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物之理
1229 篇文章・ 1138 位粉絲
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2015/06/14
1783年,天文學家約翰.米契爾(John Michell)想到:「如果一顆星星變得如此之大,以至光線也不能逃離,將會發生什麼?」 1916年,物理學家,卡爾.史瓦西(Karl Schwarzschild)指出:質量非常大的星球,會變成有著奇異特性的「魔球」。任何經過「魔球」的人將立刻被重力吸到這顆星星中,甚至光線掉進這個球也不能逃離。 物理學家約翰.德羅斯特(Johannes Droste)指出,當你接近這個魔球時,遠處的人會說你變得越來越慢,事實上,當你到達這個魔球時,你的時間就被凍結了。 數學家赫爾曼.魏爾(Herman Weyl)指出,如果我們研究魔球的內部,似乎在另一側也存在著另外的宇宙...
・2015/06/13
宇宙最終的命運是甚麼?達爾文(Charles Darwin)曾沮喪的說:「一想到人類得在長期持續的緩慢過程中,完全地滅絕,讓人不能忍受。」 現在的物理學家確實在尋找能夠進入平行宇宙的方法,史蒂芬.霍金(Stephen Hawkin)甚至俏皮地說:「蟲洞,將會是快速太空旅行的理想通道。你可以穿過蟲洞到星系的另一側,然後趕回來吃午餐。」 在《平行宇宙》此書中,將審閱宇宙學的歷史和矛盾,最後闡述現今的暴脹理論,以及想像中的多重宇宙的概念。
・2015/06/11
媒體一再以抽樣誤差為標準來判定對比式民調中候選人支持度差距是否具有統計顯著性,這是對選舉民調的錯誤解讀。這種錯誤,不但國內媒體常犯,國外亦然。而且不但媒體,連影響重大的政黨提名制度也犯同樣錯誤。
・2015/06/11
1641 年 10 月初,托里切利(Evangelista Torricelli, 1608-1647)終於來到伽利略位於佛羅倫斯的住處。雖然已略有耳聞,但當他親眼見到這位傳奇人物如此老態龍鍾又雙眼失明,內心還是激動不已,甚至愧疚之感油然而生……。
・2015/06/09
音樂和數學其實有異曲同工之妙。數學是自然界的「語言」。每一個數學式當中,肯定都包含著某些「訊息」,反覆地演奏著科學界的樂曲。 數學以及音樂存在著兩項共通點,一是「兩者皆為美麗的邏輯」,二是「感性的頭腦,才能真正貼近這兩種最自然的美」。
・2015/06/08
整理的目的在於獲得新資訊 「數學式的整理」,即是透過明確的規則加以分類、運用乘法原則加以整理,或是準備檢查表等行為,進而獲得更多的新資訊」。假設你是一名葡萄酒收藏家,家中有數百瓶葡萄酒,你會怎麼整理它們呢?
・2015/06/08
所有對數學感到頭痛的人,求學期間應該都曾痛不欲生地心想:「為什麼要逼我學數學呢?」 在此,我想向各位分享一句愛因斯坦的名言:「教育就是當一個人把在學校所學全部忘光之後剩下的東西。透過這股力量培養出能夠獨立思考、行動的人,並解決社會面臨的各種問題。」 學習數學是一種培養邏輯思考能力的方式。當想法不同的人聚在一起,解決前所未見的問題時,必須具備解析難題的眼光,和理解他人想法並且陳述自己觀點的表達能力。這,就是邏輯思考的能力。
・2015/06/02
原先主攻化學派特森因為指導教授的建議,一頭栽入了地球年齡測定的領域,儘管對地質學不甚熟悉,他還是用自己的化學專業,發明了鉛-鉛定年法,成功推定出地球的年齡── 45 億年,這是科學史上極其重要的發現,即使後來人們不斷追求更精確的數字,仍與此相差無多。不過,此後派特森早已無心於年齡精確競賽,他轉而關注當時被人們忽略的鉛中毒,這個轉折,改變了全人類與地球的命運。
・2015/06/02
相信一般人一定有疑問,「台灣光子源」 是什麼?它能做什麼?當我繼續說,它是「國家同步輻射研究中心」的第二個大型設施時,一般人大概又冒出更多問號,「同步輻射」是什麼?跟核能電廠一樣有輻射的問題嗎?
・2015/06/01
我們都有這樣的經驗,在工作、學習的時候,會一邊想著玩樂的事情, 雖然身體還坐在桌前,心已經飛到窗外遊玩去了,非常沒有工作效率;又或者,有時受不了誘惑,跑出去玩樂了半天,一回到書桌前,內心感到無比內疚,反而激發起破表的效率,快速完成工作。這是個相當普遍的現象,當有死線(deadlines)當前的時候,會更為明顯,效率值無限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