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脈動
743 篇文章・ 3942 位粉絲
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2011/03/22
地震中常常會看到報導「土壤液化」,讓房屋建築塌陷,這次日本的地震後在東京迪士尼樂園也發生一樣的事情,那為什麼地震會讓固體的土地變成像是流體呢?
・2011/03/21
為了要掌握颱風,我們就像過度憂心的家長,不想放過任何足致左右其成長的蛛絲馬跡,雖然我們不能強迫孩子按照我們的意願成長,但只要我們對颱風這孩子的動向掌握得越精準,便越能夠因應他所帶來的恩賜與災難。這正是追風計畫的初衷。
・2011/03/19
當看著天空,不只有很遠的星星跟很近的雲,在高緯度的地區,剛入晚的時候有機會看到一種在高空(80公里左右)流動,
・2011/03/17
...在漫長、黑暗的冬季期間,欠缺隔熱的冰層會導致異常暖和的北極大氣層,其頂部會更迅速地將熱散發掉,且周邊會經受較少由風驅動的溫帶地區熱空氣。因而,他們的結論是,不太可能出現夏季海冰突然消失,且不可逆的引爆點。
・2011/03/17
在看了許多傷亡跟混亂的照片後,讓我們換一個方式看看這次日本大地震-但其實不只一次。不知道你是否跟我一樣,驚訝於
・2011/03/14
2011/3/11下午1點多,日本宮城縣外海發生規模8.9大地震,並引發海嘯,太平洋海嘯預報中心隨即對太平洋沿岸國家發布海嘯預警,台灣被列入觀察警告名單,隨後中央氣象局發布海嘯警報但是只是要求注意海浪突然湧升造成的危害,看來中央氣象局已經表達了海嘯對台灣地區危害應該不大,但是在媒體推波助瀾下大家看來有點緊張了,中央到地方政府總動員,然後網路上大家開始謠傳會出現10~30公尺的巨浪,這些都顯示大家對海嘯的理解其實不足,當時我也在臉書上回答同學的問題,我認為台灣應該不會有重大災情,不過政府有高度戒備也好,只要不發生重大災害就是好事,但是過度渲染乃至造成恐慌就不妥了,目前科學界對海嘯的研究不能說是完全理解,但大致上其成因已經很有共識了,我嘗試用比較白話的語言來說明海嘯。
・2011/03/14
我想一定很多人關心如果福島核電廠真的發生最糟的狀況,那台灣會不會受到輻射塵的影響?我想我們還是透過比較科學的思考來探討此一問題,考慮汙染擴散基本上要考慮以下四個因素:第一是汙染源的濃度,第二是汙染源釋放的高度,第三是大氣運動的狀態,第四當然就是距離的因素,其中第一個因素還在未定之天,不過基本上台灣和日本的核電廠都有多重圍阻體,這是和車諾比不同之處,所以汙染源釋放的濃度情形不可以拿來對比,這個部分相信日本政府會盡力去控制,我們就替他們加油鼓勵吧!
・2011/03/12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日本當地時間,週五下午2:46分,發生規模8.8的地震,掀起的海嘯會
・2011/03/11
一般的浪可能高50公分,厚度也是兩三公尺而已,通過物體的時間只有一兩秒,但是海嘯同樣的高度50公分,厚度卻可以到達上百公里,經過時間可以長達一個小時,所以海嘯不是大家所熟悉的波浪...
・2011/03/08
最小規模的地磁場(geomagnetic field)測定被用來探尋沉船及富含礦物的地質結構。而大規模的測定能探索地球核心的諸多屬性。長度數十到數百公里的地磁圖能產生有關地球外地幔(Earth`s outer mantle)中化學動態(chemical dynamics)及離子流(ionic currents)影響海洋環流的線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