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2023/07/30
從烏來的丘陵到太魯閣的石灰岩峰,從大武地壘的密林到雲海之上的玉山之巔,只要走上山,你基本上都能遇到杜鵑花。
・2023/07/29
在威爾森等一眾博物學著來臺的年代,山地樟櫟林顯然為他們帶來了美的衝擊,但當時他們對於山地樟櫟林的誕生與演化卻所知甚稀。臺灣為什麼能夠得天獨厚地擁有這樣一片美麗的森林?時至今日,我們已經知道這並非上天對我們的島的偏愛,而是地球環境在內外營力驅動之下所衍生的一種結果。
・2023/07/28
《橫斷臺灣》是旨价的第二本書。他的第一本書是《通往世界的植物》,同樣是在處理間斷分布的主題,但視角則由臺灣往東,越過太平洋與美國西部,探討生物地理學所言的「東亞-東北美間斷分布」。在撰寫該書推薦詞時,我以美國植物學者——同時也是前述隔離分布最主要的發現者——阿薩.格雷(Asa Gray, 1810-1888)的一句話,邀請讀者進入旨价的世界:「你願不願意靠過來,看看萬綠叢中的一個我。」
・2021/08/06
在台灣耕耘的日本學者們大多有著一個共識——台灣高山在地質構造上與喜馬拉雅山相似,連棲息之上與生長的動植物貌似也源自喜馬拉雅。但台灣應該不可能是喜馬拉雅山脈的一部分呀!那究竟是為什麼台灣高山生態和喜馬拉雅山那麼像呢?
・2021/07/26
當我們覺得熱的時候,只想整天躲在冷氣房吃冰或喝涼快的飲料消暑。不過人類覺得熱可以往涼快的地方跑,想喝水就有水可以喝,但沒有移動能力的植物,尤其是怕熱的高山植物,又該怎麽辦?
・2021/06/16
臺灣是地表上罕見的高山海島,海拔三千之上的高山地帶面積雖小,卻展現了與亞熱帶平地截然不同的生態與景觀。其中,高山植被帶做為島上分布最高的生態系,生長其中的各類高山植物同時受到造山運動以及極端生境的影響,演化出獨特的形態以及物種分化歷史,從日本時代起就吸引著博物學者與研究人員的目光。其實不只臺灣,全球研究人員對高山生態系以及高山生物的演化也都抱持著極大的好奇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