝動行為人士總是選擇50美金。此外,他們的大腦對馬上可以得到的50美金,做出的反應也較激烈-此大腦部位(腹紋狀體區)可以顯示衝動行為者比起有耐心的人更為享受這份獎勵的程度。研究人員將這個大腦反應解釋為衝動行為人士對立即性的偏好。所以當衝動行為人士把『及時行樂』或是『打鐵趁熱』當作人生真理,有耐心的人則是把較少人引用的『前人種樹,後人吃果』或是『好事降臨於耐心等待的人』當作人生哲理。
然而衝動行為背後可不全因人們等不及要享受或得到獎賞。最近一個由華盛頓大學聖路易斯分校研究團隊進行的實驗指出,透過功能性磁振造影發現有耐性的人在等待時會想像未來的場景。研究人員發現,較有耐性的人大腦裡幫助想像未來的部位(前額葉皮質區)有較多的大腦活動。較有耐性的人似乎會花較多精力想像之後得到獎賞的那一刻。
華盛頓大學的研究與之前的研究不同的地方是,之前的研究人員從未關注實驗參與者在做出決定後,等待獎勵時的大腦反應,反而是測量人們在做決定時的大腦活動。之前的研究人員忽略等待時間的原因是因為在他們的實驗裡,並沒有真的獎勵。因為人們無法真的等待,且接收到真的獎勵,因此研究人員也無法觀察等待期間的大腦。新研究提供了果汁當獎勵,果汁會馬上被提供或是在一分鐘後被提供。實際上,果汁是被注射到實驗參與者的嘴裡,幾乎是採取相似動物實驗中的同種方式。
這種與前額葉皮質區相關的進一步思考,也出現在神經心理學的實驗。實驗的重點在於兩個不同,但相關的現象-前瞻性記憶(prospective memory-記得在未來做某事,像是下班後回家的路上去加油)與情節未來思考(episodic future thought-想著未來的事。像是想想待會晚餐要煮什麼)。現在,有一個新的情節可以被加入想像未來且啟發前額葉皮質區的清單中-想像未來的獎勵。
關於未來的一個問題就是它的不確定性。雖然你可以約略地想像去加油站加油或是煮晚餐的事,但是確切的細節卻是模糊的。你不知道你會用哪臺加油機,或是什麼時間把披薩從烤箱拿出來。因此,未來是不明確的。未來的不明確感會讓人對未來提不起興趣。還記得棉花糖實驗嗎?那個實驗測試了孩童抗拒誘惑的意志力。要是他們可以忍住不吃擺在面前的那個棉花糖,他們就能在等待過程結束後得到兩個棉花糖。研究指出若是面前的一個棉花糖是以較為抽象的方式呈現-像是藏在看不到的地方,或是以圖片呈現-這個獎勵就會變得較為不吸引人,而且與等待之後的兩個棉花糖有較相近的吸引程度。另一方面,若是將模糊的未來細節化-像是重複呈現吃兩個棉花糖的情節-可能可以讓未來的兩個棉花糖比馬上吃的到的一個棉花糖更具吸引力。這樣一來,對孩童來說,因為之後的兩個棉花糖變得更有吸引力,抵抗眼前這個棉花糖的誘惑會變得更容易。
未來不確定性的研究(像是延遲滿足的研究)加上最近的神經經濟學研究指出衝動行為可能是與缺乏對未來的想像有關,這點對嘗試研發衝動行為療法的臨床醫生非常有幫助。因為未來的模糊感使得衝動行為人士難以想像未來,臨床實驗中可以嘗試降低眼前場景的重要性,將之抽象畫,同時將未來場景具體化。舉例來說,速食方便、簡單又便宜-這個眼前的獎勵非常誘人-當決定要吃什麼時,試著想想更長遠的獎勵,像是可以降低肥胖或是第二型糖尿病,和其他疾病的機率。這或許能讓人們不受速食的誘惑,而且將家裡的櫃子塞滿健康的食物,因此能看到的食物選擇都是有益健康的。這可能可以使健康身體的長遠獎勵變得比眼前的速食更加吸引人。
對於總是為了滿足當前欲望,而忽略長遠需求的衝動行為人士,這種行為可能會對他們的身體健康造成嚴重的負面影響。鑒於目前眾多與公共健康和衝動行為的議題,神經經濟學的研究顯得非常重要。進一步的研究能夠測量治療方式(以影響大腦思考的方式)的成效。我們能增加衝動行為人士大腦中想像未來的部位的大腦活動,讓他們能更具體地想像未來,進而讓他們在研驗室裡表現地更有耐性嗎?這些影響大腦的治療方式真的能讓他們做出對未來有益的選擇,而不是向眼前的誘惑投降嗎?還有就是,『等待是值得的』的心態能夠幫我們實現新年目標嗎?
資料來源:How to Avoid the Temptations of Immediate Gratification” – SCIENTIFIC AMERICAN [15 JANUARY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