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2013/12/05
雖然熊貓確實是以竹子為主食,但偶爾也會打打牙祭的。野生的熊貓會吃草、野果、昆蟲、竹鼠、牛羚、甚至附近村落裡養的羊和垃圾堆的剩飯菜……好吧就沒有它不吃的,確實不愧熊科之名。
・2013/12/05
大熊貓應該不需要太多的介紹吧。食肉目熊科,竹子為主食但別的也照吃,分佈於陝甘川一帶山區,因為棲息地的縮小和碎片化而歸入IUCN紅名冊的「瀕危」—咦,等一下,平常都說大熊貓瀕危是因為它繁殖力不行嗎?
・2013/10/23
墨西哥坎昆附近一處國家公園的經理發現,當地熙來攘往的遊客讓曼丘尼斯珊瑚礁(Manchones Reef)付出慘痛代價。
・2013/08/16
最近幾年,許多不為人知的開發案,正逐漸蠶食鯨吞台灣已經所剩不多的土地,讓台灣原本已經脆弱的環境,面對天然災害更加不堪一擊,「國在山河破」的情形更加嚴重。本次專題請到台北大學不動產與城鄉環境學系的廖本全教授,帶我們直入問題核心,檢視台灣的國土規畫到底哪裡出了問題?
・2013/07/10
蘭嶼的在地解說員為了找尋蘭嶼角鴞,或也為了製造氣氛,一路上不斷以口技發出蘭嶼角鴞的叫聲,吸引真正的蘭嶼角鴞回應。這就像一些賞鳥人或拍(攝)鳥人,播放鳥鳴的錄音吸引目標鳥種出現的手段是一樣的。而這種方式在繁殖(求偶)季節應該會對目標鳥種造成精神與生理上嚴重的干擾(聽到異性叫聲而產生精神上與生理上的變化,結果是一場空),在非繁殖季則可能造成領域認知或守護領域行為的錯亂。
・2013/07/10
為了跟上人口和收入增加的速度,研究人員估計,糧食供應必須在未來25年增加一倍。但是考慮到我們目前面對的氣候變化、土壤退化、水和土地的短缺等等問題時,要解決未來糧食需求的關鍵可能不止要靠遺傳學和植物育種的進步,還要再加上儲存在種子銀行中的多樣的植物種源來幫忙了。
・2013/05/20
亞馬遜雨林因為農業發展快速消失,但雨林對於維持農業活動相當重要,當雨林砍伐超過極限,農業將因為雨林的消失而大幅度減產,對於當地而言無論在經濟還是環境上都是全盤皆輸。
・2013/04/17
隨著全球氣候持續改變,研究預測葡萄產地將出現大洗牌,同時對瀕危物種的棲地造成威脅。如何在農業生產與物種保育間取得平衡,是當前保育人員與各地政府的首要問題。
・2013/04/02
人類與害蟲的戰爭永無休止,但目前看來人類要取得勝利並沒有這麼容易。 棉鈴蟲(Helicoverpa zea )是危害農作物的幾種主要害蟲之一,幼蟲期的牠胃口奇佳,可以危害玉米、棉花、蕃茄等作物。自從發現了蘇力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以及它的的結晶蛋白的殺蟲效果之後(1),目前人類已經成功的將結晶蛋白的基因植入植物中。
・2013/03/02
我們人類算不算是自然的一部分?如果我們是以人為本位,把自然當成資源,我們會希望木材、獵物能夠被使用,住在森林附近的居民也不想要受火災威脅,因此認為森林火是一種「災」。林朝欽博士是林業試驗所森林保護組的研究員,他長期支援國內森火防範工作、研究國內外森林火,他以中性的觀點出發,以更廣的視野看「森林火燒」的防災與生態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