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0
0

文字

分享

0
0
0

102學年度大學指考化學試題評析

科學月刊_96
・2013/11/14 ・1963字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SR值 553 ・八年級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張永佶(任教北一女中化學科)

 

102學年度大學指考,隨著莘莘學子在酷熱豔陽下的應考結束而落幕。今年指考報名人數再創新低,但因學測甄選名額大幅增加,相對地減少了指考分發的名額,故指考仍是相當激烈。

指考是對學生高中三年學習的總評量;試題的方向與難易,也是對基層教師在實施99新課程綱要教學時,所做的初步檢驗。因應新時代多元化的教育、學生多元化的學習,大學指考試題確實要能更貼近高中的教學,因為優良的試題能導引正常教學及創造優質的高中教育,若是一昧的只為挑出最優秀的學生,讓試題偏難或超出課程綱要,抹煞學生的學習興趣,打擊老師的教學熱忱,使認真努力及充滿熱情的師生感受挫敗,導致無法普遍檢測考生的學科能力,實為憾事!

來談談今年指考的化學試題吧!此次可以說是近幾年來最優質的考題,不論在難易適中、試題取材、現行課程綱要、鑑別度及是否有爭議等方面,都獲得極高的評價;對教師教學及學生學習,起了很好的示範作用,讓對化學仍充滿興趣的學生及第一線教學的老師,重新再燃起了熱情。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試題不僅整體評價頗高,瘦肉精、實驗安全與廢棄物處理也都入題,看得見命題者的用心,讓學生及教師重視「化學是實驗驗證的科學」,亦足見學校的實驗課程不可偏廢,這就是試題也能引導正常教學的鐵證。至於坊間許多評論認為應該要將今年的毒澱粉事件加以命題,本人則有不同的看法,因為很多高中概念的呈現,有時硬要與時事作連結,是否會過於牽強,這部分還是由命題者決定較佳。

今年的試題沒有繁複的計算,例如單選題第4題的(C)選項:【已知此反應的速率常數為8.7 × 10-2天-1,則碘-131衰變為氙屬於一級反應】,其實並不須計算,可直接由速率常數單位判斷反應級數;例如單選題第5題的(E)選項:【剩餘的鹽酸溶液以氫氧化鈉中和,並以大量水稀釋後排入水槽】,但仍有老師提出疑義,認為是否可將剩餘的少量鹽酸,直接以大量清水稀釋後排放。實驗室廢棄物處理的命題頗有創意,但建議應將實驗室廢棄物處理的標準化流程集結成冊,基層教師人手一本,即可避免疑慮。

其實命題最大的問題在於題目本身語詞的論述及反應的條件,這是最令人詬病的部分,所以建議試題中反應條件的說明也應清楚標示,例如第16題:【將含有酚.、碘化鉀與澱粉的混合液加入U型管,再把接於電池兩端的石墨棒,放入U型管中,形成電解電池。下列有關此電解電池的敘述,哪些正確?】,題幹中沒有提及碘化鉀的濃度,若濃度太稀薄,陽極也會電解水生成氧氣,那答案就會非常複雜;如果能將溶液的濃度與施加電壓標示清楚,也就能避免疑慮。大考中心總是以選擇「最佳答案」作為回覆的標準,但實驗結果的可能性辯證,不也是科學的可愛之處嗎?更何況現在許多優秀的學子,在高中時期就已經從事專題研究及涉獵大學課程,總會有許多超越一般學生的想法,所以實驗的條件已經不能再像十幾、二十年前的做法一筆帶過。

圖
高中課程的多元化學習——北一女中「化學宅急便」活動。此活動由北一女中與教育部高中課程化學學科中心合作,期讓學生能在展覽、動手操作的過程中獲得啟發,提升對化學的素養與興趣。(作者提供)

 還有今年的試題高三課程比重較高,這也提醒了學生不可只重視高一及高二學測的範圍,應該重視整體高中三年的完整學習。試題方面可再調整的部分,就是各章節的命題比重宜再均衡,今年在分子結構、氫原子光譜、溶液的性質、化學平衡等概念均未入題,倒是有機化學與聚合物比重過高。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今年的試題雖有少許瑕疵,但以教學年資20年以上的我來說,真的要給大考中心與命題老師一個「讚」,像學測與指考的大型考試,根據新課程大綱,出題老師對第一線的教材及學生普遍程度的拿捏能夠確實掌握,就是最重要的命題關鍵。每位命題者都應該秉持一個正確的概念,以化學科來說,考最高分的學生,也不一定會唸和化學有關的相關科系,所以容我提出這個問題供大家深思:「命出過難或超出課程綱要的試題,是否有其必要性?」

如果要鑑別一位優秀及認真學習的學生,只要針對學生學習概念,加以邏輯上的延伸與思考即可,實在沒有命題超出課綱的必要性,相信站在第一線的高中老師,只要授課時數足夠,其實也大都會補充課綱以外的內容與生活知識。老師秉持著「因材施教」的精神,可以補充、也可以教授課綱以外的內容,尊重教師的專業自主,但考試就應該回歸到難易適中的軌道上來,讓學習者有信心、有熱情的學習,讓學生能選擇自己的所愛,愛自己的所選,這才能回到教育與考試的真正目的。命題者也應當了解考試的目的,命題不是展現才華的場所,讓學生考高分也不是試題不佳,更何況再簡單的試題,也有很多學不來的學生啊!優良的試題可以評鑑學生高中三年的努力,劣質的試題只能造就少數的聰穎學生,卻大大打擊了大多數努力又熱情的莘莘學子,「命題」怎能不慎重呢!

 

本文刊載於科學月刊第四十四卷第十一期

文章難易度
科學月刊_96
249 篇文章 ・ 3481 位粉絲
非營利性質的《科學月刊》創刊於1970年,自創刊以來始終致力於科學普及工作;我們相信,提供一份正確而完整的科學知識,就是回饋給讀者最好的品質保證。

0

3
0

文字

分享

0
3
0
最理想的元素週期表?其實元素週期表有很多種!——《元素週期表:複雜宇宙的簡潔圖表》
日出出版
・2023/06/10 ・2017字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前面幾章都在談元素週期表,但還有一個重要面向沒有提到。為什麼有這麼多元素週期表出版,而且為什麼現在的教科書、文章、網路,提供這麼多種元素週期表?有沒有「最理想的」元素週期表?追求最理想的元素週期表有意義嗎?如果有,我們在找出一份最佳週期表的過程中取得那些進展?

種類數量可觀的元素週期表

愛德華.馬蘇爾斯(Edward Mazurs)關於週期表歷史的經典著作中,收錄自一八六○年代首張元素週期表繪出以來,大約七百張的元素週期表。

馬蘇爾斯的書本出版已過了四十五年左右;之後,期間至少又有三百張週期表問世,如果再加上網路上發表的就更多了。為什麼會有這麼多元素週期表,這件事情需要好好解釋。當然,這些元素週期表中,許多並沒有新的資訊,有些從科學的觀點來看甚至前後矛盾。但即使刪除這些具有誤導性的表,留下的數量還是非常可觀。

元素週期表的變體:有圓形的還有立體的?

我們在第一章看過元素週期表的三個基本形式:短元素週期表中長元素週期表長元素週期表。這三類基本上都傳達差不多的訊息,但相同原子價(編按:原子的價數,金屬為正價、非金屬為負價)的元素,在這些表中有不同的分族。

此外,有些週期表不像我們一般認識的表格那樣四四方方。這種變體包括圓形橢圓的週期系統,比起長方形的元素週期表,更能強調元素的連續性。不像在長方形的表上,在圓形或橢圓形的系統中,週期的結尾不會中斷,例如氖和鈉、氬和鉀。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但是,不像時鐘上的週期,元素週期表的週期長度不同,因此圓形元素週期表的設計者需要想辦法容納過渡元素的週期。例如本菲(Benfey)的元素週期表(圖 37),過渡金屬排列的地方從主要的圓形突出來。也有三維的元素週期表,例如來自加拿大蒙特簍的費爾南多.杜福爾(Fernando Dufour)所設計的(圖 38)。

圖 37/本菲(Benfey)的圓形元素週期表。圖/《元素週期表:複雜宇宙的簡潔圖表
圖 38/費爾南多.杜福爾(Fernando Dufour)的三維元素週期表。圖/《元素週期表:複雜宇宙的簡潔圖表

但我認為,這些變體都只是改變週期系統的描繪形式,它們之間並無根本上的差異。稱得上重要變體的,是將一個或多個元素放在和傳統元素週期表中不同的族。討論這點之前,我先談談元素週期表一般的設計。

元素週期表的概念好像很簡單,至少表面上是,因此吸引業餘的科學家大展身手,發展新的版本,也常宣稱新的版本某些地方比過去發表的更好。

當然,過去有過幾次,化學或物理學的業餘愛好者或外行人做出重大貢獻。例如第六章提過的安東.范登.布魯克,他是經濟學家,也是首先想到原子序的人,他在《自然》等期刊發展這個想法。另一個人是法國工程師夏爾.雅內(Charles Janet),他在一九二九年發表「左階式元素週期表」(Left-step periodic table),後來持續受到週期表的專家和業餘愛好者的關注(圖 39)。

圖 39/夏爾.雅內(Charles Janet)的左階式元素週期表。圖/《元素週期表:複雜宇宙的簡潔圖表

「理想」的追求

那麼,追求最理想的元素週期表真的有意義嗎?我認為,這個問題的答案取決於個人對週期系統的哲學態度。一方面,如果一個人相信,元素性質近似重複的現象是自然世界的客觀事實,那麼他採取的態度是實在論。對這樣的人而言,追求最理想的元素週期表非常合理。最能代表化學週期性事實的就是最理想的元素週期表,即便這樣的表還沒制訂出來。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另一方面,工具論者或反實在論者看待元素週期表,可能會認為元素的週期性是人類強加給自然的性質。若是如此,就不必熱切尋找最理想的元素週期表,畢竟這種東西根本不存在。對約定俗成論者或反實在論者來說,元素究竟如何呈現並不重要,因為他們相信我們處理的,不是元素之間的自然關係,而是人造關係。

——本文摘自《【牛津通識課10】元素週期表:複雜宇宙的簡潔圖表》,2023 年 4 月,日出出版,未經同意請勿轉載。

日出出版
13 篇文章 ・ 7 位粉絲

0

1
1

文字

分享

0
1
1
寫在起司工廠邀請函背面的曠世巨作:元素週期表出現的這一天——《元素週期表:複雜宇宙的簡潔圖表》
日出出版
・2023/06/09 ・1127字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雖然門得列夫一直思考著元素、原子量、分類,但是足足想了十年之久,才終於迎來「我發現了!」這個時刻,就是一八六九年二月十七日這一天,也許可以訂為「我發現了!」紀念日。這一天,他取消了以顧問身分視察起司工廠的行程,決定投入研究他日後最膾炙人口的代表作——元素週期表

真正的發現

首先,他在起司工廠邀請函的背後,把幾個元素的符號列成兩行:

接著,他列出一個稍微更大的陣列,包括十六個元素:

當天晚上,門得列夫就把整個元素週期表都畫了出來,包括六十三個已知元素。此外,這張表還留了幾個空格給當時未知的元素,甚至預測這些未知元素的原子量。

他將這張表複印兩百份,寄給整個歐洲的化學家。同年三月六日,門得列夫的同事在俄羅斯化學學會一場會議上宣布這項發現。一個月內,這個新成立的學會就在期刊上刊登了一篇文章,另一篇更長的則在德國發表。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多數關於門得列夫的大眾讀物和紀錄片會說他在夢中想到他的元素週期表,或在玩紙牌接龍時把牌當成一個個元素。這兩個故事,尤其後者,現在已經被許多門得列夫的傳記作者視為是杜撰的,例如科學史家麥克.戈爾丁(Michael Gordin)。

原則的堅持

還是回來討論門得列夫的科學方法吧。他和對手洛塔爾.邁耶爾很大的不同是,他不相信所有物質的統一性,也不支持普洛特關於元素具有複合性質的假說。門得列夫也刻意與三元素組的想法保持距離。例如,他提出氟應該和氯、溴、碘放在一起,形成一個至少四個元素的族。

洛塔爾.邁耶爾專注於物理原則,主要關注元素的物理性質,而門得列夫則非常熟悉元素的化學性質。然而,說到分類元素最重要的標準時,門得列夫堅持以原子量排序,不容許有任何例外。當然,許多在門得列夫之前的人,例如尚古多、紐蘭茲、奧德林,以及洛塔爾.邁耶爾都承認原子量的重要性,儘管程度不一。但是門得列夫對原子量與元素的本質有更深層的哲學理解,得以一探尚未被人發現的元素,進入這個未知領域

——本文摘自《【牛津通識課10】元素週期表:複雜宇宙的簡潔圖表》,2023 年 4 月,日出出版,未經同意請勿轉載。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日出出版
13 篇文章 ・ 7 位粉絲

1

3
2

文字

分享

1
3
2
狗用來標記地盤,老鼠用來求偶,但人類很可能沒有?神奇的化學分子費洛蒙——《完美歐姆蛋的化學》
日出出版
・2023/01/01 ・1841字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可以傳染的「興奮感」:費洛蒙

費洛蒙是一種非常大的分子,會從動物體內散發出來並影響其他動物身體的行為。

這種物質當初是在 1959 年由德國生物化學家阿道夫.布特南特(Adolf Butenandt)發現, 這位科學家在二十年前就因為首次合成出性激素而獲得諾貝爾化學獎,說他是化學界的搖滾巨星都還不足以形容他的貢獻。

阿道夫.布特南特首次合成出性激素。圖/wikipedia

他的研究發現,費洛蒙的功能和激素一樣,但是只對附近的相同物種個體有效。

舉例來說,如果動物 A 在動物 B 附近釋放出性費洛蒙,動物 B 的身體會吸收這些分子,整體行為也會受到影響。這其實代表動物 A 具有像丘比特的能力,只不過用的不是箭,而是分子。

基於以上的原因,費洛蒙有時會被稱為「環境激素」(eco-hormone),因為這類分子的運作方式就像是體外的激素。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和激素相同的是,費洛蒙有各式各樣的結構。有些分子非常小,有些則相當大,不過全都是揮發性分子,這表示分子在特定條件下會輕易蒸發。揮發性物種通常很好辨識,因為會帶有強烈的氣味(像是汽油或去光水)。

汽油帶有強烈的氣味。圖/pixabay

研究人員決定把這種分子命名為費洛蒙(pheromone),是因為字面上的意思是「轉移興奮感」,而這正是費洛蒙的功能。

動物間的費洛蒙功用

強大的費洛蒙分子可以傳送幾種不同主題的訊號給附近的同類,例如食物、安全狀況或者性。舉例來說,螞蟻會在巢穴和食物之間的路徑散發費洛蒙,來通知彼此食物來源在哪裡。

狗在散步時對消防栓撒尿是為了標示自己的領域,這時釋放的就是領域費洛蒙。就連雄鼠也會散發出性相關的費洛蒙來吸引雌鼠,同時也會導致附近的雄鼠變得更有攻擊性。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狗在散步時對消防栓撒尿是為了標示自己的領域,這時釋放的就是領域費洛蒙。圖/pixabay

那麼人類呢?

人也會散發出任何一種類型的性費洛蒙嗎?

出乎意料的,人類不會散發任何一種形式的性費洛蒙。不過我們自以為有費洛蒙的原因在這裡:1986年,溫尼弗雷德.卡特勒(Winnifred Cutler)發表的研究宣稱,她成功分離出第一種人類性費洛蒙。

在這項研究計畫中,她蒐集、冷凍並解凍來自幾位不同對象的性費洛蒙。一年之後,她將這些分子塗在許多女性受試者的上唇,接著便宣稱她觀察到和大自然的動物類似的結果。

事實上,卡特勒的研究完全是一派胡言。她根本沒有分離出人類性費洛蒙;而只是把奇怪的氣味塗在隨機受試對象的上唇,其中包括——請做好心理準備——腋下的汗水。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與其說是分離出純費洛蒙,不如說她蒐集的是人流汗時排出的電解質,而且還抹在別人的臉上。

與其說是分離出純費洛蒙,不如說她蒐集的是人流汗時排出的電解質,而且還抹在別人的臉上。圖/pixabay

直到今天,卡特勒的噁心科學研究還流傳在網路上的各個角落,這表示如果有人在 Google 上搜尋「人類性費洛蒙」,就會和得到一堆錯誤資訊。有些研究人員堅信我們總有一天會發現性費洛蒙,不過在這本書出版的當下,科學界尚未找到任何人類性費洛蒙。

一直以來有不少相關研究在執行和重複進行,也盡可能針對各種變數進行調整,而所有的研究團隊都得出相同的結論:二十一世紀的人類大概沒有性費洛蒙。

但人類有史以來就是這樣嗎?如果大多數的其他哺乳類都有性費洛蒙,包括兔子和山羊,為什麼我們沒有?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答案其實意外簡單:人類學會了溝通。

我們可以用語言(和蠟燭……還有性感內衣……)告訴伴侶我們有興趣滾床單,而雪貂則必須往理想交配對象的方向散發性分子。

——本文摘自《完美歐姆蛋的化學》,2022 年 12 月,日出出版出版,未經同意請勿轉載。

所有討論 1
日出出版
13 篇文章 ・ 7 位粉絲