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2018/04/26
探索人類歷史,古代 DNA 已經成為強而有力的工具。在南島語族研究領域中,2016 年底發表的論文告訴我們,最初航向遠大洋洲的族群,也就是創造出拉匹達文化(Lapita Culture)的人們,遺傳上和菲律賓與台灣的南島語族十分接近,卻和原本的大洋洲住民截然不同,意謂講南島語,最初抵達大洋洲的人,是亞洲移民的直系後裔。
・2017/01/17
檳榔長在檳榔樹上,這種植物原產於太平洋地區、亞洲與東非。通常人們會將檳榔果剖開,夾入熟石灰,再用檳榔葉包裹食用,屬於輕微的興奮劑。根據各國國情,檳榔會有不同用途:在某些地方檳榔只作為藥品,而在某些國家(譬如馬來西亞),提供檳榔則是好客的象徵。亞洲嚼檳榔的人口眾多,這些人通常有血盆大口,經常隨地吐檳榔汁。
・2013/05/26
本主旨在說明五大洋中所形成的垃圾海已經對海洋生態產生多方面的衝擊;其影響層面與規模遠超過我們所能想像,令人感到驚訝的是,海洋垃圾約有80%左右源自於陸地;其中又以塑膠類用品為其大宗。這些塑膠類垃圾不但難以分解,且其光分解過程中所產生的毒素或相關化學反應,亦會在透過生物網中的生物累積放大作用之下,影響生態系的健康。各國政府尚無有效的方法消除垃圾海,然而目前在生活中從減少垃圾量或許更有環保的效益。本文乃是大海中有獎徵答之文章 活動辦法 請參考文中的超連接。
・2012/05/31
這幾年,太平洋垃圾島之所以聲名大噪,主要是因為有很多海鳥死亡後,在消化道裡面發現了大量的塑膠。但最近由加大聖地牙哥分校的 Goldstein 博士的研究團隊發現,除了讓鳥類因食用塑膠而死之外,太平洋垃圾島還發生了其他更令人擔心的事情。
・2012/05/30
在加州沿岸捕捉到的黑鮪魚(Thunnus orientalis)含有來自去年福島核災釋出的放射性物質。這些魚可能是游經日本海域時攝入放射性物質,隨後游向太平洋另一端。科學家強調,這些魚仍然安全無虞,可以食用。
・2012/03/15
某些海洋無脊椎動物產生的物質,在用於治療諸如癌症等疾病的藥物上具有潛力,亞太地區國家可自像是海綿和軟珊瑚等海洋無脊椎動物資源的醫學應用中,獲取大量財富,但在生物勘察和海洋系統的治理上,也亟需建立更好的管理規定,確保這類資源得到充分保護。
・2011/03/12
日本當地時間,週五下午2:46分,發生規模8.8的地震,掀起的海嘯會在21小時內穿越太平洋。第一筆記錄在地震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