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登入/註冊
最新
熱門
科資源
臺灣公民科學入口網
研之有物
分類
人體解析
地球脈動
太空天文
文明足跡
環境生態
生命奧祕
科學傳播
科技能源
自然生態
萬物之理
醫療健康
電影中的科學
Lab
科科齊打交
社群
Youtube
Facebook
Instagram
Line
科電報
Podcast
精選
看A片學性教育
百工裡的科學人
她是科學家
異星知識王
COVID-19專區
所有特輯
贊助我們
搜尋
登入/註冊
+追蹤
地球脈動
577 篇文章・ 434 位粉絲
+追蹤
內容包含:地質、大氣、海洋(不包括海洋生物)、天氣
常用關鍵字
主震
前震
地震
大森房吉
大森法則
芮氏規模
餘震
創世說
柏拉圖
無機發生論
生命起源
生命連續說
異質發生論
相對論
自然發生說
台灣氣候
天災
颱風
颱風新聞
DDT
所有文章
熱門文章
書籍
長評
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選擇年份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2019年
2020年
2021年
選擇月份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時間篩選:2017年
重設
地球脈動
震識:那些你想知道的震事
・2017/12/24
為什麼本來是主震,一下又變成前震?餘震有可能會比主震規模大嗎?——《震識》
身在地震頻繁的臺灣,相信在地震後若常關心報導,便不陌生「前震」、「主震」、「餘震」等名詞,但這些這些名詞看似熟悉,卻不代表理解這些詞的意涵的用法,因此看到誤用的情況後,忍不住再寫一篇說明白!
主震
前震
地震
大森房吉
大森法則
芮氏規模
餘震
0
0
地球脈動
活躍星系核
・2017/12/21
「不科學」的自然發生說,與它其實蠻科學的起源——自然發生說簡史(一)
關於生命如何起源的問題,本質上有兩類不同的意見。第一類意見認為,生命由一個或者幾個超自然的力量所創造。另一類意見是生命起源於非生命的物質,這種起源是可以用自然的定律解釋。 如果要仔細考量,那麼除此之外還有第三類意見, 就是生命古以有之,根本不存在起源的問題。
創世說
柏拉圖
無機發生論
生命起源
生命連續說
異質發生論
相對論
自然發生說
0
0
地球脈動
PanSci
・2017/12/13
颱風不只是夏日「期間限定」的特產——《天有可測風雲》
與台灣民生息息相關的颱風,你了解多少?颱風是台灣最常見的天災,雖說是「災」,但其實也帶有祝福的成分:我們依賴颱風帶來雨水。面對猶如雙面刃又難以預料的颱風,我們能做的就是審慎預測與防範。
台灣氣候
天災
颱風
颱風新聞
0
0
Promo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毒物及化學物質局
・2017/12/10
斯德哥爾摩公約:污染才不管哪邊哪國呢
持久性有機污染物(POPs)具有持久性、半揮發性、生物累積性,會不斷累積,且透過水和空氣長距離傳播。而《斯德哥爾摩公約》的出現,正是為了讓環境不再受到這些物質的污染。
DDT
POPs
持久性有機污染物
斯德哥爾摩公約
滴滴涕
蚱蜢效應
農藥
0
0
Promo
研之有物│中央研究院
・2017/11/12
走過「世界屋脊」追尋它的誕生——摩登探險家的地質調查之路
中研院地球所所長鍾孫霖院士,在 1997 年展開「東亞地體構造演化整合型研究計畫」,二十年間到西藏、高加索、伊朗、東南亞等地做地質調查。利用火成岩樣本的地球化學分析結果,重新詮釋東亞地體構造的歷史,揭開山脈形成的奧秘,也有助於人們了解臺灣周圍的板塊活動。有些人會開玩笑,說地質學家到處去遊山玩水,但實際上地質調查相當辛苦,工作的地方都在荒郊野外,吃、住經常感到克難。他們就像福爾摩斯或是李昌鈺博士探案,但研究的是「老天爺」的犯罪紀錄。大自然的紀錄,主要就保留在石頭裡面。
中研院廣告
地質
東亞地體
火成岩
西藏
鍾孫霖
0
0
地球脈動
阿樹
・2017/11/07
跨年夜的捷運改變了地球磁場?那真是比萬磁王還要狂啊!
跨年倒數的大量人潮竟能讓北捷造成地球磁場異常!?這樣讓人白眼翻過後腦到後背的報導雖然早就見怪不怪了,但地球磁場可是無法被人為改變的啊,那報導為什麼要這樣寫?其中犯的最大問題,是分不清「地球磁場」和「量測地球磁場」的差異在哪。
地球磁場
大屯火山
捷運
跨年
0
0
地球脈動
臺北地方異聞工作室
・2017/11/05
地震為何偏偏要是「地牛翻身」?翻身後的「地生毛」又可能是什麼呢?
地震過後,地上竟然長出白色或黑色的毛?這是什麼奇怪的現象?根據大部份的古老傳說,地震是因為地牛翻身而造成的,那麼「地生毛」到底是什麼?作者一一推測可能的四個原因:蜘蛛網、植物根、化合物結晶、菌絲,再利用刪減法來推敲「地生毛」的成因。
地牛翻身
地生毛
地震
地震靜電
糞便菌
菌絲
蜘蛛網
髮狀念珠藻
髮菜
0
0
地球脈動
震識:那些你想知道的震事
・2017/10/31
地震觀測者的工作是什麼?--《震識》
如果地球上沒有板塊運動、不會發生地震的話,人類發明地震儀捕捉地震波的動機與構想可能會延後(也許在核武發展之後)吧?地震科學研究增進了我們對地體構造的了解,於具有震災潛在威脅區域,更能實質進行事先防範災害的相關作為,以我們所處的環境臺灣為例,非常能夠親身體驗地震科研與防震科技的發展。
地震
地震儀
地震波
0
0
地球脈動
余海峯 David
・2017/10/26
使用縮小燈一定有風險,申購「縮小人生」前應詳閱公開說明書!
多啦A夢有兩個道具能夠把物件縮小,分別是放大縮小電筒和縮小隧道,在現實生活中這兩種道具真的可以被製造出來嗎?余海峯—馬克斯.普朗克地外物理研究所博士後研究員,透過物理的量子理論來探討「縮小」有可能是從減少物件的構成粒子數量來實現縮小(放大),然而這樣的「縮小」有可能讓物件喪失其功能。
微型馬達
標準模型
理查.費曼
粒子
量子力學
0
0
地球脈動
屋頂上的天文學家
・2017/10/26
為什麼月曜日是星期一?七曜日的由來與「行星時」
古代的天文學家透過觀察,認為宇宙是由一層一層的球殼組成的,地球位在球殼的中心,最外側的球殼是天球,所有的星星都鑲在天球上,而這七顆發亮的天體,各自有一個球殼,它們繞著地球運行,由外而內排列的順序是土星、木星、火星、太陽、金星、水星和月球。這7顆日月行星是人類最熟悉的天體,後來它們就成了每天生活的一部分,它們各代表一個星期中的一天,星期的“星”指的就是這七個天體,它們合稱七曜。
土星
天文學
天體
太陽
星期
曜日
月亮
月曜日
木星
水星
火星
金星
0
0
1
2
...
5
下一頁
網站更新隱私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 及其他相關技術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最佳體驗,通過我們的網站,您確認並同意本網站的隱私權政策更新,
了解最新隱私權政策
。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