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我們挑選了這本書:
現代的科學研究無疑讓我們的生活進步,但 人們「反科學」的例子卻仍時有所聞:不願接種疫苗、對基改食物過度的恐慌、跟從樓梯上摔下來相比更害怕墜機但明明是前者機率比較高……等等等,是因為集體的科學素養不夠嗎?還是有什麼因子在背後操縱?為何明明科學證據都放在眼前,大家卻還是不相信科學?
《拒絕真相的人》不只探討人們抗拒健康相關的科學背後的心理機制,也談它在演化上的原因。對這不科學的世界百思不得其解的你,讓我們一起來尋求解答吧!
對抗說服
在面對魅力領袖使用說服技巧時,我們該怎麼做?我們有可能抗拒他的說服嗎?
雖然說服的相關研究遠多過抗拒說服的研究,但心理學家仍發現我們有可能避免被說服:你可以用一樣的字眼來對抗說服,例如回覆說施打疫苗後能抵抗某些疾病。人們可以組織出相反的論點、預先提醒自己即將有說服性的訊息出現,以及在聽過說服性的訊息後與採取行動之前先獨自思考,以對抗這些說服性的說法。尤其是,就好比一個人在注射微量病毒後,就擁有對抗病毒的能力,他的免疫力會升高並能與病毒對抗。我們可以把自己置身在較溫和的說服裡,以取得對抗說服的能力,然後就能產生出相反的論點。
有一群理論家提出所謂的「說服知識模型」,意思是指人們處理強大訊息的方式,並且認出訊息來源以及說服出現的過程。該理論指出,人們學習用「應付」的技巧來處理會隨著時間發展、改變的說服性訊息。
應付技巧可以幫助人們把他們對訊息的情緒反應和理性評估區分開來,重新把注意力放在對他們來說更重要的訊息上,而不是去注意說服者試圖強調的部分,並了解說服訊息源自哪些連鎖事件,或是判斷說服者的目的和手法。
其他實驗則顯示,個人的認知來源對於他們是否會被一則訊息說服具有重要影響。認知負荷是指一個人的認知之緊繃程度為何。在實驗裡,人們被迫記憶很長的數字串,就是個高負荷的認知狀況;至於記憶非常短的數字串,就可能是低負荷的認知狀況。其操作目的在於想知道當人們稍微分心時,說服的影響會有什麼變化。有個研究嘗試透過受試者認知負荷的程度,評估他們抗拒說服的能力。
在情況一當中,受試者被告知有種新藥叫做阿司匹林強效藥,這種藥由於味道不好所以評價很差,而且大量製造時會產生對環境有害的影響。然後,這些受試者被要求記憶一長串數字(高負荷認知狀況),接下來再觀看阿司匹林強效藥的廣告,並被要求盡可能多寫一些反對使用這產品的想法。
在另一種情況裡,受試者被要求記憶短字串(低負荷認知狀況),然後觀賞廣告,並被要求想出反對這種藥的想法。結果研究者發現,高認知負荷的人較無法確定自己對藥的態度,儘管他們認為廣告來源相當可信;至於低認知負荷的人,他們提出的反對看法品質較好,儘管處在高認知負荷的人反對新藥的絕對數字較高。
這些實驗清一色地顯示出,人們抗拒說服的難度與說法來源以外的因素有關,人們獲得資訊的情況、對議題的了解程度,以及他們的分心程度,全都會影響人們思考反對想法的能力,而這些反對想法可以避免他們被完全說服。和人們的直覺相反的是,當你越疲累、壓力越大、越忙碌,你越可能被說服性訊息給說服,因為你已經沒有力氣想出更好的想法了。
另外一些證據顯示,讓人們意識到他們正在處理說服性訊息以及所相信的偏見,有助於他們重新思考自己的態度。在一項實驗中,研究者讓受試者接收一則訊息,訊息來源有可能讓人喜歡或討厭,其中有些受試者還特別被告知不要讓「非訊息」因素影響他們對該訊息的判斷。當受試者已被一個仰賴非訊息性認知的邊緣途徑說服(例如演講者的權威),這時若提醒他他可能有偏見,他便會更小心檢視訊息,並在解讀訊息時帶著較少偏見。
這些實驗結果顯示,說服過程確實存在著可讓人們干預的空間,我們確實可以鼓勵人們更謹慎地檢視魅力領袖所提出的說服性訊息。舉例來說,護士和醫生在面對害怕讓孩子接種疫苗的父母時,也許可以試著先幫他們的態度打個預防針。與其和家長爭辯,健康照護人員可以提出家長可能聽過的弱化版反疫苗說法,醫生或護士甚至可以接受訓練,用高度平實的態度提出這些觀點。
研究顯示,當人接收到大量弱化版本的說服性說法時,他們會提出有效的反對意見來對抗它們。之後,健康照護人員可以鼓勵父母過幾天再回來,大家再次討論接種疫苗的可能性。在這段空檔期間,父母有可能會提出反對意見與之抗衡,但更有可能會帶著改變的態度回到醫生那裡。
當偏見形成時,該怎麼辦?
當然,這個策略不一定對每個人都有效,對於反疫苗態度已經根深蒂固的人,或是面臨巨大社會壓力要他們別讓孩子接種疫苗的人,他們也許不會因為這個策略而有所動搖。然而,這個策略對於單純不確定疫苗優劣,並且可能被反疫苗提倡者說服的父母會有效。比起已確信疫苗有害的人,這類父母是廣大且更脆弱的一群人。如果我們可以讓拿不定主意的父母決定讓孩子接種疫苗,也許就能避免看到當今疫苗接種率的可怕落差。
這種「打預防針」的做法可以根據以下的方式進行:
父母:我聽說疫苗會對孩童造成嚴重的腦部傷害,像是自閉症。我不確定該不該讓我的孩子接種疫苗。
護士:沒錯,有些人說疫苗會導致自閉症,他們提出的證據包括過去幾年罹患自閉症的人數增加、人們使用的疫苗有少量水銀防腐劑、大量使用水銀會傷害腦部,有些父母則堅持說他們的小孩接種疫苗後開始出現自閉症徵兆。你聽過這些說法,可能會想做些相關研究,看看這些說法有什麼證據。我很樂意幫你,然後再針對你的顧慮和你聊聊。我們何不約個時間,來聊聊你的想法和顧慮?
對於正面臨讓人困惑、彼此衝突科學訊息的人,我們建議採取一些策略。花點時間,往後退一步,然後思考一下如果是你,你會如何處理你面前的資訊呢。當你在打掃家裡、打電話並幫孩子做晚餐時,在你身後是珍妮.麥卡錫出現在電視的畫面嗎?或是你坐下來,帶著清醒頭腦聽那些說法,然後給自己足夠的時間想想反面論證呢?你是否可能出現任何偏見呢?
當你正為自己的健康與安全做出重要決定時,例如是否要購買槍枝或讓你的家人接受休克療法,花點時間列出你在接收這些訊息時可能會有的偏見,這會是個明智的做法。
是誰告訴你休克療法會導致腦部損傷?他們有沒有任何可能的偏見呢?有哪些非訊息因素可能影響你對訊息的理解?我們可以列出很多這類的簡單反思,好確定自己不會被魅力領袖或偏見說服,並且真正徹底思考過這些事實,好去意識到所有可能的認知陷阱。認出壓力來源也很重要,就像我們前面說的,在認知負荷達到最低時,人可以做出合理的決定。
諾瑞娜.赫茲(Noreena Hertz)在她非常有用的書《老虎、蛇和牧羊人的背後》(Eyes Wide Open)裡,討論到鼓勵人們平靜思考其他觀點:
研究顯示,只要安插像「試著想想看,如果……」這樣的問句,就可以讓我們思考其他解釋和不同的觀點,讓我們可以拉開和各種可能影響自己的框架、暗示、錨點和修辭之間的距離。當我們掙脫這些花招和手法時,我們就可以用更中立、較不情緒化、較理性和細緻的角度來看待這些資訊。
從公眾健康的角度看,任何希望降低魅力領袖影響之做法,其中很重要的一點是要認真思考這些領袖讓人們覺得安全、被理解甚至被愛的強大影響。我們說過,魅力領袖越能召喚出追隨者潛在的恐懼,對既定大腦迴路的啟動就越強烈,因此,可與之抗衡的證據就越難產生影響。
魅力領袖誘發大腦改變的步驟是先升高大腦中心的恐懼(像杏仁體),然後抑制位於前額葉皮質的決策區域,這些大腦變化也會提高催產素的釋放,而讓我們擁有歸屬感和安慰感。在面對這些強大的效果時,用枯燥、學究般的訓斥口吻說明資料,將讓我們徒勞無功。相反地,讓人們覺得自己能夠用理性思考評估科學論點非常重要,這樣能讓他們覺得自己正在加入一個友善的團體,裡面的人信任科學方法,並且願意找到健康的真相。
抗拒說服需要自覺和批判性思考,這不必然是一種直覺或天生就有的能力;但是,學習這種批判性思考對任何人的生涯或人生都有幫助,而不會只對抗拒反科學觀點有幫助。因此,中學和高中課程若能花更多時間培養這種技術,這也是很合理的。就像我們在整本書裡所倡導的,學校與其花很多時間要孩子死背,不如教孩子思考複雜問題的技巧,孩子應該學習如何分辨有瑕疵的實驗設計或有問題的說法,意識到自己該如何處理這些說法,以及自製有效的反面論證並檢測這些想法。
多花時間在辯論技巧上,要求孩子就他們直覺上相信的事情彼此辯論,或甚至只是教孩子看出說服背後的措辭和心理學,這些都有助於人們發展出有用的批判性思考能力。培養批判性思考並且意識到認知陷阱與偏見,不只能幫我們認出有問題的科學論述,也能讓我們成為更好的決策者、思考家以及更有見識的公民。
本文摘自《拒絕真相的人:人們為何不相信科學?》,八旗文化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