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2014/07/17
現在正逢炎炎夏日,官田的水雉早已換上典雅的繁殖羽,想要欣賞水雉的身影,到水雉生態教育園區就對了。但也別忘了,這樣一塊難能可貴的寶地,來自多年來許多人默默的付出與耕耘。
・2014/07/13
雪谷線纜車路線同時經過國土保安用地與大雪山森林遊樂區。為了兼顧水土保持、生態保育與中彰地區的用水品質,東勢林管處將大雪山森林遊樂區定位為森林資源保育為主,園區內的動植物生態極為豐富,當中包含瀕危的台灣黑熊。
・2014/05/20
是說,TNR呼籲了這麼幾年,大家老是說TNR的效果如何如何,但是講來講去好像也沒個嚴謹的證據。到底愚公移山精衛填海還是搬石頭上山的薛西佛斯,讓我們來看看人家的模擬就知道了。
・2014/04/25
如果建立了效果好棒棒的動物通道,野生動物都乖巧聽話的走天橋地下道。報告!完全沒有路殺!完全沒有路殺!這樣就皆大歡喜,從此以後動物跟馬路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嗎?喔不,麻煩的問題還是挺多的,除了路殺之外,道路將棲地一分為二之後,道路兩側便形成了棲地的「邊緣」,而「邊緣效應」(edge effects)[1]及其進一步的影響都有可能在此上演。
・2014/04/17
台灣的保育行動從爬到走、從走到跑、從跑到飛,力挽環境汙染、物種滅絕以及棲地流失。現在的保育策略,由物種轉向整個生態系,我們曾經守下了高山,現在所要支援的是岌岌可危的淺山,還有那些淺山中的生命。
・2014/02/18
寒害不單純是寒流造成的,「寒」是冷的意思,在海洋地理上所牽涉到的事情很廣,當然也不會只在冬天才發生,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的研究員鄭明修指出,颱風也有可能造成海底世界的寒害。
・2014/02/06
森林對於漁業的貢獻,不是那麼顯而易見。但早在百年前的日治時期,就有因為滋養漁業的需求,而劃設不能破壞的法定保安林,這一類的保安林稱為漁業保安林(日文「魚つき保安林」),除了早年漁民即知道海灣及河岸的森林有聚魚效果之外,森林對暴雨及海浪沖蝕的抵抗,也使漁場附近的水質得以維護,港口周遭的地形不被破壞。現在這些保安林分佈在漁港及河口海岸,也常以紅樹林的樣貌出現。
・2014/01/22
盜獵者殺死大象後給屍體下毒,以便毒死前來吃腐肉的禿鷲,防止它們暴露大象屍體的蹤跡。但是與此同時,還有另一批人在給犀牛下毒——只不過他們的立場完全相反。這批人是南非 Ezemvelo KZN 野生動物中心的工作人員。他們在向犀角中注入毒素。目的是「使那些執意服用犀角藥材的人中毒」。
・2013/12/24
東北季風吹起,暗夜海風強勁冷冽,但嘉義縣東石鄉漁民卻冒冷在河口地帶撈捕鰻苗,因為鰻苗價貴如金,運氣好的話一個晚上可以賺上好幾萬元。
・2013/12/10
在前兩章裡,我們論述了熊貓並沒有什麼具體的特徵是特別糟糕、能讓它「注定絕滅」的。繁殖力對熊科來說完全正常,吃竹子也不是什麼問題(只要不發生明顯氣候變化),運動能力並不差,只有消化系統還不太適應但沒產生大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