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登入/註冊
最新
熱門
科資源
臺灣公民科學入口網
研之有物
分類
人體解析
地球脈動
太空天文
文明足跡
環境生態
生命奧祕
科學傳播
科技能源
自然生態
萬物之理
醫療健康
電影中的科學
Lab
科科齊打交
社群
Youtube
Facebook
Instagram
Line
科電報
Podcast
精選
看A片學性教育
百工裡的科學人
她是科學家
異星知識王
COVID-19專區
所有特輯
贊助我們
搜尋
登入/註冊
+追蹤
地球脈動
577 篇文章・ 434 位粉絲
+追蹤
內容包含:地質、大氣、海洋(不包括海洋生物)、天氣
常用關鍵字
地心歷險記
大陸飄移學說
板塊
板塊構造
海底
盤古大陸
Sally Ride
對流
氣象雷達
海洋研究
紊流
亞馬遜
亞馬遜雨林
森林大火
熱帶雨林
科學月刊
全球暖化
淨煤
碳封存
碳循環
所有文章
熱門文章
書籍
長評
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選擇年份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2019年
2020年
2021年
選擇月份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時間篩選:10月
重設
地球脈動
活躍星系核
・2020/10/30
被世人遺棄 30 年後,每次世界大戰都成為它的力量之源:板塊構造理論的誕生
為什麼世界分成七大洲呢?直到近百年科技發達,地球科學有了很大的進展。我們都學過「板塊構造學說」,主張地球最外層由十幾個大小不一的板塊拼湊而成。但是在近代科學家開始研究發展板塊構造學說前,有一位關鍵的科學家——魏格納。本文將揭露世界七大洲背後學說發展的歷史,以及有哪些證據支持。
地心歷險記
大陸飄移學說
板塊
板塊構造
海底
盤古大陸
1
0
地球脈動
Suzuki
・2019/10/30
一層樓高的氣象雷達球成功上船啦!美國研究船「莎莉萊德號」的神秘任務是什麼呢?
八月底,美國海軍所屬的研究船「莎莉萊德號(Sally Ride)」在基隆港邊短暫停留。這是目前是美國最新的大洋級研究船,裝載十幾項最新海洋科學儀器;一直與美國海洋研究緊密互動的臺灣大學海洋研究所,特地受美國PISTON研究團隊之邀,得以上船參觀。
Sally Ride
對流
氣象雷達
海洋研究
紊流
0
0
地球脈動
科學月刊
・2019/10/19
從亞馬遜熱帶雨林的大火新聞,探討媒體現象與科學真實──《科學月刊》
近年來,從初夏的 6 月開始,森林火燒新聞常成為世界性的焦點。每年夏天巴西都會有農民燒墾,為什麼今年特別被關注?
亞馬遜
亞馬遜雨林
森林大火
熱帶雨林
科學月刊
0
0
Promo
鳥苷三磷酸 (PanSci Promo)
・2018/10/04
不只是隨手關燈救北極熊:「節能」「減碳」如何走技術流?
近兩百年來,人類大量燃燒化石燃料作為能量來源,大氣中的二氧化碳以及其他溫室氣體逐年增加。為防止全球暖化成為不可逆的災難,各式節能政策正蓬勃發展,其中一個方向「減碳淨煤」,就在於使用各種技術,盡可能減少人類燃燒化石燃料對大氣的影響
全球暖化
淨煤
碳封存
碳循環
碳捕獲
節能減碳
0
0
地球脈動
震識:那些你想知道的震事
・2017/10/31
地震觀測者的工作是什麼?--《震識》
如果地球上沒有板塊運動、不會發生地震的話,人類發明地震儀捕捉地震波的動機與構想可能會延後(也許在核武發展之後)吧?地震科學研究增進了我們對地體構造的了解,於具有震災潛在威脅區域,更能實質進行事先防範災害的相關作為,以我們所處的環境臺灣為例,非常能夠親身體驗地震科研與防震科技的發展。
地震
地震儀
地震波
0
0
地球脈動
余海峯 David
・2017/10/26
使用縮小燈一定有風險,申購「縮小人生」前應詳閱公開說明書!
多啦A夢有兩個道具能夠把物件縮小,分別是放大縮小電筒和縮小隧道,在現實生活中這兩種道具真的可以被製造出來嗎?余海峯—馬克斯.普朗克地外物理研究所博士後研究員,透過物理的量子理論來探討「縮小」有可能是從減少物件的構成粒子數量來實現縮小(放大),然而這樣的「縮小」有可能讓物件喪失其功能。
微型馬達
標準模型
理查.費曼
粒子
量子力學
0
0
地球脈動
屋頂上的天文學家
・2017/10/26
為什麼月曜日是星期一?七曜日的由來與「行星時」
古代的天文學家透過觀察,認為宇宙是由一層一層的球殼組成的,地球位在球殼的中心,最外側的球殼是天球,所有的星星都鑲在天球上,而這七顆發亮的天體,各自有一個球殼,它們繞著地球運行,由外而內排列的順序是土星、木星、火星、太陽、金星、水星和月球。這7顆日月行星是人類最熟悉的天體,後來它們就成了每天生活的一部分,它們各代表一個星期中的一天,星期的“星”指的就是這七個天體,它們合稱七曜。
土星
天文學
天體
太陽
星期
曜日
月亮
月曜日
木星
水星
火星
金星
0
0
地球脈動
阿樹
・2017/10/17
《氣象戰》的背後,那些科學和不科學的事
由於《氣象戰》算是個災難素材的科幻電影,因此我個人並不會因為科學上的問題而反推,起碼觀賞過程中某程度是覺得有娛樂商業效果,至於特效我個人覺得因人而異,也不可能要求「真實」,就不多作評論。而本文將會循序漸進的從無劇情到預告片層級的雷,到直接聊劇情中的科學元素,請視情況斟酌閱讀!
NASA
全球暖化
同步衛星
天氣
氣候
氣象戰
0
0
地球脈動
阿樹
・2017/10/11
只在宜花東海域尋求深層水是否搞錯了什麼?海洋深層水的真面目是:
對於國內的「海洋深層水」選擇定在「200 公尺」深度以下,那海洋深層水到底哪裡「深」了?在海洋學中提到深層海水時,大多是指「溫鹽環流」中的深層的海水,那在市面上常有賣____的水,是真的採集到溫鹽環流中的「深層海水」?還是純粹過度的誤用科學詞彙?讓我們來釐清「溫鹽環流」。
大陸冷氣團
洋流
海洋深層水
溫鹽環流
0
0
地球脈動
震識:那些你想知道的震事
・2017/10/10
我們為什麼需要強震即時警報?預警系統真正的用處你知道嗎?
地震預警是種「提前告警」的警報,哪怕是在搖晃之前能盡可能的避開危險,都能多爭取一些生存機會,當然,這都得建置在我們知道怎麼運用科學、科技來幫助自己。歷史無法重來,但未來可以改變,看似消極作為的各項地震研究或防震建議,實質上也是一種積極求生之道。
區域型地震預警
地震預警
現地型地震預警系統
0
0
1
2
...
5
下一頁
網站更新隱私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 及其他相關技術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最佳體驗,通過我們的網站,您確認並同意本網站的隱私權政策更新,
了解最新隱私權政策
。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