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2017/12/16
硝酸鹽和亞硝酸鹽常常與致癌的消息綁在一起,到底它們為何會常常出現在你我的日常飲食中?亞硝酸鹽又真的是好毒好毒的致癌物嗎?我們又該如何面對這樣的流言?在解答這些問題之前,讓我們先從亞硝酸鹽可能的致癌機制談起。
・2017/12/14
在不少食安新聞中,也會不時聽聞貢丸、油條等食品驗出硼砂,究竟硼砂有沒有毒?有多毒?會出現在生活中哪些地方?以下,且聽我們娓娓道來。
・2017/12/14
當小報《紐約每日新聞》用〈愚蠢至極:許多美國人仍不相信大霹靂或演化論〉這類標題哀嘆一般大眾欠缺科學素養時,這樣的做法其實無益於科學知識傳播。面對科學,一般大眾往往容易被媒體誤導,而高知識份子有時候也難以倖免,為什麼?
・2017/12/13
一般民眾大多都是從新聞媒體上得知這些化學災害,卻很少人知道面對與處理這些災害的人到底是誰?
・2017/12/12
為何我們挑選了這本書: 現代的科學研究無疑讓我們的生活進步,但 人們「反科學」的例子卻仍時有所聞:不願接種疫苗
・2017/12/12
一般民眾大多都是從新聞媒體上得知這些化學災害,卻很少人知道面對與處理這些災害的人到底是誰?
・2017/12/10
持久性有機污染物(POPs)具有持久性、半揮發性、生物累積性,會不斷累積,且透過水和空氣長距離傳播。而《斯德哥爾摩公約》的出現,正是為了讓環境不再受到這些物質的污染。
・2017/12/10
如果可以否證,可能就是真的? 二十世紀初,波普的定義成為科學界對因果關係的核心原則,並且成為非科學人士很難理解的東西。對波普來說,證明因果關係的企圖本身是錯的,我們推論的方式不該是去證明某件事是真的,而應該是去證明它不是真的。
・2017/12/09
用筆電能幫助提升學習成效或開會的生產力嗎?答案可能正好相反,越來越多證據顯示,大學生在課堂上使用筆電或平板等電子產品時,學習成果反而更差。因為用筆電會讓人更不專心,甚至分心效果還可能連帶影響你周圍的人!
・2017/12/07
喝酒可以壯膽,喝酒也可以增加語言能力?荷蘭馬斯垂克大學與英國劍橋大學的 Fritz Renner 博士及其同事研究 50 位母語為德語的受試者(正在學習荷蘭語),一一測試他們喝酒後說荷蘭語的能力,說明少量飲酒或許的確對於近期新學習的語言發音與口說表現有所幫助,下次外國朋友來時,不妨喝點小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