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登入/註冊
最新
熱門
科資源
臺灣公民科學入口網
研之有物
分類
人體解析
地球脈動
太空天文
文明足跡
環境生態
生命奧祕
科學傳播
科技能源
自然生態
萬物之理
醫療健康
電影中的科學
Lab
科科齊打交
社群
Youtube
Facebook
Instagram
Line
科電報
Podcast
精選
看A片學性教育
百工裡的科學人
她是科學家
異星知識王
COVID-19專區
所有特輯
贊助我們
搜尋
登入/註冊
+追蹤
地球脈動
577 篇文章・ 434 位粉絲
+追蹤
內容包含:地質、大氣、海洋(不包括海洋生物)、天氣
常用關鍵字
互補式金屬氧化物半導體 (CMOS)
磁電自旋軌道耦合裝置 (MESO)
積體電路 (IC)
地球科學
夏天
夏季
海
海洋
颱風
全球暖化
公轉
自旋軸
海嘯
海底山崩
海底電纜
地震
地震險
惡地
斷層潛移
泥貫入體
所有文章
熱門文章
書籍
長評
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選擇年份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2019年
2020年
2021年
選擇月份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時間篩選:9月
重設
地球脈動
活躍星系核
・2020/09/28
積體電路不再漏電的明天?潛力股 MESO 讓電腦手機更小更快!
MESO 可以在沒有恆定電流的情況下維持磁性,且能在超低功率的情況下運行,相較於傳統 CMOS 消耗的能量更少,運算速度也更快。對未來的發展,如人工智慧或是你家電腦等需要大量與運算的裝置提供更高效能的晶片。不過 MESO 仍處於研發階段,有許多關鍵材料與技術尚未開發,距離商業化仍需一段時間,但相信將來 MESO 將會延續摩爾定律,創造超越 CMOS 的新世代。
互補式金屬氧化物半導體 (CMOS)
磁電自旋軌道耦合裝置 (MESO)
積體電路 (IC)
0
0
地球脈動
科學月刊
・2020/09/11
沒有颱風的七月!颱風為何銷聲匿跡?——《科學月刊》
夏季是颱風出現的季節,往年的 7 月平均會有 3~4 個颱風生成。但今(2020)年 7 月卻罕見地無颱風生成,主要原因是季風槽受太平洋高壓,以及較大的垂直風切所導致。
地球科學
夏天
夏季
海
海洋
颱風
0
0
地球脈動
賴昭正
・2019/09/26
你真的知道夏天為什麼比冬天熱嗎?兼談邏輯與分析的重要性
歲月匆匆,炎熱的2019年夏天轉眼又將一逝永不回地從身邊溜過!不管你是喜熱怕冷或好冷惡熱,相信每個人都感覺到熱天的時間似乎是越來越長了!在全球暖化的物理一文裡 (泛科學,3/22/2019) ,筆者就提到了本應該是陰冷的12月中旬,台灣卻天高氣爽,好像春天早已光臨寶島!這快速越來越熱的原因大部分的科學家均認為是因為人類大量製造二氧化碳的結果,可是早在有人類之前,夏天就比冬天炎熱多了,你知道為什麼嗎?
全球暖化
公轉
自旋軸
0
0
地球脈動
科學月刊
・2019/09/25
臺灣會發生海嘯嗎?東部海域的地震「烽火台」海纜觀測系統
海嘯,是一種具有強大破壞力的海浪。當地震發生於海底,因震波動力而引起海水劇烈起伏,形成強大波浪向前推進,進而將淹沒沿海地帶。因著海底及海岸地形的不同,所引發的海嘯也有所不同,所以,檢視地形、地理位置與海底觀測,便成防範海嘯一重要課題。
海嘯
海底山崩
海底電纜
0
0
地球脈動
科學月刊
・2019/09/24
近期臺灣西南部會發生大地震嗎?從斷層錯動與潛移談起
從小,生活在西南部的人們時常會聽長輩說道:「斷斷續續的小地震是好事,這樣才能讓『能量釋放』,避免大地震的發生。」不僅如此,在新聞也經常能聽到「某某地震屬正常能量釋放」的說法。究竟,地震能量真能一點一滴地慢慢釋放、以防止大地震的發生嗎?而人們又該如何面對和因應?
地震
地震險
惡地
斷層潛移
泥貫入體
0
0
地球脈動
科學月刊
・2019/09/23
為什麼感覺比震央晃?臺北盆地的「場址效應」
在臺灣,每當有較大規模地震發生時,若臺北盆地的震動較周邊地區大,幾乎都可見到電視新聞報導或一般民眾朗朗上口地說,這是盆地效應或場址效應(seismic site effect)造成的震波放大現象。這是一個什麼樣的現象?為什麼限於臺北?臺北有什麼特別的地方嗎?一切就得從場址效應的機制開始談起。
地震
地震預警
場址效應
沖積層
盆地
0
0
地球脈動
科學月刊
・2019/09/22
面對地震,人們準備好了嗎?在集集地震後的20年
1999年9月21日的凌晨,震央位於臺灣南投集集鎮的一場芮氏規模7.3的大地震,除了造成人類生命及財產上的損失外,更是一場死傷慘重、影響無數的自然災害。事過境遷後,這場地震為臺灣帶來什麼影響,又教會了人們哪些事?
國中理化
地震
地震潛勢圖
地震預警
科學生
0
0
地球脈動
科學月刊
・2019/09/21
震識大小事知多少:該如何逃難?地震震度又是如何分布?
地震來臨時,要如何避難逃生,提升自己的存活率?而在地震過後,各地震度是如何分布?與地震規模又有何不同?在閱讀本期封面故事之前,就先帶讀者一同釐清各種與地震有關的大小事。
地震
地震強度
地震規模
0
0
地球脈動
震識:那些你想知道的震事
・2019/09/18
走過 921 的傷痛後,臺灣的地震學研究往哪裡前進呢?
歲月如梭,九二一大地震距今已滿二十年,這麼多年以來,除了仰賴強地動觀測網的資料,臺灣地震科學家也透過車籠埔斷層鑽探計畫 (TCDP) 以及現地井下地震儀的安裝,對車籠埔斷層進行深入的探究並擁有了卓越的研究成果更致力於其他前瞻研究、整合社會資源、提升地震教育,期許能夠為臺灣鋪出更光明的未來。
九二一
地球科學
地震
斷層
車籠埔
鑽井
集集大地震
0
0
地球脈動
震識:那些你想知道的震事
・2019/09/04
「震」的搞錯了,並沒有「芮氏規模9.0」的地震!
「芮氏規模 9.0」的大地震!這樣的說法哪裏有問題呢?事實上根本不會有「芮氏規模 9.0」地震!真的不存在這樣的東西,或許因為是最早使用的地震規模為芮氏規模,所以許多人會理所當然的以為規模前面就是要加個「芮氏」才嚴謹。一般規模7以上的地震,芮氏規模和震矩規模已經有比較大的落差。
地震
地震強度
地震測量
地震規模
課本沒教的地震知識
0
0
1
2
...
4
下一頁
網站更新隱私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 及其他相關技術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最佳體驗,通過我們的網站,您確認並同意本網站的隱私權政策更新,
了解最新隱私權政策
。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