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分類
37 篇文章・ 8 位粉絲
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2016/09/13
我們很容易誤以為土壤碳流失是相對比較現代的災難,是窮國人口躍增、富國實行工業化農業的結果。然而事實並非如此。人類的生活方式一從狩獵採集演變成農耕,就開始改變土壤和大氣中二氧化碳的自然平衡。
・2016/09/13
「油從何而來?又該如何選用?何謂反式脂肪?真的會危害人體嗎?」這些問題民眾問了千百遍,輔仁大學食品科學系教授陳炳輝教授用淺顯易懂的方式解釋給聽眾。
・2016/09/13
食物和食品,你能區分嗎?此次 Pansci talk 的食品加工講座,由台大農化系蘇南維教授帶領聽眾了解生活中的加工食品,其實食品添加物時刻存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若是來源沒有問題,其實不須擔心,而對於食品檢驗的標準,蘇教授則認為,比起「零檢出」,我們更需要的是評估並接受「可接受的風險」。
・2016/09/13
歡迎來到科學開封府,我是開封府的 P 大人,今天我們來聊聊「解剖」。說到解剖,十個人裡頭有八個人會想到大體老師,另外八個人會想到青蛙。解剖人類是為了更了解人類的身體結構,進而能夠在醫療上有所進步。但我們常在生物課、社團中解剖青蛙,又是為了什麼?
・2016/09/12
根據《自然》(Nature)期刊指出,科學家發現一種全新的抗生素,而且就在我們的鼻子裡面!這種抗生素是由人類鼻子裡的細菌製造而成,在老鼠實驗中,這種抗生素能夠成功消滅潛在致命的「超級細菌」—— MRSA。
・2016/09/12
茲卡病毒肆虐中南美洲,在巴西已傳出超過四千例的新生兒小頭略形病例。前不久西非伊波拉疫情的慘烈,令不少衛生狀況已堪慮的非洲國家大受打擊;從駱駝傳染人的中東呼吸症候群(MERS)也一度令許多國家提高防疫警戒;更早之前的 H1N1,在台灣也造成疫情,以上種種令人聞風喪膽的病毒傳染病有一個共同點:它們都是人畜共通傳染病。在《下一場人類大瘟疫》中,作者大衛.逵曼對人畜共通疾病肆虐人間的過程,有如推理小說般精彩絕倫的描寫。從這過程中讓我們不斷去思考,我們應該怎麼面對這些來勢洶洶的疾病?
・2016/09/11
坊間流傳男性陰莖的尺寸可以不須由他整個體型,或者量測他身體的其他器官(像是耳垂、鼻子、拇指或是腳掌)來估算,並且推估它的長度。根據這樣的假設,一般假設陰莖與其他這些器官的尺寸,不是成正比就是成反比;為了讓此研究更符合科學精神,兩位醫生以兩個人體的變量-身高與腳掌長度,來研究它們與陰莖長度之間的關係。
・2016/09/11
關於 Pokémon GO 全球爆紅,引起大家相當多討論, 而臺灣終於也在 8 月初可以正式下載遊玩,成為全臺風靡話題。本文從社群媒體的角度,剖析 Pokémon GO 紅到躍上全球手機 APP程式排行榜第一名,使用時間超過 Facebook 及 Twitter 的現象。
・2016/09/10
聯合國農糧署(FAO)訂2016年是「國際豆類年」,然而東亞地區時常食用的大豆卻不在農糧署的名單上,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2016/09/10
當民眾身體開始出現不適時,一方面可以透過醫療院所的檢測來確診,另一個更快速且有一定程度效益的觀測掌握方式就是察看google關鍵字的搜尋熱度。一旦關鍵字的搜尋熱度提高,很有可能便暗示了傳染病正悄悄的入侵居民生活當中,而官方防疫網也能透過這種網路上的間接觀測,來提前為鄰國與本國的疾病做好防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