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2015/01/31
1922 年,3M 公司的工程師 Richard Gurley Drew 見到汽車維修廠的工人要噴漆時,都得用漿糊將報紙黏在車體上,施作與善後都很麻煩,為了幫他們解決這困擾,於是發明了紙膠帶。但噴漆工人試用後效果不佳,還嘲諷道:「把這膠帶拿回去給你那些吝嗇的老闆,叫他們多放點黏膠上去。」Drew 花了兩年時間才研發成功,並改用玻璃紙。1925 年的今天,3M 公司推出全世界第一捲透明膠帶,名字就叫 Scotch tape。
・2015/01/25
那猶是相信萬物皆由風、火、水、土四元素構成的時代,也是只有煉金術沒有真正化學的時代。在瀰漫著玄學與神學的濃霧之中,來自愛爾蘭的波以耳跟隨著伽利略與海爾蒙特點起的兩盞燈火,經由有系統的量化實驗,駁斥了四元素說,開創化學這門學科,因而被後世稱為「化學之父」。
・2015/01/15
近代科學家中最受爭議、形象最差的大概非愛德華・泰勒莫屬。庫柏力克的黑色諷刺電影《奇愛博士》中,瘋狂科學家這個角色的設定據說就是以他為參考對象;從電影的副標題《我如何學會不再擔心並且愛上炸彈》就可以知道這絕對不是一種致敬。其實就連他真正因科學上的成就而得到的稱號──「氫彈之父」──都不是那麼正面。
・2015/01/14
地球的年齡有多大?當然我們現在已經知道是 45 億年左右,但直到二十世紀初以前,科學家的估算仍然南轅北轍,從幾萬年到幾億年都有,因為沒一個可靠的方法。直到發現了放射性之後,才終於有可以正確推估地球年齡的工具。然而這個方法可不是一出現就受到肯定,若非扮演承先啟後之關鍵角色的英國地質學家霍姆斯堅持不懈,我們可能要更晚才會知道地球的年齡。
・2015/01/05
針對常見的「食品v.s.疾病」的新聞進行解剖,試圖讓閱聽人暸解這類的新聞應該要留心之處。
・2014/10/09
艾瑞克・貝齊格(Eric Betzig),史蒂芬・海爾(Stefan W. Hell)以及威廉・莫納(William E. Moerner)等三人得到了2014年的諾貝爾化學獎,這是因為他們越過了一個科學上設想的限制,也就是一個光學顯微鏡永遠無法超越0.2微米的解析度規格。利用分子的螢光,科學家現在可以監看在細胞內部分子之間的相互作用;他們可以觀察與疾病相關的蛋白質之聚集,也可以在奈米的尺度裡追蹤細胞的分裂。
・2014/09/08
不論是還在學的化學相關科系學生、剛畢業的社會新鮮人甚至是一般大眾,總是會很好奇,到底讀化學可以幹嘛啊?在學校學的化學知識進到業界,能有什麼形式的應用?又有哪些產業與化學息息相關?在這次的分享中,期望可以帶給大家對關於這類產業更多的認識,也提供化學背景學生一些職場上、工作內容上更多的心理準備。
・2014/09/03
《把化學吃下肚 造假的美味,揭開食品添加物的祕密成分:有哪些東西?以及它們為何有害健康?》(Chemie im Essen: Lebensmittel-Zusatzstoffe. Wie sie wirken, warum sie schaden)就像一本食品添加物的百科全書,在前三分之一探討了食物添加物的各種潛在問題,其他大概三分之二的篇幅,是食品添加物辭典,一一列舉出所 有食品添加物是啥、危險性如何,以及和你我有關嗎?並且用圖示說明各種食品添加物之「製造過程含基因改造技術 / 過敏症患者不宜 / 人工偽美味 / 高危險物質 / 添加氾濫 / 人工化學合成物質」。
・2014/07/13
談到投稿期刊遭撤稿的責任,要分兩部分來看,如果涉及論文內容,也就是說論文有造假、抄襲,則每個共同作者都要負責;但內容沒問題,而是投稿流程有問題,那麼責任只有負責投稿的通訊作者該負責。
・2013/11/14
102學年度大學指考,隨著莘莘學子在酷熱豔陽下的應考結束而落幕。今年指考報名人數再創新低,但因學測甄選名額大幅增加,相對地減少了指考分發的名額,故指考仍是相當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