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登入/註冊
最新
熱門
科資源
臺灣公民科學入口網
研之有物
分類
人體解析
地球脈動
太空天文
文明足跡
環境生態
生命奧祕
科學傳播
科技能源
自然生態
萬物之理
醫療健康
電影中的科學
Lab
科科齊打交
社群
Youtube
Facebook
Instagram
Line
科電報
Podcast
精選
看A片學性教育
百工裡的科學人
她是科學家
異星知識王
COVID-19專區
所有特輯
贊助我們
搜尋
登入/註冊
+追蹤
地球脈動
577 篇文章・ 434 位粉絲
+追蹤
內容包含:地質、大氣、海洋(不包括海洋生物)、天氣
常用關鍵字
天文知識
安提基瑟拉儀
沙羅 (Saros) 週期
默冬週期
齒輪工藝
COVID-19
全城隔離
居家檢疫
居家隔離
強制隔離
心理
感謝所有防疫人員
新型冠狀病毒
武漢肺炎
污名與歧視
關於新型冠狀病毒
防止新冠病毒撇步
隔離檢疫
Ignaz Philipp Semmelweis
敗血症
所有文章
熱門文章
書籍
長評
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選擇年份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2019年
2020年
2021年
選擇月份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時間篩選:2月
重設
地球脈動
張瑞棋
・2020/02/24
「安提基瑟拉儀」橫空出世,史上第一台計算機?(上)│《電腦簡史》 齒輪時代(一)
1900 年 10 月,希臘一艘採集海綿的小船遇暴風雨避難途中,意外發現一艘裝滿古物的沈船。而沈船中的「安提基瑟拉儀」再次引起世人注意,除了具有計算時間周期的能力,更有手動校正功能,兩千一百年前的發明居然有如此精密且純熟天文知識與齒輪工藝,讓世人再次擴展對於古希臘歷史的眼界。
天文知識
安提基瑟拉儀
沙羅 (Saros) 週期
默冬週期
齒輪工藝
7
3
人體解析
林希陶
・2020/02/18
防疫不得不之惡:隔離檢疫造成的心理陰影面積有多大?
隔離,是歷年來人類對抗各種病毒的防疫措施,然而,隔離對人類心理而言也產生了許多負面的影響。對被隔離人而言,易產生悲觀、自卑等負面心態;對其他健康者而言,部分人也會產生極端的排斥隔離者心理。因此,防疫不只是與病毒的戰爭,更是一場心理意識的戰爭,政府防疫單位如何處理這些難題是一大關鍵,跟著本篇文章一起看看如何看待防疫隔離這件事吧!
COVID-19
全城隔離
居家檢疫
居家隔離
強制隔離
心理
感謝所有防疫人員
新型冠狀病毒
武漢肺炎
污名與歧視
關於新型冠狀病毒
防止新冠病毒撇步
隔離檢疫
0
0
人體解析
Curious曉白
・2020/02/10
好好洗個手,病菌遠離我:源自於19世紀產房的血淚知識
武漢肺炎肆虐,全球開始為防疫拉警報,防疫除了戴口罩,你知道勤洗手也是防疫的一大重點嗎?我們為何時刻被叮嚀要勤洗手呢?究竟倡導洗手防疫的始祖是誰呢?跟著本篇文章來一探「洗手」的歷史吧~也順便來一起來注意洗手時機及練練洗手七式!
COVID-19
Ignaz Philipp Semmelweis
感謝所有防疫人員
敗血症
新型冠狀病毒
武漢肺炎
洗手
消毒液
產褥熱
衛生防疫
關於新型冠狀病毒
防止新冠病毒撇步
0
0
地球脈動
時報出版
・2020/02/07
月亮催生了天文學,天文學催生了科學:孕育學術研究的「亞歷山卓圖書館」——《月球之書》
亞歷山卓圖書館與謬思宮經歷興衰起落,持續營運了約六世紀之久,在托勒密二世與托勒密三世時期,學術研究最鼎盛。在這段托勒密時代的初期,藏書規模大幅增長,估計有五十到一百萬卷書。那時候極為重視蒐羅書冊,亞歷山卓的警員甚至負責搜查入港船隻,一旦找到新書就送回圖書館,讓抄寫員在莎草紙上謄寫複製,供學者取閱。
亞歷山卓
圖書館
埃拉托斯特尼
太陽
弦月
恆星視差
愛奧尼亞
托勒密
日心說
月球
研究
科學
謬思宮
阿里斯塔克斯
0
0
地球脈動
時報出版
・2020/02/04
由泰利斯、畢達哥拉斯到亞里斯多德,古希臘如何開展科學思維——《月球之書》
愛奧尼亞地區有一群人最早開始推斷大自然是可探究、可預測的,他們認為大自然的運作與眾神的意志無關。這種去除神祕面紗的世界觀由米利都的泰利斯起頭,從而解放了愛奧尼亞人的思考,開始為自然現象提出物理學的解釋模型,對科學的進步發揮了重要作用。
大希臘
天文
天文學
實證
愛奧尼亞
日食
星球和諧
月球
泰利斯
畢達哥拉斯
神秘
迷信
0
0
地球脈動
震識:那些你想知道的震事
・2019/02/28
先別顧著發文,你聽過地震史上的維新運動嗎?-歷史中的臺日震災特展(下)
回顧當時的時空背景,明治維新引進大量西方科學科技,日治的臺灣也因這些處理的方式,於防災作為上有所進展。而在「昭和十年新竹州震災誌」中,也有許多科學的觀測與分析結果,當時還未有板塊學說,難以解釋地震成因,但其中卻出現了「大陸漂移」的可能說法在裡面。
1923關東大地震
1935新竹台中烈震
大森房吉
帝都復興計畫
約翰.米爾恩
震識
0
0
地球脈動
震識:那些你想知道的震事
・2019/02/28
有地震快發文!沒有網路的年代,古人如何記錄地震?-歷史中的臺日震災特展(上)
其實臺灣還有一種獨特的記載媒體,那就是「音樂」,像是我們曾介紹過林占梅的「地震歌」,便是一例,然而現在僅能留下古詩文字,譜曲就少了許多。此外,經過考證,也發現了許多地震的文獻記載,只是文字的傳播多少受限於知識水平的落差,是故也沒辦法像鯰繪般有兼具渲染、傳播與保存之功效。但古人也應該不懂多媒體傳播的理論,他們只是用最習慣的方式,將記憶流傳下去罷了。
地震鯰魚
新化十八嬈
歷史地震
瓦板
震識
鯰繪
0
0
地球脈動
臉譜出版
・2019/02/18
挖個從美國通到中國的洞,然後跳下去會怎樣?──《然後你就死了》
如果挖了個穿過地球、深達八千哩(約一萬兩千八百公里)的洞,然後一股腦跳下去。接下來會怎樣? 假設排除了文章所列出的所有問題,只要十九分鐘即可來到地球中心。一旦你通過中心,速度又會開始變慢,因為地球會開始把你拉回。但就像遊樂場的鞦韆,你的動能會把你推回一開始的高度──就是地球的另一邊。 要是沒扶好,你就得重來一遍了。
地心
摩擦
重力
高溫
0
0
來自台灣
震識:那些你想知道的震事
・2018/02/04
能「穿越」該有多好!無法時空旅行的地震學者,如何用科學解讀歷史地震?
地震學家除了研究科學裡的地震,歷史裡的地震也不能忽略!在地震科學起步前,想知道人們怎麼面對地震;怎麼認識地震,都必須從方志史料、隨筆,甚至文學作品中尋找線索。在地震知識未普及之前,這些前人的認知也許會有謬誤,但他們留下的地震記憶,卻大大幫助了現代人的地震科學研究。而在資料充足之後,地震學家又是如何研究地震的呢?讓我們從這篇文章窺知一二吧!
地震
歷史
歷史地震研究
0
0
地球脈動
PanSci
・2017/02/23
NASA湊齊七龍珠:TRAPPIST-1星系有七顆與地球大小相近的系外行星
美國太空總署(NASA)的「史匹哲太空望遠鏡」發現了人類首知、第一個由七顆近似地球大小的行星環繞著一顆恆星的星系「TRAPPIST-1」。目前七顆行星中有三顆被確信位於「適居帶」,也就是與恆星的距離適中、有固態岩石地殼,而且很可能有液態水。
NASA
TRAPPIST-1
史匹哲太空望遠鏡
系外行星
0
0
1
2
...
4
下一頁
網站更新隱私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 及其他相關技術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最佳體驗,通過我們的網站,您確認並同意本網站的隱私權政策更新,
了解最新隱私權政策
。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