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2021/03/08
曾經「元素」被認為是物質組成的「最純型態」,而所有物質組成的最小單位都是相同的「原子」,直到18世紀末兩大定律出現,才逐漸有了原子量的概念。
・2020/02/18
聯合國大會於 2017 年末宣佈 2019 年為「國際化學元素週期表年」,彰顯這個由蘇俄科學家門德列夫對於化學元素特性分類的偉大貢獻。但隨著新元素的發現,元素週期表開始有某些爭議,因此科學家們陸續改良週期表的版本,以下就一起來聽國際工程院院長古塞夫 (B.V. Gusev) 院長娓娓道來什麼是三維元素週期表吧~
・2019/12/10
同樣是金屬,為什麼銅的顏色跟別種金屬不一樣?一提到鋰,大家腦海中立即浮起的可能就是鋰電池,但你知道鋰也被用來製作雙極性疾患(俗稱躁鬱症)的治療藥嗎?過去的人們認為鋅跟鉛都一樣是具有毒性的金屬,事實上鋅卻是人體必需的礦物質,鋅在我們的身體中是如何被運用的呢?來看看什麼叫做「銅鋰鋅」!
・2019/12/09
你體重的大約 65% 是由氧所構成。體重 60 公斤的人,竟然有將近 40 公斤是氧原子的重量。第 2 名之後依序是碳、氫、氮等等,這些元素也是蛋白質以及核酸等製造人體的物質的材料。接下來的鈣是骨骼的成分, 磷主要做為製造核酸的成分,以上這 6 種元素就占了體重的 98.5%,那剩下的 1.5% 又包含哪些元素呢?
・2019/12/07
Brigitte Van Tiggelen 和 Annette Lykknes 蒐集整理了在發現元素和探索元素特性過程中那些重要卻常常被忽視的女性研究人員的故事,並於今年(2019)1月28日發表於《Nature》評論上,我們將在這裡向大家介紹那些像居禮夫人一樣,徹底改變我們對元素理解的許多偉大女性。
・2018/07/14
鈾、碳、鐵、鈦、金、銀、矽七種化學元素,改變了我們的生活。像是鐵帶來更堅固的軍艦、鋼帶來台北101般的摩天大樓;黃金成了貨幣,銀除了當貨幣還帶給我們的攝影,讓我們進入有圖有真相的圖史時代、可裂變鈾給我們帶來核彈和核能;沒有鈦,就沒有冷戰時代時的黑鳥偵察機。但它們帶來的不總是幸福,也激發了人類的貪婪,尤其是資本家為了駕馭使用這些元素資源的權力,這幾百年到最近幾十年,世界各地燒殺擄掠的事件層出不窮!
・2017/03/26
波以耳《懷疑的科學家》以角色對話的方式,先拋出元素的定義來討論,再回頭用討論出的定義和實驗證據來反駁舊有的四元素說和三元素說。簡單來說就是主角先提出問題然後引誘其他人回答,等他們上鉤以後就說「哈哈!!你們錯了,你看我做的實驗結果根本不是這樣!所以你們給我乖乖聽我說」大概就是這麼嘲諷的一本書。
・2017/03/04
精通拉丁語、希臘語的資優生波以耳,繼承了文藝復興時期諸多大科學家的腳步,吸收他們的思想精華,也投入了科學研究的領域。他所寫的《懷疑的科學家》被評價為科學史上的經典著作之一,不過他是怎麼走上化學之路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